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功率》教案五篇

2025-08-25人已围观

《功率》教案五篇
  《功率》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引言:在日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功率》教案五篇,供大家参考。

  《功率》教案1

  教学目的:

  通过日常生活中的实例和生产中的实际,在讨论中使学生能理解功率的概念。

  学会使用功率的基本公式,一解答简单的物理习题。

  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内容

  引言:在日常生活中和在生产实际中,不仅要考虑机械效率,还有一个重要的概念,对于生产设计和使用机械做功时必需要考虑的一个物理量。

  我们要通过几个典型问题的讨论,理解它,认识它的重要性。

  【例1】建筑工地上需要将1000块砖送到15米高的楼上。

  方法如下:

  1.人用筐将砖运送到楼上。

  2.人用滑轮将砖运送到楼上。

  3.使用起重机将砖运送到楼上。

  提问:以上三种方法,除了机械效率不同外还有什么不同。(待学生思考不必要求立即回答)。

  【例2】一个人用通常的步伐走上三楼,或以快速地跑到三楼上。

  提问:两种方法所做的功的情况有何不同。(要求同上题,先认真去思考,不必急于作答。)

  【例3】有一个重型的机器,需要推至距100米远的厂房内。

  方法有三:

  1.工人们用推力推到厂房内。

  2.工人们用车推到厂房内。

  3.用马车拉到厂房内。

  提问:三种方法完成此功有何不同。

  对比上述三例,当人们完成一定的功时,存在着一个具体的实际问题是什么?

  启发同学得出答案:

  物体做功有快、有慢。

  在例1中起重机做功快。

  例2中人跑到三楼做功快。

  例3中用马车做功快。

  物理学里用功率来表示物体做功的快慢,板书:因此,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根据定义可得出:

  板书:各物理量的国际单位,写在公式中。

  1瓦特=1焦耳/秒,1千瓦=1000瓦,1兆瓦=106瓦特。

  指出: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

  功率小,做功慢,耗能少。

  功率大,做功快,耗能多。

  【例题】高出水面30米处有一个容积是50米3的蓄水池,要用一台离心式水泵抽水给蓄水池,1小时能把水池充满即可,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

  已知:h=30米,V=50米3,

  t=1小时=3600秒,

  求:P

  解:分析,根据已知条件

  =V。

  =1×103千克/米3×50米3=5×104千克

  所以G=5×105牛顿。

  W=Gh

  =5×105牛顿×30米=15×106焦耳。

  答:这台水泵的功率至少是4.2千瓦。

  指出:根据已知条件和所求的物理量的基本公式,知道水泵是克服水重而做功,故在题内首先根据水的质量求出水重,这样再代入功率的基本公式中求功率。

  为什么题目最后所求的是“功率至少是”多少千瓦?为什么不求等于多少或者求最大是多少千瓦。

  这是因为在实际中水泵有轴功率和配套功率的区别,轴功率是指单独水泵本身所能完成的功率,如果按题内所求功率,只能满足轴功率,那么水泵是无法工作的,因为水泵必须同其它机器配合使用才能工作,所以配套功率是要大于轴功率的,这是否是功率越大越好呢?不是的,因为功率越大,必定耗电或耗油多,是不符合经济效益的。

  作业:P177习题10、11。

  《功率》教案2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理解功率的概念。

  2.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率的物理意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教学过程:

  一、复习提问

  ⑴力学里的功包括两个必要的因素是什么?计算功的公式和国际单位制中功的单位是什么?

  ⑵在建筑工地上要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已知每块大理石板重50牛,用起重机可以在2分钟内将大理石板一次全部送到20米高处。如果用一个工人来背,把这些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所用的时间是20小时,试求用这两种方法,把大理石板全部运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各做了多少功?

  解答:起重机吊送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1=F1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工人背运大理石板所做的功

  W2=F2s=Gh=50×1000牛×20米=1.0×106焦。

  二、进行新课

  ㈠引入

  把1000块大理石板送到20米高处,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是相等的。但是,在做相等的功时,起重机比工人做功快。做功不但有个多少的问题,还有一个快慢的问题。在物理学里用功率这个物理量来描述物体做功的快慢。

  板书:功率

  1.功率是表示物体做功快慢的物理量

  ㈡功率的定义、公式和单位

  提问:如果起重机和工人做的功不同,做功用的时间也不同,如何比较它们做功的快慢?比较它们的功率大小呢?

  启发学生回答,教师总结。

  我们已经学过,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我们用单位时间里运动物体通过的路程表示运动的快慢,与此类似,做功的快慢是用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来表示的。

  板书:2.单位时间里完成的功,叫做功率

  提问:如果起重机在2分钟里完成l.0×106焦的功,它的功率如何计算?要求学生答出:

  教师给出功率公式和单位,边讲边板书:

  4.单位:瓦特(国际单位制)

  1瓦特=1焦/秒,1千瓦=1000瓦特。

  参阅课本,对功率的单位形成具体观念。

  ㈢功率是机器的主要技术性能之一,简要说明选购机器考虑它的功率时要从实际出发。

  ㈣例题:课本例题。教师要把此题分解为几个问题逐个提出,由一名学生板演,其他学生自己演算,要求解题规范化。

  学生解答完以后教师讲评。

  三、课堂小结

  四、布置作业:

  P14 1—4

  五、教后记:

  《功率》教案3

  一、教学设计思路

  在前面已经学了电功和电功率的知识,对于本节课学生已经不会感觉到陌生。在教学中要充分的强调功是能量转化的量度这一点,让学生明白功的两个因素是力和距离发,教材上也用了很多的例子,大量的图片事例来说明这一点。可以作一下教材上的实验,使学生对影响功的两个因素有充分的认识。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解释做功是能量转化或转移的过程。

  能背诵功的概念,阐明使用任何机械都不能省功。

  过程与方法

  通过观察和实验了解功的物理意义。

  情感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有将科学技术应用于日常生活、社会实践的意识。

  三、重点难点

  功的计算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通过实验来得出,设计表格得出公式w=fs

  四、教学媒体

  多媒体电脑,投影机

  五、课时建议

  1课时

  六、教学过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引入 播放踢足球的动画引入在力的作用下足球有了动能和势能,放映图片"炮打飞人,掷铁饼的图片",放映功的视频文件,还有课本上的图片。提出问题,它们的共性是什么? 观看图片并思考他们的共性。准备回答问题

  功 通过上面的例子向学生提问它们的共性。总结结论

  物体在力的作用下动能和势能发生了改变,我们就说力对物体做了功(work) 学生回答问题,通过课本上刹车的例子,体会生命的可贵。

  影响功的两个因素 观看马拉车,举杠杆,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让学生思考为什么有的做了功,有的没有做功。得出一个设想。

  做实验验证自己的设想,学生分组做课本上动滑轮的实验,在设计一个定滑轮的实验

  总结学生的结论总结规律:

  功和力和在距离有关,这两个量的乘积是不会变的

  物理学上把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功=力×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讲解焦耳的生*和对科学的贡献 学生观看并思考。做分组实验。

  得出结论,总结共性,在实验中得到乐趣,体会经过验证得出的结论才是正确的结论。

  通过焦耳的例子体会科学探索的过程的科学家的贡献。体会物理来源于生活,作用于生活

  想想议议 结合人提水桶不做功的动画来想想为什么要强调"在力的方向上" 学生讨论,得出结论

  七、板书设计

  第三节 功和功率

  功

  力和力的方向上移动的距离的乘积叫做功(work)

  用公式表示就是w=fs

  w--功--焦耳(j)

  f--力--牛顿(n)

  s--距离--米(m)

  《功率》教案4

  [设计意图]

  电功率和电功一样是电学中重要的物理量,而不少学生在理解时经常混淆这两个物理量复习时应重在理解,可与电功做比较,注意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而测量小灯泡的电功率并将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加以比较,是电学中重要的实验之一,所涉及的动手能力与实验操作能力也是学生的薄弱环节,复习时要着重关注。

  [复习目标]

  1、认知目标复习

  (1)理解电功率概念,理解电功率和电压、电流之间的关系,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2、技能目标培养

  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能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通过实验探究知道在电流一定时导体消耗的电功率与导体的电阻成正比;

  3、情感目标体现

  通过对用电器额定功率的认识在选择用电器时有节能意识;通过对实验进行讨论和交流,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

  [复习重点和难点]

  1、复习重点

  理解电功率概念,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能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

  知道并理解测定小灯泡电功率的方法

  施教策略学生自主复习,教师引导分析归纳

  2、复习难点

  区分用电器的额定功率和实际功率,并能进行简单的计算;

  根据测量电功率的实验需要,能正确选择器材、设计电路和确定实验步骤;

  克服办法典型例题讲解交给学生方法,对比(或类比)分析,强化训练

  [教具和学具]

  多媒体电脑 实物投影

  [课前准备]

  1、电功率是反映什么的物理量?

  2、电功率的定义是什么?电功率的计算公式是什么?电功率的单位是什么?

  3、其他计算电功率的公式有哪些?有何区别?

  4、什么叫额定功率?额定功率与实际功率有什么不同?

  5、测定小灯泡额定功率实验中,需要哪些器材?在实验中应注意哪些问题?请画出实验电路图。

  《功率》教案5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结合实例理解功率的意义,建立功率概念,得出计算公式。

  2.了解功率在实际中的应用,能进行简单计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建立功率概念的过程,学习比较的方法。

  2.通过实践活动,渗透STS的观念。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教学活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

  2.通过学习活动,使学生乐于探索日常生活现象中的物理学道理。

  教学重点:建立功率的概念,渗透建立概念的方法。

  教学难点:理解功率的概念。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按照书上的情境引入

  我们来观察下面这幅图,这是在日常生产生活中需要注意到的问题。

  在工地上,工人可以用滑轮组搬运砖头,或者用吊车吊砖。这两个过程中是否有力做功?做功的大小怎么计算?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吊车和人都是在对砖头做功,但是有快有慢,今天我们就主要来研究做功快慢的问题。

  2.播放动画引入请点击下载Word版完整教案:九年级物理上学期《功率》教案

  推荐访问:教案

  功率

  《功率》教案五篇

  《功率》教案1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