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fanwendaquan > gongwenfanwengongwenfanwen

古体诗的特点(3篇)

2025-08-24人已围观

古体诗的特点(3篇)
  篇一: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与近体诗之区别

  一、古体诗:

  【含义】

  古体诗一般又叫古风,这是依照古诗的作法写的,形式比较自由,不受格律

  的束缚。从诗句的字数看,一般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四言是

  四个字一句,五言是五个字一句,七言是七个字一句。唐代以后,四言诗很少见,所以通常只分五言、七言两类。五言古体诗简称五古;七言古体诗简称七古;三

  五七言兼用者,一般也算七古。

  【特点】

  古体诗是与近体诗相对而言的诗体。

  近体诗形成前,各种诗歌体裁,也称古

  诗、古风,有“歌”、“行”、“吟”三种载体。古体诗格律自由,不拘对仗、平仄,押韵较宽,篇幅长短不限,句子有四言、五言、六言、七言体和杂言体。

  【分类】

  [四言体]

  四言体盛行于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除《楚辞》外,其他诗作出现不多。

  四言诗是古代产生最早的一种诗体。《诗经》中的《国风》、《小雅》、《大雅》

  等都是以四言诗为基本体裁。在先秦两汉的其他典籍里,如《史记》所载《麦秀

  歌》,《左传》所载《宋城子讴》、《子产诵》等,也都是以四言体为主。可见,在

  西周到春秋时期,无论是社会上层还是下层,娱乐场合还是祭祀场合,最流行的诗体是四言诗。

  四言诗在近体诗中已经不存在了,虽不加“古”字,但不言而喻,就知道是

  古体诗。《诗经》中收集的上古诗歌以四言诗为主。两汉、魏、晋仍有人写四言

  诗,曹操的《观沧海》、陶渊明的《停云》都是四言诗的典型例子。

  [五言体]

  五言诗,古代诗歌体裁。是指每句五个字的诗体,全篇由五字句构成的诗。

  五言诗可以容纳更多的词汇,从而扩展了诗歌的容量,能够更灵活细致地抒情和

  叙事。在音节上,奇偶相配,也更富于音乐美。因此,它更为适应汉以后发展的社会生活,从而逐步取代了四言诗的正统地位,成为古典诗歌的主要形式之一。

  唐代以前的五言诗便通称为“五言古诗”或“五古”

  五言诗是每句五个字的诗体。

  它作为一种独立的诗体,大约起源于西汉而在

  东汉末年趋于成熟。

  汉魏六朝时期的诗作,以五言为主。

  说明五言诗形成于此一

  时期。古代本有五言诗起于李陵《与苏武诗》的说法,但后人多加以否认;又有

  说五言起于《古诗十九首》

  (诗词网微信已经发送过

  这十九首古诗),也未获广

  泛赞同。大抵五言诗均系吸收民歌的形式而成。

  秦始皇时的民歌《长城谣》就是使用五言。汉代的乐府诗如《江南》

  、《白头

  吟》、《陌上桑》、《孔雀东南飞》等也是五言。五言的句式是在四言的基础上每句

  增加一个字,在句子的节奏上增加了一拍,形成了二二一或二一二的节拍群。

  由

  于不同节奏在诗中交错运用,就使句式更富于变化,更具有音乐感。

  [六言体

  ]六言诗是旧诗的一种体裁,全诗都是六个字一句。在《诗经》中已有萌芽。

  其后诗人也偶尔写过六言四句的短诗,如王维的《田园乐》

  。此外,该体此后仍

  然绵绵不绝,如陈忠远《吟诗后戏题一绝》,但六言诗属古风类诗文

  ,现在已不多

  见到了。

  到了《楚辞》,六言句不仅较为常见,而且有连续四句以上的情况出现,如

  果去掉“兮”字,实际上已经具备了六言诗的雏形。可以说,《离骚》的上七下

  六句式及《楚辞》中大量出现的整齐的六言句,为六言诗走向成熟奠定了基础。

  完整而规范的六言诗是在建安时期才出现的。

  现存最早最完整的六言诗,是

  孔融的三首六言诗。孔融是建安七子之一,诗文俱享名于当时。在诗歌创作上,他在借鉴《诗经》、《楚辞》和两汉乐府六言散句的基础上,创作出了完整的六言

  诗。孔融之后,曹丕、曹植兄弟皆有六言诗传世。曹丕有六言诗三首,其中《黎

  阳作诗》和《令诗》是规范的六言诗;

  《寡妇诗》形

  式为六言,但因每句第四字

  为“兮”字,因而可视为六言别体。

  [七言体

  ]

  七言诗包括七言古诗

  (简称七古)

  、七言律诗

  (简称七律)和七言绝句

  (简称七

  绝)。

  七言体古代诗歌体裁,全篇每句七字或以七字句为主的诗体。

  它起于民间歌

  谣。先秦时期除《诗经》,楚辞》已有七言句式外,《荀子》的《成相篇》就是模

  仿民间歌谣写成的以七言为主的杂言体韵文。西汉时期除《汉书》所载的《楼护

  歌》、《上郡歌》外,还有司马相如的《凡将篇》

  、史游的《急就篇》等七言通俗

  韵文。

  东汉七言、杂言民谣为数更多,如东汉末年的《小麦谣》

  、《城上乌》、《桓灵

  时

  童谣》都是七言或杂言的民间作品。魏曹丕的《燕歌行》是现存的第一首文人

  创作的完整七言诗。以后汤惠休、鲍照都有七言作品。鲍照的《拟行路难》

  18首,不仅在诗歌内容上有很大扩展

  ,同时还把原来七言诗的句句用韵变为隔句用

  韵和可以换韵,为七言体的发展开出了新路。从梁至隋七言体诗歌逐渐增多

  ,至

  唐代七言诗才真正发达起来。七言诗的出现

  ,为诗歌提供了一个新的、有更大容

  量的形式,丰富了中国古典诗歌的艺术表现力。

  [杂言体

  ]

  杂言诗,因诗中句子字数长短间杂而得名,其句中字数不定,最短仅有一字,长句有达九、十字以上者,以三、四、五、七字相间者为多。其特点是形式比较

  自由,便于无所拘束地表达思想感情。

  凡是以情致或气势胜的诗人,对于杂言诗

  都有极大的偏爱。

  中国古代诗歌整齐划一的格律诗发展到中唐达到巅峰状态,因为其形式上的诗美空间已经被唐代的大诗人挖掘而所剩有限,因此唐末五代中国的格律诗向杂

  言诗发展,形成一个对整齐划一而导致形式有些僵化的格律诗的反拨,而最终定

  型为“词”这一杂言诗体制形式。而词,最终发展到了“一代之文学”的高度,取得伟大成就。

  二、近体诗:

  【含义】

  近体诗,又称今体诗或格律诗,是中国讲究平仄、对仗和押韵的诗体。为有

  别于古体诗而有近体之名。指唐代形成的格律诗体。

  在近体诗篇中句数、字数、平仄、押韵都有严格的限制。近体诗是唐代以后

  的主要诗体,唐代形成的律诗和绝句的通称,同古体诗相对而言。句数、字数和

  平仄、押韵等都有严格规定。代表诗人有:李白、杜甫、李商隐、陆游等。

  【类别】

  近体诗包括绝句

  (绝句每首四句,五言的简称五绝,七言的简称七绝。)

  、律

  诗(一般每首八句,五言的简称五律,七言的简称七律,超过八句的则称为长律

  或排律。)。

  【特点】

  最基本的格律包括:字数、句数、平仄、押韵和对仗

  (绝句不要求对仗)几个

  方面,主要有三点:1、每句必须平仄相间,同联的两句必须平仄相对,联与联

  之间必须平仄相粘,即“句内相间,联内相对,联间相粘”;2、除首尾二联外,中间几联必须对仗;3、一般来说,诗韵必须押同部到底的平声韵。

  三、古近体诗区别之图例:图一:

  古歯寺

  以格律分类

  近第静

  除需目刊之外.受到粘韋滾钊

  只有五壬七言两种形式

  绝句四句,律诗八句,排律八句以上

  除需用韵之外,不豎搐律蛊制

  盲匹乱五肓、Ag七言和余盲俸

  以句数分类

  从两乞到百句节有

  仏全首诗可以目一个平宦韵或仄声韵,t

  1.一苜祷底冃一个蚩.寫一句可以年塞呈不

  用鞋之外F具余旬子都是吸规句冃韵:

  以用虧分类

  2—首诗中霉旬事可以用塾』用于韵的字

  可以1复.

  2用于韵却的字不能重主;

  3不斗詡旬子的耒一字?三仄吏不噩与目总句

  子的束一宇想同,像句外不能用鄭熟

  3?诗申甲鶴不限定在偶藏旬子上,奇社旬

  也可以甲桶:

  图二:

  句法

  古

  体

  诗

  用韵

  可换韵■■奇、悟数句却可打

  平仄

  -f、句不定

  平诉究

  只有五言"七言

  两軒.徉只能用一个韵,只衣低诗八句‘绝石西石,八数切扌甲

  韵,一瓶只m

  近

  体

  占

  以上为扌非律

  诗

  讲究

  篇二: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的用韵特点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文学的重要形式之一,其用韵特点是其独特之处。古体诗的用韵特点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音韵多样

  古体诗的音韵多样,有平声、上声、去声、入声等不同的声调,这些声调在古体诗中被广泛运用,使得古体诗的韵味更加浓郁。在古体诗中,平声韵较多,因为平声韵的音调比较平缓柔和,更加适合表达诗人的情感。

  二、韵脚丰富

  古体诗的韵脚丰富,包括单韵脚、双韵脚、交叉韵脚等多种形式。单韵脚是指每句诗的最后一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如“风吹草低见牛羊”中的“羊”。双韵脚是指每句诗的最后两个字都是同一个韵母,如“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中的“疾”和“花”。交叉韵脚是指每句诗的两个韵脚交替出现,如“江雨霏霏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中的“齐”和“啼”。

  三、韵味深厚

  古体诗的韵味深厚,通过对韵脚的运用,使得古体诗的语言更加优美、动人,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古体诗的韵味还表现在其意境的深远、富有感染力,能够让人在欣赏古体诗的过程中感受到诗人的情感和思想。

  四、韵律严谨

  古体诗的韵律严谨,每句诗的字数、音数、韵脚等都有一定的规

  律,这种规律性体现了古体诗的整体美感和统一性。古体诗的韵律要求诗人在表达情感的同时,要注意字词的选择和排列,使得每句诗都能够达到完美的韵律效果。

  总之,古体诗的用韵特点是其独特之处,通过对音韵、韵脚、韵味和韵律的运用,古体诗能够表现出更加深刻、优美的诗意,体现出中国古代文学的博大精深。

  篇三: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的定义及特点

  古体诗是中国古代的一种诗歌体裁,它的定义是指以五言或七言为格律,同时符合平仄押韵的诗歌形式。古体诗的语言表达具有高度凝练、形象生动、感情真挚等特点。

  古体诗作为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独特的风格和魅力。它的特点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古体诗在形式方面具有严格的要求,每句诗歌必须遵守特定的格律。五言古体诗要求每句五个字,七言古体诗要求每句七个字,而且每个字的声调必须符合平仄的要求。古体诗的这种格律要求,使得它的语言表达更具有节奏感和韵律感,有利于诗歌的朗诵和传唱。

  其次,古体诗的语言表达具有高度凝练和形象生动的特点。古体诗往往运用各种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夸张等,来描绘事物或抒发情感。它的语言表达具有深刻的意境和鲜明的形象特点,能够深深地打动读者的心灵。

  最后,古体诗的情感表达真挚动人。古体诗往往表达的是作者内心深处的情感和感受,如爱情、离别、思乡、怀古等等。它的情感表达真实、深刻,能够引起读者的共鸣和共情。

  总之,古体诗是中国文学的瑰宝之一,具有严格的形式要求、高度凝练和形象生动的语言表达,以及真挚动人的情感表达等多种特点。它在中国文学史上有着重要地位,不仅为我们展示了古代文人的才华与情感,也为后世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启示和参考。

  -1-

  推荐访问:古体诗的特点

  古体诗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