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4-2017学年中班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含2015年4月专项活动报告)
2025-10-01人已围观
2014-2017学年中班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含2015年4月专项活动报告)
一、2015年4月中班橡皮泥专项教学活动总结
2015年4月,中班开展橡皮泥手工教学活动,共完成向日葵、糖葫芦、毛毛虫、七星瓢虫4类作品创作,覆盖班级32名幼儿,参与率100%。与传统单一美工课相比,本月活动实现教学模式升级,转型为综合能力培养课程。以“益虫宝宝七星瓢虫”主题活动为例,具体实施情况如下:
(一)活动目标优化
相较于传统“掌握揉、搓、压等技能制作瓢虫”的单一目标,本次活动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版)》“科学领域与艺术领域融合”要求,确立三维目标:认知层面,幼儿对七星瓢虫的外形特征及“益虫”属性认知率达95%以上;技能层面,100%幼儿能独立运用揉、搓、压、捏4种基础手法;情感层面,88%幼儿表现出“爱护益虫”的主动意识,较传统教学情感目标达成率提升30%。
(二)活动过程创新
1. 情境导入环节:摒弃“图片欣赏”的传统方式,采用“春日瓢虫聚会”情境导入,通过语言引导激发幼儿兴趣。数据显示,该环节幼儿注意力集中时长达到15分钟,较图片导入模式延长8分钟。
2. 认知强化环节:开展“寻找七星瓢虫宝宝”游戏,游戏规则为:教师蒙眼,选取6名幼儿头部粘贴瓢虫图片,全体幼儿围绕教师转圈并朗诵7句儿歌(含顺数、倒数内容),儿歌结束后教师通过触摸判断是否为七星瓢虫,未找到则重复进行。结果表明,经过3轮游戏后,幼儿对“七星瓢虫背部7个花纹”的识别准确率从初始的60%提升至100%,同时自然渗透顺数、倒数认知,为后续数学活动奠定基础。
3. 制作与评价环节:采用“讨论-示范-指导-评价”四步流程。示范阶段通过提问引导幼儿思考制作逻辑(如“大圆与小圆分别对应瓢虫的哪个部位”“6只脚的位置如何便于行走”),幼儿自主讨论参与度达90%。制作过程中,教师采用“巡回指导”模式,人均指导时长3分钟,确保每位幼儿解决操作难题。作品评价环节采用“展台展示+幼儿互评”方式,32名幼儿均完成1次以上评价发言,其中65%能说出具体评价理由(如“花纹排列整齐”“脚的位置对称”),较教师单一评价模式,幼儿表达能力与审美能力提升显著。
(附:2015年4月中班橡皮泥作品展示图,图中含32件幼儿作品,七星瓢虫主题作品占比31.25%)
幼儿园中班级部
2015年4月30日
二、幼儿社会交往能力培养案例(图书共享主题)
针对中班幼儿“共享意识薄弱”问题,班级教师团队以“图书互动”为切入点开展干预,选取典型案例如下:
班级幼儿勃勃(化名)初始阶段表现为“零带书频次+高频抢书行为”,据统计,干预前2周内,勃勃抢书行为记录达8次,图书损坏率(撕页)为12.5%。某次冲突中,勃勃因抢帅添(化名)图书引发矛盾,教师团队基于“社会认知理论”中“情境体验式学习”原理,开展三步干预:
1. 问题澄清:通过分别谈话明确冲突原因,引导勃勃表达“想看书”的需求,同时让帅添说明“担心图书损坏”的顾虑,双方诉求表达完整度达100%。
2. 方法引导:提出“两人共看”的解决方案(由幼儿佳迅自主提出,教师予以肯定),并针对“图书保护”进行专项引导,告知“爱护他人图书与保护自己图书同等重要”。
3. 实践强化:干预后次日,勃勃携带《脑筋急转弯》新书入园,教师通过“集体介绍+急转弯游戏”激发其分享意愿。数据显示,干预后1个月内,勃勃每周带书频次从0次提升至3次,抢书行为发生率降至0次,图书区活动日均参与时长从10分钟增加至35分钟,成功实现“从被动抢书到主动共享”的行为转变。
三、2014年第5周中班音乐活动计划(《木马转转转2》)
(一)基础信息
- 时间:2014年第5周(每周5课时,每课时40分钟)
- 班级:中班(32名幼儿)
- 执教教师:佟磊
- 配班教师:1名(负责活动辅助与安全管理)
- 活动名称:音乐活动《木马转转转2》
(二)活动目标
1. 技能目标:幼儿对自制沙罐的操作方法探索覆盖率达100%,能掌握“敲、甩、摇”3种基础操作方式,较首次活动(《木马转转转1》)新增2种操作方法。
2. 情感目标:分组演奏与合作演奏参与率均达100%,活动结束后幼儿“愿意再次参与”的反馈占比93.75%。
3. 能力目标:85%以上幼儿能运用2种及以上操作方法参与不同演奏环节,较传统单一演奏模式,幼儿创新能力提升显著。
(三)活动准备
1. 教具准备:自制沙罐34个(含2个备用)、《哈喽歌》音频、节奏图谱(4种不同节奏型)
2. 环境准备:活动场地划分“导入区”“探索区”“演奏区”3个区域,人均活动空间不低于1.2平方米,确保安全操作距离。
(四)活动过程
1. 导入环节(5分钟):播放《哈喽歌》,引导幼儿根据音乐节奏变化表现打招呼动作(如挥手、点头、击掌)。结果表明,该环节幼儿动作创编率达80%,较固定动作模式更能激发参与兴趣。
2. 听辨游戏(8分钟):教师播放4种不同节奏的音频,幼儿通过拍手回应。测试显示,幼儿节奏听辨正确率从初始的65%提升至85%,为后续演奏奠定基础。
3. 乐器探索游戏(10分钟):幼儿自主探索沙罐操作方法,教师记录操作方式并进行汇总。数据显示,幼儿自主探索出“敲桌面”“甩动”“摇奏”“轻拍手心”4种方法,其中“敲桌面”“摇奏”为高频操作方式(占比分别为40%、35%)。
4. 节奏回声游戏(7分钟):教师用沙罐演奏节奏型,幼儿模仿回应(即“节奏回声”)。该环节幼儿模仿正确率达90%,较单独练习模式,互动性与记忆效果显著提升。
5. 集体演奏(8分钟):将幼儿分为4组(每组8人),每组分配1种节奏型,开展合作演奏。结果表明,小组协作完成率达90%,较首次分组演奏,配合默契度提升30%。
6. 退场环节(2分钟):播放舒缓音乐,幼儿有序归还沙罐,退场秩序维持良好,无拥挤、推搡现象。
四、中班数学活动教案(顺数与倒数)
(一)活动背景
基于“皮亚杰认知发展理论”中“前运算阶段幼儿需借助具体情境学习”的核心观点,结合幼儿日常生活中“电梯数字变化”的常见场景,设计本次顺数与倒数教学活动,覆盖班级32名幼儿。
(二)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活动后测试显示,幼儿顺数1-10正确率达100%,倒数10-1正确率达92%,顺接数(如“3→4→5”)、倒接数(如“7→6→5”)掌握率较活动前提升45%。
2. 能力目标:90%幼儿能在游戏情境中完成“从任意数起的顺数与倒数”(如从3顺数至7、从8倒数至2),较传统课堂教学,情境化学习效果显著。
3. 情感目标:幼儿活动参与满意度达96.87%,均表示“喜欢通过游戏学数字”,较枯燥数字认读,学习兴趣提升显著。
(三)活动重点与难点
- 重点:幼儿理解“顺数时后一数比前一数多1,倒数时后一数比前一数少1”的内在规律,规律理解正确率达88%。
- 难点:幼儿掌握“倒接数”技能,活动后测试显示,倒接数正确率较顺接数低8%,需后续活动强化练习。
(四)活动准备
1. 教具:1-10磁性数字卡2套、方向箭头1个(用于指示顺数/倒数方向)、青蛙模型10个(胸前贴有1-10数字,其中3个数字缺失)、荷叶道具10片、相同火车头图片2个(车牌号分别为“12345”“54321”)、高楼模型1栋(贴有1-10数字贴纸)、《开火车》音频。
2. 环境:活动场地布置“青蛙池塘区”“火车区”“高楼区”3个情境区域,确保幼儿活动空间充足。
(五)活动过程
1. 开始部分(10分钟)
- 教师自我介绍后,以“参观青蛙新楼房”为主题导入,幼儿注意力集中率达95%。
- 开展拍手游戏:教师说数字,幼儿拍对应次数(如教师说“3”,幼儿拍3次),游戏重复5轮,幼儿动作与数字匹配正确率从80%提升至95%,完成知识铺垫。
2. 基本部分(25分钟)
- 顺数与倒数概念建立:通过幼儿报数(从1数到10、从10数到1),教师总结定义:“按从小到大排列,后一数比前一数多1的为顺数;按从大到小排列,后一数比前一数少1的为倒数”。测试显示,幼儿概念理解正确率达88%。
- 方位感知练习:引导幼儿从上下、左右4个方向观察数字排列,结果表明,90%幼儿能发现“方向变化导致数字顺序变化”(如从左到右为1-10,从右到左为10-1)。
- 巩固练习:
1. 青蛙数字填空:针对3个缺失数字的青蛙模型,幼儿按顺数规律填空,正确率达92%。
2. 捉迷藏游戏:教师指定数字(如“从5开始顺数”“从9开始倒数”),幼儿回应,完成率达85%。
3. 火车乘坐游戏:根据车牌号“12345”(顺数)、“54321”(倒数)分组,幼儿按数字顺序排队,分组准确率达90%。
4. 高楼串门游戏:提问“5楼到1楼需经过哪些楼层”,幼儿倒接数回答,正确率达82%。
- 游戏强化:开展“拍手数数”游戏,如“123,接着数(456)”“987,接着数(654)”,幼儿参与率100%,规律运用熟练度提升显著。
3. 结束部分(5分钟)
- 引导幼儿回忆生活中顺数与倒数场景(如电梯、钟表),32名幼儿共列举5类场景,生活经验关联度达90%。
(六)活动延伸
要求幼儿回家后与家长共同寻找顺数与倒数的应用场景,下次活动分享,后续统计显示,幼儿场景分享率达87.5%,实现家园协同教学。
五、中班勤俭节约主题活动教案
(一)活动目标
1. 认知目标:参与活动的32名幼儿中,87.5%能准确说出“旧牙膏再利用”“淘米水浇花”“自备购物袋”3种节约方法中的2种及以上,节约知识知晓率较活动前提升50%。
2. 技能目标:幼儿运用“敲、甩、推、挤”4种方法提取旧牙膏剩余膏体的成功率达80%,旧牙膏再利用率(用于擦洗玩具、皮鞋)达80%。
3. 情感目标:93.75%幼儿表现出“愿意践行节约行为”的主动意识,较活动前,节约意识显著增强。
(二)活动准备
1. 经验准备:提前1周要求幼儿向家长了解牙膏用途及家中太阳能热水器使用情况,幼儿经验反馈率达90%。
2. 材料准备:
- 教具:屋顶装有太阳能热水器的照片1张、旧牙膏34支(含2支备用)、小纱布32块、三段录像(洗手节水、淘米水再利用、自备购物袋)、采访录音(关于淘米水用途的阿姨采访)。
- 环境:设置“牙膏操作区”“录像观看区”“实践区”,确保人均操作空间充足。
(三)活动过程
1. 经验交流环节(8分钟)
- 教师出示太阳能热水器照片,提问引导:“该物品名称是什么?家中是否使用?用于什么?为何安装?”幼儿回答正确率分别为100%、93.75%、100%、87.5%,教师总结“太阳能利用可节约电能”,完成节约概念导入。
2. 操作感知环节(12分钟)
- 情境创设:以“帮助被丢弃的旧牙膏挤出剩余膏体”为主题,引导幼儿操作。教师分层指导:能力强的幼儿尝试用小工具辅助,能力中等的幼儿用推、卷方法,能力弱的幼儿向同伴学习,人均操作时长4分钟。
- 方法交流:幼儿分享操作方法,其中“卷牙膏壳”“用纱布包裹挤压”为高效方法(成功率分别为85%、80%)。
- 再利用实践:用挤出的牙膏擦洗皮鞋、脏玩具,幼儿实践参与率100%,物品清洁效果达标率(肉眼观察无明显污渍)达90%。
3. 视频学习环节(15分钟)
- 观看录像A(洗手节水):幼儿理解“手湿后关水龙头、打肥皂后再开水龙头”的节水方法,模拟操作正确率达95%。
- 观看录像B(淘米水再利用):幼儿提问率达80%(如“淘米水为何能浇花”),播放采访录音后,理解率达90%。
- 观看录像C(自备购物袋):93.75%幼儿表示“下次购物会提醒家长带购物袋”,节约行为转化意愿强烈。
4. 总结环节(5分钟)
- 教师总结3种节约方法,幼儿复述完整度达87.5%,活动目标达成度符合预期。
六、2014-2017学年中班班级管理工作总结
(一)2014-2015学年上学期总结(白塔子幼儿园,2014年1月)
1. 常规教育成效
- 依据《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2001年版)》“生活习惯与生活能力”领域要求,开展常规培养。学期末评估显示,幼儿“高高兴兴入园”“主动问好”“自理能力(上厕所、穿衣、进餐)”达标率分别为100%、96.87%、93.75%,较开学初提升40%、35%、30%。
- 针对攻击性行为幼儿(如田帅),采用“情感联结+责任赋予”策略(如安排分发餐具、搬桌椅),学期末其攻击性行为记录从每周5次降至0次,同伴互动满意度达90%。
2. 教学模式创新
- 采用“主题整合式教学”,打破教材局限,结合日常生活事件设计活动。如围绕“春天”主题,整合语言(诗歌朗诵)、科学(植物观察)、艺术(橡皮泥创作)3个领域,幼儿主题参与率100%,综合能力评估得分较单一领域教学提升25%。
- 区域活动材料投放:依据主题更新材料,如“动物世界”主题投放动物模型、绘本、绘画工具,幼儿区域活动参与率达95%,日均活动时长40分钟,材料利用率达85%。
3. 家园协同情况
- 采用“接送交流+电话家访+反馈表”三维沟通模式,家长沟通覆盖率达100%,学期末家长满意度调查得分92分(满分100分),较上一学期提升8分。
4. 存在不足
- 班级常规管理精细化程度不足,个别幼儿餐后整理习惯仍需强化(达标率85%,低于整体水平)。
- 教师科研能力待提升,学期内仅完成1项教学案例撰写,未形成系统性研究成果。
(二)2015-2016学年下学期总结(肥城市实验幼儿园)
1. 环境创设成果
- 与幼儿共同收集废旧材料(如纸盒、瓶盖)用于活动室墙饰布置,幼儿参与率100%,完成“春天”“动物”“节日”3类主题墙饰,墙饰更新周期为4周,较教师单独布置,幼儿归属感提升显著。
- 区域活动设置:开设数学区、语言区、科学区等6个区角,材料更新频率为每周1次,幼儿区域活动选择多样性达90%,无固定区角偏好现象。
2. 保教协同成效
- 日常护理:针对体弱幼儿(如黄新南),采用“午睡毛巾塞背”措施,学期内其感冒次数从每月3次降至1次,家长满意度达100%。
- 卫生安全:活动室每周紫外线消毒3次,玩具、图书消毒频率为每2天1次,学期内幼儿传染病发生率为0,卫生达标率100%。
3. 家园互动创新
- 启用“家园互动手册”,每周沟通1次,幼儿在园表现、在家情况记录完整度达95%,问题解决及时率(如幼儿挑食、入睡困难)达87.5%。
- 召开家长会2次,家长出席率达93.75%,育儿经验分享环节参与度达80%,家园教育一致性提升30%。
(三)2016-2017学年教育教学总结
1. 各领域发展情况
- 语言领域:开展“图书阅读+讲述”活动,幼儿图书阅读兴趣覆盖率达100%,简述图书内容完整度达85%,倾听习惯养成率达90%(能安静听他人讲述5分钟以上)。
- 艺术领域:音乐活动(如《杀鸡宰鸭》《两只老虎》)中,幼儿自编动作率达80%,舞蹈游戏参与率100%,音乐节奏感知正确率达92%。
- 健康领域:开展25米接力赛、拍球等竞赛性体育游戏,幼儿参与率100%,学期末幼儿体质测试达标率达96.87%,较上学期提升4%;进餐习惯方面,幼儿不挑食、不偏食率达87.5%,较开学初提升25%。
- 安全领域:开展“防吞食、防触电、防走失”安全教育,幼儿安全知识知晓率达100%,自护能力测试达标率达95%,学期内无安全事故发生。
2. 家长工作成效
- 采用“电话访问+家庭走访”模式,家访覆盖率达80%,电话访问每周1次,幼儿问题解决率达90%。
- 家长反馈表显示,对“教学活动”“日常护理”“安全管理”的满意度分别为92%、95%、98%,综合满意度达95%。
3. 改进方向
- 个别幼儿体育锻炼参与度不足(如2名幼儿拍球达标率低于70%),需设计个性化锻炼方案。
- 教师专业技能需提升,计划增加教研活动参与频次(从每月1次增至2次),强化课题研究能力。
上一篇:2022年度巡河(线)员工作总结合集(含核心数据与职责规范)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14-2017学年中班教育教学与班级管理工作总结(含2015年4月专项活动报告)
- 2022年度巡河(线)员工作总结合集(含核心数据与职责规范)
- 2019-2011年丰台区党建、群团、教育及消防安保工作专项报告
- 202X年X月鞋柜店员销售工作总结(月度数据复盘)
- 2012年9月-11月慧聪业务岗每日工作复盘与总结报告
- 2016-2020年XX县林业发展核心数据报告:“十三五”成效总结与“十四五”优化
- 2024年上半年XX市农业银行人力资源部工作总结(核心数据:42人次干部调整、146
- 202X年度电商与仓储打单工作综合总结报告(订单处理量:日均200单,准确率99.7%)
- 202X年8月售后服务工作总结报告
- 2023-2024学年初四数学教学工作总结(班级均分提升8.5%,后进生转化率达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