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0-2011年银行业务科工作复盘报告(含2006-2008年基础业务数据)
2025-10-03人已围观
2010-2011年银行业务科工作复盘报告(含2006-2008年基础业务数据)
一、2010年业务科工作执行概况
2010年,业务科在中心党组的统筹领导与各科室协同支持下,针对全区垃圾产生单位开展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工作。面对服务区域面积广、覆盖单位多的工作特性,科室全员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严格执行环卫工作守则及各项规章制度,形成“认识一致、思想统一、团结协作”的工作格局,核心业务指标完成质量显著提升。
截至2010年12月,业务科累计覆盖收费站点260个,服务单位310家;生活垃圾处理费收缴金额达275.42万元,较2009年收缴基数实现正增长,未缴费单位催缴工作已按计划启动,收缴进度符合中心年度目标要求。
二、政策导向与工作遵循
2010年作为“十二五”规划开局之年,业务科严格落实中心三方面工作要求:
1. 思想建设层面:系统学习胡锦涛总书记重要讲话及党的十七大精神,将科学发展观融入环卫业务全流程,明确环卫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方向;
2. 机制改革层面:以“提升环卫作业质量”为核心目标,深化作业机制与作业模式创新,通过流程优化降低运营成本,提升服务响应效率;
3. 队伍建设层面:以党建为引领,推动党建与行政工作深度融合,强化党员及职工思想政治教育,构建党政协同、合力推进的工作体系,为环卫事业发展奠定组织基础。
三、2006-2008年基础业务数据与工作成果
(一)计划生育数据统计与基层管理(2006-2008年)
1. 数据统计规范化
- 2006年:每月严格依据《计划生育统计改革项目文本》要求,完成现居住地为主的统计报表审核、汇总及上报;对年度人口自然变动、结婚、无证分娩、避孕节育、流动人口出生等5类数据进行同比分析,识别出7项工作薄弱环节,并提出6项针对性改进建议。
- 2008年上半年:延续规范化统计流程,累计完成10个村432条基础管理信息核查,数据准确率达94.91%,较2006年的99.03%(2006年核查9个村308条信息,错误3条)虽有波动,但通过后期整改实现数据质量回升。
2. 基层帐卡管理优化
- 2006年4月:完成西营门街、辛口镇、张家窝镇“百条信息”专项检查,首次出现帐卡运转合格率100%的街镇,基层管理标准化水平显著提升;针对基础薄弱街镇,采取“学习参观+集中培训+调研指导”组合措施,如在王稳庄镇开展专项培训、在西营门街组织先进经验观摩,推动基层干部管理能力系统性提升。
- 2008年5月:召开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推动会,颁布《关于进一步加强西青区计划生育村民自治工作的意见》,将村民自治与基层计生管理深度结合,解决人口流动背景下的计生工作新难点。
(二)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考核(2006年)
2006年作为新一轮人口计生责任目标执行起始年,业务科牵头完成三项核心工作:
1. 修订《2006-2008年度人口与计划生育目标责任书》,突出计划生育家庭奖励与服务导向,体现政策对自觉实行计划生育家庭的保障;
2. 开展中期评估与年终验收,通过“优势提炼+问题查摆”形成工作复盘报告,为各街镇制定整改措施提供依据;
3. 建立考核结果反馈机制,将考核数据与基层工作改进直接挂钩,推动计生工作从“任务完成”向“质量提升”转型。
(三)育龄群众需求调查(2006年)
为深化优质服务,业务科设计专项问卷,覆盖生育观念、政策知晓、村民自治、奖励落实、节育知情选择、优生优育宣传等6大维度,累计走访9个街镇27个村806名育龄群众,形成三项成果:
1. 完成西营门街、南河镇、杨柳青镇3个重点区域的需求分析报告,为精准服务提供数据支撑;
2. 全区调查结果通过西青人口计生委网站公开,实现信息共享;
3. 识别群众服务需求差异,为后续服务模式优化奠定基础。
(四)信息化建设(2006年)
围绕“数据赋能业务”目标,推进四项信息化工作:
1. 启用国家计生委流动人口信息交换平台,实现流动人口数据跨区域共享;
2. 建成技术服务站局域网,完成管理系统软件前期需求调研与开发,为业务数字化提供硬件支撑;
3. 配合西青区信息办、西青分局完成信息系统安全调查,涵盖系统基本情况、信息种类、业务类型等3类核心数据;
4. 完成天津市WIS系统前期准备,组织各街镇核查补充基础信息,为后续信息录入做好数据储备。
(五)奖励扶助政策落实(2006年)
针对天津市农村60岁以上计划生育人员奖励扶助政策,业务科实施“方案制定-过程监督-数据上报”全流程管理:
1. 制定《西青区农村部分计划生育家庭奖励扶助对象调查登记实施办法》,明确认定标准与流程;
2. 开展三级培训(区-街镇-村),覆盖168个行政村计生专职人员及9个街镇统计人员,规范公示表印制与下发;
3. 完成2004-2006年符合条件人员信息审核与录入,累计确认奖扶对象371人(2004年281人、2005年324人、2006年365人),确保政策红利精准落地。
(六)村民自治调研(2006年)
针对计划生育村民自治深化问题,业务科对4个街镇开展专项调研,提出五项核心对策:
1. 严格依据自治章程与制度开展工作,确保流程规范;
2. 推动村民自治与实际业务结合,提升工作实效性;
3. 强化党的领导,依托《村民委员会组织法》保障工作合法性;
4. 衔接利益导向机制,增强政策吸引力;
5. 采用“经验总结-以点带面”模式,逐步推广先进做法。
四、业务科内部建设与机制优化
(一)人员素质提升
围绕“内练素质、外树形象”目标,组织科室全员参与党员干部素质教育、行政许可法讲座、工作礼仪培训、军事化训练等4类专项培训,同步开展业务理论常态化学习,实现服务意识与专业能力双重提升,团队凝聚力显著增强。
(二)制度体系完善
针对业务运行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借鉴外部先进经验,制定并完善6项核心制度:
- 《市行政服务中心窗口考核细则》
- 《市行政服务中心办件管理意见》
- 《市行政服务中心会审会签制度》
- 《市行政服务中心关于加强业务学习的通知》
- 《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工作领导组关于加强办件管理工作的意见》
- 《市行政服务中心运行工作领导组关于窗口单位建立集中会审会签制度的通知》
制度制定过程中充分征求窗口单位及工作人员意见,确保条款兼具规范性与可操作性,后续通过系统培训实现制度落地。
(三)业务流程规范
从“审批依据、办事程序、申报材料、承诺时限、收费标准、收费依据”6个维度规范窗口业务,通过两项措施提升效率:
1. 推行集中会审会签制度:对涉及多科室、多领导签字的事项,实行现场集中办理;需现场踏勘的,由窗口负责人牵头组织联合踏勘,减少企业跑动次数;
2. 压缩办理时限:在合规前提下简化程序、减少材料,将平均承诺时限缩短15%(相较于传统流程),办事效率显著提升。
(四)办件统计与监督
将办件统计作为基础监督手段,建立“周统计-月统计-专题统计”三级体系,全面反映中心业务运行状态,为问题排查与领导决策提供数据支撑。截至中心正式运行(6月28日)后,累计受理办件36830件,办结35825件,办结率达97.27%;自5月8日试运行至年底,累计受理38835件,办结37119件,办结率95.58%,整体运行质量符合预期。
五、工作复盘与优化方向
1. 数据质量管控:2008年部分街镇基础信息准确率出现波动,需建立“日常核查+季度抽检”机制,将数据准确率纳入基层考核指标,确保基础数据真实可靠;
2. 服务精准度:育龄群众需求调查显示,不同区域服务需求差异显著,后续需建立“分区分类”服务模式,针对重点人群提供定制化服务;
3. 信息化深度:虽完成基础信息化建设,但数据共享与业务协同仍有提升空间,需进一步打通系统壁垒,实现“数据多跑路、群众少跑腿”;
4. 政策落地效率:奖励扶助政策执行中,部分村公示流程耗时较长,需优化公示方式(如线上线下同步公示),缩短政策兑现周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