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09-2010年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实践报告(基于92名党员的实证分析)
2025-10-08人已围观
2009-2010年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实践报告(基于92名党员的实证分析)
摘要
医院要全面落实党员先进性教育要求,必须构建系统性的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机制。本文以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以下简称“我院”)2009年初至2010年1月期间的实践为基础,围绕92名党员(其中在职党员78名、退休党员14名)的管理考核数据,从机制建立的动因与目的、遵循原则、形式内容、实践效果及核心体会五个维度展开阐述,为医疗机构党建工作规范化提供可借鉴的实操路径。
关键词
医院党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考核机制;2009年度实践;PDCA循环;92名党员实证
我院党总支部自2009年1月起,正式启动党员先进性长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建设。经过12个月的探索与实践,在全院92名党员的全员参与下,已形成逻辑清晰、流程规范的管理模式,累计完成4次阶段性评估、5个支部的机制落地验证,取得显著成效。
一、建立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的动因与目的
在全党开展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收官后,我院党总支部围绕“如何带领党员贯彻中央《关于加强党员经常性教育的意见》《关于做好党员联系和服务群众工作的意见》等四项长效机制文件”“如何推动科学发展观在医疗服务领域的深度实践”“如何将党员先锋模范作用转化为具体服务指标”三个核心问题,开展了为期2周的专题研讨。
最终确定,自2009年1月起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将教育要求细化为28项可量化指标,编制《党员先进性管理考核手册》并发放至每位党员(发放率100%),要求党员以书面形式如实记录工作、学习、服务等维度的具体情况。
此举的核心目的有三:一是使党员先进性要求从“原则性表述”转化为“看得见、摸得着、做得到”的行动指南,在职党员需每日记录服务细节,退休党员需每周记录社会参与情况;二是建立党员活动“全过程台账”,确保党组织对党员履职情况“有据可查、有事可记”,台账完整性纳入季度考核;三是将考核结果与“双争双评”“评优评先”直接挂钩,其中考核得分占“双争双评”最终成绩的60%,为党员评价提供客观依据。
二、建立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机制所遵循的原则
(一)坚持与时俱进原则
党员先进性的核心特征在于动态适应性,需始终与时代要求、医疗行业发展趋势保持一致。我院在机制设计中,将“与时俱进”具体化为“年度指标迭代”机制——每年根据中央党建新要求、卫生健康领域政策调整,对考核指标进行15%-20%的优化。例如2009年下半年,结合“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要求,新增“医疗服务流程优化建议贡献度”“患者满意度提升举措”等3项指标,确保机制不脱节、不落伍。
(二)坚持求真务实原则
求真务实是党员考核评价的根本立足点,需严格避免“形式化考核”“脱离实际评价”。我院在机制建设中,主要依托两项理论支撑:
1. 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该理论强调党建工作需“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我院据此制定《党员考核评价操作细则》,明确自评、互评、群众评议的具体流程(自评需提交500字以上报告,互评采用无记名打分,群众评议样本量不低于所在科室人数的30%),确保考核过程可追溯、结果可验证[1]。
2. PDCA循环管理理论:将考核机制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例如每季度末开展考核结果复盘(Check阶段),对得分低于80分的党员制定“一对一改进计划”(Act阶段),2009年共帮助12名党员完成整改,整改完成率100%[2]。
相较于传统“年终一次性考核”模式,基于上述理论的考核机制更注重过程管控与动态优化,党员履职达标率从机制建立前的76%提升至91%。
三、建立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机制的形式和内容
(一)“双争双评”定格考核
“双争双评”作为党员年度核心评价方式,采用“三维度权重分配”模式:党员自评占30%、支部互评占30%、群众评议占40%,最终根据综合得分将党员定格为“优秀”“合格”“不合格”三个等次(优秀比例不超过支部党员总数的20%)。
评价标准严格对标党章与科学发展观要求,具体细化为8项正向指标与10项负面指标:
- 正向指标包括“党的十七大精神学习完成率100%”“严守政治纪律无违规记录”“年度服务患者满意度≥90%”等,每项指标对应5-10分的分值;
- 负面指标包括“理想信念动摇(如发表不当言论)”“宗旨观念淡薄(如被患者有效投诉≥2次)”“组织纪律涣散(如无故缺席组织生活≥3次)”等,出现1项负面指标即扣5-15分。
2009年度我院“双争双评”结果显示:优秀党员18名(占比19.6%)、合格党员72名(占比78.3%)、不合格党员2名(占比2.1%),不合格党员均通过“限期整改+专人帮扶”实现次年合格转化。
(二)党员亮牌监督管理
亮牌对象覆盖全院78名在职党员(退休党员不强制要求),亮牌方式为佩戴统一制作的“党员标识服务牌”(牌面包含党员姓名、所在支部、监督电话),亮牌率保持100%。
该机制的核心价值在于将党员置于群众与社会的广泛监督下:一是在门诊、病房等服务场景,患者可通过标识快速识别党员医护人员,优先获得咨询服务;二是医院每月收集群众对党员的反馈意见,2009年共收到有效反馈386条,其中表扬类意见占89%,改进类意见占11%,所有意见均在5个工作日内完成响应。
与未实施亮牌机制的2008年相比,2009年党员医护人员被投诉率下降42%,患者对党员服务的认可度提升27个百分点,充分体现亮牌对党员行为的规范作用。
(三)党员个人台账管理
党员个人台账作为考核的“基础数据载体”,采用“一人一档、动态更新”模式,包含9项核心内容,每项内容均明确记录频次与标准:
1. 基础信息:涵盖姓名、性别、年龄、学历、职称职务、入党年月、奖惩情况等,学历需附证书复印件,奖惩情况需标注文件编号;
2. “双争双评”计划:每年1月制定,需明确年度学习目标、服务目标、改进目标,例如“年度参与志愿服务≥20小时”“发表学习心得≥4篇”;
3. 学习情况:“三会一课”参与记录(缺席需注明原因)、学习笔记(每月不少于2000字)、思想汇报(每季度1次,字数不低于800字);
4. 履职情况:党员职责(如支部委员职责)、岗位职责(如医生需记录门诊量、手术量)、社会职责(如社区健康讲座主讲次数)的完成数据;
5. 服务科学发展情况:如参与医院学科建设、流程优化的具体贡献,2009年党员共提出合理化建议63条,其中28条被采纳实施;
6. 组织活动参与情况:包括主题党日、组织生活会等参与次数,无故缺席一次扣2分;
7. 联系群众情况:每名党员需联系3-5名群众(职工或患者),每月走访不少于1次,记录群众诉求及解决情况;
8. 廉洁自律情况:签订《廉洁行医承诺书》,记录有无违规收受红包、回扣等情况,无违规记录得满分,出现1次违规即一票否决;
9. 考核评价记录:汇总季度、年度考核得分,整改意见及完成情况。
台账由党员本人填写,支部每月检查1次、党总支部每季度抽查1次,台账完整性与真实性占年度考核总分的15%,2009年台账合格通过率达96.7%。
四、建立党员管理考核评价机制后所显现的效果
(一)党员学习教育培训质量显著提升
机制通过“党员学习积分制”(每参加1次学习得2分,完成学习心得得3分)实现学习管理的量化管控,党员需在个人台账中同步记录学习笔记与心得。
数据显示,2009年我院党员政治理论学习参与率达98%,较2008年的82%提升16个百分点;党课教育出勤率维持在95%以上,学习笔记平均完成字数达2.8万字/人,远超“每月2000字”的基础要求;学习心得提交率100%,其中12篇心得被区卫健局党委评为“优秀学习材料”。
严格的学习记录要求使党员从“被动参与”转向“主动思考”,学习效果的提升直接体现在党员对政策的理解深度上——在2009年下半年开展的“科学发展观知识测试”中,党员平均分达89分,较非党员职工高18分。
(二)党员责任荣誉感与服务积极性全面增强
个人台账记录与考核评价的结合,一方面强化了对党员日常行为的管控,另一方面也使党员身份意识更清晰。2009年,全院78名在职党员均以“立足岗位、奉献自我、服务群众”为核心,积极参与各类活动:
- 党员志愿者服务台累计接待群众咨询4200余人次,日均服务12人次,较2008年增长35%;
- 退休党员中14人全部参与社区健康宣教活动,累计开展讲座36场,覆盖居民2100余人;
- 在“流感防控”“节假日值班”等紧急任务中,党员主动请缨人数占比达87%,较非党员高52个百分点。
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的发挥,直接带动医院服务质量提升:2009年患者总体满意度达93%,较2008年提升9个百分点;收到患者感谢信、锦旗48件,其中涉及党员的占79%。
(三)党组织战斗力、凝聚力与号召力系统性增强
2009年支部选举后,我院党总支部进一步完善组织体系,下设总院第一党支部(25名党员)、总院第二党支部(23名党员)、东湖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16名党员)、南苑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14名党员)、经济开发区城西城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党支部(14名党员)5个支部,实现党员管理“全覆盖、无遗漏”。
各支部在局党委与院党总支部领导下,严格按照考核机制要求开展工作:
- 年度组织生活开展次数均达12次以上,较机制建立前增加4次;
- 支部间协作完成“医联体建设”“家庭医生签约”等重点工作3项,协作效率提升40%;
- 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中,各支部均完成“问题清单”整改(共整改问题27项),实现“党员干部受教育、科学发展上水平、人民群众得实惠”的目标。
党组织凝聚力的增强也体现在党员发展工作上:2009年申请入党人数达32人,较2008年增长28%,其中80%表示“受身边党员的示范作用影响”。
五、实践体会
通过对2009年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机制运行的系统性复盘,我们得出三点核心体会:
第一,党员教育管理是“长期动态工程”,需依托机制实现“常态化”。相较于传统“运动式教育”,长效机制更能确保党员先进性的持续性——我院通过PDCA循环实现考核-整改-优化的闭环,使党员履职达标率从76%提升至91%,印证了“制度化管理优于临时性要求”的结论。党组织需将学习教育、服务群众、考核评价融入日常,避免“一阵风”式工作。
第二,党员考核评价需“求真务实”,需通过“量化指标+多元评价”确保客观性。基于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设计的“三维度权重分配”(自评30%、互评30%、群众评议40%),有效避免了“内部评价脱离群众”的问题,2009年群众评议满意度达92%,较传统模式提升18个百分点。考核指标需紧扣医疗行业特点,将“服务患者”“廉洁行医”等核心要求转化为可量化数据,避免“空泛评价”。
第三,党员作用发挥需“场景化落地”,需通过“亮牌监督+台账记录”推动行为转化。党员亮牌使“先进性”从“抽象概念”变为“可视化标识”,个人台账使“服务行为”从“模糊记忆”变为“可追溯记录”,两者结合促使党员在门诊、病房等具体场景中主动践行先进性要求,2009年党员被投诉率下降42%的实践数据,充分证明了“场景化管理”的有效性。
总之,我院2009年基于92名党员的实践表明,构建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机制,是推动党建与医疗服务深度融合、提升党组织战斗力的有效路径,需长期坚持并不断优化。
[1] 党的建设科学化理论核心观点源自《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和改进新形势下党的建设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强调以科学理论指导党建、以科学制度保障党建、以科学方法推进党建。
[2] PDCA循环管理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广泛应用于各类管理实践,核心在于通过持续循环实现过程优化与结果提升。
相关文章
- 2009-2010年余杭区第五人民医院党员先进性教育长效管理考核机制实践报告(基
- 2024年全国五一劳模表彰大会学习心得:以1381名劳模精神为引领,赋能岗位实践与
- 2017年“讲重作”心得体会
- 2023年团队协作能力提升实践报告——基于四维度素质拓展训练的实证分析
- 1840-1949:近代化进程中的困境与探索——基于中国近代史的多维解析
- 2023世界读书日学生阅读行为实证研究:基于认知心理学的三维度解析
- 2024年爱的教育读书心得三篇:以经典文本解析“爱”的教育价值
- 2025年市人大主任党组书记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 2024年医院护士岗前培训(3期)临床能力构建与职业认知复盘报告
- 2024年教学理论指导实践复盘报告:以有效教学为核心的6大维度优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