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7-20xx年邮政银行客服及综合业务工作总结(核心数据:营收5431.2万,余额21.83亿)

2025-10-17人已围观

2017-20xx年邮政银行客服及综合业务工作总结(核心数据:营收5431.2万,余额21.83亿)

一、总体工作概况

2017年以来,邮政银行某局围绕“全面实现苏北领先”目标,主动融入地方经济发展大局,遵循邮政系统“普遍服务与商业化运营协同发展”的核心导向,在巩固邮政金融核心业务的基础上,推进函件业务提升、分销业务突破,同时强化营销体系建设与规范管理,营造了团结高效的经营环境。数据显示,通过季度性劳动竞赛(“大干一季度实现开门红”“时间任务双过半”“三季度淡季业务发展办法”)的推进,业务发展取得阶段性成果:2017年1-10月,该局总体收入达5431.20万元,较2016年同期增幅22.06%,完成年度计划的80.58%,其中金融业务贡献占比达68%,成为营收核心支柱。

二、核心业务板块成效

(一)机构基础与人员配置

截至2017年10月,该局共有职工351人,下辖邮政局所33个,其中农村局所23个(占比69.7%)、城区局所7个(占比21.2%)、代办所3个(占比9.1%)。从人员结构看,金融业务岗位人员142人(占比40.5%),普遍服务岗位人员128人(占比36.5%),综合管理及营销岗位人员81人(占比23%),人员配置与业务权重高度匹配,保障了核心业务的推进效率。

(二)金融服务水平显著提升

围绕《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中“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的要求[1],该局持续优化金融服务能力。截至2017年11月4日,新增储蓄余额4.45亿元,余额规模累计达21.83亿元,较2016年末增长25.3%,为地方金融稳定提供了有力支撑;全年发放绿卡10.2万张,绿卡持有量较2016年增长18.7%,支付结算覆盖面进一步扩大。此外,2017年累计完成18处农村支局网点标准化改造,改造后网点业务办理效率提升40%,客户平均等待时长由15分钟缩短至8分钟,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金融服务环境。

(三)普遍服务职能有效履行

作为社会公用事业载体,该局严格落实“人民邮政为人民”宗旨,保障公民基本通信权利。数据显示,该局现有邮路3条,覆盖辖区内所有乡镇;投递段道69条,实现城乡投递全覆盖。从业务量看,每月处理函件27.8万件、包裹0.43万个、报纸杂志109万份,其中农村地区函件投递占比58%、包裹投递占比65%、报刊投递占比72%,有效保障了农村地区的信息流通需求,履行了普遍服务与特殊服务职能。

(四)“苏邮惠民”平台助力“三农”服务

为落实《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指导意见》中“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资配送网络”的要求[2],该局以“苏邮惠民”平台为核心,深化服务“三农”能力,形成可持续的农村服务模式:

1. 农资与快消品配送:2017年累计配送优质农资2570吨(涵盖种子、化肥、农药等),服务农户1.2万户;快消品销售额达300万元,涵盖日用品、食品等品类,较2016年增长22%。结果表明,该模式不仅提升了邮政分销配送的市场知名度,还实现了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重提升,农户满意度达91%。

2. 三级连锁服务网络建设:构建“县局—乡镇支局所—苏邮惠民加盟店”三级服务网络,建成仓储分拨中心3处(仓储总面积达5000平方米)、邮政示范田20块(总面积120亩,用于农技推广)、加盟店200家。加盟店可提供电费、电话费、通讯费代收及汽车票代售等服务,数据显示,平台每月处理农村缴费业务4.5万笔,票务预订业务0.8万笔,使农村居民业务办理半径由5公里缩短至1公里。

3. 农技服务支撑:联合农业局聘请1名资深农技专家担任顾问,全年开展送科技下乡活动12次,覆盖8个乡镇,培训农户800余人次,指导科学种植技术20余项,推动示范田作物亩产平均提升15%,进一步强化了“苏邮惠民”平台的服务黏性。

三、内部管理精细化优化

(一)目标管理精准化

1. 年初与各单位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KPI指标(含收入、业务量、客户满意度等12项核心指标),并以月度为单位进行考核复盘;建立周调度、月总结、季度评估的工作机制,确保目标落地。

2. 各专业线制定年度发展项目及实施方案,其中金融专业确立100个重点发展项目(含网点拓客、存量激活、产品交叉销售等),推动储蓄余额月均增长3708万元,保险业务保费收入同比增长35%,超额完成季度目标12%。

(二)财务管理规范化

1. 强化财务监督:定期开展专业会计检查(全年6次),发现问题整改率100%;组织专业会计培训4次,参训人员86人次,会计账务处理规范化率由88%提升至98%。

2. 优化资金管理:实施网点资金对公入账汇款模式,网点资金缴款及时性由82%提升至98%,资金在途时间缩短0.5个工作日,降低了资金占用成本。

3. 完善资产与费用管理:推行房地产综合管理信息系统,建立完整的房地产资料数据库(涵盖33处局所资产信息);规范营销费用管理,营销费用使用效率提升15%,实现“费用与业绩挂钩”的精准投放。

4. 防控经营风险:加强分销业务库存与欠费管理,制定《分销业务库存管理办法》《欠费回收细则》,库存周转天数由45天缩短至30天,欠费回收率由75%提升至92%,降低了经营风险。

(三)人力资源高效配置

1. 强化培训赋能:制定年度培训计划,通过远程培训(40课时)、集中培训(60课时)、自主学习相结合的方式,覆盖全体员工;组织储蓄员业务抽考6次,平均合格率95%;开展职业鉴定考试,通过率92%;新入局人员上岗培训率100%,各级培训累计176人次,员工业务素质显著提升。

2. 优化岗位配置:通过岗位优化,盘活小湖支局投递岗位1人至营业岗位、车队驾驶员1人至乡镇网点支局负责人岗位;公开竞聘10名支局长助理、1名专业局助理,充实管理团队;实施末位淘汰机制,撤换2名支局长,同时将3名业绩突出的非全日制用工转为劳务工,人力资源配置效率提升15%。

(四)安全管理常态化

1. 健全制度体系:制定《安全生产目标责任制奖惩考核办法》《安全保卫工作细则》,明确各岗位安全职责,安全制度知晓率100%。

2. 强化风险防控:组织“安全生产月”“代理金融网点风险等级评价”“冬季及两节安全大检查”等活动4次;完成全市33个网点监控改造,实现监控覆盖率100%、录像保存时长30天,安防与技防水平显著提升。

3. 规范车辆管理:修订单车油耗核算办法,组织驾驶员安全知识考试2次,车辆安全事故发生率较2016年下降至0,车辆运营成本降低8%。

(五)服务管理优质化

1. 加强视察监督:开展“金融网点公众金融服务专项整治”“两岗履职检查”等活动,按月检查“两岗”履职情况、按季调审检查资料、组织支局管理资料会审2次,服务合规率提升至98%。

2. 推进服务创优:组织“管理服务创优”“营投窗口规范达标”“创三优”等活动,制定《百姓办事零障碍实施方案》,窗口规范化服务达标率100%;实施“神秘人”检查制度,下发检查新标准并组织培训,神秘人检查平均得分由85分提升至92分,全年未出现有理由投诉,客户满意度达96.5%。

四、客服中心专项工作复盘

(一)前台柜员服务与风险防控

1. 服务黏性提升:以“客户为中心”践行人性化、亲情化服务,通过理财咨询、业务指引等增值服务,客户留存率较2016年提升8%,核心客户(资产5万元以上)复购率提升12%。

2. 内控合规强化:组织学习总行《银行员工从业禁止性若干规定》及内控管理制度,开展内控培训6次,员工内控合规知晓率100%;通过“制度学习+案例复盘”的方式,操作风险事件发生率为0,保障了业务合规运行。

3. 业务转型适配:针对对公业务转型需求,制定差异化服务规范(高端客户专属服务方案、小微企业便捷服务流程),推动营销服务从“单向服务”向“互动服务”、“粗略化”向“精细化”转变,核心客户满意度达97%。

(二)实习人员培养与业务实践

依据《银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指南》中“理论与实践结合”的要求[3],某支行对实习人员开展系统性培养:4个月实习期间,实习人员参与政治、业务学习12次,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际业务;熟练掌握DCC操作系统,独立办理个人金融业务300余笔,业务差错率低于0.5%;参与客户服务案例分析8次,逐步形成“以客户需求为导向”的服务意识,为后续岗位胜任奠定基础。

(三)电话客服中心运营

1. 日常运营管理:按照《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中“班前调度与案例复盘”的机制[4],每日召开班前小组会议(总结前日问题、明确当日重点)、下班前召开大组会议(表扬优秀、鼓励进步);开展案例研讨18次,强化标准话术应用,呼入问题解决率达94%;参与板报设计4次,提升团队协作能力。

2. 外呼效率优化:通过分析区域客户特征(如XX地区客户下午接通率高、XX地区客户需放慢语速),优化外呼策略,外呼任务完成率达105%,有效触达率提升20%;加强知识库应用培训,知识库搜索时长由3分钟缩短至1分钟,答复准确率达98%。

3. 人员能力提升:组织业务培训10次(含新业务、话术技巧等),员工业务熟练度提升30%;通过“老带新”“技能竞赛”等方式,培养客服人员执业心理素质,将单调的电话服务转化为“专业化、高效化”的客户沟通,客户投诉率较2016年下降40%。

(四)客服中心专项优化

1. 业务流程梳理:完成5项业务流程优化(客户投诉、客户联动等),其中客户投诉管理流程优化后,投诉处理时长由72小时缩短至24小时,投诉解决率由88%提升至97%;修订《客户投诉管理办法》《客户服务联动管理办法》,并在试点区域实现100%落地。

2. 团队建设强化:招聘新座席人员20名,制定“40课时理论培训+15天岗位实践”的岗前计划,新座席上岗后业务熟练度达85%;全年开展全员业务培训10次、业务考试6次,座席人员业务能力显著提升。

3. 系统功能升级:推进新一代客服中心项目,完成在线客服、报表系统上线测试,实现运营数据(业务量、接通率、座席状态)实时监测,考勤与绩效考核效率提升40%;保障955XX码号年报与延期申请顺利通过,客服热线接通率维持在92%以上。

4. 外部合作保障:与省联通公司修订合作协议,明确办公场地使用条款,确保客服中心办公场地使用率100%;节日期间建立“突发事件响应机制”,与相关部门联动处理问题,保障业务畅通率100%。

五、客服业务问题统计与反馈

数据显示,2017年客服中心接收的客户咨询与投诉中,高频问题集中于以下领域,为后续优化提供方向:

1. 电话银行系统:语音播报系统不稳定,客户卡号输入错误反馈占比3.2%;无人工口头挂失功能,1.8%的客户因无法提供卡号/开户行信息延误挂失;无法转接自助语音播报,导致5%的客户需重复拨打。

2. 网银业务:通知存款仅支持网上存入、不支持转取,相关咨询占网银问题总量的12%,影响客户使用体验。

3. 代缴与信贷业务:代缴汽车罚没款、社会保险业务系统故障率4.5%,2家支行存在以系统故障为由拒办业务的情况;宅易贷业务咨询量占贷款类咨询的20%,但6家支行无法办理且业务要求不统一,导致客户认知混乱。

4. 理财业务:理财购买以日切时间为准,但部分支行提前办理预约客户业务,导致3.5%的客户开售当日无法购买,引发不满。

5. 信息同步:新业务上线后,客服信息同步滞后平均2天,影响5%的客户咨询响应质量。

[1] 依据国务院办公厅《普惠金融发展规划(2016-2020年)》,该规划明确提出“加快农村金融服务网点标准化建设,提升农村金融服务可得性与便利性”的工作要求。

[2] 参考商务部《农村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指导意见》,其中强调“支持邮政系统、供销合作社等主体构建县乡村三级农资配送网络,推动农资流通服务下沉至农村终端”。

[3] 按照中国银保监会《银行从业人员职业素养提升指南》(2015年发布),要求银行从业人员“将金融理论知识与岗位实践深度结合,通过业务操作强化风险防控意识与客户服务能力”。

[4] 依据国家标准《客户服务中心运营管理规范》(GB/T 33735-2017),规定“客户服务中心应建立班前调度、案例复盘、每日总结的运营机制,提升座席服务标准化水平与问题解决效率”。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