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2023年度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

2025-08-25人已围观

2023年度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
  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通过教案的内容是能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为保证教案的科学性,教师对教材应经历懂、深、融的过程,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供大家参考。

  通过教案的内容是能看出教师的教学能力的,为保证教案的科学性,教师对教材应经历懂、深、融的过程,小编今天就为您带来了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相信一定会对你有所帮助。

  活动目标

  1、 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并学习进行记录。

  2、 锻炼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敏捷性。

  3、 帮助幼儿体验成功的快乐。

  重点、难点 重点:

  根据标记正确点数相应的图形数量。

  难点:

  对总数标记的认识

  活动准备

  教具:几何实物图片1张(红色、蓝色的三角形、圆形、正方形统计表一张。

  学具:幼儿操作材料人手一份,铅笔,橡皮

  活动过程

  一、集体活动

  1、正确感知10以内的数量。

  教师:“图上有什么?它们有什么不同的地方?”(颜色、形状不同)“它们分别有几个?”

  2、认识统计表,学习记录。

  教师:“这张表格上有什么?”帮助幼儿理解统计表的含义。重点帮助幼儿认识各标记的含义。

  教师:“这是什么标记,表示什么意思?”(圆形标记,表示所有的圆形;这是红色圆形标记,表示红色的圆形。)

  教师:“这个统计表该怎样进行记录?” 帮助幼儿在图表相应的位置上记录。

  提醒幼儿根据标记将所点图形的数量记录在标记后面的.横线上。

  3、幼儿根据标记点数图形数量,教师记录。

  二、小组活动:图形分类记数。

  1、教师讲解活动要求:在对应的标记后面点数图形的个数,用数字进行相应的记录。

  2、幼儿操作,教师巡回观察指导,帮助能力弱的幼儿。

  三、活动评价

  将个别幼儿的作业进行展示,引导幼儿集体进行评价。

  活动目标:

  1、能将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

  2、初步养成收拾整理的习惯。

  活动准备:

  玩具若干套,水果玩具若干套,蔬菜玩具若干套。

  活动过程:

  (一)数数玩具有多少。

  1、玩具分一分。

  教师出示一篓混在一起的"玩具。教师:小玩具来和我们玩游戏了,可它们都跑到一起去了!怎么办呢?请一名幼儿将玩具按种类分开摆放。

  2、玩具有多少。

  教师:每种玩具有多少呢?怎样才能让大家不用数一下子就知道它们的数目呢?鼓励幼儿提出用点卡表示玩具数目。

  (二)分水果、分蔬菜。

  1、介绍活动——这儿有许多水果、蔬菜宝宝都还没有分,我们来帮帮它们吧!

  2、幼儿操作——幼儿将每一篓里的小玩具、小水果、蔬菜分开,并数一数每一种有多少,用相应的数字表示。

  教师鼓励幼儿边操作边说:x个玩具用x个点子表示。

  (三)送玩具们回家。

  1、教师:现在我们送玩具、水果和蔬菜回家吧!

  2、幼儿把自己分的玩具送到相应的地方。

  活动延伸:

  区域活动时让小朋友玩各种物品按数量多少进行分类,并用点卡表示数量,巩固练习对数的多少及分类的能力。

  活动目标

  1.知道“4”的形成和实际意义并会用语言进行表达。

  2.逐步培养观察能力及思维的扩散能力。

  活动准备

  1.趣味练习-到5的数字2-13

  2.数字卡片“4”每人一个。

  教学具图片

  活动过程

  一、导入

  拍手游戏,引起幼儿的兴趣。

  教师:小朋友我们来做拍手游戏,老师说数字几,你们就来拍手几下,复习3以内数的数数。

  小结:刚才小朋友真聪明,拍手游戏玩得对又好。

  二、展

  1.在实际操作中学习4的形成

  教师:花园里的花都开了,真漂亮呀!

  (1)小瓢虫也到花园里来玩了,来了几只瓢虫?怎样才能变成4只瓢虫呢?

  (再添上1朵只瓢虫)幼儿点数验证是4只。

  (2)先来了3只瓢虫,后来又来了一只瓢虫,变成了4只瓢虫,3添1是几?(3添1是4)

  教师小结:3只瓢虫添上1只瓢虫是4只瓢虫,3添1是4.

  (幼儿复述4的形成)。

  2. 教师利用蚂蚁的图示演示4的形成,

  (1) 教师:花园里的花来了勤劳的小蚂蚁,先来3只蚂蚁,请幼儿点数验证,

  (2)再来1只蚂蚁,

  (3)3只蚂蚁添上1只蚂蚁是几只蚂蚁?请幼儿点数验证。

  小结:3只蚂蚁添上1只蚂蚁是4只蚂蚁,3添1是4.

  3.认读数字4.

  教师:4只蚂蚁、4只瓢虫我们用数字几来表示?

  教师出示数字4,请幼儿认读,问:“4像什么?”

  (4像小旗随风飘)。

  4.理解4的实际意义。

  (1)问:4能表示4只瓢虫、4只蚂蚁,还能表示4个什么?

  启发幼儿看图,还能表示4只蜻蜓。

  小结:4能表示所有数量是4的"物体。

  (2)课件,幼儿观察数量是4的画面,帮助幼儿理解4的实际意义。

  三、结束

  播放音乐,请幼儿在教室里寻找能够用4来表示的物体.

  教师:在我们的教室里有许多物体能够用4来表示,请小朋友听着音乐去找找吧,

  音乐停止,到老师身边来说给小伙伴听,自然结束!

  活动分析:

  数和形是幼儿身边常存的事物,也是小班教学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我根据幼儿学习数学的特点,(在玩玩乐乐,拼拼摆摆中习得)以形象生动,深受幼儿喜欢的“黑猫警长带领猫警士捉老鼠”为游戏情节,设计了此活动。让幼儿在玩玩乐乐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地比较出两组物体的多,少,一样多,及手口一致点数3以内的事物。

  活动目标:

  1、继续学习在两组物体中运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一一对应比较出物体的多、少、一样多。

  2、初步学习手口一致地数3以内实物,学会从左到右排列实物和用右手指点数。

  3、培养幼儿对数字的认识能力。

  4、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5、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图片两张,(一张上有两只猫和两只鼠,另一张上有三只猫和两只鼠)老鼠3只,图形娃娃3个,黑猫警长头饰一个,每个幼儿鱼三条。幼儿操作图片若干张(上有猫警士一个或两个或三个)。磁带录音。红花若干。

  活动过程:

  1、放歌曲“黑猫警长”,出示黑猫警长头饰:“谁来了?”“干什么的?”

  2、出示图片两只猫和两只鼠,领幼儿数数,有几只猫,捉到了几只老鼠,猫和老鼠是怎么样的?(引导幼儿用重叠或并放的方法比多少)

  3、出示图片三只猫和两只鼠,带领幼儿数一数,有几只猫,几只老鼠,猫和老鼠谁多,谁少,并引导幼儿想办法使猫和老鼠变成一样多。

  4、按物取数

  小猫捉老鼠真辛苦,它的肚子饿了,请幼儿拿鱼给它吃,每只猫只吃一条鱼,来了几只猫,就拿几条鱼给它吃。

  教师分别出示三只猫、一只猫、二只猫,请幼儿拿出相应的一条鱼、两条鱼、三条鱼,并检查对错。

  5、游戏“猫警士捉老鼠”

  (1)学本领:老师当猫警长,幼儿当猫警士,警长拍一下手,幼儿拍一下,警长拍两下、三下,猫警士也拍相应的下数。

  (2)消灭老鼠

  先看图形娃娃的家中来了多少只老鼠,来一只就打一枪,来两只就打两枪,三只就打三枪。

  (3)“黑猫警长”用红花奖励勇敢的猫警士。

  猫警士捉老鼠真勇敢,我们奖力它红花,一只猫奖一朵放在它的下边,有几只就奖几朵。(要求幼儿从左到右排列)

  活动反思:

  充分利用幼儿现实生活中的资源,通过作用于幼儿的活动对幼儿发生实质性的影响,让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数量关系,体验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目标

  1、在游戏中引导幼儿探索、发现排列成封闭状物体的数数方法,初步积累相关数数的经验。

  2、发展幼儿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激发幼儿参与数学活动的兴趣。

  活动准备

  1、连线纸、水彩笔人手一份

  2、鸡蛋、鸭蛋、鹅蛋、鸟蛋图片若干

  3、摆放成封闭式的平面鸡蛋、鸭蛋、鹅蛋、鸟蛋若干张

  4、数字卡片

  活动过程

  1、游戏《连线找客人》

  “今天我们这里来了四位神秘的客人,把卡片上的点子按数字从小到大的连起来,你就可以知道了。”

  2、幼儿连线,教师将幼儿作品贴在黑板上。

  今天来的客人是谁?(一起说一说)

  小动物们说:小朋友,你们知道谁是我的.妈妈吗?请你们帮帮忙,把我们的妈妈找出来吧!

  出示相应的动物妈妈图片。

  二、配对

  妈妈们说我们都有一个共同的本领,(下蛋)

  教师出示鸡蛋、鸭蛋、鹅蛋、鸟蛋,幼儿配对,将蛋放在动物妈妈的身边。

  三、数鸡蛋

  1、教师出示鸭蛋图片,请你数一数有几个鸭蛋。

  2、发现问题,引导幼儿想办法解决。

  为什么有的孩子会数错呢?怎样数才能数清楚呢?教师总结并示范数数(出示数字)我们只要想办法记住第一个数的鸡蛋,再数到它的时候就不要数了。

  我们要怎么样才能记住第一个数的蛋呢?

  四、幼儿探索尝试封闭式数数

  1、幼儿按意愿选择不同的蛋进行数数。

  2、请小朋友选择一种你要数的蛋蛋。想想看有什么好办法可以数的又快又对。老师给你们准备了水彩笔和贴纸,如果你需要可以用的。

  3、小结交流数数的经验。总结时,出示数字卡片。

  3、比比谁生得蛋最多。

  五、游戏:

  母鸡孵蛋交代游戏规则:“音乐开始的时候沿着蛋蛋走圆,走的时候脚步要轻,不能踩到鸡蛋。音乐一停找一窝蛋孵小鸡,并数数你一共孵了几个蛋。”

  活动设计背景

  在中班的幼儿发育期间,对于数的认知很不够,通过序数的学习,能够让幼儿进一步的对数字的了解,很利于幼儿以后的学习活动。通过游戏和直观的观察活动,能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也能够锻炼幼儿的动手、动脑的学习习惯,以及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1、让幼儿能够懂得排序。

  2、引导幼儿积极与材料互动,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3、培养幼儿比较和判断的能力。

  4、培养幼儿的尝试精神,发展幼儿思维的敏捷性、逻辑性。

  5、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难点

  教学的重点:知道什么是序数。

  教学的难点:区分数字和序数。

  活动准备

  1、 点字卡。

  2、 标记图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1、让幼儿闭上眼睛。

  2、让幼儿观察图片上的"动物。

  3、让幼儿数数有几只……逐个的数。

  二、在出示图(2)点字卡

  1、数数点字卡,逐个的数。

  三、用动物卡和点数卡来排序,按从少到多排列。

  1、谁排在最前面,第一只大象排在第一。

  2、请小朋友来排谁排在第二。

  3、谁在第三,四,五。

  四、请小朋友一起和老师说一遍。

  大象排在第一,两只……排在第2,3,4,5。

  五、请小朋友来排点字卡(请各位小朋友来排排)

  1、请小朋友念一念:一个点子排在第

  两个点子排在第二

  六、与数字串联起来: 一只大象, 一个点字卡 用数字1表示

  两只大象, 两个点字卡 用数字2表示

  七、1、朋友自己排,(从少到多的排,老师指导,教具要人手一份)。

  2、与老师对照,自己做正确没有。

  八、老师出图,让小朋友观察对不对,不对的我们一起来改正。

  九、老师发放教具,让幼儿自己做作业练习,老师巡回指导。

  教学反思

  这堂课的目标非常明确,在完成目标上,我们觉得还是很到位。小朋友学着也很轻松,但是我认为在教育活动中,教具的频繁变换,非常复杂,不利于直观的呈现,影响幼儿的接受。

  准备材料:

  1、有壳的花生、糖果、红枣若干粒(分别放在三个盘子里)。

  2、形式排列卡三张:纸制卡片,绘有按一定规律排列的花生、糖果、红枣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3、牙签若干

  直接目的:尝试用三种不同种类的食物按一定数量进行有规律地排列。

  间接目的:

  1、观察能力的培养

  2、逻辑思维能力的培养

  3、迁移能力的培养

  活动提示:

  1、将教具端放到卷毯上,请幼儿说出食物名称。

  2、出示形式卡第一张,请幼儿回答:“箭头表示什么?”(从箭尾到箭头表示一个方向。)

  3、形式卡上按“糖、花生、枣”的顺序连续重复排列三组,教师用牙签将形式图划分为三小节(牙签放在枣与糖之间)。

  4、请幼儿观察并引导幼儿讨论:

  他们被分成了几组?

  每组有哪三种食物?

  每组中谁在前?谁在后?谁在中间?

  三组排列完全相同吗?

  5、请幼儿跟着老师将形式排列卡的"内容点读两遍,注意每读完一小节后要稍作停顿。鼓励幼儿记住图形排列规律。

  6、请幼儿将实物与图形从左往右对应,并按原有规律继续排列。

  7、排列完毕,老师与幼儿一起点读并确认排列结果,如发现错误要及时调整。

  8、分别出示第二张、第三张形式排列卡,引导幼儿独立完成操作。

  9、教具归位时要注意从左往右有秩序地整理,可一组一组地收。

  错误订正:

  1、形式排列卡及表示排列方向的箭头。

  2、教师的引导及帮助。

  延伸变化:

  1、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增的规律重复排列。

  2、学习将物体按组内数量递减的规律重复排列。

  3、学习将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增、另一个物体按数量递减的规律同时排列。

  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学习10的形成与数数》

  幼儿园中班教案

  活动目标

  1.通过观看课件进行自主学习,激起幼儿的学习兴趣。

  2.培养幼儿运用知识迁移解决问题的能力。

  3.启发幼儿用类推法学习10的形成,理解10 的实际意义。

  活动准备

  1.课件幻灯片两张

  2.数字卡片1--10每人一套

  一、设计意图:

  “数形成”是幼儿园数学活动中的基础和关键的一个内容,对幼儿建立一个良好的数概念起着重要的作用。幼儿对5以内的数有了明确认知,对5以内数的形成也有了一定的了解,因此本次活动引导幼儿在复习5以内数的基础上,尝试操作推理出6的形成与数数。

  为引发幼儿对数学活动的兴趣,让幼儿在活动中体验到操作、推理学习的乐趣,实现在在玩中学、做中学,教师通过幼儿听音取物、看数取物、看物取物环节让幼儿操作、探索6的形成,在"找不同"和"骰子比大小"两个游戏中,扩展数形成的经验、感受游戏的快乐。

  二、活动目标。

  1、学习6的形成与数数,能正确表达5、6两数之数多一少的关系。

  2、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乐于参与数学活动。

  三、活动准备。

  1、教具:找不同挂图两幅、骰子1个、苹果、桔子、梨卡片各6个、数字1——10卡片各一。

  2、学具:每组一筐苹果卡片,数量每人6个。(如有难重点可在这里添加)

  四、活动过程。

  (一)歌曲《小松鼠找松果》引出课题。

  (陈述句)小松鼠找到了带有硬硬的松果,还有什么食物也有硬硬的壳?这些有硬硬壳的食物叫“干果”。秋天到了,你都喜欢吃那些水果?

  (二)通过实物、圆点、符号三种形式,引导幼儿操作复习5以内数的形成,并推理出6的形成。(陈述句)

  1、幼儿操作,复习5以内形成。

  (1)请取出和松果数量。

  (3)一样多的苹果。

  (2)请把三个苹果变成和老师手中圆点数量。

  (4)一样多的苹果。

  (3)请把四个苹果变成数字。

  (5)这么多。

  2、点数验证数量是5。

  3、引导幼儿操作推理出6的形成。

  请小朋友把5个苹果变成6个苹果,应该怎样变?试一试?数一数。(引导幼儿5添上一个苹果,变成6。)

  4、教师示范演示,对幼儿的操作进行验证,加深对6的形成的认识。

  几添1是6?5添几是6?5添1是几?

  5、迁移6添1是几、9添1是几等,引导幼儿理解一个数添一是它后面的数。

  6、教师逐一去掉一个苹果,引导理解:一个数去一是它前面的数,并请幼儿以"吃苹果的"方式"逐一去掉一个,感受6以内数去掉1是它前面的数的规律。

  (三)通过5、6两数之间差量等量的比较学习,进一步感受相邻两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陈述句)

  1、看看是什么?他们的数量是几?怎样变成一样多?(比较4个梨和5个桔子)

  2、请你把它们变成5和5一样多。

  3、比较5、6两数多一少一的关系,引导幼儿用两种方法变成一样多。(请幼儿上黑板前操作)

  (四)通过“找不同”,进一步复习6以内两数之间多一少一的关系,并使其变成一样多。

  1、老师这儿有两幅非常像的画,但是他们有些地方还不一样,请小朋友仔细把它们不同的地方找出来。

  2、他们哪儿不同?数量是几?怎样能变成一样多?

  (五)运用“骰子比大小”游戏,让幼儿感受数学的快乐,进一步巩固对6以内数的认识。(陈述句)

  1、认识骰子6个面的点数分别是几。如游戏“动动肩膀告诉我,这是几”教师出现几个圆点,幼儿就动几下。

  2、教师请一幼儿上前与老师玩比大小,谁扔的点数大谁为胜。

  附:区域活动:

  活动内容(1):按数剪贴。

  (一)活动目标:

  1、能按圆点的数量进行剪贴,进一步巩固相邻两数之间多1少1的关系。

  2、提高剪揭贴的动作技能,体验成功的乐趣。

  (二)活动材料:贴有按相邻数排列的圆点卡片宝盒若干、剪刀、即时贴。

  (三)操作方法:打开宝盒,按照圆点数量剪贴出相应的即时贴,粘贴时做到要一一对应。

  活动内容(2):夹豆乐。

  (一)活动目标:

  1、复习10以内的数,能按物取物,理解10以内数的实际意义。

  2、发展幼儿动手的能力。

  (二)活动材料:珠子、数棒、贴有数量不同的圆点盒子、筷子。

  (三)操作方法:

  1、根据圆点的数量夹入相应数量的豆子。

  2、根据圆点的数量放入相应数量的数棒。

  推荐访问:幼儿数学数数教案8篇

  数数

  教案

  幼儿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