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天上街市教案3篇(完整)

2025-08-25人已围观

天上街市教案3篇(完整)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②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③提高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使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天上街市教案3篇(完整),供大家参考。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1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

  ①了解作品内容的时代背景。

  ②了解诗歌丰富的联想和想象。

  ③提高诵读能力。

  2、过程与方法:

  运用多媒体教学,把学生带入意境,使读出音韵美——感受画面美——品味意境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体会诗人对自由、幸福生活的向往。

  二、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联想和想象的作用,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2、诵读指导。

  三、教法学法:点拨法、朗读法;自主、合作、探究。

  四、课前准备:多媒体。

  五、教学流程:

  一、导入新课

  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深,七夕相会。

  新版牛郎织女故事:

  天河很浅,天天相会。

  二、简介作者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四川省乐山县人,我国著名的诗人、学者。他的著作很多,文学方面有诗集《女神》、《星空》,话剧《屈原》等。

  三、整体感知

  1、诵读指导:

  读准字音:

  ⑴自由读;⑵个体读;⑶全班读。

  读准节奏:三节拍;重音。

  读出感情: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一丝忧郁。

  远远的/街灯/明了,

  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

  天上的/明星/现了,

  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我想/那缥缈的/空中,

  定然有/美丽的/街市。

  街市上/陈列的/一些物品,

  定然是/世上没有的/珍奇。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2

  教学目标:

  1、学习诵读诗歌

  2、分析理解诗歌中联想和想象

  3、理解诗中作者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感情

  教材分析:《天上的街市》是诗人郭沫若1921年创作的一首现代格律诗。诗人由现实中街灯联想到天上的明星,再由天上的明星联想到街灯,进而想象天上的街市,想象天上美丽的景色,想象天上街市里的珍奇,想象过着幸福生活的牛郎织女。通过对天上美好生活的描绘,表现了诗人旧时代黑暗现实的痛恨,对理想生活的向往,激发人们为实现这一理想而奋斗。因此,这首诗使那个时代的读者很自然的通过对比认识现实的黑暗,激起对理想的向往并为之而奋斗。今天,我们学习这首诗仍然有新的意义。

  教学重点:

  1、理解诗人对理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2、学习本文自然的联想和丰富的想象。

  教学难点:体会本文语言的朴素、节奏的和谐。

  教学方法:朗读教学法

  教学工具:配乐录音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人新课

  同学们,曾有人说:“幻想是为了弥补不足的现实。”《天上的街市》就是郭沫若幻想下的产物,下面我们就来一起学习这篇课文。

  二、作者简介

  1、作者简介:

  郭沫若(1892—1978),原名郭开贞,笔名沫若,四川省乐山县人。*现代杰出的作家、诗人、历史学家、剧作家、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著名的社会活动家。1914年赴日本留学,原学医。1918年开始新诗创作,五四时期积极从事反帝反封建的革命文化运动。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在*文坛上骁勇地驰骋了60多年,他学识渊博,才华横溢,是继鲁迅之后*文化战线上又一面光辉旗帜。1978年6月12日病逝于北京。

  2、文学成就:

  他的第一部诗集《女神》,歌颂十月革命,谴责帝国主义,斥骂**派,赞美叛逆的英雄,以狂飙突进和雄壮宏伟的精神,开创了一代革命诗风,他是我国新诗歌运动的奠基者。他创作的历史剧,无论是抗战时期的还是*后的作品,都成为教育人民打击敌人的有力武器。收在《塔》《橄榄》《海涛》《抱箭集》《归去来》等集子中的小说、散文,或控诉当时黑暗的社会现实,或记录作者思想跃进的历程,保存了*革命史的一些资料。

  三、写作背景

  这首诗写于20年代初期,此时,“五四”运动的洪波已经消退,大革命的时代尚未到来。半殖民地牛封建的*,依旧被帝国主义列强和各派军阀势力窒息着。面对这种现实,诗人感到失望和痛苦,他痛恨黑暗的现实,向往光明的未来。在灿烂星空的诱发下,写下了这首充满浪漫色彩的著名诗篇《天上的街市》。

  四、熟悉诗歌,指导朗读

  1、请学生自己试读全诗,体会全诗的感情基调。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美好、恬静、自在、清新而略带—丝忧郁。

  2、这种感情基调的诗歌应怎样朗读?

  朗读时节奏不宜强,声音不宜大,速度不宜快,要做到轻松、柔和、舒缓。

  3、放录音。听完录音后,再请学生根据听录音的印象试读。老师范读,再明确这首诗的节奏和重音的划分。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3

  目标要求:

  1、学习诵读诗歌,培养读诗兴趣。

  2、理解诗中表现的追求光明和理想的思想感情。

  3、初步学会鉴赏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全诗。

  2、品味诗歌精炼传神的语言。

  教学方法:

  以诵读法为主。引导学生在反复诵读中调动联想和想像,不断加深对诗歌意境和作者感情的理解,进而培养学生读诗的兴趣。

  教学过程:

  一、导入,激发学习兴趣。

  (播放背景画面和音乐)看到这幅画面,你们会想到什么呢?(学生自由发言)灿烂星空总是能激发人们无穷的想象,浪漫的诗人往往会借助种种想象来寄托自己的理想,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样一首极富想象力的诗:《天上的街市》。

  (出现课题及作者,教师同时板书。)

  二、诵读

  1、学生自由朗读这首诗

  2、点一学生朗读,其他同学点评。师问:为何要这样处理。

  3、师配乐范读:

  4、交流怎样读好这首诗:边读边想象诗中的画面,把握诗的感情基调,根据诗中所表达的感情处理好抑扬顿挫的节奏,努力读出自己的理解,达到“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的境界。

  5、全班齐读

  三、探究:

  (一)走近文本——梳理内容,感悟主旨。

  1、请用自己的话描述诗人的活动。比如:在的时候,诗人看到了,又想到了。

  2、在诗人的想象中,天上的生活是怎样的?

  3、你知道牛郎织女的传说吗?在这首诗中,作者将这一传说作了怎样的改动?(从中寄托了怎样的理想?)

  如果学生需要,可适当介绍写作背景

  1921年和1922年这两年中,郭沫若三次从日本回国。这时,“五四”运动高潮已过,*正处于北洋军阀混战时期。面对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那“冷酷如铁!黑暗如漆!腥秽如血!”的黑暗现实,诗人陷入了苦闷感伤,但他并没有悲观失望,依然不倦的探索和追求。就是这个时期,1921年10月24日,作者写下了《天上的街市》,这首诗第一次发表在1922年《创造》季刊第一卷第一期上,后来收入《星空》集中。

  (二)咬文嚼字——品味诗歌的语言美:(诗歌是语言的艺术,欣赏一首好诗一定少不了要品味它精炼传神的语言。古人用“红杏枝头春意闹”表现春天的情趣,而其中的“闹”字更是神来之笔。)

  1、哪些词用的好?好在哪里?(小组讨论)(或者用启发学生去换词丢词的方法体会这个词在这里的特殊含义或表达效果。)

  2、师生配乐齐读全诗

  3、试着背诵这首诗。(给出画面和音乐,背完一行,出现一行。)

  四、拓展延伸——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诗人由无数的街灯联想到无数的明星,由明星想像出天上的街灯,想到了天上有一个陈列着珍奇物品的美丽的街市,想到了牛郎织女自由自在幸福美满的生活。丰富的联想和想象是美的源泉,下面,我们来做这样的一个想象训练:

  仿照示例,发挥你的想象和联想,续写下边的句子。

  示例: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1、牵牛花开放了,……

  2、笼中的小鹦鹉,……

  3、月光照在地上,……

  4、我不在父母身边的时候,……

  目标:培养联想和想象的能力

  学习诗歌不可以不读,读是理解的基础。关键是在课堂有限的时间里如何有效的指导学生去读,包括朗读和默读。读的不深入也就谈不上对诗歌的鉴赏。熟读乃至自然的成诵,我想,这应该是教学一首诗的最高境界。

  推荐访问:街市

  教案

  天上

  天上街市教案3篇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1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100字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一等奖

  天上的街市优秀教案两课时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