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朋友树大班教案3篇

2025-08-25人已围观

朋友树大班教案3篇
  朋友树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知道爱护树木的一些方法。  2.知道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朋友树大班教案3篇,供大家参考。

  朋友树大班教案1

  活动目标:

  1.了解树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作用,知道爱护树木的一些方法。

  2.知道树是我们的好朋友,有初步的环保意识。

  3.培养幼儿乐意在众人面前大胆发言的习惯,学说普通话。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

  活动准备:

  1.《熊哥哥和熊弟弟》故事背景图、立体树、熊等。

  (如果有条件,可制作电脑课件)

  2.《我们的好朋友——树》图片展览。

  3.游戏特邀嘉宾(配班老师),笑脸花或星星贴纸若干。

  4.场地中心事先画好两个“对错”范围圈。

  活动过程:

  一、导入故事《熊哥哥和熊弟弟》

  1.出示立体熊,讲《熊哥哥和熊弟弟》的故事。

  ①故事至:“怎么办呢?”停止

  提问:“小熊很难受,怎么办呢?你帮助熊弟弟想想好办法吧!”

  (幼儿开放性回答)

  ②故事至:“熊弟弟高兴地跳起来!”停止

  提问:“熊哥哥对熊弟弟说了什么悄悄话,小熊又会怎么做呢?”

  (幼儿开放性回答)

  ③听故事至结尾……

  2.熊弟弟和熊哥哥都栽种了很多很多的树,它们不但挡住了风沙,而且使周围的环境变得优美,那么树还有哪些作用呢?(保护水土、挡沙、固林……)

  师:树到底有哪些作用?对我们周围生活的环境有什么关系呢?

  老师带小朋友参观一个展览,去看一看,就明白了。

  (因为孩子对故事的喜爱,所以我决定“从故事中来,到故事中去”。又因为故事是自己编的,所以,可以有很多的伸缩。这样,通过故事来诠释树木挡风固林的作用,孩子比较容易接受,而且也容易扩展延伸。)

  (在这一环节的导入故事里,我设计了两次停顿,请幼儿帮忙想办法。第一次的停顿,孩子们的回答千奇百怪,有搬家的、穿防沙衣的、有建一个透明帐篷的……第二次的停顿,孩子们的回答虽然也是各种各样,但也有个别孩子考虑到了树木在生活中的作用。这种穿插的疑问和设置的悬念,不仅使孩子们的扩散性思维得到发展,也使他们的思路更快地进入状态。这一环节“引”出了“树是我们的好朋友,它有很多作用”的最初概念,由此承上启下,进入到第二个环节。)

  二、参观图片展览《我们的好朋友—树》

  1.提出参观要求:仔细观察,看不明白的可以问旁边的小朋友或者老师,如果你知道,你也可以轻轻的讲给另外的小朋友听。

  2.参观图片展览

  老师聆听幼儿的提问和回答,关注幼儿想要了解的主要问题。和幼儿一起讨论交流。

  3.回座位:提问“你看到了什么?”,“你知道了什么?”

  (幼儿开放性回答)

  教师总结:树是我们人类以及动物的好朋友,它可以保护水土,挡沙固林,可以减少灰尘、净化空气、防止噪音,使周围环境变得优美,树木还可以为人类的生活提供很多的方便。

  (第二环节主要为观看图片展览,图片的内容围绕树的作用绘制,科学性较强。特别在树木净化空气这一栏里,我用比较生动形象的图案绘制了树木净化空气的过程,如:吸进有害气体,呼出氧气、又如吸收阳光、蒸发水分、让空气湿润等等。树的根、茎、叶以及挡沙固林、保护水土的作用都用幼儿易懂易说的方式展现,便于孩子在自主观察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树的作用。)

  (这一环节里,孩子们和我一起观看图片展览。他们可以向别人提问,也可以回答别人的提问。他们在这样的环境里很放松、很活跃,指指点点,争相提问或回答,连*时不太爱说话的几个孩子也唧唧喳喳说个不停。孩子观看图片的过程,就是一次自主学习和师生合作学习的过程。在这里,孩子们和老师的经验被共享,孩子们在自主的观察和交流中不知不觉地感受着、触摸着知识,进一步了解着树的作用。)

  三、判断游戏

  师:树的作用真大呀,那我们怎样爱护它呢?(幼儿开放性回答)

  今天老师和小朋友玩一个“对错判断”的游戏

  规则:请一个嘉宾老师,由老师说一个题目,你认为对就站在打勾的圈内,你认为错就站到打叉的圈内,由嘉宾老师宣布答案,老师和幼儿一起游戏,为增加趣味性,允许老师故意误导,由幼儿正确辨析。

  题目:

  ①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所以一般栽种树木都在春天。(√)

  ②城市里要多盖高楼,多修公路,树可以少栽或者不栽。(×)

  ③小玲和小芳是两个好朋友,有一天她们来到草地上玩,小玲说:“我们来跳牛皮筋吧!”小芳说:“我们两人都牵着牛皮筋不好跳呀。”小玲看了看周围,看见有两棵小树在风中摇晃,就说:“就系到小树上吧,这样我们两人都可以跳了。”她们把皮筋系上小树,玩得真高兴,问:小玲和小芳的行为是对还是错。(×)

  ④冬天来临,人们将树根部刷上白石灰是为了让一排排的树木又整齐又漂亮。(×)

  ⑤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以后要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⑥夏天,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这时要赶快给小树浇水,要不然它会晒死的。(×)

  (游戏一直是孩子的最爱,这里的游戏其实也就是“判断题”。在查阅了较多书籍的基础上,我精选了6个题目,主要以树的作用和保护树木为主要内容。游戏的规则要求孩子能正确判断和辨析,有一定的竞争性和挑战性,符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喜欢刺激和好胜。)

  (本环节是整个活动的**部分,以高频率的师生互动和幼儿的高参与率为主要特点。在这一环节里,孩子通过他们非常感兴趣的游戏来了解树的作用以及爱护树木的方法,提高环保意识。这一环节中,游戏的气氛热烈欢快,孩子们更是非常投入,情绪愉悦,使他们在玩乐中增长了知识。)

  四、讨论

  1.今天我们听了故事、看了展览、做了游戏,知道了树是我们的朋友,它有很多很多的作用,那么,你是怎样爱护树木的呢?

  2.我们周围,有很多人他们还不明白树有这么多的作用,有时还有一些损害树木、破坏环境的情况发生,那我们怎么样让他们也来了解一下树有这么多的作用呢?你想一个什么好办法?

  (本环节是“动”后的一次“静”的交替,我以提问的方式来引导孩子回答“你是怎么做的”以及“你是怎么让别人做的”。这既是整个活动的一个扩展,又是幼儿角色转换的一次尝试,变“要我如何做”为“我要如何做”,使学习完全变成一种自觉自愿的行为。)

  (在这一环节里,孩子们仔细地回忆,热烈地发言,有两个孩子居然站起来检讨自己曾经做过的坏事。在“如何宣传树的作用”上,孩子们更是花招迭出,有办展览的.,有登广告的,有放电影的……不一而足。看来,孩子的环保意识已从内心深处变得主动和迫切。)

  活动延伸:

  1.提供展板及各种海报广告为参考。师生合作设计一份大广告,或小组各设计一份广告或展板,内容为保护树木,植树造林,题目幼儿自定。

  2.爱护小树苗系列活动:树苗小卫士,为小树松土、浇水、捉虫……

  3.继续将本活动中的图片进班展览,组织讲解团,向其他班级幼儿开放。

  活动反思:

  1.目标、内容和形式

  选材来自幼儿的生活,内容也适合大班孩子的年龄特点,在目标定位上也较准确,通过系列活动来了解(树的作用),来知道(爱护树的方法),来萌发(初步的环保意识)……活动中所采用的形式还考虑到了孩子的认知特点。整个活动过程较清晰,几大环节高低回环,环环相扣,动静交替,有机相连。

  2.师生互动

  活动通过听故事、看展览、玩游戏等几大环节来力求营造一种*等、自由、宽松、和谐的氛围,使幼儿能愉快地在玩乐中学习。特别是在第二、三环节中,师生近距离的接触以及提供(师生、幼儿)相互之间的交往机会,更使互动的频率增加。其中,老师角色的逐渐转换,使师生之间的互动关系更加充分和积极。如:在“听故事”环节中,老师作为“引导者”引导着孩子们的讨论。在第二环节中,则变换为“一起看展览的同伴”,参与大家的交流。第三环节,则成为孩子游戏的“一份子”,一起遵守游戏规则,一起动脑筋,判断答案,一起喜,一起乐……

  3.关注幼儿的“学”

  在活动设计上,老师能较好地站在孩子的立场上考虑相关因素。在紧扣目标的基础上,考虑孩子学习的可接受性,考虑孩子在学习中是否感兴趣,是否愉快,是否投入……如“看展览”的环节,气氛轻松随意,老师在之前提出参观要求,便于师生、幼儿之间的经验分享,提高合作学习的意识和态度。下一环节的游戏更是热烈欢快,老师为孩子们准备的判断游戏,能让孩子们结合日常的生活经验做出选择。通过辩析,找到正确的方法,从而萌发孩子们的环保意识。

  4.幼儿主体性的体现

  在整个活动中,自始至终都是以幼儿为主线。从第一环节幼儿自己想办法,到第二环节幼儿自己观察、提问,第三环节的幼儿自己做判断,直至最后幼儿自己的讨论,都较好地体现了幼儿自主学习的精髓。在这里,幼儿是学习的主人,老师是引导者、帮助者、参与者……通过每个环节的层层递进,老师的作用在渐渐淡化,孩子的主体地位不断凸显。

  附自编故事:《熊哥哥和熊弟弟》

  熊弟弟搬家了,搬到了靠近沙漠的这一边。熊哥哥早就住在这里了,不过,熊哥哥在靠近沙漠的那一边。

  春天来了,天气暖和了,可是春风却把沙漠里的沙吹到了熊弟弟家的附近,熊弟弟常常被风沙迷住了眼,一说话,常有沙子灌进嘴巴;晒在外面的食物,在水里洗了好几次,吃到嘴巴还是“咯吱咯吱”地响。

  熊弟弟可真难受,怎么办呢?

  他打电话给住在靠近沙漠那边的熊哥哥,熊哥哥告诉他:“我搬来的时候也是这样,常常被风沙迷住了眼,一说话,常有沙子灌进嘴巴里,晒在外面的食物,在水里洗了好几次,吃到嘴巴里还是“咯吱咯吱”地响,可是现在这些问题都解决啦!”“你想了什么好办法?”熊弟弟着急地问,“只要这样这样……就可以啦!”熊哥哥在电话里轻轻地说了一阵悄悄话。熊弟弟高兴地跳起来,“噢,我明白啦!”

  第二天,熊弟弟就买来了好多的树苗,把它们全栽在房屋的四周。他每天给小树浇水,盼着它们快长大。小树一天天长大了,长成了大树。大树的根把自己脚下的沙紧紧地抓牢,不让它随着风四处吹散。

  到了第二年春天,熊弟弟家门口已是一片树林,再也没有风沙迷住小熊的眼,再也没有沙子在说话时灌进嘴巴。熊弟弟打电话给熊哥哥:“谢谢你告诉我的好办法。”

  判断题简析:

  ①春天正是万物生长的季节,这时栽种树木可以提高成活率,所以一般栽种树木都在春天。(√)

  春天是万物生长的季节,大多植物都选择在春天播种,在春天栽种很容易成活。所以我国有一个专门的“植树节”,就在春天来临的“3月12日”,在这一天是号召大家多种树。

  ②城市里要多盖高楼、多修公路,树可以少栽或不栽。(×)

  为了城市里的空气新鲜、环境优美,树木一定是不能少栽和不栽的,因为树木可以净化空气、防止噪音。目前所有小区的规划都有绿化面积的设计,其一是为了美化的需要,其二就是为了保护环境的需要。

  ③小玲和小芳……(×)

  小树因为根部比较嫩,而且深入土层较浅,所以如果不断地摇晃或拉拽,小树根部容易与土壤分离,这样小树就很容易死掉,小玲和小芳这样在小树上系皮筋跳一是容易拉断树枝,另一个容易使小树根部松动。

  ④冬天来临,人们将树根部刷上白石灰,是为了让一排排的树木又整齐又漂(×)

  为树根刷上白石灰,不仅仅是让它整齐漂亮,最主要是为了防止虫害,因为石灰有杀菌作用,可以杀灭树皮表面的一些害虫,另外,刷石灰水还有防寒保暖的作用。

  ⑤为了节约木材资源,以后要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一次性木筷由木材制作,因为用过就扔,所以一次性木筷的用量很大,需要大量的木材来制作,这就会造成很大的浪费,所以我们以后要尽量少用或不用一次性木筷。

  ⑥夏天,中午的太阳火辣辣的,这时要赶快给小树浇水,要不然它会晒死的。(×)

  夏天给树浇水要选择早上和晚上两个时间段,这时温度不高,太阳不烈。树木可以较好地吸收水分,而中午太阳光很强,刚浇下去的水不等树木吸收就被蒸发晒干了,所以为树浇水最好在清早和晚上太阳落山后,中午不要浇水。

  朋友树大班教案2

  主要领域

  社会

  活动目标

  相关领域

  语言、艺术

  萌发爱护树木,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感知树木被损坏的严重后果

  能运用已积累的知识经验设计环保标志

  主要形式

  集体

  课时安排

  1课时,35分钟

  重点难点

  重点:懂得爱护树木、保护环境的道理

  难点:能运用已积累的知识设计环保标志

  活动准备

  经验准备:同爸爸妈妈一起查找有关树木的资料或图片

  物质准备:布置“郊外”场景;磁带、多媒体课件、幼儿作画用品及

  一些废旧材料

  【活动过程】

  一、教师以游戏的形式,组织幼儿到活动场地

  1.师:让我们一起开着“幸福快车”去郊外吧! (放音乐“郊游”,幼儿同老师一起唱着歌去“郊外”)

  2.幼儿观看配班教师的舞蹈表演“小鸟找家”,提问:小鸟在干什么?

  二、教师使用多媒体课件讲述故事“小鸟和大树”

  提问:

  1.小鸟喜欢生活在什么地方?

  2.当小鸟从南方飞回来的时候发生了什么事?

  3.它的树朋友到哪里去了?

  4.树木被砍伐了会带来什么危害?

  小结:树木被砍伐就不能净化空气,空气就不新鲜了;小鸟们就没有家了;容易发生水灾、旱灾;会出现沙尘暴。

  三、怎样保护我们的树朋友

  组织幼儿互相讨论。

  小结:树木是人类的朋友,保护树木要靠大家来完成,为了增强大家的环保意识,我们国家就将每年的3月12日做为*植树节。

  四、分组设计环保标志,教师巡回指导。鼓励幼儿利用已有的废旧材料制作立体的标志。

  结束后把设计好的标志投放到需要的地方。

  【活动延伸】

  1.周末组织幼儿和家长参加植树活动,开展“我与小树一起长大”的爱树活动。

  2.在园内开辟种植园地,开展种植活动。

  【活动评析】

  一、设计意图

  为了激发幼儿的探索兴趣设计此活动,主要目的是帮助他们

  一步了解树木,懂得爱护树木的道理,并积累有益的经验,增

  他们的环保意识。活动首先以游戏的形式引出课题,并通过操作多媒体课件使幼儿从故事“小鸟和大树”中了解小鸟和大树的密切关系,感知树木被损坏的严重后果。使用多媒体课件声象结合,通过多种感官较好地激发幼儿的情感,也提高了活动的"趣味性和效果的显著性。

  二、效果分析

  活动的效果较好,家长在帮助幼儿查找资料、积累知识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使得教师在组织幼儿集体学习过程中能将其运用扩展和提升。在活动中,教师鼓励每个幼儿结合已有知识发表自己独特的见解,课堂气氛活跃,充分体现了师幼互动和同伴问的互相学习。

  朋友树大班教案3

  一、单元教材分析:主题《我们的树朋友》

  秋天,是多彩的季节。树叶们不约而同地换上了彩色的装束,微微泛黄的柳条、红红的枫叶、黄黄的银杏,装点着秋天的大地。

  秋天为什么有些树落叶,有些树不落叶?引发幼儿主动参与观察、猜想、验证的科学探索活动,帮助幼儿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建构属于自己的鲜活的关于树的新经验,知道树的独特作用。为幼儿创设自由表达和表现的空间,鼓励幼儿运用多种方式来表达自己对树的认识,以及它们与人类生活的关系。

  二、家园合作中需要家长配合的问题:

  1.在日常生活中,请家长有意识地让幼儿了解和积累一些有关于树的知识,让幼儿对树有一定的了解或认识。

  2.请家长带幼儿去小区或附近的公园寻找常绿树和落叶树,并让幼儿数一数发现了多少中常绿树,多少种落叶树。

  3.父母和幼儿一起查找树木过冬的相关知识。

  三、讨论主题中各领域的教学设计

  1.教学理念

  2.教学目标

  3.教学重难点

  4.教学流程预设

  5.设计意图

  活动反思与建议

  备课是展现教师教学艺术的序幕。集体备课是在充分酝酿、日趋完善的集体智慧的基础上,能动地发挥教师个人潜能,每位老师根据所教幼儿的实际,创造性地完成任务,可对集体各课内容做一些微调,做到查缺补漏,使之更有针对性和实效性。这样才能更好地体现教师的教学个性,更好地适应幼儿的学情。

  推荐访问:大班

  教案

  朋友

  朋友树大班教案3篇

  朋友树大班教案1

  树的朋友大班教案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