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囧妈》观后感9篇1 晚上小宝七点就入睡后,我与儿子和先生的外孙决定一起看新电影《囧妈》,听先生弟弟说,没有往日拍得搞笑,没想到,俩孩子跟我一起看得津津有味,其中男主角与其妈妈的互动对话中,更是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囧妈》观后感9篇,菁选3篇(2023年),供大家参考。
《囧妈》观后感9篇1
晚上小宝七点就入睡后,我与儿子和先生的外孙决定一起看新电影《囧妈》,听先生弟弟说,没有往日拍得搞笑,没想到,俩孩子跟我一起看得津津有味,其中男主角与其妈妈的互动对话中,更是笑料不断。透过影片,可以窥见家庭教育之一二。
1、妈妈是控制欲极强的人。在妈妈眼里,男主角伊万似乎是永远长不大的小孩。他们坐火车去莫斯科的途中,发生了一系列争吵之事。如:儿子在与手下电话语音沟通时,妈妈总是时不时往他嘴里塞吃的:樱桃、葡萄、鸡蛋……一直干扰儿子,美其名曰是为儿子好,电话打多了,影响眼睛和脑子,这让儿子哭笑不得。这妈妈可谓是良苦用心,一路上带足了烧饭做菜的家伙,电饭煲、大米、榨汁机,速食锅,辣酱……是一应俱全。变着花样做各种好吃好喝的`如薏米水、红豆粥、红烧肉,隔断时间就为儿子端茶递水,甚至连儿子要去“排水”时间到了,也要提醒。当儿子还想吃最后一块红烧肉时,她又一副立场坚定,非常坚持原则的样子,怕儿子吃了会长一堆横肉,身体不好,坚决不让他再吃……这种种控制激发了母子之间的矛盾,儿子终究还是抱怨了她为自己所做的一切。
其实这样的妈妈,劳苦功高,眼里心里似乎只装着孩子,仿佛孩子必须是她随身携带的物品,时刻在她眼皮底下活动,听从自己的安排,她才能安心、放心。
这恰恰显示妈妈没有做到“眼里有人”。殊不知剧中的男主已经是结婚,有事业工作的四十多岁的人了,而妈妈对待他的角色一直没有改变,仿佛他还是不会自己吃饭、睡觉的三岁小孩。如果做到尊重孩子,做到适时放手,给彼此自由的时间和空间,那么彼此的关系会更和谐。
2、有求必应,无求时无影无踪。可是这位妈妈,把自己的需求当成孩子的需求,有一种“饿”叫妈妈觉得你饿了,影片中的妈妈就是这样不断喂他喝喂他吃,让人啼笑皆非。生活中,孩子有需求时自然会和我们说,就像小宝饿了,渴了,自己会要一样的。当他有需求时,我们再适时满足。
3、爱需要及时表达,大胆说出来。当儿子不满妈妈的控制,在火车上遇见一俄罗斯女孩一起喝酒聊天,被妈妈训斥后,他借酒壮胆,大胆说出了不满,勇敢说出了自己的想法,自己的人生不喜欢被他人干涉太多,他只想活成自己的样子,而不是妈妈眼中幻想中的儿子。虽然妈妈觉得自己为儿子付出那么多,处处为其着想,却得到如此抱怨,心里的委屈和失落,如山洪暴发般一涌而出。在雪山森林中因为遭遇熊的追杀,母子俩奋不顾身想保护对方,同时母子俩也冰释前嫌,妈妈也彻底醒悟,儿子已经长大,需要有自由的空间,不再催促其要孩子,不是不爱儿子,而是学会尊重,学会放下,勇敢去做自己想做的事,和朋友们去各国循环表演。为这样及时改正认知的妈妈点赞。
儿子的情感之路遇到了不顺,在参加俄罗斯一人家婚礼时,他找回了自己的内心,知道自己还是爱着妻子,不想离婚,于是借着酒劲,在电话里大胆表白心意,妻子听了久违的贴心话潸然泪下,曾经彼此相爱的情景在眼前一幕幕浮现,唤起了彼此之间的深情。爱就要这样表达,藏着掖着只会让彼此误会更深,甚至错过良缘。
生活中无论是爱孩子,还是爱家人,都要勇敢说出来!
囧妈不囧,爱子情深,令人感动!
《囧妈》观后感9篇2
今年的春节是特殊的一年,因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全国人民响应国家号召都窝在家里,《囧妈》这部电影就在这种情况下在网络视频上免费上线了,口碑获得了大家的一致好评。
《囧妈》主要讲述了一个社会现象,中年人的生活压力以及与老一辈人的不同想法。正如现在大家都窝在家中,心里担心着疫情什么时候会过去,与父母之间的争执会不会随着这次长时间相处而缓和。
在《囧妈》这部电影里,徐峥搭乘的火车成了他的移动家庭,他与母亲在“屋檐”下展现出了如今许多家庭共生的问题——两代人的思想文化上的差异,这种差异源自于社会发展所带来的价值观断层以及思想改变。母亲有自己所坚守的东西,她向往一场莫斯科剧院的正式演出,可儿子并不理解,他有自己认为比这还重要的事情。正如里面印象深刻的一个情景:徐峥不喜欢吃千禧,而妈妈觉得有营养,一直强迫徐峥吃掉,最后徐峥把千禧丢出火车外。这样的情景在现实生活中难道不是一直进行着吗?有人说电影是生活的艺术加工,当你经历过同样的情景时,你会深深的同意这句话。
徐峥说:“和妈妈的关系是我们每个人都会面对的,希望通过《囧妈》这部电影让大家看到怎样去爱的一个过程。正如电影里范伟说的:你有多久没有带着妈妈去旅行了。趁着这个春节有更多的时间陪伴家人,我们要好好学会爱家人。
《囧妈》观后感9篇3
昨晚看了《囧妈》后久久无法入睡,我们自己的身影无处不在。
电影一开头就把结尾给定格了,张璐对徐伊万说:“你看,这就是我们俩之间的.问题。你心里长了一个幻想的老婆,她应该喜欢什么、讨厌什么、该怎样讲话,你全都设定好了。你为什么要锲而不舍的改造我呢?都这么多年了,难道你没有意识到,我不是你想的那个人吗?”
于父母,于孩子,于夫妻,我们何尝不是总想对方活成我们想象中的样子呢?总想按照我们的方式去改造对方,让对方活成我们自己想要的样子,直到最后精疲力尽时,才焕然醒悟:“我们来到这个世界的时候是一个人,我们走的时候也只能是一个人,我们都是独立的个体,人一辈子注定是孤单的,彼此间是需要有界限的,掌握了与自己好好相处的技能,才能走好往后的人生。”
家庭生活中,我们总以为自己很了解对方,但大多数这种“了解”都是一厢情愿的,一个人想要了解对方几乎是不可能的,呕心自问:“我们了解自己吗?”一个人连自己都很难彻底地认识清楚,何况了解别人?
人性深处的东西,不到关键时刻,不到自己必须做出选择的时候,我们对自我的认知都很有可能处在幻觉中。只有认清自己,自己是谁?初心是什么?承认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性格特点,大家互相接受并尊重对方,界限清晰了,分歧和矛盾就不再是事儿……
推荐访问:观后感 囧妈 菁选 《囧妈》观后感9篇 菁选3篇 《囧妈》观后感9篇1 《囧妈》观后感9篇100字 《囧妈》观后感9篇10字 《囧妈》观后感9篇1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