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工作总结工作总结
2010年XX县防汛备汛工作总结(汛期总雨量574.5毫米,成功应对3次台风影响)
2025-10-12人已围观
2010年XX县防汛备汛工作总结(汛期总雨量574.5毫米,成功应对3次台风影响)
2010年XX县防汛备汛工作成效显著:8月下旬至9月中上旬,县域连续遭受6号“狮子山”、7号“圆规”、8号“南川”台风影响,全县主要河道水位长期超警戒运行。数据显示,在省、市防汛抗旱指挥部(以下简称“防指”)的专业指导,以及县委、县政府的统筹领导下,全县各级部门协同联动,最终实现安全度汛目标。现将本年度防汛备汛工作具体情况总结如下:
一、2010年县域汛情核心数据
(一)雨情数据
2010年汛期(5-9月),XX县累计降雨量达574.5毫米,各月雨量分布如下:5月降雨量59毫米,6月降雨量14.5毫米,7月降雨量130.5毫米,8月降雨量169毫米,9月降雨量201.5毫米。从数据趋势看,9月降雨量显著高于其他月份,占汛期总雨量的35.1%,成为台风影响期间的主要降雨时段。
(二)水情数据
2010年5-9月,XX县主要河道水位呈现“先稳后升”态势,具体数据如下:
- 5月:平均水位0.82米,最高水位0.91米(出现于5月23日),最低水位0.75米(出现于5月20日);
- 6月:平均水位0.73米,最高水位0.88米(出现于6月2日),最低水位0.42米(出现于6月27日);
- 7月:平均水位0.95米,最高水位1.16米(出现于7月26日),最低水位0.59米(出现于7月1日);
- 8月:平均水位1.01米,最高水位1.3米(出现于8月29日),最低水位0.84米(出现于8月15日);
- 9月:平均水位1.38米,最高水位1.83米(出现于9月11日),最低水位0.86米(出现于9月30日)。
(三)灾情情况
结果表明,2010年XX县夏插期间水源供应充足,水稻栽插工作按期完成;进入汛期后,虽受台风叠加影响出现多次强降雨,但在县域防汛体系的高效运转下,未发生人员伤亡及财产重大损失,实现“零灾情”目标。
二、防汛备汛核心做法与成效
(一)汛前准备工作系统性推进
1. 汛前隐患排查全面覆盖
2010年,XX县纳入防汛体系的圩区共个,圩堤总长度1096公里,圩口闸1570座,排涝站781座(含812台套设备),平均排涝模数维持在0.65立方米/秒/平方公里。汛前,县防指组织技术团队对上述设施开展“拉网式”排查,确保隐患早发现、早处置。
2. 城市防洪工程精准落地
本年度城市防洪工程聚焦“排涝+疏浚”双目标,具体实施:新建及拆建圩口闸7座、排涝站5座;完成城区徐河、胜利河等4条河道疏浚;新建部分驳岸及防洪墙。针对高新产业园及周边区域度汛需求,科学调整园区水系,新开西干河、唐桥河,改造盂兰河,疏浚新农河、严桥河,累计完成土方万方,显著提升区域防洪能力。
3. 联圩工程建设按期完工
依据县域大联圩规划,XX县于2009年9月启动联圩工程前期规划;2009年冬季至2010年春季,全面推进县、乡、村三级河道疏浚工作,并于3月底全部完成。数据显示,本次疏浚共覆盖县级河道3条、乡级河道35条、村级河道201条(涉及个整村推进),三级河道疏浚总土方达万方;同步新建及拆建圩口闸116座、排涝站126座,进一步优化圩区防洪布局。
4. 防汛责任体系刚性落实
2010年4月,县防指连续印发专项文件,明确各级防汛责任人职责,要求责任人深入一线协调隐患处置、落实防控措施。各镇区防汛防旱组成人员及圩区责任人名单均通过《建湖日报》公示,确保责任公开化、可追溯。同时,各镇区同步成立防汛指挥机构,各圩区组建以镇、村负责人为核心的防汛工作专班,实现“汛前检查-工程维修-汛期防守-汛后复盘”全流程责任闭环。
5. 防汛预案动态修订完善
结合近年防汛抗灾实践暴露的问题及2010年汛情预判,县防指依据“实战导向”原则,组织水利、应急、气象等多部门开展调研,修订完善《XX县防洪预案》《XX县抗旱预案》《XX县防台预案》《XX县城防洪预案》《XX县城市供水应急预案》《XX县饮用水源地污染应急调度预案》等6项核心预案,且该批预案已通过县政府审批。各镇区及重点部门同步完成本级预案修订,确保预案实用性与可操作性。
6. 防汛物资储备足额到位
严格遵循省、市防指物资储备标准,结合XX县实际汛情需求,2010年汛前完成各类防汛抢险物资储备:草包.万只、编织袋.万只、木材80立方米、铁丝460公斤、土工布6180平方米,所有物资均按指定地点存放,建立“台账式”管理机制,确保调用高效。
7. 河道清障工作高效完成
按照“抓早、抓实、抓彻底”工作要求,2010年3月31日,县防指印发《关于做好河道清障工作的通知》(建防指〔2010〕3号),将清障任务层层分解至各镇区,实行“包干负责、限时办结”。4月17日,县防指召开专题会议细化任务、压实责任;5月17日,在市防指组织的“四港”清障现场会上,市水利局刘加模局长对XX县清障工作给予肯定,明确“黄沙港提前高质量完成清障任务,成为免检河段”,清障工作整体完成率达100%。
(二)防汛抗灾指挥科学高效
1. 监测预警体系精准运转
充分运用雷达、卫星云图等现代科技手段,构建“实时监测-精准预报-及时预警”的监测预警体系。数据显示,汛期内气象、水利部门每小时更新天气及水位信息,遇突发雨情、水情时,通过短信、电话等方式第一时间向各级责任人推送预警信息,累计发送预警信息条,确保各级响应及时启动。
2. 领导决策与现场处置协同发力
8月底至9月初台风影响期间,县级领导靠前指挥:8月31日,副县长王国佐亲临县防办,对防台防汛工作作出专项指示,要求各地各部门启动预案、落实值班、严密防范;9月3日,鉴于上游地区水位超警戒,县防指连夜下达“关闸排涝”指令;9月4日,县水利局曹局长带队赴上游重点区域核查水情,分管局长朱先林带队检查县城防汛重点区域及排涝设施,现场处置险情起,确保问题不过夜。
3. 防指成员单位联动协同
汛期内,县四套班子领导全部下沉挂钩联系镇指导防汛工作;县防指成员单位实行“包干到镇”机制,加强基层防汛工作督查与技术支持;县水利局派出个工作组,覆盖全县个镇区,实时收集一线防汛数据并向县防指反馈,累计提供技术指导次,有效保障基层防汛工作规范性。
三、防汛备汛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 闸站老化失修问题突出
数据显示,全县现有圩口闸及排涝站中,近三分之一建于20世纪90年代以前。该类设施设计标准较低、使用年限较长,部分构件出现严重破损,已无法适配当前水情变化,难以有效抗御较大洪涝灾害,亟需系统性拆建改造。
2. 排涝模数与动力分布不达标
尽管近年XX县加大排涝站建设投入,但受历史基础薄弱影响,当前排涝模数仍未达到规划标准;同时,现有排涝动力分布不均,部分偏远区域排涝动力明显不足,极端降雨天气下易出现内涝风险。
20XX年XX工程项目监理部防洪度汛工作总结(督促完成6项预案修订,组织3次应急演练)
20XX年汛期,XX工程项目面临严峻防洪度汛形势,叠加持续高温天气,对监理安全管理工作提出更高要求。为确保工程项目汛期施工安全、质量达标及进度有序推进,监理部依据“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方针,系统性开展防洪度汛监理工作。现将本年度防洪度汛工作总结如下:
一、防洪度汛指导思想与核心目标
(一)指导思想
严格遵循“安全第一、常备不懈、以防为主、全力抢险”的防汛工作方针,强化监理人员防汛责任意识,立足于“防大汛、抗大洪”,通过早筹划、早部署,聚焦防汛重点环节,补齐薄弱短板,确保各项防汛准备工作落地见效[1]。
[1] 依据《工程监理规范》(GB/T 50319-2013)第12.2条“应急管理”要求,监理单位需协助建设单位建立应急管理体系,落实应急准备与响应措施。
(二)核心目标
在保障施工安全与质量的前提下,推进各分项工程有序施工;确保工程项目安全度汛,杜绝工程安全事故及施工安全事故,实现“零伤亡、零损失”的度汛目标。
二、防洪度汛工作机制构建
1. 监理责任体系清晰界定
监理部强化防汛监理责任意识,明确各监理人员防汛职责及责任范围,将防洪度汛工作与日常工程监理“同布置、同检查、同考核”。数据显示,汛期内监理部共开展防汛专项检查次,发现并督促整改问题项,整改完成率100%。
2. 值班制度与信息报送规范
针对涉及防洪度汛的分项工程,监理部审批并落实《防洪度汛值班制度》,明确值班人员岗位职责及信息报送流程。汛期内,监理部通讯保持24小时畅通,累计处理应急事务起;值班监理人员按要求在监理日志中记录防汛值班情况,包括现场实际情况、处置措施及结果,重大事项均第一时间向建设单位及监理公司上报,信息报送及时率100%。
三、气象信息响应与预案管理
1. 气象信息精准运用
监理部建立气象信息专项跟踪机制,每日关注中央气象台、邢台市气象台及沙河县水文气象台发布的气象、水情信息,累计接收各类预警信息条。针对暴雨、大风等预警,第一时间启动响应措施,指导施工单位调整施工计划,累计暂停高风险作业次,避免安全风险。
2. 预案修订与演练落地
监理部督促施工单位完成20XX年《防洪度汛预案》及《重点施工部位超标洪水(暴雨)应急预案》修订,累计审核预案6项,提出修改意见条,确保预案符合项目实际需求。同时,督促施工单位组织防汛应急救援演练3次,覆盖施工人员人;演练后,监理部协助施工单位总结演练不足,推动预案优化完善,进一步提升应急处置能力[2]。
[2] 参考《生产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20),应急演练需与预案衔接,通过演练检验预案可行性并持续改进。
四、施工单位防汛措施监督
1. 防汛组织与制度监督
监理部督促施工单位组建防汛组织机构,明确各级职责;落实防汛值班、施工区雨前雨后巡查制度,累计检查值班记录份、巡查记录份;指导施工单位组建防汛抢险队伍,开展防汛知识培训次,培训覆盖率100%,确保抢险队伍具备实战能力。
2. 施工计划与安全监测监督
监理部审核施工单位防汛项目施工进度计划及专项措施,确保防汛工程按期完工;督促施工单位储备汛期施工材料,累计核查材料储备量次,确保材料供应充足。针对项目不稳定部位(如边坡、基坑等),要求施工单位加密安全监测频次,累计审核监测数据组,发现异常情况次,均督促及时处置。
3. 后勤保障措施监督
一方面,监理部检查施工单位防汛工程物资储备情况,发现“部分物资未按计划储备、部分物资使用后未补充”等问题项,均以书面形式要求限期整改,整改完成率100%;另一方面,督促施工单位储备必需生活用品,防范汛期交通中断导致的生活物资短缺,累计核查生活物资储备次,确保满足汛期基本需求。
20XX年XX镇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应对30年一遇暴雨,转移受灾群众X人,无人员伤亡)
20XX年,XX镇在县防汛抗旱指挥部的专业指导下,以“防洪保安”为核心目标,系统性推进防汛抗旱组织建设、预案修订、物资储备、值班值守及险情处置等工作。本年度,镇域成功应对30年一遇暴雨灾害,实现“无人员伤亡”目标。现将本年度防汛抗旱工作总结如下:
一、镇域防汛基本情况
XX镇辖区内共个行政村、个村民小组,总人口51人,属典型地质灾害易发镇。镇域内有溪水库、大堰塘水库、杨柳水库3座水库,在建杨家坝工程、白磷岩工程及宜巴高速项目,防汛重点区域覆盖水库、在建工程、地质灾害点等,防汛任务艰巨。
二、防汛抗旱工作具体实施
(一)前期部署与动员全面到位
20XX年3月5日,镇防汛指挥部召开第一次全体成员会议,重点对镇域在建工程及涉水项目开展安全隐患排查,累计发现隐患项,现场整改项;4月15日,召开全镇防汛工作会议,传达中央、省、州、县党委政府及上级防指防汛工作要求,部署全镇防汛抗旱任务,明确“责任到人、措施到位”的工作要求。镇直各部门同步落实组织机构调整、预案完善、水毁修复、清淤排涝、物资储备、抢险演练等工作,形成“上下联动、齐抓共管”的防汛格局。
(二)防汛责任制刚性落实
镇防汛指挥部以“行政首长负责制”为核心,建立健全防汛减灾责任制,明确镇、村、组三级防汛责任人,累计签订防汛责任状份。数据显示,各级责任人汛期内累计下沉一线人次,协调解决防汛问题项,确保责任链条无断点、工作执行无偏差[3]。
[3] 依据《乡镇防汛抗旱工作指南》,行政首长负责制是防汛工作的核心制度,需明确各级责任人职责,确保防汛措施层层落实。
(三)汛前准备工作扎实推进
1. 汛前排查与隐患整治同步发力
3月初至5月初,镇防汛办组织开展“拉网式”汛前排查,采取“自查+抽查”“领导检查+技术人员检查”“定期+不定期”相结合的方式,覆盖水库、塘埝、沟渠、地质灾害点、排水管网、涉水企业、宜巴高速工地、交通要道、船舶及险工地段等重点区域,形成《XX镇20XX年汛前排查报告》。针对排查发现的隐患,向相关企业及单位下达整改通知书份,限期整改到位,整改完成率95%以上;对短期难以整改的隐患,制定专项应急预案,落实应急措施及责任人,累计制定预案份。
2. 防汛预案修订与完善
结合镇域实际情况,镇防汛办修订完善《XX镇防汛抗旱预案》,并上报县防汛办;针对罗溪河流域特点,细化《罗溪河流域防汛应急预案》,成立罗溪坝防汛抢险临时指挥点,配备人员名、物资批;对受山洪灾害影响的村庄开展普查,制定村级山洪避险预案份,明确转移路线、安置点及责任人,确保预案可操作、能落地。
3. 防汛物资与值班保障到位
镇防汛办克服资金困难,筹集专项资金用于防汛物资储备,在镇防汛办及罗溪坝临时指挥点设置专用物资储备柜,安排专人管理,累计储备编织袋条、铁锹把、救生衣件等抢险物资;同时,投入5万余元改善防汛值班环境,购置值班设备,安装自动雨量计,提升值班硬件水平。汛期内,全镇严格执行24小时防汛值班制及领导带班制,值班到岗率100%;县防汛办多次突击检查及电话抽查,未发现值班人员脱岗、带班领导失联情况,应急信息反馈及时率100%。
(四)暴雨灾害应急处置高效
20XX年7月15日22时40分至7月16日3时12分,XX镇遭受30年一遇暴雨袭击(15日23时至16日1时,两小时降水量达129毫米),引发山洪灾害。数据显示,本次灾害导致全镇个村不同程度受灾,其中重灾村个,经济损失近8万元;巴巫线、双神线、沿罗线及大部分村组公路中断,公路受损里程近200公里,大面积塌方500余处(巴巫路毁坏近30公里,姚家滩路段塌方40余处、量达500余方;双神线塌方2处、量达1000余方;村级公路毁坏近170公里,沿罗路完全瘫痪);罗溪通往溪的钢混人行桥被冲毁,在建罗溪河吴家院子钢混桥损毁;全镇倒房户472间(倒光户户215间、倒间户户257间),危房户1116间(严重危房户户104间);罗溪坝集镇部分房屋积水超3米,农业、畜牧业、电力、通讯等基础设施损毁严重。
面对突发灾害,镇防汛办于7月15日24时集结值班人员及在家党政领导、镇直单位干部待命;7月16日0时39分,镇党委政府启动防汛应急救援预案,镇主要领导带队分赴各受灾现场指挥救援;因沿罗路中断,委托罗溪村书记钱坤贤负责罗溪河区域抢险救灾,同时通知全镇个村主职干部统筹本村救援工作、宜巴高速项目做好防汛抢险。本次救援累计转移受灾群众X人,因转移及时、处置科学,未造成人员伤亡,最大限度降低了灾害损失。灾后,镇党委政府组织干部开展抗灾救灾及生产自救工作,确保灾后社会稳定。
三、防汛抗旱工作存在的问题
1. 资金与培训保障不足
防汛应急抢险物资储备资金及人员培训资金投入不足,导致部分物资储备未达最优标准,抢险队伍专业技能有待提升,影响应急处置效率。
2. 大型项目防汛管理待加强
镇域内部分大型工程项目存在损毁、堵塞排洪设施的情况,弃渣弃土堆放不规范,易影响行洪安全;部分防汛预案与项目实际结合不够紧密,需进一步细化完善。
3. 水库整修与信息系统滞后
近年虽争取资金对镇域水库进行整修,但因资金有限,整修不彻底,3座水库均为空库运行,无法发挥蓄水及调洪作用;防汛信息发布及收集系统覆盖有限(如有线电视覆盖面不足),监测、采集、报送、发布手段落后,影响信息传递效率。
上一篇:2024年新行员岗位履职总结(含变电站、银行多岗位实践数据)
下一篇:返回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