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教案设计教案设计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7篇【完整版】

2025-08-25人已围观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7篇【完整版】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第1篇教学过程:一.情境导入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童年是美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7篇,供大家参考。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1篇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同学们美好的童年总是给我们太多的回忆,今天老师带给大家一首歌曲《童年》,让我们一起来感受童年的快乐难忘吧!”(播放《童年》学生边拍手边感受歌曲)

  “童年是美丽的,你们的童年是怎样度过的?”(在田野上放风筝;

  去爬山。)

  “童年象一首动人的歌,下面老师再带给大家一首优美的乐曲,让我们一起来欣赏吧。”红蜻蜓》教师引导学生击沙锤,划指挥图示感受。)

  谁知道这首乐曲是几拍子的?(三拍子)乐曲的情绪是怎样的?(优美抒情的)

  那我们带着这种情绪边听边用‘呜’来哼唱全曲好吗?”(学生随音乐哼唱乐曲)

  “这首乐曲如此美妙,你在哼唱的时候脑海里出现那些美丽的画面呢?我们边听音乐边用手中的画笔把你想象的画面描绘出来好吗?”(将学生的作品展示并且评价)

  画的太好了,看了同学们的作品老师仿佛也回到了童年,和小伙伴们一起嬉戏玩耍,那么老师这里也有一幅画面,我们一起来看一下,画面上画的是什么情境?”(池塘边蜻蜓戏水)

  二、寓教于乐

  朗读歌词:“同学们刚才我们听到的这首旋律就叫《红蜻蜓》,这是一首在日本广泛流传的儿童歌曲。歌词取材于一首回忆童年的诗,由山田谱曲的。下面我们就来有感情的,带着对童年的回忆之情朗读一遍歌词好吗?”(教师起头学生有感情的朗读)

  “这首歌曲是那么优美抒情,下面请同学们听一下老师的范唱。”

  学唱歌曲:

  同学们,刚才我们用多种形式熟悉了全曲,下面我们轻声地唱一遍好吗?注意第三段“红蜻蜓呀”“竹竿尖上”这两处节奏要唱准。”

  唱得不错,我们已经基本学会了这首歌曲,但是怎么把它唱的更好呢?请同学们注意一下,在乐谱上访的强弱力度标记,歌曲每一乐句以弱开头,渐渐达到中强,再渐渐弱下去。下面我们试着用粒度标记来把歌曲唱地更好一些。”(教师引导学生用力度变化演唱)

  三、创造表现

  二声部的学习。

  同学们,《红蜻蜓》这首歌曲带给我们一幅美丽的图画,你们听出这是一首二声部的歌曲了吗?”“下面我们来学习第二声部的旋律,老师先来唱一遍。(教师范唱第二声部)“请同学门随音乐哼唱第二声部旋律。”(学生哼唱并填词演唱)

  二声部合唱.“唱的不错,下面我们分声部演唱这首歌曲好吗?”(全班分两组来演唱歌曲)

  情境练习.“那么我们请几名同学饰演蜻蜓,一组同学饰演水草,一组同学饰演水波来唱好吗?”

  “同学们,一首《红蜻蜓》带给我们如诗如画的意境,下面我们欣赏着音乐动话来演唱一遍好吗?”

  四、完美结课

  “同学们,今天我们在《红蜻蜓》这首歌曲的学习中回到了美丽的童年,请同学们刻后写一篇童年趣事的短文,下节课我们交流一下。下课!

  教学反思:

  在教学歌曲的过程中,设计的不理想,教学单一呆板。短短的一首歌曲,浪费了太多时间在教唱上。学生完全可以通过听音乐自学第一声部,而我不仅没给机会让学生自学,还犯了“填鸭”式的教学大忌;

  其次两个声部教学太杂乱,老在高声部、低声部中游走,高声部还没巩固好,就教学低声部,以致在和声时学生根本不能将两声部和谐演唱下来。所以这节课没能达到主要目标。没能将歌曲的情绪很好的传达于学生。这首歌的优美之处没能应用资源很好的展现出来。一节课下来就是我教,学生跟唱,我也没有范唱过,以至于学生没能好好掌握歌曲的演唱情绪。提示语不明确。在听音视唱部分,我出示的简谱上没有蜻蜓,却让学生猜出是那只蜻蜓在唱歌,导致学生和听课老师不知所指,以致学生回答不出。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2篇

  教学目标

  一、指导学生以欢快的歌声,抒发热爱祖国、热爱生活的真挚感情及有远大的理想。

  二、进一步提高二声部歌唱的技能,注意做到音准和谐、音量均衡及因色统一。

  三、初步感受三、八拍节奏、音乐。

  四、竖笛练习《海鸥》。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听曲入室,师生问好;

  2、精彩三分钟。

  二、体验三、八拍节奏

  1、复习三、四拍,认识三、八拍;

  2、听音乐,用不同的拍击形式体验三、八拍歌曲;

  3、创编三、八节奏及乐句。

  三、合唱练习。

  1、利用柯达伊手势进行两声部的和声音程练唱。

  2、练习合唱发声练习曲。要求一气呵成,韵母发音位置统一。

  3、视唱二声部旋律

  四、新歌教学《翅膀》。

  1、激趣导入:(课件)交流;

  你们看到了什么?听到了什么?有何感想?

  小结:刻画了儿童们在洒满阳光上,愉快歌唱的动人景象,抒发了他们热爱祖国、热爱幸福生活的真挚情感及远大的理想。

  2、聆听范唱,划分乐段。

  3、朗读歌词。

  4、跟琴唱词。

  5、找出曲谱中的节奏乐句,跟师唱一唱。

  6、跟琴唱一唱曲谱。

  7、小组练唱,并随即指导,主要是唱准确。

  五、歌曲艺术处理。

  1、讨论、实践后总结:这是一首带副歌的分节歌,高潮在副歌部分。所以,在演唱音量的层次上,齐唱部分可用“mf”合唱部分用“mp”,总的是以轻柔、优美、舒展的声音来表现歌曲的意境。

  2、各组按新的要求练唱全曲。

  3、各组展示演唱。

  4、评议。

  竖笛练习《海鸥》

  七、小结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3篇

  教学内容:欣赏《百鸟朝凤》

  教学目标:

  1、聆听《百鸟朝凤》这首唢呐独奏曲,体验音乐作品的音乐情感,培养学生的创造意识和想象力。

  2、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激发学生对民族音乐的热爱。

  教学重、难点:了解唢呐的构造、音色特点及其表现力。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录音机、唢呐、钢琴。

  教学过程:

  一、聆听《百鸟朝凤》音乐

  导言引导学生思考。

  (1)乐曲表达了什么样的情绪?

  (2)这是什么乐器演奏的?

  (3)在什么地方看过?在什么地方听过?

  (4)唢呐演示。

  1、用心聆听、体验。

  2、表达听后的感受。

  (1)情绪欢快热烈、生动而有趣。

  (2)唢呐的特点:音亮大、音色明亮而粗旷。

  (3)民间节庆、婚丧喜事和戏曲场面。

  让音乐调动学生的感受力,挖掘学生生活中的素材。

  二、揭示课题。哼唱主题音乐。

  引导学生思考:

  (1)鸟类的大王?

  (2)“朝”意指什么?

  (3)“百”是什么意思?

  (4)还可以起其他名字吗?

  1、动物中的大王是狮子,鸟中的大王是凤凰。

  2、“朝”指朝拜之意

  3、“百”是虚指,表示多的意思。

  4、千鸟朝凤、万鸟朝凤、众鸟朝凤等等。

  5、哼唱主题音乐。

  充分调动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加深学生对主题音乐的感受。

  三、分段聆听乐曲

  1、引导学生思考:我仿佛听到……,我仿佛看到……。

  2、鼓励学生用文字或者画画来表达对乐曲的理解。

  (1)引子:用语言叙述。

  (2)主题。

  (3)模拟各种鸟的叫声。

  (4)小组活动。

  (5)小组汇报。

  学生对音乐的感受进行二次创作。

  四、小组活动、总结

  1、你知道多少鸟的名字?鸟是我们的朋友,我们应该怎样保护?

  (1)学生讨论(看谁知道鸟的名字最多?)

  (2)小组叙述鸟的名字和怎样保护鸟类?激发学生了解更多的知识和对环境的保护。让学生和鸟交朋友。

  板书设计:鸟类的大王?“朝”意指什么?“百”是什么意思?

  随笔:初步了解了民族乐器唢呐,熟悉了它的音色。对优秀的民间乐器作品产生兴趣,对民间艺人产生敬重之情。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4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1、欣赏《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2、学唱歌曲《杜鹃花》

  【教学目标】

  1、使学生了解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

  2、欣赏剧中玉梅的唱段《天边有颗闪亮的星》。

  3、学唱最后一幕的唱段《杜鹃花》。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党的女儿》的剧情介绍。

  师:你们在课前查找的歌剧《党的女儿》的资料,可以与同学们交流一下吗?

  同学们交流课前查找的资料,老师补充。

  2、欣赏歌曲

  (1)初次听赏歌曲。

  (2)听完后老师提出问题。

  师:歌剧中唱到的"闪亮的星""小花""青松"分别指的`是什么?

  (3)复听歌曲

  3、欣赏第五场和第六场的同名歌曲

  4、分析总结歌曲在不同的场次出现时,为什么演唱形式会有所不同?这种不同对塑造人物形象、刻画人物有什么帮助?

  5、学唱《杜鹃花》

  (1)欣赏歌曲《杜鹃花》

  (2)学生看谱在心里默唱

  (3)教师提醒学生注意,歌曲的节奏是5/4拍。

  (4)随录音小声哼唱。

  (5)全体学生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杜鹃花》。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卡门序曲》

  【教学目标】

  1、了解歌剧《卡门》的剧情。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教学过程】

  1、导入

  教师可在课前让学生查找有关歌剧《卡门》的剧情介绍。

  2、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1)教师出示主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主部主题。

  (2)教师出示第一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师:这段音乐有什么变化?表现了什么样的场景?学生回答,并随录音演唱第一插部的主题。

  (3)教师出示第二插部主题并引导学生欣赏:

  (4)完整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5)为乐曲划分段落。

  3、欣赏歌剧中的其他选曲《斗牛士之歌》

  (1)教师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这首歌曲的视频资料。

  4、再次欣赏管弦乐合奏《卡门序曲》。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街头少年》

  【教学目标】

  1、欣赏童声合唱《街头少年》。

  2、了解作曲家比才。

  【教学过程】

  1、导入

  可由学生简介歌曲背景。

  2、欣赏歌曲《街头少年》

  (1)出自完整听赏。

  (2)欣赏并学唱主题A。

  (3)欣赏并学唱主题B。

  (4)完整欣赏歌曲。

  3、简介作曲家比才

  4、复习比才创作的其他乐曲

  (1)复习、欣赏《间奏曲》

  (2)复习欣赏《小步舞曲》

  5、再次完整欣赏《街头少年》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5篇

  一、教材分析:

  《红蜻蜓》是人教版小学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环球采风当中的第三课,歌曲为三拍子两乐曲组成,节奏明显,旋律优美抒情。四年级的学生的生活范围和认知领域进一步扩展,体验感受与探索创造的能力较低年级学生有了很大程度的增强,因此应该加强学生对音乐的整体感受,本节课我以节奏为切入突破点,解决歌曲演唱时的难点,通过学具“红蜻蜓”来帮助学生换气以及运用力度变化演唱歌曲,以画面结合动作帮助学生记忆歌词。我力求通过本课的学习,让学生在音乐诸多方面的能力都有所提高与增强

  二、教学目标:

  1、通过学唱《红蜻蜓》感受歌曲优美、深情的情绪。

  2、初步学唱两声部合唱歌曲《红蜻蜓》的第一段歌词。有感情地演唱歌曲,体会声部间的相互配合,感受并表现和声的美。

  三、教学重点:

  歌曲《红蜻蜓》第二声部的学唱

  四、教学难点:

  歌曲两声部的合唱

  五、教学准备:

  钢琴,录音机,电子琴、媒体课件。

  六、教学过程:

  【激兴导入】

  导入新课:今天我给大家带来的这个歌曲的名字,就叫做红蜻蜓,它是一首在日本广为流传的歌曲,歌曲向我们讲述了一个可爱的小姑娘和红蜻蜓之间的童年故事。接下来就由我讲给大家听

  【寓教于乐】

  学唱歌曲(第二声部)

  1、教师深情地演唱歌曲《红蜻蜓》,并揭示课题。

  2、听赏录音版本的歌曲《红蜻蜓》聆听要求:

  A.歌曲的情绪?

  B.歌曲的演唱形式是什么?为什么?

  3、出示歌谱:提问:歌曲有几个声部?什么叫合唱?

  解释:有二个或二个以上的声部同时演唱的形式,叫合唱。

  4、复听(录音)歌曲《红蜻蜓》,提问:二声部的歌曲与单声部的歌曲相比,听赏效果有什么不同?

  设计意图:通过欣赏,使学生初步感受歌曲所表现的深情回忆童年趣事的的意境,以及了解相关的知识。

  5、有感情地朗读第一乐段歌词

  6、学唱低声部第一乐段歌词,要点:音准、一字多音、气息、速度、力度等

  设计意图:初步学会歌曲低声部的演唱

  7、复习歌曲第一声部的第一段

  8、合唱歌曲的第一段

  A.请学生唱第一声部,教师唱第二声部。(交换演唱)

  B.学生分声部练习:

  设计意图:此环节,主要是让学生通过两声部歌曲的合唱学习,体验二声部合唱歌曲所表现的音响与和声效果,学习合唱知识,练习二声部合唱技能。

  【练习巩固】

  1、换气处理

  师:同学们看一看歌曲有几处换气记号?拿出小蜻蜓,让它来提醒我们换气。

  生:寻找换气记号

  拿出蜻蜓做动作提醒换气

  2、旋律线、渐强渐弱记号

  师:红蜻蜓是按照怎样的路线飞的?让我们带着小蜻蜓唱起来吧,小蜻蜓飞的低的时候弱声演唱,飞的高的时候声音强一些。

  3、、完整演唱歌曲

  4、师:刚才我们由弱到强,再由强到弱的演唱叫做渐强,渐弱,在歌曲中用这样的符号来表示。我们按照音乐记号的提示来完整的演唱歌曲。

  师:歌曲的演唱形式都有哪些?红蜻蜓这首歌曲我们都可以运用哪些演唱形式?我们就运用这样的形式一起来演唱这首歌。

  生:找出适合表现歌曲《红蜻蜓》的演唱形式。

  1、独唱(男、女)

  2、齐唱

  【完美结课】

  教师小结,提出表扬。

  【教后反思】

  在这首歌曲的教学中,我充分挖掘歌曲的"曲调美和情景美,创设意境,让学生身临其境,感受和表现歌曲的艺术美。学生对这首歌曲的喜爱程度是我课前没有想到的。他们审美感受力强,歌曲演唱优美动听,两个声部的配合协调。我想,这不仅是因为歌曲优美,更重要的是挖掘了歌曲的美,学生感受到了美,从而表现了歌曲的艺术美。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6篇

  教学内容:

  唱:“飞吧,飞吧”“翅膀”

  听:“鸽子”“快乐阳光”“云雀”“天鹅”“飞驰的雄鹰”

  第一课《飞吧,飞吧》

  教学目标: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对学生进行“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用视唱法教学,要求合唱均衡和谐。

  2、视唱小曲,让学生感受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3、欣赏“鸽子”“快乐阳光”与“飞吧,飞吧”歌曲对比。

  学习目标:

  1、歌曲艺术形象的`感染,受到“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的教育。珍惜现在的美好时光,学好功课。

  2、视唱小曲,感受山东民歌的旋律曲调特点。

  教学重、难点:在进行合唱时要均衡和谐。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1、师生唱问好歌,开始上课。

  2、进行连音和断音的发声练习。

  二、唱民歌《沂蒙山小调》:

  1、出示投影歌页:

  师:同学们,这首曲子我们曾经在上学期吹过这首竖笛曲,下面我们就把它来唱一唱。

  教师弹奏旋律。

  2、教师声情并茂的演唱歌曲。提问:这首乐曲给你的感觉是什么样的?它的旋律有什么特点呢?

  三、教授新课:

  1、师导入:在我国古代有一位著名的诗人,他曾经写了这样有名的一句诗,“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你知道这句诗是什么意思吗?

  师:在外国也是同样的道理。下面我们就来学唱一首德国歌曲《飞吧,飞吧》,它借用了小鸟的口来向大家讲述了这样的一个道理。

  2、师播放录音歌曲。分析:

  这首乐曲很简单,只有几句,但却有三个声部。我们可以很快的将歌谱和歌词学会,再进行合唱。

  3、教师弹奏旋律。

  要求学生在演唱声音要统一,时边唱边听,注意各声部的音准以及声部与声部之间的和谐。

  4、学习歌词:

  1)学生集体朗读歌词。

  2)教师播放录音歌曲,

  3)播放歌曲伴奏。

  四、欣赏“鸽子”“快乐阳光”

  现在请大家来听赏二首(女声独唱、男女声重唱)歌曲“鸽子”,(童声齐唱)“快乐阳光”,并为歌曲配上声势,感受一下跟我们刚学唱的“飞吧,飞吧”歌曲有什么不同?

  五、教师小结课堂内容:

  1、小结:同学们,从这首歌曲的学习当中,我们可以明白一个道理:那就是不管是外国还是中同,都要在小时候就养成好好学习,天天向上的习惯,长大了才不会一事无成,碌碌无为,而流下后悔的泪水。

  2、课后作业:学习了这首歌曲,你对今后的学习有什么打算?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 第7篇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学唱歌曲:《说演弹唱》、欣赏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初步介绍曲艺音乐和学唱、听赏,使学生知道曲艺音乐也是我国民族音乐中的齐葩,对它产生初步的兴趣。

  2、能初步唱出《说演弹唱》的韵味。

  3、初步了解曲艺音乐的特点。

  【教学过程】

  导入

  1、本单元我们要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曲艺的唱腔与语言紧密结合,风格各异,具有鲜明的地方性。

  2、学唱歌曲《说演弹唱》

  (1)这首歌曲的歌名概括了曲艺的全部演出形式,也是曲艺的特点,学生们议论讨论发言,教师总结。

  (2)听几遍录音范唱。

  (3)学生随录音学唱,不必学唱歌谱。

  (4)用歌曲的节奏朗读歌词,务必将每个字都吐的很清楚。

  (5)再随录音学唱,注意其中的韵味。

  (6)随伴奏带演唱,教师指挥。

  3、欣赏《重整河山待后生》

  (1)简介:20世纪80年代初有一部电视连续剧轰动了整个中国,那就是《四世同堂》。这是用京韵大鼓音调创作的歌曲。

  (2)听录音。(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3)我们听到在录音中有鼓和板的声音,这就是京韵大鼓演员自己击打出的声音。

  (4)请学生参考图片进行听赏。

  (5)再欣赏一两遍,要求学生感受京韵大鼓的音调和独特的韵味。

  4、小结: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选段,随录音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教学目标】

  1、通过欣赏苏州弹词、四川清音、太平歌词等选段,进一步激发学生了解和学习丰富多彩的曲艺音乐的愿望。

  2、通过轻声模唱《重整河山待后生》,继续感受京韵大鼓特有的韵味。

  3、通过欣赏和亲身演唱,能说出曲艺音乐的若干特点。

  【教学过程】

  欣赏

  上节课我们欣赏了京韵大鼓《重整河山待后生》,学唱了具有京韵大鼓韵味的歌曲《说演弹唱》,对京韵大鼓的演唱方式和其特有的韵味有了初步的了解,本节课我们要进一步拓宽视野,再欣赏其他的曲艺音乐品种。我国的曲艺种类实在太多了,我们只能选其中一小部分欣赏。

  (1)我们先来欣赏苏州弹词《蝶恋花?答李淑一》。

  请同学们仔细倾听,听完后说一说这四个段落在音乐上的不同表现。

  放录音两遍。

  学生述说四个段落音乐的不同表现,第一段第一句表现了作者巨大的巨大的悲痛,第二句表现了"杨""柳"__的景象。第二段是叙事性的,第三段是舞蹈性的,第四段是戏剧性的,也是全去的__所在。

  我们再来欣赏四川清音《小放风筝》。

  a老师简单介绍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说。

  (2)下面我们来欣赏太平歌词《说大话》。

  a教师简单介绍其内容后放录音两遍。

  b学生评论,谈感受。

  c随录音学唱前四句,并做课本上的练习。

  2、学唱《重整河山待后生》

  这一唱段情绪跌宕起伏,音域也较宽,学生是难以演唱的之所让学生演唱是为了让他们亲身实践,切身感受京韵大鼓讲究咬字吐字的特点并感受其特有的韵味,因此只要求跟着录音轻轻哼唱,不必离开录音放声歌唱。

  3、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曲艺音乐的特点和南北方曲艺音乐风格的不同。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音乐活动——说演弹唱曲艺

  【教学目标】

  1、对前两节课教学内容进行回顾和总结。

  2、进一步激发学生对曲艺音乐的兴趣。

  3、培养学生收集、利用信息的能力和组织、交流、合作的能力。

  【教学过程】

  1、由两位学生主持人宣布活动开始。

  本次活动的主题是说、演、弹、唱曲艺,同学们可以边说边演或边谈边唱,或只说只唱只弹只演,甚至也可以只唱一两句,但都应是曲艺,可以是一个人表演或两三个人共同表演,也可以是小组共同表演。老师准备一付竹板、一只小鼓,同学们可以在表演中运用。

  2、学生分别表演节目,其间教室也可唱一曲片断。

  3、在齐唱《说演弹唱》的歌声中结束

  推荐访问:下册

  四年级

  教案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7篇

  音乐四年级下册教案(推荐7篇)

  音乐教案小学四年级下册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