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5年市人大主任党组书记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2025-10-08人已围观
2025年市人大主任党组书记主题教育心得体会
近一个月来,根据市人大党组主题教育的安排,通过集中学习《选编》《纲要》等资料,深入研读原文原著,深刻领悟到新思想的博大精深与丰富内涵。新思想是引领时代、守正创新、自我革命的思想,体现了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方法论和实践论,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提供了明确方向与有效方法,进一步坚定了践行初心使命的信心和决心。以下是结合自身实际和分管工作,谈的几点学习心得。
一、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永葆对党的忠诚心
理想信念是党员干部的总开关,对党绝对忠诚是践行初心使命的首要之义,也是开展人大工作的前提条件。作为新时代党员干部,应将坚定理想信念作为安身立命的主心骨、修身立业的压舱石和终生必修课。
在主题教育期间,通过自我反思,虽能将对党绝对忠诚放在首位,但在理论武装和党性修养方面仍存在不足。在学习新思想时,主要聚焦于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政法工作、人大工作的重要讲话和指示,与“三走”要求存在差距。特别是转岗到市人大工作后,虽能正确对待工作调整,服从组织安排并依法履职,但对照中央和市委、市人大党组的要求,存在一些问题。例如,工作30多年来,为党的政法事业做出了一定贡献,转岗后或多或少产生了“船到码头车到站”、退居二线松口气的想法;工作中有时会畏首畏尾,觉得上有领导、下有具体负责同志,刚到岗不久,担心说多了、管过了。这些问题的根源在于理论武装不够紧实,初心使命未能牢记,干事创业的激情有所减退,必须坚决纠正和克服。
新时代人大党员领导干部肩负组织重托和群众厚望,只有每日自省,花费足够时间和精力学习马列经典原著,尤其是加强对新思想的系统研读,才能在真学真信中坚定理想信念,不辜负组织和人民的期望,更好地实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有机统一,守护根本政治制度的纯洁初心,扛起新时代人大工作的光荣使命。从专业视角来看,这符合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通过不断学习和实践,才能真正掌握理论并指导实践。正如列宁所说:“没有革命的理论,就不会有革命的运动。”只有深入学习理论,才能坚定理想信念,更好地为党和人民的事业服务。
二、在为民实践中树牢根本宗旨,永葆对人民的感恩心
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是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的核心价值取向。民心是最大的政治,只有读懂、顺应和感恩民心,才能不忘初心。
反思自身在这方面的问题,在处理活力与秩序、治标与治本、局部与整体的关系时,未能真正将对上负责和对下负责、领导满意与群众满意有机统一。想问题、办事情时,更多考虑上级要求,而对群众诉求关注不足,对份外之事漠不关心,存在“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想法,担心出错。这归根结底是宗旨意识淡化、官本位思想有所抬头的表现。
作为人大机关的党员领导干部,在践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过程中,应时刻坚守人民立场,以人民的名义履职尽责。将民意取向作为检验人大监督工作的首要标准,把为民利民作为人大依法履职的最大追求。具体而言,要将中央和市委的部署要求与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相结合,把代表民意、维护民权、解决民困、改善民生作为工作的重点。在视察走访中,要更加注重发现民生问题;在调研报告中,深入剖析民生问题;在议案建议中,及时反映民生问题;在审议发言中,认真研究民生问题;在督促办理中,切实解决民生问题。通过这些举措,为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贡献力量,确保人民赋予的权力始终用于为人民谋福祉,用实际行动回答好“为了谁、依靠谁、我是谁”的核心问题。从公共管理的理论模型来看,这体现了以人民为中心的治理理念,强调政府部门应将公众需求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提高公共服务的质量和效率。
三、在履职尽责中主动担当作为,永葆对事业的进取心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能否敢于负责、勇于担当,是衡量干部党性和作风的重要标准。干部成长没有捷径可走,只有经风雨、见世面,才能壮筋骨、长才干。
当前,全力打好脱贫攻坚战是工作的重中之重。作为党员干部,应发挥“领头雁”作用,始终保持担当精神和工作激情,带领老区人民走上脱贫奔小康的道路,以实际行动诠释对党的忠诚和对人民的赤诚。
进取心是一种不满足现状,不断追求新目标的积极心理状态。具有强烈进取心的人,在工作中会提前做好充分准备,对工作结果抱有较高期望,勇于迎接挑战,为自己设定高标准、高目标,并努力追求出色的工作成绩。在人大工作中,党员干部应具备这种进取心,积极主动地履行职责,不断提升工作水平。例如,在立法工作中,要积极调研,借鉴先进地区的经验,结合本地实际,制定出高质量的法律法规;在监督工作中,要敢于动真碰硬,确保法律法规的有效实施,推动政府部门更好地履行职责。与传统的工作方式相比,这种积极进取的工作态度能够显著提高工作效率和质量,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的需求。
四、在细照笃行中不断锤炼自我,永葆对法纪的敬畏心
领导干部必须尊重法纪的神圣性,心存敬畏、手握戒尺,带头遵纪守法,从程序和制度上规范和约束权力,确保在任何情况下都不越界、不越轨、拒腐蚀、永不沾。
首先,要用法纪校准为政标尺。古人云:“心有敬畏,行有所止。”领导干部对法纪的敬畏应发自内心,做到言行一致。法纪既是对干部的约束,也是一种保护,敬畏法纪有利于国家和社会,也有利于个人和家庭。只有常怀敬畏之心,才能培养一身正气,使遵纪守法成为自觉行动。反之,如果心口不一、言行脱节,或者只约束他人、不约束自己,就容易迷失方向,突破法纪底线。
其次,要用法纪约束自身言行。始终将党纪国法挺在前面,自觉遵守纪律规矩,时刻提醒自己把好“权力关”,牢记手中的权力是组织和人民赋予的,只能用于服务人民群众,不能以权谋私、滥用职权。真正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这符合行政管理中的法治原则,强调权力的运行必须在法律的框架内进行,以保障公民的合法权益。
最后,要用法纪倒逼职责落实。古训有云:“慈不带兵,义不理财。”对下属的严管就是厚爱,信任不能代替监督。党员领导干部应铭记这一点,坚持原则,敢于批评人,不做老好人。只要出于公心和事业心,批评和提醒同志就是对他们的帮助和提升。同时,党员领导干部要以身作则,发挥“头雁效应”,切实履行好自己的职责。在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下,党员干部应少一些浮躁,多一份冷静,少一点霸道,多一点敬畏,敬畏法纪、敬畏责任、敬畏历史、敬畏人民,这样才能在工作中走得更稳、更远。
通过此次主题教育,作为市人大主任党组书记,我将继续深入学习新思想,不断坚定理想信念,牢记根本宗旨,主动担当作为,严守纪律规矩,努力提升自身素质和工作能力,为做好新时代人大工作贡献更多力量。
上一篇:2024年医院护士岗前培训(3期)临床能力构建与职业认知复盘报告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