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心得体会心得体会

2012-2019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心得集

2025-09-15人已围观

2012-2019感动中国人物学习心得集

2015感动中国人物杨科璋:消防救援中的生命守护实践

无需语言传递即可形成感染力的炽热情感,便是感动。观看《感动中国》2015年度人物事迹后,杨科璋的行动逻辑尤为凸显职业奉献的核心价值,可直接迁移至各类应急服务领域。

杨科璋生前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玉林市公安消防支队名山中队政治指导员。2015年5月30日1时13分,他在处置民房火灾时,成功救出一名约2岁儿童。因现场烟雾浓度过高、能见度极低,其在转移儿童过程中不慎踩空,从5楼坠落。作为身高1.8米的成年男性,他若在坠楼时张开手臂寻找支撑点,存在自救可能;但他始终将儿童紧紧抱在怀中,且坠落过程中抱持力度进一步加大,最终以自身生命为代价保障了儿童安全,牺牲时年仅27岁。

《感动中国》给予杨科璋的颁奖词提及:“有速度的激情,满是激情的生命,热爱这岗位几回出生入死和死神争夺,这一次身躯在黑暗中跌落,但你护住了怀抱中最珍贵的花朵。”这一评价精准概括其职业选择本质——相较于个人安全,服务对象的生命安全始终处于优先级。从其事迹中可复盘出应急服务的核心准则:在风险场景下,需以服务对象利益最大化为决策依据,而非个人风险规避,这一准则与《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奉献社会”的职业道德要求高度契合[1]。

2018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边境扫雷中的战友担当实践

“你退后,让我来”,是2018年感动中国人物杜富国在边境扫雷任务中的标志性话语,亦是其责任意识的直接体现。作为原南部战区陆军云南扫雷大队战士,他在中越边境第三次大扫雷行动中的选择,深刻诠释了军人的战友互助精神与职业使命感。

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与战友艾岩排查最后一块雷区时,发现一枚67式加重手榴弹。该型号手榴弹全弹质量600克,主装药为38克TNT,爆炸后可产生70-110个破片,杀伤半径达7-9米,破片在离炸点80米外仍具备杀伤威力。拆弹过程中,手榴弹突然爆炸,巨大冲击波瞬间将杜富国炸成重伤,防护服被完全撕裂。危急时刻,他下意识向距离炸弹仅2米的艾岩一侧倾倒,最终使艾岩仅受面部轻微擦伤,自身却承受了绝大部分伤害。

杜富国苏醒后首要询问的是战友安危,康复期间仍提出“想回去继续扫雷”的请求。其行动完全符合《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战友之间要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的要求[2]。相较于常规风险处置中的个人防护优先,杜富国的选择凸显了军人职业中集体利益与战友安全的至高性,为各类高危行业从业者提供了责任践行的参考范式。

2012-2013感动中国人物:陈斌强的孝亲坚守与张莉丽的师者担当

《感动中国》2012-2013年度人物中,陈斌强的孝亲实践与张莉丽的护生行动,分别从家庭责任与职业责任维度,诠释了平凡人的道德高度,其方法论可迁移至日常家庭与教育场景。

陈斌强为浙江省磐安县实验初中教师,因母亲患上老年痴呆症无法独立生活,他于2012年起将母亲绑在身上,骑着电瓶车每周往返于30公里山路间,兼顾教学与照料,这一坚持持续了5年。他曾表示“孩子是可以等的,可是妈妈没有时间可以等了”,这一认知推动其系统性调整生活模式——通过改装电瓶车增加安全固定装置,与学校沟通协调工作地点(后学校将其从乡下调至县城),实现家庭责任与职业需求的平衡。其实践契合《中华孝道文化传承发展纲要》中“现代孝亲需结合实际场景,创新方式方法,兼顾家庭与社会角色”的要求[3],相较于传统孝亲模式中“脱产照料”的单一选择,陈斌强的方案更具可操作性与可持续性。

张莉丽为黑龙江省佳木斯市第十九中学教师,2012年5月8日,一辆失控汽车冲向过马路的学生群体。危急时刻,她猛地推开两名学生,自身却被车轮碾压,造成全身多处骨折、双腿高位截肢。康复期间,她仍持续关注学生学业进展,其行动完全符合《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中“关爱学生,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的核心条款[4]。与常规教学场景中的知识传授职责不同,张莉丽在突发风险中的反应,将教师“保护者”角色从日常关怀延伸至生命守护,重构了教育工作者的责任边界认知。

2012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20年永暑礁坚守的忠诚实践

“一个人,就是一条国境线”,是对2012年感动中国人物李文波20年永暑礁坚守的精准评价。作为海军南沙守备部队永暑礁海洋气象分队工程师,他在极端环境下的长期坚守,展现了爱国主义与职业忠诚的深度融合,其心理耐受与责任践行模式可为偏远地区从业者提供参考。

永暑礁位于南海,气候湿热、补给困难,且长期面临孤独感与工作压力的双重考验。据公开记录,曾有上岛军犬因环境适应性不足,在数月内出现应激反应;而李文波自1992年上岛起,在该环境下持续坚守20年,期间多次放弃调至内地更好岗位的机会。工作中,他曾在惊涛骇浪中乘船测量海洋数据,即便面临翻船风险仍坚持完成采样,只因“风浪中的数据更能反映真实海洋状况”;为提升业务能力,他每日在宿舍研读气象学专业书籍至深夜,通过持续学习更新知识体系,保障气象数据的准确性。

李文波的坚守并非单纯的时间累积,而是基于对职业价值的深度认同——他曾表示“永暑礁的气象数据关系到船只航行安全与国家海洋权益,不能有半点马虎”。这一认知与《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将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立足岗位贡献力量”的要求高度一致[5]。相较于短期派驻人员的“任务式执行”,李文波的长期坚守更凸显职业忠诚的稳定性,其通过主动学习与风险承担优化工作质量的做法,为各类艰苦岗位提供了“坚守即价值”的实践范本。

2019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脱贫攻坚中的青春奉献实践

2019年感动中国人物黄文秀,以青春力量践行脱贫攻坚使命,其精准帮扶的工作方法与牺牲精神,成为基层干部践行职责的典型范例。作为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乐业县新化镇百坭村第一书记,她将硕士毕业后的职业选择与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紧密结合,直至2019年6月17日因公殉职。

黄文秀2016年从北京师范大学硕士毕业后,主动放弃城市工作机会,回到家乡百色参与脱贫攻坚;2018年3月任百坭村第一书记后,首要任务是精准识别贫困人口——通过逐户走访建立档案,明确全村88户418名贫困人口的致贫原因(含因病、因学、缺技术等),并针对性制定帮扶方案。例如,针对当地适宜种植经济作物的特点,推动砂糖橘、八角种植产业发展,同时协调技术培训与销售渠道,最终实现百坭村贫困发生率从22.88%降至2.71%,418名贫困人口全部脱贫。

帮扶过程中,黄文秀始终以数据为导向调整策略:发现部分贫困户因缺技术导致作物产量低时,立即联系农业部门开展专项培训;遇销售渠道不畅时,通过电商平台与线下对接结合的方式拓展市场。其工作方法完全契合《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做到扶持对象精准、项目安排精准、资金使用精准、措施到户精准”的要求[6]。相较于传统“普惠式”帮扶,黄文秀的精准策略显著提升了脱贫效率与质量,其以青春奉献诠释基层责任的实践,为青年干部提供了职业价值实现的清晰路径。

2015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大国工匠”的火药整形精度实践

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徐立平,以28年火药整形工作诠释“大国工匠”精神,其对精度的极致追求与技术创新能力,为制造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实践样本。作为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第四研究院7416厂高级技师,他的核心工作是为导弹固体燃料发动机的火药进行微整形,这一工序直接决定导弹的精准射程。

火药整形行业存在极高风险——在火药表面动刀,稍有不慎蹭出火花即可能引发燃烧爆炸,且该工序因火药形态不规则、材质特殊,无法完全由机器替代,下刀力道与精度完全依赖人工判断。行业标准规定,固体发动机药面精度允许的最大误差为0.5毫米;而徐立平通过长期实践积累的手感与经验,将药面误差控制在0.2毫米以内,这一精度水平相较于机械加工的常规误差(约0.3毫米)更具优势,直接保障了导弹射程的稳定性。

为进一步提升安全性与精度,徐立平自主设计发明了20多种药面整形刀具,其中2种获得国家专利,1种被单位命名为“立平刀”。长期从事该工作也给其身体带来影响:因长年保持单一雕刻姿势,身体向一侧倾斜;受火药中毒后遗症影响,头发脱落大半。但他始终坚守岗位,其行动与《中国制造2025》中“弘扬工匠精神,营造崇尚精益求精的社会氛围”的要求高度契合[7]。从其事迹中可提炼出工匠核心素养:以极致精度为目标,通过技术创新优化流程,以职业坚守克服生理与环境挑战,这一素养适用于各类对精度与安全有高要求的制造领域。

[1] 《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明确“推动践行以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办事公道、热情服务、奉献社会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

[2] 《军队基层建设纲要》,中央军委2020年发布,要求“战友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互相爱护,巩固和发展团结、友爱、和谐、纯洁的内部关系”。

[3] 《中华孝道文化传承发展纲要》,中国老龄协会2018年发布,提出“现代孝亲需创新方式,平衡家庭照料与社会参与,实现孝道文化的时代性转化”。

[4]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教育部2008年修订,规定“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保护学生安全,维护学生权益”。

[5] 《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中共中央国务院2019年印发,强调“要把爱国之情、强国之志、报国之行统一起来,立足岗位、脚踏实地,为实现中国梦贡献力量”。

[6] 《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中共中央国务院2015年印发,明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基本方略”。

[7] 《中国制造2025》,国务院2015年印发,提出“弘扬工匠精神,提高技术工人素质,培育更多高技能人才和大国工匠”。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