军人个人事迹第1篇王__,男,汉族,__年6月生,中共党员,衡水广播电视台技术科科长、工会副**。__年7月退伍到原衡水地区广播电视局,因为单位机构改革等原因,先后在电视调频发射台、中波台、文艺台、监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军人个人事迹汇编8篇,供大家参考。
军人个人事迹 第1篇
王__,男,汉族,__年6月生,中共党员,衡水广播电视台技术科科长、工会副**。
__年7月退伍到原衡水地区广播电视局,因为单位机构改革等原因,先后在电视调频发射台、中波台、文艺台、监控室、技术科、工会工作。
一、服从安排,做政治合格的“明白人”
服从命令是军人的天职。王振国始终加强党性锤炼,增强党性观念,自觉服从台党委和领导的工作安排,对党组织和领导安排的各项工作,不讲价钱,不打折扣,坚决服从和落实到位,工作中积极主动,对同志真诚相待,关系融洽和睦。他时常提醒自己,作为一名退役军人,要做一块钢铁长城的基石,为国家的长治久安,为人民的安居乐业献出光和热,用自己的实际行动,谱写新时期拥军优抚的新篇章。
二、努力加强自身修养,充分发挥党员模范带头作用
作为一名入党__年的党员,王振国时刻提醒自己要按照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并时刻牢记党的宗旨,特别是衡水湖国际马拉松期间,连续8年负责冀州直播点工作,包括在直播点上协调安全、保卫、通讯、电力、设备固定、调试、传输,为了便于固定天线,需要往楼顶搬运近百十斤沙袋,作为直播点负责人,他和年轻同志一起把百余个沙袋全部搬到楼顶,受到了衡水湖国际马拉松组委会的好评,在负责冀州直播的8年里,直播点没有出现过任何差错。年荣获衡水市马拉松赛先进个人。
三、踏实肯干,履行岗位职责
__年12月负责台工会工作,增强服务意识,优化服务措施,每当台内干部职工家里遇到困难时,他第一时间代表工会前往干部职工家里表示慰问。干部职工遇到红、白事,做到“三个一切”,一切为干部职工着想,一切为干部职工出主意、想办法,一切为干部职工少花钱、办成事。近几年来,帮忙干部职工红白事百余起,没乱花一分钱,受到了干部职工的好评。在关心困难职工、退休老干部及遗属方面,连续4年向上级部门申请,有5名困难退休老干部及遗属得到了上级部门每年发放的困难帮扶资金总计0元。
王__先后3次被河北省广播电视厅评为“全省广播电视系统优秀机务员”;在__年全省广播电视安全播出竞赛评比工作中,获得“全省广播电视系统技术管理工作先进个人”称号;3次市直优秀共产党员;3次获得本单位先进工作者,5次优秀共产党员。
军人个人事迹 第2篇
___,男,汉族,1951年2月出生,中共党员,1969年11月入伍,1986年12月退役,市公路发展中心退休党支部书记、市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团长。
1976年,___作为首批参加唐山大地震抗震救灾部队中的一员,荣立个人二等功1次、三等功1次,所在集体荣立集体二等功1次。在部队服役时,他苦练硬功,实弹射击成绩突出,在连长、营长、团后勤处长的岗位上表现突出,荣立个人三等功1次、所在集体荣立集体三等功2次,受到上级通令嘉奖8次。1986年12月,___转业至市公路总段,先后任办公室主任、段长助理、党办主任、工会副**,参加了壶台公路等多条干线公路建设工作和精神文明创建活动,获得各类荣誉55项。业余时间,他积极参加全市文体活动,截至目前,共组织2万余人学习交谊舞。
退休后,___又开始从事婚礼庆典摄影,拍摄婚礼庆典千余部,成为业界首席摄影师;组织成立市红色文艺轻骑兵艺术团并担任团长,4年演出98场。
军人个人事迹 第3篇
24年前,时为“硬骨头六连”所在师侦察排长的杨仕春,在一次边境作战中失去双腿。24年来,杨仕春不要组织照顾,自学中医,成为这个师医院的一名主治医生,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当代革命军人核心价值观。
1985年9月,经过10多次痛苦的截肢手术后,医院决定给杨仕春装假肢。假肢装上后,杨仕春急不可待,慢慢挪到床前,双手反抓头顶上的床架,猛地挺了挺身子,希望能够重新站起来。然而,假肢却没有想像中那样听从指挥。一阵剧痛,他又摔倒在地。在一个星期里,杨仕春天天练站立,汗水浸透了衣服,血水染红了裤管。8天后,他终于在没人帮扶下站了起来。9个月后,他扔掉了一只拐杖;13个月后,他把拐杖换成了手杖;25个月后,他甩掉手杖,开始缓慢用假肢行走了。
随后,不服输的杨仕春又开始向自行车这个“山头”发起“攻击”。大夏天,他顶着骄阳,推着自行车在大操场练习骑车。摔倒、爬起;再摔倒、再爬起……当他的一对假肢踩着自行车踏板可以自然伸屈时,站在操场边上的父亲禁不住热泪盈眶。
刚刚学会了站立行走的杨仕春,又作出了惊人的决定——学习中医。那时,杨仕春在老家边养伤边学习,还拜当地医院的一位名医为师。从家里到医院是一段山路,弯道多,坡连坡,他骑着电瓶残疾车来回奔波。一次,他从家里前往医院,下一大坡时,刹车失灵,车子失控直往坡下冲去,坡下就是环城公路,路上尽是过往车辆。情急之中,杨仕春拼尽全力把假肢塞进车轮。车打了个转,被强行停住,他却被摔了出去。杨仕春在这条路上奔波了4个春秋。滴滴心血终成果。最终,杨仕春掌握了中医的基本医术。1992年,他带着家人回到部队,想凭自己的医术到师医院上班。然而,他没有医师资格证。之后的两年时间,他白天到地方医院临床实习,晚上自学高等院校医学系课程。1992年,杨仕春以优异成绩考入浙江中医学院。此时,他的体重不足百斤。开学第一天,杨仕春就遇到一个难题:教室在五楼。一级、二级、三级……10多分钟后,当满头是汗的他终于出现在教室门口时,师生们肃然起敬,全都站起来鼓掌。1995年底,杨仕春拿到医师资格证,如愿以偿地成了师医院的一名医生。从自学中医到走上医生岗位,10年时间里,杨仕春除了完成学院12门课程外,还认真研读了30多册医学书籍,写下了50余万字的医案笔记,收集整理了400多个单方、验方。
在医院,平时大量接诊的是基层官兵。杨仕春常说:“每个官兵都是我的亲人,每个患者的病痛都连着我的心。”有段时间,一些战士患病毒性上呼吸道感染,咳嗽不止。杨仕春知道有一个中医方子可以治疗这种病,但其中的鱼腥草和马兜铃药房里没有。第二天,他骑上自行车赶到驻地附近一水沟旁采集草药。水沟边上的地又湿又滑,杨仕春一不小心滑了进去,浑身上下湿了个透,假肢也摔掉了,挣扎了老半天才爬上来。
为了方便患者,他制作了“医患联系卡”,卡上留有家里电话号码,只要有患者来看病,走时就送上一张。从此,家里的电话成了患者和他联系的“热线电话”。不少战士,一有个伤风感冒,就想到杨军医,挂号挂他的号,他不在医院,就打电话追到他家里。年12月,杨仕春患了腰椎间盘突出,痛得直不起身来,而且假肢也坏了。医院安排他在家休息,可他总惦记着几个住院的战士,一天往医院跑好几趟。院长知道后,强行“赶”他回去。杨仕春却说:“院长,我在家堵得慌,不踏实。我的命是战友给的,现在战友的生命受到威胁,我哪能不管不问!”
有人说:你躺着也是功臣。杨仕春却说:“我不能用伤残作为谋取个人利益的筹码。否则,就对不起丢在战场的那两条腿了。”1999年的一天,妻子艾丽收拾房间时发现,一只放在床底下的破旧纸箱里面,全是杨仕春修理假肢的发票。“不是说好,修理假肢的钱可以报销吗?”艾丽很纳闷。这么多年来,她一直以为,杨仕春一次次修理假肢的钱报销了,想不到丈夫都没当回事。“我们自己能解决的事情,麻烦组织干嘛!”杨仕春对妻子说,这事以后别提了,自己的事情自己解决。假肢在杨仕春的生活中非常重要。为了不给组织增添负担,杨仕春一直用的都是普通假肢。假肢坏了,他就自己修,实在修不好,就换上以前的旧假肢,拄着拐杖,一个人到假肢厂去修理。这些年,他3次到上海换假肢,每次来回都是坐硬座,修理假肢、残疾车的费用从没有找单位报销过。如今,杨仕春的医术在驻地小有名气,不少地方医院和私人诊所想聘请他去坐诊。杨仕春都拒绝了。他说:“我的一切是部队给的,我的志向就是做一名服务基层、服务官兵的好军医。”
军人个人事迹 第4篇
马__,男,中共党员,现任上海沪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
马__于_年自上海武警九支队退伍后,他始终保持军人不畏艰险、积极进取的作风,时时刻刻不忘以军人的标准来严格要求自己。他与三名战友共同创建了上海沪杰物业管理有限公司,随着公司规模的扩大,他带领团队注册了上海沪杰保安服务有限公司。截止_年底,公司服务驻点已达800多家,保安队伍人数突破10000人(公司有多名转业军官,数百名退役士兵,其中,中上层管理人员和项目负责人几乎是清一色退役军人),年产值达15亿元,年创税140多万元。
公司党支部先后响应对口云南扶贫、新冠抗疫等工作,尤其是_年新年伊始的新冠肺炎疫情中,公司更是派出4名保安员跟随华山医院医疗队驰援武汉洪山方舱医院,在武汉抗疫第一线有了沪杰人的坚守。同时,他们还做好上海部分医院、机场等高风险岗位的安保任务,公司党支部被评为长宁区两新组织“五星党支部”,公司工会被评为长宁区“工人先锋号”。
军人个人事迹 第5篇
沈汝波,男,1960年7月出生,中共党员,河北省秦皇岛市海港区先茂社区工作人员。
1978年入伍,1984年退役,在部队期间定下“一生要做十万件好事”的目标。退役后,沈汝波将每件举手之劳的小事都认认真真做好,捡垃圾、扫楼道、巡小区、清广告、掏水井等。他虽然离开了部队,但依然保持军人本色,一言一行严格要求自己,一心一意服务百姓、服务社会,即便被确诊为食道癌,他做好事的脚步依旧没有停下。年5月4日,当时还依靠仪器和药物维持生命的沈汝波,做了一生中的最后一件好事:向来探望他的患病志愿者李永花捐出500元治疗款。6月1日凌晨,沈汝波因病去世。随着生命的定格,他的一生一共画下2万多个正字,做了11万余件好事。
军人个人事迹 第6篇
“服从命令,是警察的天职。”李维这样对民警谆谆教诲,在工作中也正是如此铮铮履行。他忠于党和祖国、忠于职守,亲民爱民,想得最多的是群众、是工作,照顾得最少的是自己,赢得了组织、同事和辖区群众的信任。
李维工作起来不言苦、不知累,对待自己工作相当苛刻,事无巨细亲力亲为。每次辖区发生重大案件,他都亲自挂帅,不破案件不罢休。他认为,派出所所长不仅要能运筹帷幄,更要能亲临“一线”参加“战斗”,付出比其他民警更多的辛劳。上川所姚越刚副所长回忆起与李维并肩作战的日日夜夜,泪水禁不住夺眶而出。他说,李维从没将自己当成病人,常与民警一道风里来雨里去,站岗值勤、蹲坑伏击。他的腰间总是挂着对讲机,一有情况,立刻赶到现场。
年1月5日凌晨,上川所辖区发生一起抢劫杀人案,李维接到警情后,立即率领民警赶赴现场,他仔细勘查现场发现门锁没有损坏,分析认为凶手可能和死者关系较密切,便决定从死者生前朋友作深入调查。经调查发现,刘长兵有重大作案嫌疑,立即成立追捕组,带领专案组人员前往湖北省天门市抓捕犯罪嫌疑人刘长兵。从发案到破案,只经历了短短的10天时间。
年1月17日14时许,上川所接报警称73区流塘路聚众打斗有人中枪。接警后,李维立即带领值班民警赶赴现场,发现现场有五六十名男子手持长刀、铁管,正在围攻流塘路398号陈民废品收购站,用长刀、汽油瓶向废品收购站内投掷,而收购站内的人不时向店外放枪,现场数千人围观,场面异常混乱。李维马上现场组织干警疏散群众,自己则置生死于不顾,冒着随时可能被猎枪击中的危险,挺身站在废品收购站门前,大声喊话,要求门外围攻人员、收购站内人员立即放下武器。在他现场果断指挥下,场面得到了控制,围观群众被迅速疏散,张古等16名带黑社会性质犯罪嫌疑人被当场全部抓获。
年4月19日早上7时,上合村墓园管理员报案称在墓园旁边草地发现一具已腐败男性尸体。接报后,李维火速带队赶赴现场。根据死者身上的身份证及通讯录,取证确认了死者身份。之后一个多月,为了收集证据,李维经常亲自督战至凌晨。通过摸底排查和技术侦查,专案组发现嫌疑人胡安邦在西乡一带活动。6月3日、4日,李维带领民警在犯罪嫌疑人窝点附近连续伏击,他在垃圾桶边,顶住恶臭,忍住蚊虫叮咬,连续伏击10个小时抓获嫌疑人胡安邦。随后,李维又带队乘胜追击,又抓后4名疑犯,成功破获该案。
年6月18日,上合金佳电子厂员工因工资问题上访,拦截道路车辆,李维接到警情后,立刻带着治安、社区民警,会同街道办工作人员一同前往现场做说服教育工作。上午11时,事态被逐渐平息。但临近中午,事情却突然发生了变化,由于个别人的煽动,工人再度群情激愤,并分几路上访和堵路。刚回到派出所门口的李维,立刻返身到现场劝阻堵路工人。当天中午下着大雨,李维拿着对讲机冒着大雨指挥。随后赶到的民警递上的雨衣,被他顺手塞给站在旁边的民警。群众被这位全身湿透的所长感动了,纷纷退回工厂。
对待上级部署的工作和任务,李维不打折扣有结果有交代。他非常关注辖区发案情况,他要求内勤每天晚上12时前将当日案情用短信通知自己,以便掌握信息,及时处理。年11月份,李维发现所里强制戒毒任务指标只完成了一半,非常着急,立刻召集治安、社区民警开会分析情况,并亲自挂帅带队摸底调查,在一个月之内抓捕了50名吸毒人员,完成了任务。民警邱建艺说,“那些天我们这些比他年轻的人都撑不住了,但李所吭都没吭一声,硬是扛了下来。”
年5月13日,刚从医院打完点滴回所的李维,迅速根据分局会议精神,着手抓深化正规化建设工作。由于经费紧缺,李维毅然将伙食费、油费以外的费用大部分投入正规化建设。他先后组织建立健全了一系列具体的、可操作性强的规章制度,并带头抓好落实。上川所民警们都至今记得一些小故事:个别民警作风散漫、内务秩序混乱,李维便乘民警办案时到民警宿舍亲手将他们的被物折叠放好;个别民警纪律性差、经常迟到,他便一次有一次将迟到民警叫到办公室谈心;每天上班前检查一遍车辆摆放、内务卫生,关掉空转的空调和亮着的路灯……
军人个人事迹 第7篇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疫情就是一场严峻的斗争。当前,全国上下正处在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紧要关头。这场看不见硝烟的战争,既是考验各级党组织和党员干部初心使命的战场,也是检验广大党员干部战斗力的战场。
为切实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保障人民群众生命安全,重岗街道董沟社区一名普通党员,退役军人董子文主动请缨、积极参战,身着志愿者红马甲,以身作则冲在疫情第一线,用实际行动彰显了新时代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使命记在心、责任担在肩。防疫战役打响后,董子文舍弃在家里的安稳生活,第一时间与董沟社区村党委紧密联系,表态愿和居委会两委共同为疫情防控尽一份心、出一份力。他通过辖区各小区的楼栋微信群,变成疫情防控宣传站。不定时的发布疫情防控知识,作为一个党员每天都坚持工作到深夜,其他同志看到,让他每天早点回去,他连忙摆手,“疫情这么严重,我是一名退役军人,更是一名共产党员,我有责任有义务站出来,为党和人民作出应有的贡献,熬点夜算什么”。随后,他主动参与卡点执勤、宣传教育、后勤保障等工作,在防控一线诠释着一名共产党员的责任和担当。
心中有群众、脚下有行动。董子文同志积极加入本社区党员志愿服务队,对本社区排查出的隔离人员,采取人盯户的办法,每天协助村医上门给户上进行消毒杀菌、体温测量,了解他们的身体状况和自身生活需求,给予生活上的帮助和精神上的安抚。在明知病毒的危险,他还是坚持为隔离人员家庭送去蔬菜和生活用品。自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以来,他每天忙得水都顾不上喝一口,每天还坚持口头宣传疫情防控知识,嗓子哑得说不出话,仍坚持战斗在一线。群众看在眼里,暖在心里,都劝他抽空回家休息,他却说:“没事儿,我不累,等战“疫”结束了我再休息”。说完又投入到防疫宣传中去,给人们留下了矫健的、忙碌的背影。
在疫情期间,作为一名党员,一名退役军人,没有褪去军人的本色。董子文同志就已经默默地投入到工作当中来了,他及时组织党员代表、志愿者者对外出务工返乡人员特别是湖北、武汉返乡人员进行摸排上报、宣传引导。因恰逢年关,在家的村组干部人手明显不够用。董子文把这一切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一系列的如果在脑海里闪动。如果“摸底摸排、宣传教育没跟上,如果有村民与疫情患者密切接触过怎么办?”“如果信息不能及时上报怎么整?”
他了解到全国日趋严重的疫情防控形势,便通过楼栋的微信群宣传引导、亲自上门摸排返乡人员详细信息,做好信息录入和报送。同时配合街道和社区干部开展劝返、登记管理、检测体温等工作。
董子文同志这样说道;“疫情并不可怕,只要人人提高意识、人人参与进来、众志成城,就一定能打赢这场疫情阻击战。”
军人个人事迹 第8篇
刘传健,男,1972年11月出生,中共党员,四川省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飞行部重庆分公司飞行分部责任机长,b类教员、公司检查员。
1991年入伍,年从部队退役加入四川航空股份有限公司,现已安全飞行13926小时。飞行27年来,他始终牢记确保飞行安全这一最高职责,把安全飞行规章标准踏踏实实地落到每一个航班飞行的全过程,先后执行过多个重要航班保障任务。他飞行品质高,安全记录保持良好,未发生过一起人为原因导致的不安全事件。年5月14日驾驶3u8633航班于重庆江北机场起飞,进入成都区域,在9800米高空发生驾驶舱风挡玻璃爆裂脱落、座舱释压的紧急情况,生死关头,他沉着果断处置险情,确保了机上119名人员生命安全。
推荐访问:事迹 汇编 军人 军人个人事迹汇编8篇 军人个人事迹(汇编8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