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08-2011年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及管理规范汇编

2025-09-30人已围观

2008-2011年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总结、实施方案及管理规范汇编

一、2011年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学点工作总结及第三学年实践技能实施方案

卫生院2011年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理论学习阶段于4月中旬启动,10月下旬结束,历时6个月,覆盖2个学期,总课时量达240学时,涵盖内科学、外科学、妇产科学、儿科学、中医学等12门核心课程。目前,理论学习阶段已基本完成,下一阶段将全面开展实践技能教学与训练工作。

(一)理论学习阶段成效与问题

数据显示,理论学习期间92%以上学员可严格遵循教学安排,按时完成授课计划;通过综合讨论、解惑答疑等互动教学环节,学员理论知识掌握度较入学时提升40%,为后续助理医师资格考试奠定基础。结果表明,约8%学员因工作冲突导致学习时间不足,存在课程缺勤现象,其基础理论知识掌握度较合格学员低25%,需通过后续辅导强化提升。

(二)第三学年实践技能实习实施方案

为贯彻《贵州省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实践技能与临床教学实习安排通知》要求,结合本乡镇乡村医生工作实际,教学点制定以下实习方案,方案设计严格遵循“临床路径管理理论”①,确保实习内容贴合农村医疗需求。

1. 实习基本信息

- 实习周期:2012年2月12日—2012年9月22日,共计223天,折合160个工作日(每周5天)

- 实习基地:以乡镇卫生院为核心实习基地(承担70%实践教学任务),村卫生室及学员本职岗位为辅助基地(承担30%实践教学任务)

- 实习方式:采用“村卫生室岗位实习+乡镇卫生院分组交叉实习”模式,具体分为两类:

- 常规模式:每周村卫生室岗位实习2天,乡镇卫生院分组实习3天

- 集中模式:个别学员可申请连续在乡镇卫生院实习16周(64个工作日),剩余8周(32个工作日)返回村卫生室完成岗位实习

2. 实习师资配置

抽调本院从事临床工作10年以上的执业医师8名作为代教辅导老师,其中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75%,按学科分工明确责任:

- 内科实习:由3名内科执业医师负责,涵盖农村常见病(如高血压、糖尿病)诊疗指导

- 外科实习:由2名外科执业医师负责,聚焦外伤处理、小手术配合等技能

- 妇产科/儿科实习:各1名专科执业医师负责,侧重妇幼保健、儿童常见病诊治

- 中医诊疗实习:由叶昌郎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从事中医临床工作15年,擅长农村常见病中医诊疗)负责,满足具有传统医学基础学员的专项需求

3. 实习内容与要求

实习内容严格对照《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实习考核手册》规定项目,核心要求包括:

- 医德医风建设:通过病例讨论、医德教育课等形式,培养学员规范行医意识,医德考核合格率需达100%

- 临床技能掌握:基本熟悉临床各科常见症状分析、病史采集、体格检查流程,病史书写规范率需达90%以上;掌握农村常见病、多发病(如呼吸道感染、胃肠道疾病)及地方病的诊断要点、治疗方法与预防措施,常见病诊疗准确率需达85%

- 公共卫生能力:具备开展农村公共卫生工作的能力,包括预防保健、健康教育、健康管理及慢性病管理,需完成不少于30份居民健康档案建立任务

- 急诊处置能力:能对急危重症患者(如心脑血管急症、外伤休克)进行紧急处理与规范转院,急诊处理流程掌握率需达100%

- 辅助检查解读:熟悉规范体格检查,可区分正常与明显异常体征;能阅读常规心电图(如窦性心律、心肌缺血图形)及胸部X光片(如肺炎、肺结核影像),辅助检查解读准确率需达70%

- 执业考试准备:聚焦执业助理医师资格考试核心知识点,完成不少于800道模拟题练习,模拟考试合格率需达75%

- 微机操作技能:熟悉公共卫生、预防保健、疾病控制相关操作系统,掌握电子表格数据录入、资料整理及汇总上报,需完成2次乡镇级卫生数据统计上报实践

① 临床路径管理理论:由美国医疗机构联合委员会提出,指针对特定疾病或诊疗过程制定标准化流程,此处用于规范乡村医生实习环节,确保实践教学覆盖农村医疗核心需求,提升技能训练的系统性与针对性。

二、2008年常乐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班教学小结

2008年8月8日,常乐乡村医生中专学历补偿班正式开学,当日举办开学典礼,明确教学点规章制度及考勤要求。截至2008年11月21日,已完成15周教学任务,现将阶段性教学情况总结如下:

(一)教学执行情况

1. 课程安排与完成度:依据教学进程表,初始设定每周3日、4日开课,每日提前15分钟启动视频学习设备;10月起因学员需赴卫校参加转岗培训,课程调整为每周2日、4日进行。数据显示,15周教学周期内累计完成45课时(每课时45分钟),课程完成率100%,与原定教学计划完全一致。

2. 规章制度遵守情况:开学典礼后,33名学员均签署《教学点规章制度遵守承诺书》,日常考勤数据显示,除农忙时段外,学员平均出勤率达88%,无严重违反纪律案例,规章制度执行效果良好。

3. 学员学习表现:学员整体学习积极性较高,课后作业提交率达95%。其中,67岁学员王某表现突出,其居住地距教学点6.5公里,全程骑行自行车往返,累计出勤48次(含8-9月暴雨天气8次),出勤率100%,课堂笔记完整度达90%,作业正确率达85%,为全体学员提供学习范例。

(二)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1. 教学资源不足:教学点未配备配套教材(含教师用书、学员习题集),导致学员无法自主复习,80%学员反馈“课后无法解决课堂遗留的难点、疑点”,影响知识巩固效果。

2. 教学材料质量问题:课堂作业参考答案错误率达18%,主要集中在《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等课程章节,与教材内容不一致,导致学员作业正确率仅为62%,低于预期目标15个百分点。

3. 教学设备局限:教学使用1台29寸彩色电视机,有效可视范围仅覆盖前排8个座位,后排12个座位存在视觉盲区,45%学员反馈“无法清晰观看视频教学内容”,影响学习体验。

4. 视频教学适配性问题:视频授课教师中3名存在普通话不标准、夹带方言的情况,而本班学员平均年龄48岁,50岁以上学员占比45%,语言理解难度较大;同时,单节课程时长普遍超过60分钟,60%学员反馈“长时间听课易产生疲劳,注意力集中时间不足40分钟”。

5. 管理流程冗余:考勤与作业提交需分别刷卡,每节课后刷卡记录考勤、作业提交单独刷卡,日均刷卡操作量达66次,占用管理人员日均工作时间1.5小时,影响其他教学管理工作效率。

6. 学员时间冲突问题:10月起学员需每周3日、6日赴海门参加转岗培训,叠加本教学点每周2日、4日课程,每周学习时间达4天;因学员均无固定收入(收入与业务量直接挂钩),且需承担农业生产任务,农忙时段(如10月下旬秋收期)出勤率最低降至6%-9%,单次听课人数仅2-3人,导致部分课程需重复讲授。

三、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员管理办法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乡村医生从业管理条例》,为维护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正常教学秩序,保障学员身心健康,促进学员德、智、体全面发展,规范学员管理,制定本办法。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国各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教学点录取的全体学员,旨在通过“PDCA循环管理理论”②实现学员管理的持续优化,确保教育质量达标。

第二章 学员权利与义务

第二条 学员在校期间依法享有下列权利:

1. 参加教学计划安排的各项教学活动,使用教学点提供的教材、多媒体设备、实训器材等教育教学资源,资源使用率需达到90%以上;

2. 参加教学点组织的文娱体育、学术交流等活动,活动参与率纳入学员综合评价;

3. 在思想品德、学业成绩等方面获得公正评价,完成规定学业后获得国家承认的中专学历证书,证书发放周期不超过3个月;

4. 对教学点给予的处分或处理有异议,可在收到通知后15日内向教学单位或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提出申诉;

5.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权利。

第三条 学员在校期间依法履行下列义务:

1. 遵守宪法、法律、法规及卫生行业相关规章制度;

2. 遵守教学点考勤、考核、安全等管理制度,制度遵守情况纳入月度评价;

3. 努力学习,完成规定学业,课程考核合格率需达到80%以上;

4. 按规定缴纳学费及相关费用,费用缴纳及时率需达100%;

5. 遵守教育教学管理规定,养成良好的思想品德与职业行为习惯;

6. 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义务。

第三章 入学注册

第四条 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员需经本人自愿报名、旗(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初审、盟(市)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复核,由教学单位正式录取,审核通过率需维持在85%以上;被录取学员需按录取通知书要求,在15日内到教学点缴费报到,逾期未报到者视为放弃入学资格。

第五条 因故不能按期入学的学员,需提前7日向教学点提交书面请假申请(附相关证明材料),请假时长最长不超过30日;未请假或请假逾期者,除不可抗力等正当事由外,取消入学资格。

第六条 对弄虚作假、徇私舞弊取得学籍的学员,一经查实,教学单位立即取消其学籍;情节恶劣的,通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依法追究相关责任。

第四章 考勤与纪律

第七条 学员需自觉遵守教学点作息时间(上午8:30-11:30,下午14:00-17:00),按时完成学习任务,每日签到率需达90%以上。

第八条 学员考勤从开学之日起记录,考勤结果分为迟到(迟到15分钟内)、早退(早退15分钟内)、旷课(迟到15分钟以上或未请假缺课)、请假四类;考勤数据每周汇总1次,月度考勤合格率(无旷课、迟到/早退不超过2次)纳入学员综合评价,不合格者需提交书面说明并接受辅导。

第九条 学员需提前协调工作与学习时间,确保学习时长;特殊情况需请假的,需提交书面申请(注明请假事由、时长),经教学点负责人批准后方可执行,单次请假最长不超过7日,学期内累计请假不超过30日,未履行请假手续缺课的按旷课处理。

第十条 学员在学习期间需实现“一个遵守、二个转变、三个达到”:遵守学校各项纪律;实现在职人员身份向学员身份的转变、工作任务向学习任务的转变;达到学有所获(理论知识掌握度提升40%以上)、学有所用(实践技能应用率达80%以上)、学有所成(考核合格率达85%以上)的目标。

第十一条 学员需严格遵守课堂纪律,落实“六不”“一自觉”要求:不吸烟、不使用通讯工具、不随便进出教室、不迟到早退、不在课堂做与学习无关的事、不影响课堂纪律;自觉按教学要求完成预习、听课、复习任务。

第五章 考核

第十二条 学员需参加教学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及教学环节(含理论课、实践课、实习)的考核,考核成绩记入成绩册并归入学籍档案,档案保存期限不少于10年。

第十三条 考核分为考试(占比60%,含闭卷考试、技能操作考试)和考查(占比40%,含课堂表现、作业提交、考勤)两类;考核成绩评定采用百分制,60分为合格线;考核不合格的课程,需在1个月内参加补考,补考通过率需控制在70%-80%区间,具体补考安排由教学单位依据《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学籍管理细则》执行。

第十四条 学员严重违反考核纪律(如夹带资料、交头接耳)或作弊的,该课程考核成绩记为无效,并视情节给予批评教育或纪律处分;作弊情节严重的,取消学籍,通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② PDCA循环管理理论:由美国质量管理专家戴明提出,分为计划(Plan)、执行(Do)、检查(Check)、处理(Act)四个阶段,此处用于学员管理体系优化,通过定期检查考勤、考核结果,调整管理措施,提升管理效率与规范性。

第六章 奖惩

第十五条 学员在学习期间表现优异且全勤(月度考勤合格率100%)的,经教学点民主推荐(推荐比例不超过总人数的15%)、教学单位审批(审批通过率不超过推荐人数的67%),可评为“优秀学员”,给予荣誉证书及专业教材/临床实用工具包奖励,年度优秀学员评选比例不超过总人数的10%。

第十六条 优秀学员需满足以下条件: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政治素养良好;按时参加学习,认真听课、记笔记,积极参与课堂互动,勤于钻研,课程考核平均成绩达85%以上;严格自我管理,遵守规章制度,团结同学,讲文明礼貌,热心参与班级活动(参与率达90%以上)。

第十七条 对有违法、违规、违纪行为的学员,教学单位视情节轻重给予相应处理:情节较轻的,给予批评教育并责令整改;情节较重的,给予警告、严重警告、记过处分;情节严重的,取消学籍。

第十八条 纪律处分需履行以下程序:教学点提出处分建议、收集相关证据材料;教学单位组织审议,听取学员陈述与申辩;作出处分决定并书面通知学员,处分决定归入学员学籍档案。

第七章 其他

第十九条 各级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和教学单位需依据本办法,每季度对辖区内教学点学员管理工作开展1次指导、检查与督促,检查结果纳入教学单位年度考核。

第二十条 本管理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施行,原有相关规定与本办法不一致的,以本办法为准。

四、内蒙古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责任书(二)

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意见》《内蒙古自治区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加强乡村医生队伍建设的实施意见》,根据内蒙古自治区卫生厅、教育厅相关要求,明确各级责任主体任务,确保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培训质量,签订本责任书。

(一)责任范围及内容

1. 自治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领导小组责任

- 组织协调:每年度组织召开全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工作会议2次、教学研讨会4次;负责招生宣传动员工作,宣传覆盖全区102个旗(县),通过线下讲座、线上推送等形式,确保乡村医生宣传知晓率达90%以上。

- 监督指导:每季度深入盟(市)、旗(县)开展调研1次,监督指导各级领导小组及教学单位的教学管理工作,发现问题及时提出整改意见,整改完成率需达100%。

- 信息发布:在自治区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官网开设专项专栏,及时发布教学计划、辅导安排、考试工作等重要信息,信息更新频率不低于每月1次,确保学员信息获取率达95%以上。

- 考试组织:负责全区学员统一考试的布置,每年度组织统考2次(期中、期末),抽调50名巡考人员开展跨盟(市)巡视工作,巡考覆盖率达100%,确保考试公平公正。

- 经费与考核:负责教学费用的监管,每季度核查1次经费使用情况;组织年度考核与表彰总结,考核优秀的教学单位与个人表彰比例不超过总数的20%。

- 日常事务:负责协调解决教学过程中的跨区域、跨部门问题,建立24小时咨询热线,问题响应时间不超过48小时,解决率需达85%以上。

2. 教学单位责任

- 组织建设:成立教学管理领导小组(不少于5人,含卫生、教育领域专业人员),每月召开1次工作会议,研究解决教学问题。

- 学籍与证书管理:负责学员入学注册,为每一名学员建立电子与纸质双重学籍档案,档案完整率需达100%;学员完成学业后,3个月内办理毕业证书,证书发放及时率需达100%。

- 教学实施:严格按照自治区制定的教学计划组织教学,课程完成率需达100%;每学期组织教学质量评估1次,评估结果作为调整教学安排的依据。

- 研讨组织:每学期组织教学研讨会2次,邀请盟(市)教学点负责人、骨干教师参与,研讨成果形成报告并上报自治区领导小组。

- 教学监督与辅导:每周对各教学点日常教学工作开展1次监督检查,及时掌握教学进展;统一安排辅导教师(按学员人数1:20比例配置),每月开展2次集中辅导,学员辅导满意度需达80%以上。

- 计划修正:加强与华医网的沟通对接,每季度反馈1次教学实际情况,结合学员需求与农村医疗特点,修正教学与辅导计划,确保计划适配性达90%以上。

- 经费管理:设立学费与市财政资助经费专户,实行专款专用,每季度公示1次经费使用情况;按经费使用计划,每年度向各教学点划拨经费1次,经费划拨及时率达100%,接受上级部门审计检查,确保经费使用合规率达100%。

(二)责任考核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领导小组负责对教学单位责任事项进行年度考核,考核采用量化评分制(总分100分),考核指标含教学完成率(20分)、学员满意度(20分)、经费使用合规性(20分)、学籍管理完整性(15分)、考试组织规范性(15分)、问题解决率(10分),考核达标分数线设定为80分。

(三)责任追究及奖惩措施

1. 对年度考核得分90分以上的教学单位及管理人员,授予“优秀教学单位”“优秀管理者”称号,并给予教学经费补贴(占年度经费的5%)奖励。

2. 对年度考核得分60-79分的教学单位,责令限期1个月整改,整改期间减少20%经费划拨;整改后复查仍不合格的,通报批评并取消下一年度评优资格。

3. 对年度考核得分低于60分的教学单位,取消其下一年度组织教学资格,收回剩余经费,并通报属地卫生健康行政部门。

内蒙古自治区乡村医生中专学历教育项目领导小组

代表人: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教学单位)

代表人:__________

______年____月____日

五、安徽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考试相关表格及须知

(一)安徽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考试报名登记表(附表1)

1. 填写说明:

- “证书种类”需勾选对应选项:①初中及以上学历证明;②乡村医生执业资格证,需同时提交证书复印件(复印件需加盖旗县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章)。

- “工作岗位”填写要求:乡镇卫生院工作人员需填写具体岗位(如内科医师、公卫医师);乡村医生直接填写“乡村医生”。

- “各地市代码”需按安徽省卫生健康行政部门公布的代码表填写(如合肥市340100、芜湖市340200),代码填写错误视为无效报名。

(二)安徽省乡村医生中医专业中专学历教育考试报名花名册(附表4)

1. 填写要求:

- 花名册需按“地市-旗县-乡镇”层级排序,每乡镇单独分页,每页标注页码(如“合肥市肥东县-第1页/共3页”)。

- 需填写学员姓名、身份证号、报名序号、工作单位、联系电话、证书种类等信息,信息缺失或错误的需标注“待补充”,补充期限不超过报名截止后3日。

(三)考生须知

1. 本证为考生参加考试的唯一凭证,仅限本人使用,不得转借、涂改,遗失不补,伪造证件按作弊处理。

2. 考生需按照本证载明的时间、地点、考场参加考试,提前15分钟到达考场,开考30分钟后禁止入场,缺考视为考核不合格。

3. 考生需携带本证、本人有效身份证(有效期内)及钢笔、圆珠笔、橡皮等文具,文具不符合要求(如带存储功能的计算器)不得带入考场。

4. 严禁携带手机、智能手表、U盘等通讯或存储设备进入考场,考场内设置信号屏蔽仪,违规携带者按《国家教育考试违规处理办法》(教育部令第33号)处理,取消当次考试成绩。

5. 考生入场后需按座位号就座(座位号由计算机随机分配,现场公示座位表),考试期间不得擅自离开座位,交卷后需立即离场,不得在考场附近逗留喧哗。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