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八年级语文《父母心》教案3篇

2025-08-25人已围观

八年级语文《父母心》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八年级语文《父母心》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

  教学目标

  1、从文本出发,让学生较为深刻地理解和体会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心。

  2、让学生体会文章一波三折、跌宕起伏的情节设置。

  3、通过学习本文,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小说的这种文体。

  教学重难点

  体会并理解文中父母的深切的爱子之心。

  教学时数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开门见山,引入文本

  1、今天非常高兴能和大家一起学习日本著名作家川端康成的作品《父母的心》。

  2、请大家和我一起读读课题(“心”字重读)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大家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快速阅读全文,然后复述故事(复述要详尽)

  2、在掌握了故事情节后,我们能不能把它归纳得更简洁些?

  1本文的主人公是谁?

  2文章中的这对父母几次送出孩子,又几次后悔而要回?

  三、深入文本挖掘主题

  1、我就有个疑问了,这对父母为什么要把自己的孩子三次送出去?

  1贫穷到无法养活孩子

  2希望孩子以后能过上好日子

  2、既然送是体现对孩子的爱,这对父母又为什么一再反悔要回孩子呢?

  1他们是不是那种随意爽约的人?

  2这些理由看似合情合理,实际隐藏着父母什么样的感情?

  ③这种深切的不舍之情,你能从文中的哪些词句中看出来?

  ④为什么会眼含热泪,难割难舍?

  ⑤无精打采的原因是什么?

  ⑥父母的魂魄是什么?

  ⑦加上痛哭失声,这一连串的词语呈现出一个什么样的顺序?

  12、父母的心在理智与情感中煎熬

  现实:过上好日子——送

  爱

  情感:万般不舍——不送

  四、品味结尾,引发思考

  1、请一位同学读结尾,看看哪些词语应该重读。

  2、它有什么含义需要重读?

  3、看到他们一家人团聚,大家是否感到高兴?

  4、小小说的结尾常常有两种形式,一是出人预料,二是引人深思、回味无穷。本文属于第几种形式?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2

  〖学习目标

  由一波三折的故事中去体会父母对儿女浓浓的爱心,去体会隐藏在字里行间的.淡淡的哀怨。

  〖课前学习

  欣赏影片《妈妈,再爱我一次》,思考--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课堂学习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

  第一块: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创设情境:文章的题目是父母的心,似乎不太完整,请读文章后补充:父母的心是--------- 阅读文章思考

  2. 组织学生将自己思考的结果在小组内交流,在交流后完善补充自己的思考 小组交流,完善自己的思考

  3. 教师引导小组互评代表的发言,并作适当的点评 评价,修改小组的发言稿

  〖教学反思

  第二块:对比阅读:感受父母对子女浓浓的爱

  教学步骤 教师组织 学生活动 备注

  1. 交流:文章中不送走子女是爱,那在《妈妈,再爱我一次》中妈妈送走了儿子,是不是代表她不爱儿子了,请谈谈你的看法。 思考发言

  2. 组织学生辩论:送走是爱还是不送是爱? 分组准备材料准备辩论

  3. 组织学生进行评价:爱是什么? 认真参考辩论总结评价

  教学反思

  〖课后学习

  1.“可怜天下父母心”不管是父亲还是母亲,绝大多数 对自己的子女充满着爱,而且这种爱是无私的、真挚的、深沉的,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种无与伦比的爱。在学习了这篇文章之后,请你发掘生活中的小故事,让大家一起来感受这种浓浓的爱。

  2.课外收集反映父母关爱子女的故事、谚语、格言、民谣、诗歌等,以“父母心”为话题组织一次交流会。

  推荐访问:八年级

  教案

  语文

  八年级语文《父母心》教案3篇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分钟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00字

  八年级语文《父母的心》教案1-3课时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