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24年核医学理论教学对照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基于120名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分析)
2025-09-21人已围观
2024年核医学理论教学对照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应用效果(基于120名医学专业学生的实践分析)
1.3 观察指标
本研究围绕核医学理论教学的核心目标,设定三级观察指标体系,严格遵循医学教育评价的标准化流程,确保评估结果的客观性与实用性[1,2]。
1. 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参照《医学教育教学模式满意度评价量表》,采用“非常满意、满意、不满意”三级评分标准,对两组学生的教学接受度进行量化。其中,“非常满意”指对教学内容呈现、互动设计及知识获取效率均高度认可;“满意”指基本认可教学模式,仅个别环节需优化;“不满意”指核心教学环节存在明显不适,影响学习效果。通过该指标,直接反映学生对教学模式的主观接受度。
2. 教师教学方法评估:由5名具备5年以上核医学教学经验的教师组成评估小组,采用百分制从三个维度评分:教学实施轻松度(30分,评估教学流程的顺畅性与实操性)、学生知识接受程度(40分,通过课堂提问、随堂测试间接衡量)、课堂互动气氛(30分,统计小组讨论参与率、主动提问频次)。评分越高,表明教学方法与核医学理论教学的适配性越强。
3. 学生知识掌握度考核:学期结束后实施统一闭卷考核,满分100分,考核内容聚焦核医学理论的应用能力,具体包括病例综合分析(40分,评估临床问题拆解与知识迁移能力)、疾病多模态诊断逻辑(30分,考察核医学与其他影像技术的对比应用)、影像学特征辨别(30分,检验对核素显像关键特征的识别能力)。得分高低直接体现学生对核医学核心知识的理解深度与应用水平。
1.4 统计学方法
本研究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确保分析过程的规范性与数据结果的可靠性[2]。具体统计方法如下:
- 计量资料:教师教学方法评估得分、学生考核成绩以“均数±标准差(x±s)”表示,组间差异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通过该方法判断两组数据的均值差异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
- 计数资料:学生满意度以“百分比(%)”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用于分析两组学生满意度分布的差异。
统计学检验标准设定为α=0.05,若P<0.05,则认为两组数据间存在显著差异,该差异并非由随机误差导致,具备统计学参考价值。
2 结果
2.1 两组学生教学模式满意度比较
新型教学组(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法,n=60)与传统教学组(以板书为主的讲授法,n=60)的满意度数据显示:新型教学组总体满意度达58.3%(非常满意22人,占比36.7%;满意13人,占比21.6%;不满意25人,占比41.7%),传统教学组总体满意度仅为31.7%(非常满意8人,占比13.3%;满意11人,占比18.4%;不满意41人,占比68.3%)。经χ2检验计算,两组总体满意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2.56,P<0.05),清晰表明新型教学法更易获得学生的主观认可。
2.2 教师评估与学生考核成绩比较
在教师教学方法评估维度,新型教学组的平均评分为(86.5±4.2)分,显著高于传统教学组的(68.3±5.7)分,组间差异经t检验验证具有统计学意义(t=18.23,P<0.05)。从具体维度拆解,新型教学组在“学生知识接受程度”维度得分最高(34.2±3.1)分,较传统教学组(25.6±4.3)分提升幅度显著,反映该方法能更高效地促进学生对核医学知识的吸收。
在学生核医学理论考核中,新型教学组平均成绩为(78.6±6.3)分,传统教学组平均成绩为(62.4±7.5)分,两组差异经t检验显示具有统计学意义(t=14.89,P<0.05)。其中,新型教学组在“病例综合分析”模块平均得分(32.5±3.8)分,较传统教学组(22.3±4.5)分提升最为明显,印证该教学法对学生临床思维能力的培养具有突出作用。
3 讨论
3.1 核医学教学方法的现状与核心需求
教学方法的科学性是决定医学教育质量的关键变量,尤其对于核医学这类兼具理论抽象性与临床实践性的学科,教学模式的适配性直接影响人才培养效果[3]。长期以来,以板书为核心的传统教学模式以单向知识传递为主,缺乏互动性与情境性,难以满足核医学“功能影像解读”“跨模态影像对比”的教学需求——随着医学影像技术的发展,核医学与CT、MRI等技术的融合日益紧密,传统教学方法已无法覆盖“多模态影像协同诊断”的新内容,亟需通过模式创新突破教学瓶颈。
3.2 新型教学方法的理论支撑与实践价值
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法,其设计逻辑深度契合两大经典教育理论,为教学效果提升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
1.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该理论认为,知识并非通过被动接收获得,而是学习者在问题情境中,依托已有经验主动建构的结果[6]①。在核医学教学中,该方法通过预设临床真实病例(如甲状腺癌的核素显像与MRI对比诊断),引导学生围绕“影像差异的病理意义”“诊断优先级排序”等问题展开讨论,将抽象理论转化为可探究的具体问题,推动学生从“被动听课”转向“主动建构知识”。
2. 成人学习理论(Andragogy):该理论指出,成人学习者具有明确的实用导向,更倾向于通过解决实际问题获取知识,且自身经验会显著影响学习过程[7]②。核医学教学的对象多为具备基础医学知识的高年级学生,该方法通过“病例分析-影像对比-诊断复盘”的闭环设计,让学生基于已有知识解决临床问题,既满足其对知识实用性的需求,又能通过小组讨论整合不同学生的经验,优化学习效果。
从实践层面看,该教学法的优势主要体现在三方面:
- 强化学习主动性:相较于传统教学中“教师讲、学生记”的模式,问题导向的设计让学生成为课堂的核心参与者,新型教学组课堂主动提问频次较传统组提升40%以上,学习积极性显著增强;
- 提升知识应用能力:通过“多模态影像对比”环节,学生能直观理解核医学影像的优势与局限,建立“影像特征-病理机制-临床诊断”的关联思维,复盘诊断过程中的关键节点,优化知识应用的准确性;
- 优化教学互动氛围:小组讨论、师生互评等形式打破了单向教学的局限,教师反馈显示“课堂气氛活跃性”评分较传统教学提升35%,形成“教-学-评”的良性循环,同时减轻了教师单向灌输的工作负担,实现教学效率与效果的双重优化。
3.3 研究结果的实践意义与行业印证
本研究数据显示,新型教学组在学生满意度、教师评估得分及学生考核成绩上均显著优于传统组,这一结论与杜补林等[5]的研究结果高度一致——其研究同样指出,以问题为中心的教学法能显著提升核医学教学质量,进一步验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与有效性。
从核医学学科特性来看,其核心价值在于通过功能影像早期识别器官功能改变,为临床诊断提供“早于结构改变”的依据。而新型教学法通过“跨模态影像比较”的设计,恰好强化了学生对“核医学影像功能优势”的认知,例如在“心肌灌注显像与冠脉CTA对比”的教学案例中,学生能清晰理解核医学在评估心肌存活状态中的独特价值,为后续临床实践奠定了认知基础。相较于传统教学组学生在“病例综合分析”中的逻辑混乱,新型教学组学生的诊断思路更清晰,充分说明该方法能有效培养学生的临床思维,符合医学人才“理论-实践衔接”的培养目标。
3.4 研究局限与应用建议
需客观指出,本研究存在一定局限:样本量仅为120名学生,且教学周期为1个学期,短期效果的代表性有限。未来可通过扩大样本量(覆盖多所院校)、延长随访周期(追踪学生临床实习中的表现),进一步验证该方法的长期效果。在推广应用层面,建议结合院校实际教学资源(如是否具备多模态影像教学数据库),对病例难度、讨论时长等参数进行适度调整,例如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可先从简单病例入手,逐步提升问题复杂度,确保教学方法的适配性。
综上所述,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比较影像学的教学法,在核医学理论教学中展现出显著的应用优势——不仅能提升学生的知识掌握度与临床思维能力,还能获得师生的高度认可。该方法符合核医学教学的学科特性与医学教育的发展趋势,可作为核医学理论教学的优选模式,在医学教育领域进一步推广与应用。
参考文献
[1]李贵平.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在临床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14,(5):65-66.
[2]徐白萱.核医学分子影像临床教学模式探讨[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12):126-127.
[3]杨楠.比较影像学在核医学教学中的应用[J].高教论坛,2015,(7):36.
[4]王少雁,王辉,李佳宁等.比较影像学与PBL教学模式改革在核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的应用[J].教育生物学杂志,2013,1(4):294-295.
[5]杜补林,李雪娜,尹雅芙等.以影像为中心、以问题为基础的核医学教学模式评价研究[J].重庆医学,2015,44(11):1570-1572.
[6]皮亚杰.发生认识论原理[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1:45-52.
[7]诺尔斯.成人学习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78-85.
①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核心观点:学习者通过与问题情境的互动,基于已有知识经验构建新的知识体系,教师的角色是“引导者”而非“灌输者”,问题设计是激发知识建构的关键。
② 成人学习理论核心观点:成人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与“解决实际问题”紧密相关,学习过程需充分调动其已有经验,且更注重学习内容的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相关热词搜索:
核医学
教学法
题为
影像
体会
下一篇:返回列表
相关文章
- 2024年核医学理论教学对照研究:以问题为中心结合比较影像学教学法的应用效果
- 2024年教师职业实践与感悟汇编(9篇)
- 2023-2024年公益活动实践复盘报告(6篇)
- 3篇学习党纪党规教师心得体会:
- 2023年教育评价改革实践分析:基于深化新时代教育评价改革总体方案的系统性解
- 2020年公安干警以案促改个人心得体会
- 2024年教育视角下放牛班的春天观后深度复盘:以爱与音乐重塑98%“问题学生”
- 2024年中小学教师违反职业行为处理办法学习心得(基于2023-2024年全国教师违
- 2023-2024年世界经济艰难复苏:形势分析与政策实践心得体会(三篇)
- 2024年教育强国建设实践与认知深化系列心得(三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