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五篇

2025-10-08人已围观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心得体会五篇

心得体会一:以劳动铸就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基石

近日,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于人民大会堂隆重举行,再度掀起崇尚劳动、尊重劳动之热潮。劳动最光荣、最伟大,社会主义是干出来的,幸福是奋斗出来的。作为年轻干部,应向劳模及先进工作者学习,做新时代的“奋斗者”,将个人理想与抱负融入中国梦,付诸于点滴劳动工作中,脚踏实地去实现。

尊重劳动成果,是把握“劳动是一切幸福的源泉”这一主基调的关键。中华民族历来热爱与珍视劳动,历经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翻天覆地的改革开放,以及从绝对贫困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蜕变,实现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这不仅是社会进步与经济发展的体现,更是各行各业劳动者辛勤劳动的结晶。据统计,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国内生产总值从1978年的3679亿元增长至2024年的[具体数值],这一巨大成就离不开全体劳动者的不懈努力。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需深刻认识红色政权、新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及今日幸福生活之来之不易,倍加珍惜历代人的劳动付出,让“劳有所得、劳有所获”的理念深入人心,勤于劳动、善于劳动,在劳动中收获幸福,使奋斗成为人生最厚重的底色。

崇尚实干精神,奏响“咱们工人有力量”的主旋律。伟大出自平凡,英雄来自人民。在脱贫攻坚道路上,无数第一书记与驻村干部接力前行,带领群众啃下“硬骨头”。例如,某地区通过持续选派第一书记,推动当地贫困发生率从[具体百分比]降至[具体百分比],用实干诠释了“解决绝对贫困要靠接续奋斗得来”。在疫情防控中,医护人员全力以赴逆行,社区工作者夜以继日排查,快递小哥坚守岗位配送,生产防疫物资的工人任劳任怨赶工,他们用实干让世界见证了中国速度与力量。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必须传承中华民族辛勤劳动的品格,以劳动为荣、以吃苦为乐,用勤劳智慧的双手,以苦干实干的作风,在各自岗位上踏实努力、爱岗敬业、拼搏奋斗、无私奉献,拓宽视野,充实人生。

突出创新思维,激活“劳动开创未来”的主引擎。我国作为劳动力大国,劳动者素质对国家发展至关重要。“电缆掌门人”何光华耗时20年,通过技术攻关实现电缆无接头敷设,填补世界技术空白;罗昭强从顶级维修电工转行高铁调试工,研发出高速动车组模拟实训系统,荣获国际专利授权。新时代劳模不仅要埋头苦干,更要抬头创新。作为新时代年轻干部,应树立终身学习理念,培养创新思维,充分发挥工匠精神,以敢为人先的勇气、执着专注的态度和追求卓越的情怀,在各自领域勇攀高峰,成为本领高能力强的奋斗者、懂技术会创新的带头人、建新功立伟业的主力军,用劳动创造人生、国家与时代之美。

心得体会二:强化基层党组织建设,助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着重强调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加强党中央集中统一领导,将其作为“十四五”经济社会发展必须遵循的首要原则。基层党组织是宣传党的主张、贯彻党的决定、领导基层治理、团结动员群众、推动改革发展的坚强战斗堡垒。只有抓好基层党组织建设,才能实现党对基层的有效领导,为“十四五”时期以高质量发展为主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为此,需着重提升基层党组织“五力”,即政治领导力、组织覆盖力、先锋带动力、群众凝聚力、支撑保障力。

加强政治建设,是提升政治领导力的核心。其一,应把党的政治建设摆在首位。依据中央、省委部署和市委安排,巩固深化“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成果,组织广大基层党员干部深入学习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坚定理想信念,加强党性修养,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持续推进“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常态化制度化,引导党员干部全面掌握党章基本内容,深入学习领会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并加强对遵守党章、执行党章情况的督促检查。其二,要加强党组织对各领域社会基层组织的政治领导。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健全党组织领导下的村(居)民自治机制、民主协商机制、群团带动机制、社会参与机制。例如,在农村强化基层党组织的领导核心地位,完善党组织实施有效领导、其他各类组织依法开展工作的运行机制;在街道社区,强化党组织统筹协调和服务群众功能,引领基层治理等。其三,深入实施党支部建设工程。坚持党的一切工作到支部的鲜明导向,按照规范化、示范化要求,扩大先进支部增量,整顿后进支部,提升中间支部水平。严格落实“三会一课”等基本制度,党组织书记带头参加,推动党支部主题党日活动质量提升。

创新组织体系,可有效提升组织覆盖力。一是扩大农村(社区)党组织覆盖。加大在农村社区、农民专业合作社、农业企业等重点领域建立党支部的力度,推广“党建+”模式,拓展社区网格化党建,推动党组织覆盖社区、党小组覆盖网格、党员覆盖居民楼栋。如某社区通过建立党员连心驿站,公示党员责任人职责及联系方式,增进了党员与居民的联系。二是统筹推进新兴领域党建。把商务楼宇、商圈市场作为整体设立党组织,创新推进互联网业党建,对规模小、党员少的互联网业单位党组织,由街道社区党组织兜底管理。同时,加强产业集聚区等各类园区党建,根据企业情况灵活设置党组织。三是健全完善国有企业基层组织体系。适应国有企业发展变化,做到新建经济组织同时建立党组织,调整经营管理组织同时调整党组织设置,配备经营管理人员同时配备党务工作人员,明确党组织在企业中的设置方式、职责定位和管理模式。

锻造过硬队伍,能够提升先锋带动力。首先,选优配强基层党组织书记。以村(社区)“两委”集中换届为契机,坚持“三有三带”标准,通过多种方式选优配强村(社区)党组织书记。建立基层干部示范教育基地,轮训换届后的村(社区)“两委”干部,强化工作绩效管理,拓宽政治出路,加大关爱帮扶力度。其次,加强基层党务工作力量。重视抓乡促村作用,加强乡镇党委班子建设,配备抓党建工作的副书记,配强专职组织委员和组织干事,确保每个乡镇抓基层党建工作人员不少于4人,并落实乡镇干部工作补贴等政策待遇。最后,提升党员发展质量。从严把好入口关特别是政治关,严格落实发展党员“双推双评三全程”制度,加大从产业工人、青年农民、高知识群体中发展党员力度,优化党员队伍结构,严肃组织生活制度,规范党支部组织生活,创新组织生活和党员教育方式。

强化服务意识,有助于提升群众凝聚力。一是提高服务质量。围绕推动科学发展、带领农村致富等搞好服务,开展逐户走访、包户帮扶,解决群众实际困难。落实村干部挂牌值班制度,发挥便民服务中心作用,提升服务针对性。在社区,推行服务窗口8小时工作制和双休日值班制度,简化办事程序,实现公共服务事项“一站式”办理。二是拓展服务渠道。落实“一编三定”,为无职党员设岗定责并公示,全面推行“双报到双服务”,推动机关、企事业单位党组织与社区党组织联建共建,组建党员志愿者服务队等,完善党员领导干部、党代表联系基层制度。三是推进“三社联动”。完善社会组织孵化机制,支持培育社会组织、民办社会工作服务机构发展,建立社工人才培训基地,加强社会工作专业人才队伍建设,建立政府购买社会组织服务机制,每个城市区培育引进3个以上专业化社会组织参与社会基层治理。

夯实基层基础,能够提升支撑保障力。一是建立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落实相关文件要求,结合村(社区)“两委”换届,建立财政补助村级组织运转经费正常增长机制。二是推动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实施村级集体经济发展三年行动计划,到20xx年底,力争使全市40%以上村实现有稳定的集体经济收入。抓住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等契机,统筹整合专项资金,扶持集体经济薄弱村、“空壳村”。三是推进工作阵地规范化建设。将金融、医疗等便民项目引入党群服务中心,建设新时代“三新”讲习所,按照“六有”标准,于20xx年底实现各领域基层党组织全覆盖,加大党员群众教育培训力度。

心得体会三:以创新改革拥抱机遇,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当今世界正处于大变革、大调整的发展阶段,国际形势复杂多变,国内改革任务艰巨。12月16日,《求是》杂志发表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文章《共担时代责任,共促全球发展》,强调人类在同困难的斗争中前进,遇到困难应携手战胜。广大党员干部应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积极拥抱变化、跟上节奏、自觉担当,将“中国方案”贯彻到底,让“中国智慧”迸发光芒。

奏响“拥抱机遇”的主调子,需涵养化危为机的大智慧。习近平总书记在世界经济论坛开幕式演讲中指出,面对挑战和机遇,应充分利用一切机遇,合作应对一切挑战,并树立“敢于创新、协同联动、与时俱进、公平包容”的导向。在新发展阶段,党员干部作为基层的强劲“生力军”,要学懂弄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紧扣“构建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新格局”的战略基点,从更高、更全、更深的角度深化认识与有效应对。例如,某地区通过积极融入双循环格局,实现了经济增长率从[具体百分比]提升至[具体百分比],展现了主动求变、科学应变的能力,涵养出化危为机的大智慧。

迈出“创新改革”的稳步子,追逐时代浪潮的新高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是助推经济巨轮航行的强大引擎。“坚持创新驱动,打造富有活力的增长模式”,以创新为“灯”照亮前进之路,以创新为“拳”打破发展瓶颈。从行业趋势来看,科技创新正深刻改变着经济社会发展格局,如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应用,显著提升了生产效率与企业竞争力。党员干部应发挥先锋模范作用,秉持创新精神与工匠精神,甘为时代的“拓荒牛”,耕好基层的“试验田”。例如,某企业通过持续创新,研发出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使产品市场占有率从[具体百分比]提高到[具体百分比],在创新改革中行稳致远,不断追逐时代浪潮的新高度。

扛起“为民服务”的硬担子,坚定强基惠民的真毅力。“政之所兴在顺民心,政之所废在逆民心”,人民至上是经济发展的出发点与落脚点。中国的发展关键在于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把人民利益放在首位的道路。党员干部要学懂“经济发展”课题,学深“人民至上”主题,锚定“为人民谋幸福”的航线,扬起“为人民矢志奋斗”的风帆。例如,某地区通过实施一系列民生工程,如改善教育、医疗条件等,使群众满意度从[具体百分比]提升至[具体百分比],以实际行动扛起责任,坚定强基惠民的真毅力。

心得体会四:强化理论武装与实践结合,培养优秀年轻干部

“培养选拔优秀年轻干部是一件大事,关乎党的命运、国家的命运、民族的命运、人民的福祉,是百年大计”,习近平总书记的这句话激励着广大中青年干部投身党和国家的伟大事业。在历史的浪潮中,因循守旧必将被淘汰,只有强化理论武装,更新知识文化,注重理论与实践结合,才能肩负起时代赋予的重任。

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是中青年干部成长的关键。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优秀年轻干部要有足够本领来接班,需加强学习、积累经验、增长才干,自觉向实践学习、拜人民为师。人民是真正的英雄,是解决一切问题的根本。在理论学习中,要做到学有所用、学以致用,不断用理论武装头脑,领悟人民群众劳动成果的精髓。例如,全国优秀县委书记廖俊波,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以实现人民群众利益为根本目的,真正做到群众有事能叫得应,为中青年干部树立了榜样。中青年干部应求真务实,少一些应酬,多一些学习,不断补充精神食粮,提升自身素质。

立鸿鹄志,做奋斗者,是中青年干部应有的姿态。“志之所趋,无远弗届,穷山距海,不能限也”。物理学家林俊德青年时扎根祖国沙壁地滩,参与国家核盾建设,生命的最后时刻仍争分夺秒整理科研资料,他以矢志不渝的理想信念和卓越奉献的崇高品格,为国家做出了巨大贡献。新时代的中国充满机遇,中青年干部要敢于尝试,勇于追求梦想,脚踏实地,做新时代的探路人,以坚定的理想信念和艰苦奋斗的精神,创造更多中国奇迹。

知行合一,做实干家,是中青年干部的奋斗基因。“道虽迩,不行不至,事虽小,不为不成”。青年时期的毛泽东在北大图书馆任职期间,博览群书,结合中国现状,用理论指导实践,最终带领人民群众创立了新中国。作为新时代的中青年干部,不仅要求真知、悟真理,还要敢担当,强化责任意识,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科学统筹,把知识运用到实处,在实践中不断复盘、迭代、优化工作方法,写好新时代干部作为的华丽篇章。

心得体会五:新时代选调生的使命与担当

新时代呼唤新使命,新征程号召新作为。作为新时代的选调生,能够在组织的关心下扎根基层一线服务群众,是一种荣幸。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选调生要做政治上明白、工作上清醒、服务上贴心、发展上保驾的干部。

树信念,讲大局,做政治上的明白人。信念是人生的航标,没有信念的人生如同大海上没有航标的船,无法找到前进的方向。历史和现实表明,只有将理想信念铭记于心、外化于行的人,才能在利益诱惑面前坚守原则,在维护组织纯洁性和战斗力方面勇于担当。衡量一名选调生是否合格,政治素质是首要标准。选调生要时常反思自己的党性觉悟、理想信念和大局意识,通过不断修身养性,永葆政治肌体的健康。例如,在面对复杂的政治环境时,某选调生始终坚定理想信念,坚决贯彻党的方针政策,展现了良好的政治素养。

守纪律,将规矩,做工作中的清醒人。纪律是完成各项工作的必要前提和制度性约束,人生的“第一颗扣子”至关重要。如果选调生在工作中不遵守纪律,就会像一盘散沙,无法取得胜利。一些人因纪律意识不强,沾染不良作风,最终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选调生要严格遵守工作纪律、组织纪律和群众纪律,维护制度的权威性,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例如,某选调生通过严格遵守纪律,在基层工作中树立了良好的形象,赢得了群众的信任。

善服务,解难题,做群众的贴心人。基层工作的本质是服务群众,选调生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解决好“为了谁、依靠谁”的问题。只有不断为群众解决实际难题,才能得到群众的认可和支持,实现自身的成长和人生价值。选调生要少做虚事,多做实事,切实为群众解决生活中的困难。比如,某选调生通过帮助群众解决就业问题,使当地群众的收入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成为了群众的贴心人。

讲担当,敢作为,做地方发展的保驾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选调生要为当地百姓谋发展。基层工作复杂多样,面临诸多困难,但不能因此而退缩。选调生要有越是艰难越向前的勇气,着眼于地方的长远发展,勇于担当,积极作为。例如,某选调生在基层推动产业发展,虽然遇到了很多困难,但通过不懈努力,使当地产业得到了一定程度的发展,为地方发展做出了贡献。只要一代又一代选调生共同努力,地方发展的事业就会像潮水一样奔腾向前。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