父爱之舟教案,菁选3篇
位置: 首页 >教案设计 > 文章内容

父爱之舟教案,菁选3篇

2023-04-03 15:55:06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父爱之舟教案,菁选3篇,供大家参考。

父爱之舟教案,菁选3篇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3、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重点

  朗读课文,把握课文主要内容,并从中体会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学难点

  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学安排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会认“栈、冤”等12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理解“千变万化、纸屑”等词语。

  2、朗读课文,把握课文内容。通过具体事件初步感受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设计:

  一、激趣导入。

  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处处充溢着浓浓的父爱和母爱。父母的爱是那慈祥的笑容,父母的爱是那亲切的话语,父母的爱是那热情的鼓励,父母的爱是那严格的要求。父母的爱表现出了多种多样的形式。可是,不论哪种形式,都让我们感到温暖,感到幸福。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父爱之舟》这课,去感受文中那浓浓的父爱吧。

  板书:父爱之舟

  二、读文识字。

  1、自读课文,借助工具书,结合课文中的句子认识本课的生字和新词。

  2、用圈点批注的方法画出使你深受感动的句子,在小组内交流。

  3、交流汇报:

  (1)大家学会了哪些生字新词?你是怎样记住它们的?

  (2)出示本课的生字,纠正读音,重点记住“蚕、茧、掀、席、庙、屑”等课后生字以及由这些生字组成的词语。

  (3)让学生以自由举手读、开火车读等形式,加深学生对生字的认识。

  4、讨论交流

  (1)课文讲了哪几件事?

  (2)课文中哪些地方让你感动?说说你感动的理由。

  (3)读一读让你感受最深的句子,体会人物的感情。

  5、小组活动。

  小组成员带感情朗读课文,评出朗读较好的同学推荐给大家。

  三、整体感知。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看看文中写了哪些事。

  2、从这些事中,我们感受到了什么?

  3、画出令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把自己的感受写下来。

  生总结汇报

  本文先回忆了过去:父亲送“我”报考学校和上学,见“我”晚上在旅馆被臭虫咬,父亲心疼的样子。

  在庙会中,父亲带“我”去逛庙会,给“我”买豆腐脑,可是自己却舍不得吃,后来还给“我”做万花筒。

  父亲在雨雪天气背“我”上学。

  为了供“我”读书,家里筹钱,为了节省路费,父亲借船送“我”。

  四、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课文分了几个场景进行描述?哪个场景让你感动?

  (梦中出现了父母深夜喂蚕,父亲带“我”住旅店;父亲带“我”去庙会让“我”吃豆腐脑及为“我”做万花筒;父亲雨雪天送“我”上学;鹅山高小为“我”铺床;无锡师范送考;无锡师范送“我”去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这些场景都显示出父亲对儿子博大的爱。

  2、分小组讨论,概括每段的段落大意。

  生总结,汇报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五、布置作业

  1、背写课文的生字。

  2、继续阅读课文,理解重点句子的意思,体会句中的思想感情。

  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朗读课文,从课文中的具体描绘中感受到父亲对儿子的爱以及儿子对父亲的感激、崇敬之情。

  2、学习本文以小见大的写法,领悟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的写法。

  教具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听写上节课所学的生字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3、文中的父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二、品读感悟,体会父爱。

  1、课文出现了五个场景,我们先来看看第一个场景。

  板书:第一个场景

  找出描写父亲心理活动的句子,体会父亲的情感。

  生总结、汇报

  “心疼极了”体现出父亲对“我”的深切的关爱;“父亲动心了”说明在明知道自己非常贫苦的情况下,还打算为孩子换房间,体现出父亲对孩子无微不至的爱。

  师:我们只体会了父亲对孩子的爱,那么,这段文字里有没有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呢?

  生总结、汇报

  “体会到父亲挣钱的艰难”、“不肯再加钱换房子”表现出“我”对父亲艰难的体谅,也体现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2、品读第二个场景。

  (1)作者详细描写庙会盛况的目的是什么?

  (2)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

  生总结、汇报

  详细描写庙会的盛况,尤其详细描写各种小吃,表达出当时“我”想吃的愿望。“父亲觉得我太委屈了”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做万花筒”更能体现出父亲的爱。

  (3)从哪些地方看出儿子对父亲的爱?

  “不敢,也不忍心叫父亲买”说明“我”非常体谅父亲,也非常爱父亲。

  板书:第二个场景

  3、品读第三个场景。

  详细阅读“雨雪天送我去上学”,从中我们感受到什么?

  生总结,汇报

  是父爱给儿子撑起了一片天,是父爱让恶劣的环境变得温暖。

  板书:第三个场景

  4、品读第四个场景。

  读“无锡师范送考”这个场景的描写,体会作者沉痛的心情。

  板书:第四个场景

  5、品读第五个场景。

  哪件小事体现了父爱?

  生总结,汇报

  送“我”上学的路上为“我”缝棉被。

  板书:第五个场景

  三、感受写法。

  对文章的写法,你有什么见解?

  总结: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同时也蕴含着儿子对父亲的爱和感激。这种写法叫做以小见大。

  板书:以小见大。

  四、激情升华,拓展延伸

  从父亲身上我们感受到了这种*凡而又伟大的、深沉的父爱。从儿子身上,我们也感受到了爱和感激。你对父母的感情是否也是这样?是否也是互相的?写下来吧。

  五、作业布置。

  1、找出文中那些描写父亲对儿子的爱的句子。

  2、仿照这种写法,也写一写父亲对自己的爱。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认识“茧、栈”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等14个生字,会写“渔船、报考”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能说出“我”梦中出现的难忘的场景。

  3、理解课文题目和句子的含义,体会深切的父爱。

  教学重点和难点

  1、通过抓重点词句,研读“我”梦中的种种场景,领悟以小见大的写法,学习通过小事来反映人物情感。

  2、通过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培养学生知恩、感恩的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名画导入,激发兴趣

  1、课件播放吴冠中的绘画作品,学生欣赏。

  2、你发现这些作品有什么共同点?(都有小船、水道、房子……)请你给这组画取个合适的名字。(江南水乡)

  3、介绍作者吴冠中。

  *现代画家、美术教育家。1919年生于江苏省宜兴县一个乡村教师家庭。油画代表作有《长江三峡》、《北国风光》、《黄山松》等。

  4、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他的散文《父爱之舟》,齐读课题。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

  设计意图:欣赏作者的绘画作品既让学生放松了心情,又知道了作者是画家,再引导学生结合画的内容命名,进行语言训练,同时培养学生的质疑能力。

  二、交流预学,检查字词

  1、借助预学单,小组分享重点字词。

  2、指导书写:考、疼、席、暑四个生字。

  3、出示词语,学生认读。

  渔船报考教训心疼席子庙会彩排糖果抽象

  启迪毕业寄宿师范路费轮换领略意境磨灭

  4、出示句子,朗读体会。

  这是我第一次真正心酸的哭,与在家里撒娇的哭、发脾气的哭、打架的哭都不大一样,是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了。

  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醒来,枕边一片湿。

  设计意图:培养学生良好的预习习惯和预习方法。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出示自学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在我的梦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画面?试着给它们起个小标题。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

  卖茧子;住客栈;送“我”考学;看庙会;背“我”上学;铺床被;在船里食宿;缝补棉被。

  3、这一个个画面,有时间、有地点、有人物、有活动,这就是——场景。总结概括场景的方法。

  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词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

  设计意图:阅读中初步感知课文内容,理清本文描写的场景,通过起小标题,训练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和概括能力。

  四、再读课文,梳理结构

  1、学生浏览课文,思考下列问题。

  (1)课文的开头和结尾分别写了什么?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2)整篇文章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

  2、全班交流。

  开头写“是昨夜梦中的经历”,结尾写“醒来,枕边一片湿”,这样写属于首尾呼应;本文是按照倒叙的方法叙述的。

  3、思考文章可以分为哪几部分?小组内讨论,概括段意。

  4、学生汇报交流。

  第一部分(1)以梦境开始,引入往事的回忆。

  第二部分(2~9)以小舟为线索,写了父亲对“我”满满的爱。

  第三部分(10)以梦结尾,首尾呼应,表现出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意。

  5、作者为什么要以梦境的形式回忆往事。

  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设计意图:从整体把握课文,明确课文的表达顺序,梳理文章结构,为下一步深入理解课文内容和体会深切的父爱做准备。

  第二课时

  一、复习回顾,导入新课

  1、听写生字、新词。

  2、回顾上节课内容,说说在“我”的梦境中出现了哪些难忘的场景?

  设计意图:复习回顾,唤醒学生记忆,把握课文内容,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二、聚焦场景,体会父爱

  小组合作学习:选择两三处印象深刻的场景,把感触最深的语句画出来,并做简单批注。小组内交流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可能是两年一度的庙会、小渔船上、背“我”上学、送“我”入学的场景。在了解学情的基础上,重点交流以下三个场景,其余场景的体会依据学情简要处理。

  (一)置身庙会中的场景

  1、从哪些地方可以看出父亲对“我”的爱?学生结合文中语句谈理解。

  2、教师相机补充当时的社会背景材料。

  上个世纪二三十年代的*农村地区,丰年都吃不饱饭,穿不暖衣,荒年就得卖儿卖女。中原地区多次爆发大饥荒,饿死的人不计其数,逃荒的农民上百万。

  3、学生结合资料谈理解。

  教师相机采访:在这种情况下,如果你是小冠中,爸爸带你参加两年一度的庙会,你是什么感受?

  预设:学生可能谈到在当时的社会背景下,能够去庙会,对“我”来说是十分新奇和激动的,以及对父亲的感激之情。

  4、朗读中感受父爱。

  小冠中们,你们能把自己的感受用朗读表现出来吗?读出印象最深、感受最深的地方。随机提问:通过朗读想表达什么?听朗读听出了什么?

  (二)凑钱上学的场景

  1、学生自读,从哪些语句中可以感受到父亲对“我”的爱?

  预设:学生比较容易结合“愿意把钱都花在我身上”、“替我铺好床”等句子体会父爱。在交流中,进一步引导学生结合“家里粜稻、卖猪……”以及“*时节省到极点”等词句来感受。

  2、相机出示家庭背景材料。

  吴冠中是家中长子。母亲生过九个孩子,成群的兄弟姐妹日渐长大,生活越来越困难。母亲常年患病,要不断服汤药。父亲不仅要上班,还要种田、养桑贴补家用。

  3、结合资料,说说自己有什么新的感受?

  预设:学生可以感受到读鹅山高小要凑一笔不少的钱,对于小冠中这样的家庭太难了,但父亲却愿意克服一切困难,凑钱花到“我”身上,父亲的爱是多么令人感动啊!

  4、交流理解“新滋味”,解决学生认知难点。

  为什么“我”感到“十分心酸”?“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指的是什么?

  5、这是“我”人生道路中品尝到的新滋味,也是“我”逐渐成熟的标志,带着这样的情感,再来读一读这几句话。

  (三)低头缝补的场景

  1、聚焦“永难磨灭的背影”谈感受。

  课件出示:我从舱里往外看,父亲那弯腰低头缝补的背影挡住了我的视线,这个船舱里的背影也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

  (1)看着父亲的背景,小冠中会想到什么?相机出示前文情境图。

  预设:父亲太辛苦了!您快休息一会儿吧!我一定好好学习!万花筒那千变万化的图案包含您多少爱啊!

  (2)为什么船舱里的背影分外明显,永难磨灭了呢?

  预设:学生可以结合原文、朱自清的《背影》等谈理解,感受作者对父亲深深的爱……

  2、讨论能否画出“载着父爱的小船”。

  课件出示:不仅是背影时时在我眼前显现……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

  (1)小组讨论:你们觉得作者能画出这只小船来吗?为什么?

  预设:答案是开放的,讲出理由即可。比如:能画出,文章中出现了多处描写小舟的场景;不能,小舟载着多少父爱呢,是画不出来的……

  (2)再次出示吴冠中的绘画作品,你有什么新的感悟?

  预设:一弯小船承载了吴冠中先生太多的童年记忆。可以说,他对父亲的依恋便是从这一条小小的船牵萦开去的。

  设计意图:以学生印象深刻的场景组织交流,在学生自读自悟的基础上,补充必要的资料,使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文本。在疑难处交流解惑,在关键处深层感悟,体会细节中蕴含的深情,发展学生语言,激活学生思维。

  三、揭示写法,迁移运用

  1、结合小冠中梦中的这些场景,思考父亲为“我”做的这些事算不算大?为什么?

  2、既然父亲为“我”做的这些都是小事,为什么却让“我”永生难忘呢?

  课件再次复现两份补充资料,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作者的家庭状况以及课文中的相关内容谈体会。

  3、揭示文章的写法,迁移运用。

  (1)小结写法:这篇文章选取的都是生活中的小事,但这些琐碎的小事中蕴含着父亲对儿子深切的爱,这种写法叫作“以小见大”。

  (2)小贴士:一是所选素材小事件、小片段、小镜头和生活细节等必须是最典型、最能突出主题的;二是要找准小中的大,挖掘其蕴含的深刻意义。

  (3)小练笔:请同学们试着运用以小见大的写法,描写母亲的一个片断。

  (学生完成练笔后,全班交流。)

  设计意图:学生在交流中逐步体会“以小见大”这一写法对刻画人物和表达主题的作用,并尝试运用这种写法进行练笔,将学到的方法迁移运用,巩固内化。

  四、拓展材料,升华情感

  1、理解课题“父爱之舟”。

  作者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呢?结合课文说说你的理解。

  2、拓展阅读诗歌《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全篇文章1500余字,却不见一处对父亲的语言描写。冰心老人说父亲的爱如果说出来,那就不叫父爱了。但是想听听父亲内心的声音吗?

  教师配乐朗诵:《孩子啊,我是多么爱你》

  设计意图:通过拓展阅读,丰富学生的体验,提升学生的认识。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3

  教学目标:

  1.认读“茧、栈、冤、枉”等14个生字,会写“蚕、考、疼、席”等14个生字,正确读写“渔船、报考、教训、心疼”等19个词语。

  2.默读课文,概括“我”在梦中回忆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3.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教学重难点:

  1.概括作者在梦中出现的种.种场景,体会场景描写的作用。

  2.研读重点句子,正确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设计理念:

  阅读理解。本文所写的内容看似零碎,其实结构严谨。全篇采用倒叙的手法,从梦境开始,引入对往事的回忆;以从梦中醒来,泪湿枕边结束,首尾照应,开合自如。文章以“小船”为明线,以“父爱的深沉、伟大”为暗线,将零碎的场景串联起来,寓厚重的父爱和真挚的父子之情于各个场景之中。教学时,先要熟读课文,理清脉络,概括出课文叙述的场景,为下一步深入理解人物形象,感受蕴含的情感打好基础。接下来就是细致研读重点句子,理解“父爱之舟”的含义,体会文中表达的深厚的父子之情。

  表达运用。 本文所选择的材料都是生活中*凡的小事,而这些*凡的小事恰恰更能体现父爱的深沉和伟大,起到以小见大的效果。同学们在*时写作时,最苦恼的事情就是无事可写,无话可说。本文在选材上就给同学们的写作选材提供了典范。学习本文时,就要让同学们进行课堂练笔,学习从生活中选材,选择*凡的小事,从小事中挖掘大主题。

  教学课时: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课件播放歌曲《父亲》。

  师: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这样一个人:他的字典里只有坚强,他的骨子里只有脊梁,他的眼神里透着严肃,他的臂膀厚实得像堵墙,他有一个伟大的名字——父亲。无论我们做什么,父亲都会在背后默默地支持我们,父亲用厚实的臂膀支撑着整个家庭,父亲用亲情温暖着孩子的心灵。人生中很多东西,不可能永远存在,但是父亲给我们的爱却是永恒的。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吴冠中的《父爱之舟》,去感受那深沉、真挚且永恒的父爱吧!

  齐读课题,你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想知道的?

  二、检查预习,了解顺序

  1.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课前我们进行了整读和预习,生字和生词的学习中同学们还有什么想和大家交流?易错字,理解词语。

  2.读文时,大家关注到开头和结尾了吗?灯片出示,齐读,你发现了什么?(首尾呼应、倒叙、时间顺序)板书

  3.读文时,你有什么感受?(淡淡的忧伤)

  父亲已经去世了,对父亲的点滴回忆只能在梦中出现,想来悲伤至极,泪流满面,所以全文充斥着一种淡淡的忧伤。

  三、初读课文,理清场景

  1.(课件出示)快速默读课文,思考:作者在梦中回忆了哪些场景?概括大意。

  2.学生自由发言,教师适时引导、总结,使概括更准确。

  回忆的场景有:父母夜里喂蚕、卖茧;花钱住旅店,教训深刻;赶庙会;读初小时,父亲背“我”去上学;父亲送“我”去鹅山高小上学;父亲送“我”去报考无锡师范;父亲送“我”去无锡师范上学。

  交流概括场景的方法。 小结:阅读相关段落,抓住关键句,联系整段内容进行简要概括。关注时间、地点。

  3.从这些场景中,你发现了什么?

  前三个是生活点滴,之后是支持读书,有详有略,相同的是饱含父爱。这些场景能进入梦乡,说明这些往事在“我”的脑海里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这样的写法更容易表现父爱的真挚和深沉,能更好地表达主题,也更容易组织情节。

  四、细读品悟,感受父爱。

  1.让我们先来看一看让作者印象最深的第三个场景。指明读,闭眼边听边想象画面,最打动你的是哪里?

  2.指名回答,灯片出示,庙会热闹场景的描写有什么好处?

  交流(对比、热闹、偏僻;凉粽子、热豆腐脑、太委屈)

  3.再读课文,选择让你印象最深的一个场景,文中的哪个场景最感人呢?为什么?

  学生自由发言,畅所欲言,教师适时播放相关的课件,并适当选择1~2个场景加以精讲。

  示例1:“‘我’和父亲住旅店”这个场景最感人,虽然父亲用钱极为节省,但在旅馆住宿时,他看到我身上被臭虫咬的大红疙瘩,却心疼得同意加钱换房间,这样相互映衬,父亲对儿子的疼爱跃然纸上。示例2:“逛庙会”这个场景很感人,盛大的庙会中人山人海,各式各样的小吃和玩具多馋人呀!可是,作者逛庙会,只能饱眼福,不能买东西(仅仅喝了一碗豆腐脑)……回来后,父亲给“我”做了一个万花筒,这些都是生活中的小事,而这些小事却给童年的“我”带来莫大的幸福,这也更能表现出父爱的真挚。示例3:“父亲背‘我’去上学”这个场景最感人,因为这个场景表现了父亲对“我”寄予的期望,他是多么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学知识,长出息。示例4:“父亲摇船送‘我’到无锡上学”的场景很感人,因为这个场景写了父亲为“我”缝补被子的细节,使“我”更深刻地体会到父亲对“我”的关爱,更深刻地领悟到父亲的伟大。

  4.深沉的.父爱就蕴含在这一个个场景和细节中,让作者记忆深刻,永难磨灭,随着时间的流逝,愈加深厚。甚至多年后,父亲仍频来入梦。所以在梦的最后,吴冠中说:“我什么时候能够用自己手中的笔,把那只载着父爱的小船画出来就好了!”至此点明题目,文章的主旨也得以揭示。从中,你体会到作者对父亲怎样的情感?

  板书难忘的爱和深切的怀念

  5. 本文写了许多父亲爱孩子的场景,在描述过程中,作者多次提到的一种东西是什么?(小船)为什么要多次写到它呢?课文为什么以“父爱之舟“为题?

  小结“父爱之舟”表面上指姑爹的小船,实际上指父亲的爱,以小舟比喻父爱,非常贴切,化抽象为具体。在作者的人生道路上,父爱载着他度过艰难的岁月,到达理想的彼岸。“父爱之舟”是全文的线索,父亲总是以此舟送“我”读书、考学,此舟在文中反复出现,串联起全文内容。 “父爱之舟”情感内涵丰富,以此为题,既写出了父爱的伟大,也见证了“我”的成长。

  五、学习写法,拓展运用

  1.通过刚才的学习,你能说一说如何才能使场景描写更感人吗?

  学生讲述,教师总结。

  选材要真实;要以小见大;要运用一些手法,如相互映衬等;要有细节描写。

  2.学习了本文后,你有什么收获和感受呢?生自由发言,感受父爱的深沉和伟大,激发感恩之情。用手中的笔,写一个你与父亲相处的场景。完成小练笔。


推荐访问:父爱 教案 菁选 父爱之舟教案 菁选3篇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年级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100字 父爱之舟优秀教案第二课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