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调查报告调查报告
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3篇)
2025-08-25人已围观
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3篇)
篇一: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展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
二、调查内容
水源地基本情况
调查水源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
水质状况
采集水源水样,检测pH值、浑浊度、总硬度、氨氮、重金属等指标,评估水质状况。
水源地保护措施
调查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包括保护区划定、管理制度、污染源排查及防控措施等。
风险评估
基于水质检测结果,评估水源地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制定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收集资料
收集水源地相关资料,包括水源地基本情况、水质监测数据、保护措施等。
现场调查与采样
进行现场实地调查,采集水源水样,记录相关数据。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将采集的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与分析,获取各项水质指标的数据。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与评估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形成完整的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报告。
四、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采样与检测人员培训
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篇二: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方案(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方案
1.背景及目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曾于1983~198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水性疾病调查工作,出版了《中国生活饮用水地图集》。1991年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颁布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准则》;1992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2005年,水利部又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和“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计划“十一五”期间通过建设一系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000~8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此,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极大改善了我国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状况。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1号文件,文件中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也成为未来十年水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贯彻1号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我校决定于2011年7月至8月在全国选取100个左右典型乡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对象和样本选择
2.1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以各县级市下属的乡镇、村为对象,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工作。
2.2调查样本的选择
在充分考虑代表性的原则下,从调查总体中依照按比例分层(包括经济水平、地理地貌等)的方式选取约100个乡镇为本次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县和乡镇后,依照按比例分层(不同水源:地下水、地表水;不同供水方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选择水质调查(监测)点。
3.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基本情况,掌握截止2010年底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饮用水污染事件。
(2)掌握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掌握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3)了解农民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
(4)掌握全镇供水水源、水质、水量状况。
(5)了解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4.调查的方法
主要采用现场座谈和实地走访的方法,通过委派专门的调查小组,到相关县、市、乡、镇的镇政府、爱委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进行座谈了解农村水厂供水和经营管理状况,摘录有关资料,并根据有关要求进行整理和汇总。在此基础上,实地走访部分典型村,参观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收集检测部分供水工程的水质情况,通过现场问答和检测分析,了解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
(1)现有供水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供水水量等基本资料由水厂按照设计表格逐厂调查。
(2)供水水源水质、出厂水水质由调查组自行检测或委托地方卫生、环保部门检测。
(3)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及筹资能力、水价的承受能力等满意程度通过填写调查表获得。
(4)确定饮水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的人数、类型及分布由相关部门提供统计数据,进而分析得到。
(5)调查典型事例,用事例说明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成功的经验。
5.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价标准与法律法规
(1)
《地面(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4)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5)
《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水农[2004]547)
(6)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7)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8)
《水资源管理条例》
6.调查的成果
(1)
调查报告1份(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分布图、农村饮水工程分布图)
(2)
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表
(3)
农村饮水安全问卷调查表
7.附件
调查报告建议目录
1.背景、目的和意义
1.1农村饮用水概况
1.2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调查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2.1调查的内容
2.2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2.3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的过程
3.农村饮水现状
3.1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
3.2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3.2.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3.2.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4.水资源分析
4.1水资源现状及展望
4.2生活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分析
5.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5.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表现
5.1.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5.1.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5.2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5.2.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5.2.3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5.2.4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6.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
6.1技术措施
6.2建设管理
6.3资金筹措
6.4运行管理
附表
附件-1调查县基本情况及饮用水情况调查表
附件-2调查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及取水方式调查表
附件-3调查点/采样点情况及水质检测结果表
附件-4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表
附件-11指标解释
附件-1调查县基本情况及饮用水情况调查表
(2011年)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1、全县人口数
人;其中农村人口数
人;全县农村总户数
户
2、全县总镇(乡)数________个;总行政村数_________个;总自然村数__________个
3、全县外来流动人口数
人;
外出流动人口数
人
4、农民年人均收入_______元;全县GDP万元;
财政总收入
万元
5、全县“十五”期间新建水厂(站)总数为
(座);其中,国债投资新建的(座)
序号
镇(乡)
人口数
集中式供水情况
覆盖人口(人)
分散式供水情况
村数
饮用人口(人)
(个)
(人)
水厂数
覆盖村数
(个)
(个)
填表说明:
1镇(乡):包括全县所有的镇和乡。
2新建水厂:“十五”期间新建的农村自来水厂。
3国债投资:包括全部国债资金和部分国债资金投资。
4水厂数:指除县城之外的自来水厂(镇、村自来水厂)。
5覆盖(或饮用)人口(人):
覆盖人口:指集中式供水系统所覆盖的人口数。
饮用人口:指分散式供水点所在行政村饮用此类型水的人口数。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
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附件-2调查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及取水方式调查表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水源类型
水厂数
(个)
地面水合计
其中:
深
井
泉
水
浅
井
集中式供水合计
其中:
沉淀过
滤
消毒
未处理
分散式供水合计
机械取水
人力取水
-分散式供水
村数
(个)
填表说明:
覆盖(或饮用)人口(人):
覆盖人口:指集中式供水系统所覆盖的人口数。
饮用人口:指分散式供水点所在行政村饮用此类型水的人口数。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附件-3调查点/采样点情况及水质检测结果表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调查点信息:
1详细地址:
监测点编号:
2覆盖(或饮用)人口数
人
3供水方式:
集中式供水:(1)完全处理
(2)沉淀过滤
(3)消毒
(4)未处理
□
分散式供水:(1)机器取水
(2)手压泵
(3)人力取水
□
4水源类型:
地面水:(1)江河
(2)湖泊
(3)水库
(4)沟塘
(5)水窖
□
地下水:(1)深井
(2)泉水
(3)浅井
□
5(调查点为集中式供水时填写本项目)
是否为近3年利用国债资金新建成自来水水厂
(1)是
(2)否
□
6取样日期:
年
月
日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7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
色度,度
浑浊度,NTU
pH值
总硬度,mg/L(以CaCO3计)
铁,mg/L
锰,mg/L
砷,mg/L
氟化物,mg/L
硝酸盐氮,mg/L
硫酸盐,mg/L
测定结果
检测指标
氯化物,mg/L
耗氧量,mg/L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细菌总数,CFU/100mL
*臭和味
*亚硝酸盐氮,mg/L
*氨氮,mg/L
*余氯,mg/L
*水温,
℃
测定结果
填表说明:
1覆盖(或饮用)人口(人):
覆盖人口:指集中式供水监测点(供水系统)所覆盖的人口数。
饮用人口:指分散式供水采样点所在行政村饮用此类型水的人口数。
2各检测指标的测定结果应为平行样品的均值。
3*为选测项目。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附件-4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表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1.
发生时间:
1.1年
月
日起
1.2年
月
日止
2.
发生地区:
区/乡镇
村
自然村(屯、社、组)
3.
发生健康危害日期:
年
月
日
4.
健康危害人群:
暴露人数:____人,发生健康危害人数:____人,住院人数:____人,死亡人数:_____人5.供水方式:
6.水源类型:
7.健康危害主要临床表现:
8.诊断:(1)伤寒(2)霍乱(3)菌痢(4)甲肝(5)戊肝(6)腹泻(7)中毒(8)其他
□9.污染物:
10.污染物来源:
11.污染途径:
12.主要污染物最高浓度/分析方法:
13.初步调查处理结果:
注:本报表的操作按照应急监测的要求执行。主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需要填入。
填表说明:
2010年发生的饮用水污染事件,每次填写一张。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11附件-11指标解释
农村饮用水:供农村居民使用的饮用水。
监测点: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的基本抽样单位,指能代表本省/县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或饮用)人口的集中式供水系统或分散式供水点。
采样点:对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检验时,水样采集的具体地点。
供水方式:分为集中式供水(分为完全处理、沉淀过滤、消毒、未处理)和分散式供水(机器取水、手压泵、人力取水)两种。
集中式供水: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设施供水。
完全处理集中式供水:指以地表水为原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通过管网送往用户。如果是以地下水为原水,在原水水质不需混凝沉淀、过滤处理的情况下,仅经过消毒处理后通过管网送往用户也可列为完全处理集中式供水。
未处理集中式供水:指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通过管网送往用户。
分散式供水:用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
水源类型:分为地面水(又分为江河、湖泊、水库、沟塘、水窖)和地下水(深井、泉水、浅井)。
浅井:指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11深井:指第一个不透水层下的地下水。
12机器取水和手压泵取水: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动力,凡是需用动力取水的属于机器取水,不需要用动力取水的属于手压泵取水。
13必测项目: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必须测定并上报的水质指标。
14选测项目: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监测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
15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时,常规监测以外的饮用水卫生监测。
16行政区划代码:对各个行政县的六位数编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为准。
1农村人口数:除县城以外的人口总数。
121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其它活动,且居住三十日以上的人口。
1镇(乡):包括全县所有的镇和乡。
2新建水厂:“十五”期间新建的农村自来水厂。
21国债投资:包括全部国债资金和部分国债资金投资。
22水厂数:指除县城之外的自来水厂(镇、村自来水厂)。
13
篇三: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饮水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的提高,水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需要对饮用水工程进行确权划界,明确各种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份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
二、饮用水工程的界定
饮用水工程是指为了满足人们饮水需求而建设的水利工程,包括水源地、管道系统、处理设施、储水设施等。在确权划界时,需要对这些工程进行准确定义,确定其范围和属性。
1.水源地:水源地是指供给饮用水的地下水、地表水或者引水工程,包括水库、河流、湖泊、地下水源等。在确定水源地的边界和范围时,需要考虑其地质、水文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指将水源地输送到用水点的管道网络,包括主干管道、支线管道、输水泵站等。在确权划界时,需要确定各个管道的起止点、覆盖范围和使用权归属。
3.处理设施:处理设施是指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软化等处理的设施,包括净水厂、消毒站等。在确权划界时,需要确定其运行范围和管理责任。
4.储水设施:储水设施是指为了储存水源而建设的水池、水塔等设施。在确权划界时,需要确定其容量、使用权限和维护责任。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的基本界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三、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目的和意义
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各种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从而保证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确保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靠供应。通过确权划界,可以明确水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限,避免因使用冲突而导致饮用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2.促进饮用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和维护。通过确权划界,可以明确各种水资源的管理责任,将管理权责清晰化,有利于饮用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和精细化运营。
3.保护饮用水资源的生态环境。通过确权划界,可以明确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有利于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污染和开发破坏。
四、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法律依据原则。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其法律依据和依法操作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确权划界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尊重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
3.可持续利用原则。确权划界应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保护和延续,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4.综合配套原则。确权划界应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社会效益等因素,形成综合配套的管理体系。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基本原则,对于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细化和完善。
五、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具体操作步骤
1.编制确权划界方案
首先,需要成立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编制小组,明确编制责任,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编制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方案。方案应包括确定的水源地、管道系统、处理设施、储水设施等范围和属性,以及相关法律文件、权属证明等依据。
2.划界勘察
根据确权划界方案,组织划界勘察,采用现场勘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对饮用水工程的边界、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详细调查和测量,确定各种水资源的实际位置和范围。
3.界址标志
在划界勘察结束后,需要根据测量结果,在边界线的节点上设置界址标志,标明饮用水工程界限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形成确权划界的界址标志。
4.划界结果公示
划界勘察结束后,应对划界结果进行公示,公布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界址标志和范围,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意见,确保划界结果的公正和合法。
5.编制确权划界图
在划界结果公示结束后,需要编制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图,精确标注每个水资源的边界和范围,明确各种水资源的使用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图册。
6.审定确权划界方案
最后,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和领导对确权划界方案进行审定,确定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结果,并颁布相应文件,对确权划界结果进行认定和批准。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具体操作步骤,需要全面考虑方案编制、划界勘察、界址标志设置、划界结果公示、图册编制和方案审定等环节,确保划界结果的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进行细化和完善。
六、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管理和监督
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管理和监督是确保其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划界管理机构。在确权划界完成后,需要设立专门的划界管理机构,负责对确权划界结果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其长期有效。
2.建立划界档案管理制度。对确权划界的结果、方案、图册等相关资料进行建档管理,确保其安全保存和方便查阅。
3.加强监督检查。对划界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了解确权划界结果的使用情况和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完善划界结果报告制度。确权划界的结果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报告,公开划界结果和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5.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划界结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确权划界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确权划界结果进行长期有效管理和维护,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
七、结语
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是确保饮用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施,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划界结果的长期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供应,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所述的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能够为饮用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
推荐访问: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饮用水
现场
调查
篇一: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作业指导书
一、总则
目的本作业指导书旨在规范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工作,确保调查的准确性、可靠性和一致性。
适用范围
本指导书适用于各级政府、企事业单位及其他组织开展的饮用水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
二、调查内容
水源地基本情况
调查水源地的地理位置、周边环境、水文地质条件等信息。
水质状况
采集水源水样,检测pH值、浑浊度、总硬度、氨氮、重金属等指标,评估水质状况。
水源地保护措施
调查水源地的保护措施,包括保护区划定、管理制度、污染源排查及防控措施等。
风险评估
基于水质检测结果,评估水源地面临的主要风险,并提出相应的风险防控建议。
三、调查方法与步骤
制定调查方案
根据调查目的和范围,制定详细的调查方案,包括调查内容、时间安排、人员分工等。
收集资料
收集水源地相关资料,包括水源地基本情况、水质监测数据、保护措施等。
现场调查与采样
进行现场实地调查,采集水源水样,记录相关数据。确保采样的代表性、准确性和可靠性。
实验室检测与分析
将采集的水样送至实验室进行检测与分析,获取各项水质指标的数据。确保检测过程的规范性和数据的准确性。
数据处理与评估
对收集的数据进行整理、分析和评估,形成完整的水源地水质专项调查报告。
四、质量保证与质量控制
采样与检测人员培训
对参与调查的人员进行培训,确保其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和技能。
篇二: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方案(总11页)
本页仅作为文档页封面,使用时可以删除
Thisdocumentisforreferenceonly-rar21year.March
农村饮水安全现状调查方案
1.背景及目的保障农村饮水安全,事关农村居民的身体健康和正常生活,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条件,是农村水利一项重要和长期的工作任务。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曾于1983~1988年组织开展了全国生活饮用水水质与水性疾病调查工作,出版了《中国生活饮用水地图集》。1991年全国爱卫会和卫生部颁布了《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准则》;1992年我国开始实施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工作,经过十余年的努力,初步建立了我国农村饮用水水质卫生监测网络。2005年,水利部又组织开展了农村饮水现状调查和“十一五”农村饮水安全规划,计划“十一五”期间通过建设一系列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解决6000~8000万人的饮水安全问题,完善农村供水社会化服务体系。为此,我国各级政府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精力,开展了一系列工作,也极大改善了我国农村的饮用水安全状况。
2011年1月29日,中共中央国务院正式公布了《关于加快水利改革发展的决定》的1号文件,文件中提出“加快水利改革发展,不仅关系到防洪安全、供水安全、粮食安全,而且关系到经济安全、生态安全、国家安全”,把水利发展提升到“国家安全”的重要位置,也成为未来十年水利发展的“纲领性文件”。为了贯彻1号文件精神,及时了解我国农村饮水安全状况的现状和近年来的工作成效,我校决定于2011年7月至8月在全国选取100个左右典型乡镇,开展农村饮水安全现状的调查。
2.调查的对象和样本选择
2.1调查范围
本次调查将在全国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和**生产建设兵团开展,以各县级市下属的乡镇、村为对象,进行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工作。
2.2调查样本的选择
在充分考虑代表性的原则下,从调查总体中依照按比例分层(包括经济水平、地理地貌等)的方式选取约100个乡镇为本次调查对象。
确定调查县和乡镇后,依照按比例分层(不同水源:地下水、地表水;不同供水方式:集中式、分散式)的方式选择水质调查(监测)点。
3.调查的内容
本次调查的内容主要有以下几点:
(1)了解农村居民饮水状况和供水基本情况,掌握截止2010年底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农村自来水普及情况、饮用水污染事件。
(2)掌握农村饮水不安全人数、范围、问题的类型及其成因和危害;重点掌握饮用苦咸水、污染水的人口及其分布,无供水设施的人口、取水极不方便的人口、经常发生季节性缺水的人口及其分布。
(3)了解农民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筹资能力及水价的承受能力。
(4)掌握全镇供水水源、水质、水量状况。
(5)了解农村饮水工程建设管理存在的问题。
4.调查的方法
主要采用现场座谈和实地走访的方法,通过委派专门的调查小组,到相关县、市、乡、镇的镇政府、爱委办、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等部门进行座谈了解农村水厂供水和经营管理状况,摘录有关资料,并根据有关要求进行整理和汇总。在此基础上,实地走访部分典型村,参观部分农村饮水安全工程,收集检测部分供水工程的水质情况,通过现场问答和检测分析,了解工程的运行管理情况。
(1)现有供水工程的建设、运行、管理,供水水量等基本资料由水厂按照设计表格逐厂调查。
(2)供水水源水质、出厂水水质由调查组自行检测或委托地方卫生、环保部门检测。
(3)农民对解决饮水不安全的意愿及筹资能力、水价的承受能力等满意程度通过填写调查表获得。
(4)确定饮水安全、基本安全、不安全的人数、类型及分布由相关部门提供统计数据,进而分析得到。
(5)调查典型事例,用事例说明农村饮水存在的问题、成因及解决农村饮水问题成功的经验。
5.农村人口饮水安全现状调查评价标准与法律法规
(1)
《地面(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2)
《地下水质量标准》GB/T14848-93(3)
《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4)
《地表水资源质量标准》SL-63-94(5)
《农村饮用水安全卫生评价指标体系
》(水农[2004]547)
(6)
《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
(7)
《生活饮用水卫生监督管理办法》
(8)
《水资源管理条例》
6.调查的成果
(1)
调查报告1份(附农村饮水安全人口分布图、农村饮水工程分布图)
(2)
农村饮水安全调查表
(3)
农村饮水安全问卷调查表
7.附件
调查报告建议目录
1.背景、目的和意义
1.1农村饮用水概况
1.2农村供水发展历程及取得的成就
2.调查的内容、方法和过程
2.1调查的内容
2.2农村饮水安全调查和评价的方法
2.3农村饮水安全调查的过程
3.农村饮水现状
3.1农村人口饮水安全普及程度和自来水普及率
3.2农村供水设施情况及供水能力
3.2.1集中式供水基本情况
3.2.2分散式供水基本情况
4.水资源分析
4.1水资源现状及展望
4.2生活饮用水水资源保护分析
5.农村饮水安全存在的主要问题
5.1农村饮水不安全的主要表现
5.1.1饮用水水质超标问题
5.1.2水源保证率、生活用水量及用水方便程度方面的问题
5.2农村饮水工程建设与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5.2.1农村饮水安全技术方面的问题
5.2.2工程建设管理方面的问题
5.2.3运行管理方面的问题
5.2.4行业管理方面的问题
6.解决农村饮水安全问题的建议
6.1技术措施
6.2建设管理
6.3资金筹措
6.4运行管理
附表
附件-1调查县基本情况及饮用水情况调查表
附件-2调查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及取水方式调查表
附件-3调查点/采样点情况及水质检测结果表
附件-4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表
附件-11指标解释
附件-1调查县基本情况及饮用水情况调查表
(2011年)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1、全县人口数
人;其中农村人口数
人;全县农村总户数
户
2、全县总镇(乡)数________个;总行政村数_________个;总自然村数__________个
3、全县外来流动人口数
人;
外出流动人口数
人
4、农民年人均收入_______元;全县GDP万元;
财政总收入
万元
5、全县“十五”期间新建水厂(站)总数为
(座);其中,国债投资新建的(座)
序号
镇(乡)
人口数
集中式供水情况
覆盖人口(人)
分散式供水情况
村数
饮用人口(人)
(个)
(人)
水厂数
覆盖村数
(个)
(个)
填表说明:
1镇(乡):包括全县所有的镇和乡。
2新建水厂:“十五”期间新建的农村自来水厂。
3国债投资:包括全部国债资金和部分国债资金投资。
4水厂数:指除县城之外的自来水厂(镇、村自来水厂)。
5覆盖(或饮用)人口(人):
覆盖人口:指集中式供水系统所覆盖的人口数。
饮用人口:指分散式供水点所在行政村饮用此类型水的人口数。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
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附件-2调查县农村饮用水水源及取水方式调查表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水源类型
水厂数
(个)
地面水合计
其中:
深
井
泉
水
浅
井
集中式供水合计
其中:
沉淀过
滤
消毒
未处理
分散式供水合计
机械取水
人力取水
-分散式供水
村数
(个)
填表说明:
覆盖(或饮用)人口(人):
覆盖人口:指集中式供水系统所覆盖的人口数。
饮用人口:指分散式供水点所在行政村饮用此类型水的人口数。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附件-3调查点/采样点情况及水质检测结果表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调查点信息:
1详细地址:
监测点编号:
2覆盖(或饮用)人口数
人
3供水方式:
集中式供水:(1)完全处理
(2)沉淀过滤
(3)消毒
(4)未处理
□
分散式供水:(1)机器取水
(2)手压泵
(3)人力取水
□
4水源类型:
地面水:(1)江河
(2)湖泊
(3)水库
(4)沟塘
(5)水窖
□
地下水:(1)深井
(2)泉水
(3)浅井
□
5(调查点为集中式供水时填写本项目)
是否为近3年利用国债资金新建成自来水水厂
(1)是
(2)否
□
6取样日期:
年
月
日
测定日期:
年
月
日
7检测结果
检测指标
色度,度
浑浊度,NTU
pH值
总硬度,mg/L(以CaCO3计)
铁,mg/L
锰,mg/L
砷,mg/L
氟化物,mg/L
硝酸盐氮,mg/L
硫酸盐,mg/L
测定结果
检测指标
氯化物,mg/L
耗氧量,mg/L
总大肠菌群,CFU/100mL
细菌总数,CFU/100mL
*臭和味
*亚硝酸盐氮,mg/L
*氨氮,mg/L
*余氯,mg/L
*水温,
℃
测定结果
填表说明:
1覆盖(或饮用)人口(人):
覆盖人口:指集中式供水监测点(供水系统)所覆盖的人口数。
饮用人口:指分散式供水采样点所在行政村饮用此类型水的人口数。
2各检测指标的测定结果应为平行样品的均值。
3*为选测项目。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附件-4饮用水污染事件报告表
省
市
行政区划代县
码:
1.
发生时间:
1.1年
月
日起
1.2年
月
日止
2.
发生地区:
区/乡镇
村
自然村(屯、社、组)
3.
发生健康危害日期:
年
月
日
4.
健康危害人群:
暴露人数:____人,发生健康危害人数:____人,住院人数:____人,死亡人数:_____人5.供水方式:
6.水源类型:
7.健康危害主要临床表现:
8.诊断:(1)伤寒(2)霍乱(3)菌痢(4)甲肝(5)戊肝(6)腹泻(7)中毒(8)其他
□9.污染物:
10.污染物来源:
11.污染途径:
12.主要污染物最高浓度/分析方法:
13.初步调查处理结果:
注:本报表的操作按照应急监测的要求执行。主要污染物的分析方法需要填入。
填表说明:
2010年发生的饮用水污染事件,每次填写一张。
填报单位(盖章):
填表人:填表日期:2006年
月
日
11附件-11指标解释
农村饮用水:供农村居民使用的饮用水。
监测点:农村饮用水卫生监测的基本抽样单位,指能代表本省/县的水源类型、供水方式、覆盖(或饮用)人口的集中式供水系统或分散式供水点。
采样点:对监测点的水质状况进行检验时,水样采集的具体地点。
供水方式:分为集中式供水(分为完全处理、沉淀过滤、消毒、未处理)和分散式供水(机器取水、手压泵、人力取水)两种。
集中式供水:自水源集中取水,通过配水管网送到用户或者公共取水点的供水方式,包括自建设施供水。
完全处理集中式供水:指以地表水为原水,经过混凝沉淀、过滤和消毒处理后通过管网送往用户。如果是以地下水为原水,在原水水质不需混凝沉淀、过滤处理的情况下,仅经过消毒处理后通过管网送往用户也可列为完全处理集中式供水。
未处理集中式供水:指原水不经过任何处理,直接通过管网送往用户。
分散式供水:用户直接从水源取水,未经任何设施或仅有简易设施的供水方式。
水源类型:分为地面水(又分为江河、湖泊、水库、沟塘、水窖)和地下水(深井、泉水、浅井)。
浅井:指第一个不透水层上的地下水。
11深井:指第一个不透水层下的地下水。
12机器取水和手压泵取水:区别在于是否需要动力,凡是需用动力取水的属于机器取水,不需要用动力取水的属于手压泵取水。
13必测项目:能反映生活饮用水水质基本状况在农村饮用水水质监测中必须测定并上报的水质指标。
14选测项目:根据地区、时间或特殊情况需要监测的生活饮用水水质指标。
15饮用水卫生应急监测:各种原因引起的生活饮用水水质变化时,常规监测以外的饮用水卫生监测。
16行政区划代码:对各个行政县的六位数编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代码》(GB/T2260)为准。
1农村人口数:除县城以外的人口总数。
121流动人口:是指离开户籍所在地,异地从事务工、经商等其它活动,且居住三十日以上的人口。
1镇(乡):包括全县所有的镇和乡。
2新建水厂:“十五”期间新建的农村自来水厂。
21国债投资:包括全部国债资金和部分国债资金投资。
22水厂数:指除县城之外的自来水厂(镇、村自来水厂)。
13
篇三: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饮水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
一、前言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密集度的提高,水资源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为了确保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需要对饮用水工程进行确权划界,明确各种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因此,本文将结合实际情况,制定一份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
二、饮用水工程的界定
饮用水工程是指为了满足人们饮水需求而建设的水利工程,包括水源地、管道系统、处理设施、储水设施等。在确权划界时,需要对这些工程进行准确定义,确定其范围和属性。
1.水源地:水源地是指供给饮用水的地下水、地表水或者引水工程,包括水库、河流、湖泊、地下水源等。在确定水源地的边界和范围时,需要考虑其地质、水文特征,以及周边环境的影响。
2.管道系统:管道系统是指将水源地输送到用水点的管道网络,包括主干管道、支线管道、输水泵站等。在确权划界时,需要确定各个管道的起止点、覆盖范围和使用权归属。
3.处理设施:处理设施是指对水源进行净化、消毒、软化等处理的设施,包括净水厂、消毒站等。在确权划界时,需要确定其运行范围和管理责任。
4.储水设施:储水设施是指为了储存水源而建设的水池、水塔等设施。在确权划界时,需要确定其容量、使用权限和维护责任。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的基本界定,对于不同类型的工程,还需要根据具体情况进行细化和补充。
三、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目的和意义
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目的是为了明确各种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从而保证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持续利用。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意义:
1.确保饮用水资源的安全和可靠供应。通过确权划界,可以明确水资源的归属和使用权限,避免因使用冲突而导致饮用水资源的短缺和浪费。
2.促进饮用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和维护。通过确权划界,可以明确各种水资源的管理责任,将管理权责清晰化,有利于饮用水工程的有效管理和精细化运营。
3.保护饮用水资源的生态环境。通过确权划界,可以明确水资源的使用范围和限制条件,有利于保护水源地的生态环境,减少人为污染和开发破坏。
四、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基本原则
在进行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时,需要遵循一些基本原则,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具体包括以下几点:
1.法律依据原则。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需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文件,明确其法律依据和依法操作原则。
2.公平公正原则。确权划界应坚持公平公正原则,尊重各方利益,合理分配水资源的使用权和管理责任。
3.可持续利用原则。确权划界应坚持可持续利用原则,充分考虑水资源的保护和延续,避免资源过度开发和浪费。
4.综合配套原则。确权划界应综合考虑水资源的开发利用、生态保护、社会效益等因素,形成综合配套的管理体系。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基本原则,对于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和特点进行细化和完善。
五、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具体操作步骤
1.编制确权划界方案
首先,需要成立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编制小组,明确编制责任,并组织相关人员进行调研和资料收集,编制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方案。方案应包括确定的水源地、管道系统、处理设施、储水设施等范围和属性,以及相关法律文件、权属证明等依据。
2.划界勘察
根据确权划界方案,组织划界勘察,采用现场勘察、航空遥感等技术手段,对饮用水工程的边界、范围、土地利用现状等进行详细调查和测量,确定各种水资源的实际位置和范围。
3.界址标志
在划界勘察结束后,需要根据测量结果,在边界线的节点上设置界址标志,标明饮用水工程界限的具体位置和范围,形成确权划界的界址标志。
4.划界结果公示
划界勘察结束后,应对划界结果进行公示,公布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界址标志和范围,并接受社会公众的监督和意见,确保划界结果的公正和合法。
5.编制确权划界图
在划界结果公示结束后,需要编制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图,精确标注每个水资源的边界和范围,明确各种水资源的使用权限和管理责任,形成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图册。
6.审定确权划界方案
最后,需要组织相关专家和领导对确权划界方案进行审定,确定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结果,并颁布相应文件,对确权划界结果进行认定和批准。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具体操作步骤,需要全面考虑方案编制、划界勘察、界址标志设置、划界结果公示、图册编制和方案审定等环节,确保划界结果的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同时,还需要结合实际情况,根据不同类型的工程,进行细化和完善。
六、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管理和监督
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管理和监督是确保其有效实施的关键环节,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设置划界管理机构。在确权划界完成后,需要设立专门的划界管理机构,负责对确权划界结果进行管理和维护,保证其长期有效。
2.建立划界档案管理制度。对确权划界的结果、方案、图册等相关资料进行建档管理,确保其安全保存和方便查阅。
3.加强监督检查。对划界管理机构的工作进行定期监督检查,了解确权划界结果的使用情况和变化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进行整改。
4.完善划界结果报告制度。确权划界的结果应定期向上级主管部门和社会公众进行报告,公开划界结果和管理情况,接受社会监督。
5.加强宣传教育。开展划界结果的宣传教育工作,提高社会公众对确权划界的认识和理解,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以上是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的管理和监督工作,需要建立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监督机制,对确权划界结果进行长期有效管理和维护,确保其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
七、结语
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是确保饮用水资源安全和可持续利用的重要环节,需要遵循科学合理和公平公正的原则,严格按照操作步骤进行实施,建立有效的管理和监督机制,确保划界结果的长期有效。只有这样,才能保障城市居民饮用水的安全和可靠供应,推动水资源管理的可持续发展。希望本文所述的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实施方案,能够为饮用水资源管理工作提供参考和借鉴,推动我国饮用水工程确权划界工作的不断完善和深入发展。
推荐访问:饮用水现场调查方案
饮用水
现场
调查
下一篇:驻村工作队整改报告(2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