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大会址观后感(7篇)
位置: 首页 >观后感 > 文章内容

一大会址观后感(7篇)

2024-10-03 17:51:02 投稿作者:网友投稿

篇一:一大会址观后感

  

  第一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今年是我们那伟大的祖国62岁生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这个生活在蜜糖中的女儿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决定带我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一起追溯红色之旅。

  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一扇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的石库门建筑呈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中共一大会址”。

  一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团火焰映入我的眼帘,它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屏幕上展现的是泛黄的报纸、保存完美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让我感到好像已经穿越到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体会着、品味着一件件展品背后的辉煌故事??

  跟随着大家的步伐,沿着灰色墙壁,我来到了楼梯口,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二楼入口处,这里所展示的数百件珍贵历史资料及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辛亥战争,直至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纪念馆内还有三个陈列室,展出的是中国共产党在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大会议的场景、湖南的游船,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

  抚摸着那些灰色的墙壁,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了出口。我心潮澎湃,内心感到爸爸、妈妈带我的用意,我深深地看了看妈妈,妈妈好像会读心术一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了一句:“有信心固然好,但是要持之以恒,知道吗?”我说我会努力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发现我做错了事情的话,一定要告诉我,谢谢!

  第二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就在上周,我有幸参加了小组组织的参观一大会址的活动,这次活动使我更加了解党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栽满梧桐的马路一度见证来自全国各地的13位代表在此初创伟业。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有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名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我看到了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从在这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进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大篇章。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大地世代繁荣的热切期望。

  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通过这次参观,我更加坚定了对共产主义理想的信仰。

  我作为新时代的晚辈,作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要努力学习革命先辈们的奉献精神,要切实地以共产党员的标准与条件来规范自己,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争取早日得到党的认可,成为一名光荣的共产党员。

  第三篇: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2011年5月7号,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同事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来到一大会址,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一大”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

  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

  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

  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

  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第一个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但事实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

  山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党的领导人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

  临去了,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八十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87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党旗添彩。

  第四篇: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当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仔细聆听着讲解员的介绍,随着讲解员的叙述,我们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原望志路10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会议被一个法国巡捕房密探察觉,代表们立即撤离现场,到浙江嘉兴南湖的一条游船上继续举行,大会通过了党纲,选举了中央领导机构,成立了中国共产党。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

  为了更好地保护中共"一大"会址这一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的革命旧址。1996年6月,中共上海市委决定

  实施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新建筑的外貌与中共"一大"会址建筑相仿,占地面积715平方米。地上一层为观众服务设施,设有门厅、多功能学术报告厅和贵宾厅。二层为《中国共产党创建历史文物陈列》展览厅。1999年5月27日,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扩建工程在庆祝上海解放50周年纪念日竣工并正式对外开放。中共中央总书记江泽民同志专门为扩建工程竣工开放题词“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

  革命先烈们不畏艰险,不怕牺牲、追求真理,革命精神处处闪烁着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再一次深深地激励着我们每一个参观者。正是由于先辈们先赴后继的卓越斗争,才确保中国能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推翻压在人民头上的三座大山,由人民当家作主。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我们这一代就是要肩负起时代赋予我们的责任,立志做有思想、有道德、有知识、有体力的人,立志为人民做贡献,为祖国做贡献,为人类做贡献。

  初二(5)班

  叶奕成

  6号

  第五篇: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

  4月19日,我参加了公司党总支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拓展活动。这是我第一次参观“一大会址”,以前对一大的认识停留在革命史教科书中的印象,这次参观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历史。

  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兴业路76号,是出席中共“一大”的上海代表李汉俊之兄李书城的住所,为一座石库门式楼房。1921年7月23日起,大会在底层一间约18平方米的客堂中召开。出席这次大会的有毛泽东、董必武等13名代表,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

  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片火焰般布满了我的双眼,感觉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地崇敬和激动。在这里每一位参观者都放慢脚步,眼眸中饱含着追思和敬仰,用心去体会、去品味一件件展品中铭刻的光荣与辉煌。

  纪念馆的二楼存放着数百件珍贵的历史资料,向人们展示出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从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不同的阶级都没能领导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独立,是历史和中国人民选择了中国共产党。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我仔细地瞻仰了这些真实记录着党和国家发展历史的重要文物,使我对革命先辈为共产主义事业抛头颅洒热血的事迹有了更进一步的深刻认识。

  在那里我感受到今天的幸福道路是党指引的结果,更加体会到“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深刻涵义!正是这样一股暖流从人们心中流过,温暖着每一个人的心,更化为一种精神上的鼓励,鼓舞我们把每一份热情,每一份向往都转化到平凡的工作中去,这也许就是党的精神的恒久魅力所在吧!

  新中国成立后,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我一边观看展出的实物,一边细读一旁的文字介绍。对中共“一大”会议的重要性有了比较深刻的理解。

  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中国共产党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而今的中国在党的领导下,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党在不断成熟壮大,已经由初期几十人发展到了今天的几千万人。看过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开会的地方,再想想今天的党,不禁感叹,这一句“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的背后是多少鲜血、汗水,有多少艰辛困苦,我们今天能后进者身份的骄傲和自豪有多少背负和责任!

  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就是在这里,80年前却发生了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共“一大”,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看似是很小的一件历史故事,但这也体现我们现在生活的来之不易。通过这次活动,我觉得加入了这个先进的党组织,就是要严格要求自己,不断鞭策自己,以饱满的热情投入到现在的工作中去,在平时的言行中时时刻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共产党员,主动履行党员的义务,始终与党同心同德,服务人民群众,积极投身于工作学习生活等各方面。

篇二:一大会址观后感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观后感

  一、外观和环境

  走进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首先映入眼帘的是宏伟的建筑群和宽敞的广场。纪念馆的整体建筑风格庄重而不失现代感,气势恢宏。广场上的花坛和绿化带布置得井然有序,给人一种肃穆而庄重的氛围。整体而言,纪念馆的外观和环境充满了历史的厚重感和纪念意义。

  二、入口和展厅

  进入纪念馆后,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个巨大的展厅。展厅的设计充分利用了空间,展示了上海一大会址的历史文化。从图片、文字、音频、视频等多种形式展示,使观众能够全面了解上海一大会址的发展历程和重大事件。在展厅的中央,还摆放有上海一大会址的模型,生动再现了当年的盛况,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

  三、资料和文物

  纪念馆内陈列了大量珍贵的资料和文物,为观众提供了更深入的了解和体验。资料展示了上海一大会址的历史背景、重要人物和会议决议等内容,使人们对上海一大会址的重要性有了更全面

  的认识。而展示的文物则是历史的见证,如会议桌椅、文件、照片等,让观众能够更加直观地了解当年的情景和环境。

  四、多媒体互动

  纪念馆提供了多种多媒体互动的方式,使观众参与感更强。比如,观众可以通过触摸屏了解更多上海一大会址的相关信息,还可以通过电子导览设备进行自助导览。此外,馆内还设置了一个体验区,在这里观众可以亲身感受上海一大会址的氛围,如参与模拟会议、感受当年的音乐等。这些互动方式不仅增加了观赏的趣味性,也使观众更好地融入到历史中去。

  五、教育意义和思考

  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不仅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也是一个重要的教育基地。通过参观纪念馆,观众能够深刻领会到上海一大会址对中国革命历史的重要意义。同时,也能够从中汲取革命精神和民族意识,引导观众思考现实中的问题,并激发对未来的希望。

  综上所述,上海一大会址纪念馆是一个重要的历史文化遗址,通过展览、文物和互动等多种方式,全面展示了上海一大会址的历史和文化内涵。参观纪念馆,不仅可以增加对历史的了解,还能够感受到革命精神的鼓舞和启发。这是一次难忘的参观体验,也是对历史和文化的一次深刻思考。

篇三:一大会址观后感

  

  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300中共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黄浦区,是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地方,也是我国革命历史的重要见证。最近,我有幸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深受启发和感受。

  中共一大会址是一个历史名胜,它给人一种庄严肃穆的感觉。走进这片土地,仿佛历史的时光倒流,我可以感受到那个特殊时刻的悲壮和伟大。会址的周边还有许多具有纪念意义的建筑,比如老上海图书馆等,这些建筑风格各异,但却都散发着那个时代的气息。

  参观过程中,我被中共一大会址的设计和布置所震撼。会址的建筑风格简约大气,展示了那个时代的艰苦和朴素的特点。会议厅内的陈设也非常朴实,这使我更能感受到共产党一开始就坚持人民至上的初心。

  参观导览员生动详细地介绍了中共一大会址的历史背景和相关故事,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他们讲述了中共一大代表们当时的生活环境和政治局势,以及他们的理想和奋斗目标。通过这些故事,我更加深刻地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初心和使命,也更加理解了革命先辈们的艰辛和牺牲。

  参观中,我还看到了一些珍贵的历史文献和照片,这让我直观地感受到了当时的历史状况。这些珍贵的文物展示了中国共产党起步时的困难和挑战,也展示了他们为实现共产主义事业所作出的艰辛努力。

  参观结束后,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崇敬之情更加深厚。中国共产党是中国革命的领导核心,它始终坚持人民至上的原则,不断为中国人民谋幸福、谋复兴。中共一大会址的参观让我更加明确,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应该继承和发扬共产党的精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总而言之,参观中共一大会址是我一次非常有意义的经历。它让我对中国共产党的历史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感悟,也让我更加珍视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同时,它也教育和激励着我们,要继续坚持共产党的信仰和目标,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篇四:一大会址观后感

  

  一大会址观后感

  参观一大会址,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这个地方不仅仅是一个历史遗迹,更是一段历史的见证,体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程和伟大精神。

  一大会址位于上海市徐汇区,是中国共产党成立地的标志性建筑。这个地方见证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大会,也承载了中国革命的历史。参观一大会址,仿佛穿越时空回到了那个激动人心的时刻,感受到了当时的激情和豪情壮志。

  一大会址的建筑风格简洁大方,富有现代感,展现出了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和不屈精神。参观者可以在这里看到各种珍贵的历史文物和图片资料,了解中国共产党的发展历程和丰功伟绩。这些珍贵的文物和图片,让人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也让人更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

  在一大会址,还可以看到中国共产党的领袖们曾经生活和工作的场所,感受到他们的朴素和奉献精神。这些领袖们为了中国人民的幸福和未来,付出了巨大的牺牲和努力,他们的事迹让人深受感动和敬佩。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和引领者,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和可靠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和引领者,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和可靠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

  中国人民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和引领者,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和可靠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深刻地认识到了中国共产党的伟大意义和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领导核心,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坚强领导者,是中国人民的主心骨和中流砥柱。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革命斗争和建设事业,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参观一大会址,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和引领者,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和可靠后盾。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一个又一个胜利,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总的来说,参观一大会址是一次难忘的经历。这个地方不仅让我了解了中国共产党的光辉历史和伟大精神,也让我更加坚定了对中国共产党的信任和支持。中国共产党是中国人民的希望和未来,是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领航者和引领者,是中国人民的忠诚朋友和可靠后盾。我相信,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中国人民一定能够创造出更加美好的明天。

篇五:一大会址观后感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汇编

  导读:本文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汇编,仅供参考,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一】

  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学期刘学礼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观了*一大会址,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

  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展厅内的蜡像群了──整个会议

  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人的满腔热血。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更不能忘记历史。其间感触颇多的便是在参观展示*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情景的展厅,看着那一张长泛黄的历史照片,不仅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也同时见证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当看到周向人名群众问寒暄暖时的合影留念,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想到他慰问灾区人民时的情景。两位是何其的相似,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业绩,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八十多年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普罗米修斯”般的勇气和胆魄,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播散在中国的土地上,星火燎原,使我们民族得以独立,国家得以昌盛!正是他们的思想,付出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才铸就了中国*,才缔造了新中国!又一代人物*、*、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大胆探索,取得了不朽的功勋!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的心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了决策,我们敬

  爱的温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当看到随后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温时,这位老人哭了,后来竟哭得泣不成声,我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了,我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党员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人物,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复旦大学这类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新的历史环境下同样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境界”在崭新的时代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好大机遇;面对历史同样赋予我们的挑战,我们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乐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要在奋斗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青年。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而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来。我们还应认识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它早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思

  想和*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实践,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人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反省,互相帮助,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主要靠自觉!

  步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在新的百年中由我们接班。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感触很深,*的精神激励了我,历史造就了中国*的成立,*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这次参观将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思想和*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一大会址参观心得及感想【二】

  11月27号,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组织的参观*一大会址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

  获很大,感触颇深。同事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二十七号的下午颇有凉意,当我走在去一大会址的路上,沁凉的空气使我的心情变得格外严肃。虽然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每次来信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

  漫步在*“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照片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一大”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

  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何等傲人的气魄啊!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

  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艰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泱泱大国所酝酿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

  *“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的诞生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53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的成立。

  中国*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

  的发展成立了。

  *一大会议对于中国*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第一个*的第一次会议,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但事实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根本无从利用,而*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山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党的领导人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临去了,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八十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

  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党旗添彩。

  参观*一大会址观后感今年是我们那伟大的祖国**岁生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这个生活在蜜糖中的女儿了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决定

  带我参观*一大会址,一起追溯红色之旅。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一扇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的石库门建筑呈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一大会址”。

  一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团火焰映入我的眼帘,它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内心的崇敬和激动。屏幕上展现的是泛黄的报纸、保存完美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让我感到好像已经穿越到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体会着、品味着一件件展品背后的辉煌故事……跟随着大家的步伐,沿着灰色墙壁,我来到了楼梯口,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二楼入口处,这里所展示的数百件珍贵历史资料及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辛亥战争,直至中国*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纪念馆内还有三个陈列室,展出的是中国*在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大会议的场景、湖南的游船,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抚摸着那些灰色的墙壁,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了出口。

  我心潮澎湃,内心感到爸爸、妈妈带我的用意,我深深地看了看妈妈,妈妈好像会读心术一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了一句:“有信心固然好,但是要持之以恒,知道吗?”我说我会努力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发现我做错了事情的话,一定要告诉我,谢谢。

篇六:一大会址观后感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

  这次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对于我们党的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我们要坚持党的领导。下面是店铺为大家收集整理的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欢迎大家阅读。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1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学期刘学礼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展厅内的蜡像群了——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

  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更不能忘记历史。其间感触颇多的便是在参观展示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情景的展厅,看着那一张长泛黄的历史照片,不仅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也同时见证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当看到周向人名群众问寒暄暖时的合影留念,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温家宝,想到他慰问灾区人民时的情景。两位是何其的相似,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业绩,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八十多年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普罗米修斯”般的勇气和胆魄,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播散在中国的土地上,星火燎原,使我们民族得以独立,国家得以昌盛!正是他们的思想,付出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才缔造了新中国!又一代领袖人物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大胆探索,取得了不朽的功勋!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的心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了决策,我们敬爱的温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当看到随后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温时,这位老人哭了,后来竟哭得泣不成声,我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了,我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党员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领袖人物,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复旦大学这类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新的历史环境下同样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崭新的时代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好大机遇;面对历史同样赋予我们的挑战,我们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善于创

  造,乐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要在奋斗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青年。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而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来。我们还应认识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它早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实践,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共产党人长期的艰苦努力;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反省,互相帮助,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主要靠自觉!步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在新的百年中由我们接班。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感触很深,共产党的精神激励了我,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这次参观将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211月27号,我有幸参加了上海电力学院组织的参观中共一大会址

  的活动,使我更加了解了中共诞生初期的那段历史,使自己在思想上受到了深刻的教育,在观念

  上受到了一定的触动,受到了一定的启示收获很大,感触颇深.同事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念.二十七号的下午颇有凉意,当我走在去一大会址的路上,沁凉的空气使我的心情变得

  格外严肃.虽然也不是第一次来到这里,但每次来信中总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就从

  这幢青墙红砖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只能各国历史性的一步,虽不是

  惊天动地,却也足以堪称开天辟地.来到门前,门楣上有半圆形的矾红色堆塑,乌黑的木门上配有一对沉甸甸的铜环,门

  框四周有米黄色的花岗岩石条围成,使人一眼望去有一种朴实典雅之感.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漫步在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展览厅面积450平方米,陈列革命文物、文献和历史

  照片

  148件.为了生动地再现中国共产党诞生这一重大的历史事件,展厅按中共

  “一大”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

  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仿

  佛又让我回到1921年,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

  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

  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当我再次仔细的端详着那些开会现场的小

  桌小凳,仿佛穿越时光触摸到了一种深邃的力量.执政为民,立党为公,从这些简陋的会场立坐而论道到身体力行,浴血奋战,指点江山,把一个个纲领宣言变成现实,这是

  何等傲人的气魄啊!我们的党从无至有,经历艰难曲折无数,时至今日,我也更深一步地懂得了什么叫

  “艰

  难困苦,玉汝于成“的高深境界,无数的革命先烈创造了中国共产党,泱泱大国所酝酿

  的巨变将是全人类史的伟.时光不再,英雄虽逝,精神长存,犹如黑夜中的明灯盏盏,照亮了党前进的道路,照

  亮了民族崛起的前程!抚今追昔,我们踌躇满志,我们所接过的使命,是不仅仅对党的忠诚与敬仰,更是令华夏子孙世代繁荣的热望.中共“一大”会址是中国近代史上具有重要意义的地方,是中国共

  产党的诞生地,对

  中国历史发展产生过重要的影响.一九六一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

  位”这是一幢建于1920年的具有上海地方风格的石库门楼房,.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

  代表大会,就在楼下一间十八平方米的客厅内召开.来自各地的共产主义小组代表毛泽

  东、何叔衡、董必武、陈潭秋、王尽美、邓恩明、李达、李汉俊、张国焘,刘仁静、陈

  公博、周佛海及陈独秀指派的包惠僧共十三人,代表全国

  53民党员出席了大会,共产

  国际的两名代表——荷兰人马林和俄国人尼柯尔斯基也参加了大会.大会通过了党纲和

  决议,选举了由陈独秀、李达、张国焘三人组成的中央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中国共产党成立于1921年7月21日,当时还只是几十个人的组织,但是由于吸收了

  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先进思想,共产党注定要给中国带来一场惊天动地的革命风暴.孙中

  山的几次革命相继失败后,中国进入了黑暗的军阀混战时期,民不聊生;而当时的段祺

  瑞政府只顾了和别的军阀开仗,巴黎和会上中国的权益统统放弃,终于五四运动等一系

  列爱国救国运动如火如荼地在神州大地展开了,而中国也顺应时代潮流的发展成立了.中共一大会议对于中国共产党乃至中国有着极其重大的意义.首先,这是中国第一个

  \x0c共产党的第一次会议,它代表了当时中国最先进的思想理论,是真正代表了人民群众利

  益的政党;在军阀混战时期孙中山曾经对军阀产生过幻想,打算“以阀制阀”,但事实

  证明“南北军阀是一丘之貉”,根本无从利用,而共产党的成立给处在困境中的孙中山

  以胜利的希望;一大开得十分简单,前后不过几天,但就在这短短的几天里把党的任务

  党的奋斗目标中国将何去何从这些问题研究了个遍,并相应得制动了党章,党的领导人

  以及党今后的奋斗目标.这在当时黑暗统治下的中国无疑带来了胜利的曙光.临去了,我的心中久久无法平静.时光不再,先烈们已经远去;抚今追昔,我们踌躇

  满志.抚摸那些灰色的墙壁,我希望能将它那不卑不亢的存在烙印在我的手心,将那八

  十年前的一段记忆铭刻于心.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我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

  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忘记历史.通过这次活动,进一步加深了对中国共产党

  87年光辉发展历程的了解,特别是改革

  开放的几十年里,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坚持改革开放,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

  翻天覆地的变化,综合国力大在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如何

  立足本职,率先垂范,增强主人翁意识,以自己的行动影响和带动周围的人,努力学习,为党旗添彩.参观中共一大会址观后感今年是我们那伟大的祖国

  62岁生日,爸爸、妈妈为了让我这个生活在蜜糖中的女儿了

  解新中国建立的艰辛,决定带我参观中共一大会址,一起追溯红色之旅.经过一个小时的奔波,一扇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

  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的石库门建筑呈现在我眼前,这就是我期待已久的“中共一

  大会址”.

  一进入馆内,鲜红的党旗像一团火焰映入我的眼帘,它是那样的神圣和高尚,让我发自

  内心的崇敬和激动.屏幕上展现的是泛黄的报纸、保存完美的旧照、以及先辈穿过的旧外套,让我感到好像已经穿越到那个时代,身临其境地体会着、品味着一件件展品背后的辉煌故

  事……跟随着大家的步伐,沿着灰色墙壁,我来到了楼梯口,不一会儿,我们来到了二楼入口

  处,这里所展示的数百件珍贵历史资料及三个不同的历史阶段:鸦片战争、辛亥战争,直至

  中国共产党领导着中国人民走向民主和自由.纪念馆内还有三个陈列室,展出的是中国共产

  党在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大会议的场景、湖南的游船,一幕幕在我的脑海里,使我的思绪久久不能平静……抚摸着那些灰色的墙壁,不知不觉地已经来到了出口.我心潮澎湃,内心感到爸爸、妈

  妈带我的用意,我深深地看了看妈妈,妈妈好像会读心术一样,意味深长地对我说了一句:

  “有信心固然好,但是要持之以恒,知道吗?”我说我会努力的!朋友们,如果你们发现我

  做错了事情的话,一定要告诉我,谢谢

  参观一大会址心得体会篇3我是一名共青团员,同时也是一名入党积极分子,在这学期刘学礼老师的《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课程的教学活动中,有幸和其他同学一起参观了中共一大会址,这次参观让我对党的历史有了全面的了解,也让我再一次接受了党的教育,更让我对于我党建立、发展到成熟的历程有了更深一层的了解,也更坚定了走共产主义道路的信

  念!在上海众多的石库门建筑中,坐落于兴业路上的那幢挂着七十六号门牌的房子是最具价值的。外墙青红砖交错,乌黑的木门上配着一对沉甸甸的铜环,拱形的石雕门门框四周由米黄色石条围成。站在那里,心中便会情不自禁地肃然起敬,因为我知道一九二一年七月二十三日,就从这幢朴实典雅的石库门里,跨出了中国共产党为建立新中国历史性的一步——中国共产党在这里诞生了,13人代表53位党员在这里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成就了中国现代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件。

  我怀着崇敬的心情踏进了中共“一大”会址纪念馆的大门,会址按纪念馆原貌修复,室内布置维持了当年的原样,现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纪念馆内还辟有三个陈列室展出我党创立时期的史迹和文物。一路走进去,厨房、走廊、天井,全都原汁原味,完全是八十多年前的风貌,而其中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展厅内的蜡像群了——整个会议厅并不大,整齐而有序,庄重而严谨,重现了党的诞生全景地:毛泽东慷慨陈辞,董必武侧耳倾听,李达会心微笑,栩栩如生的蜡像定格了这一伟大的时刻。这些让我的思绪也仿佛回到了那艰苦卓绝的年代,中国近代史上最黑暗的时段,当时百姓穷无立锥之地,要想建立一个代表人民利益的党当然也没有落脚之处。然而这样的创业维艰并不能阻挡时代前进的步伐,更不能冷却共产党人的满腔热血。

  整个参观的过程都是让人刻骨铭心的,但我只想用我们后辈寻找这历史遗迹的小事来告诉我们青年,不要更不能忘记历史。其间感触颇多的便是在参观展示周恩来同志在上海生活工作情景的展厅,看着那一张长泛黄的历史照片,不仅记录着他的点点滴滴,也同时见证着新中国的蓬勃发展。当看到周向人名群众问寒暄暖时的合影留念,我不禁想起了我们的温家宝,想到他慰问灾区人民时的情景。两位是何其的相似,同时他们又是不同的,因为不同的时代背景造就了他们不同的历史业绩,但不变的是他们对马克思主义的坚定信念以及为共产主义事业而作出的不懈努力。

  八十多年前,一批先进的中国知识分子,以“普罗米修斯”般的勇气和胆魄,把马克思主义真理的火种播散在中国的土地上,星火燎原,使我们民族得以独立,国家得以昌盛!正是他们的思想,付出的汗水、鲜血乃至生命,才铸就了中国共产党,才缔造了新中国!又一代领袖人物周恩来、邓小平、江泽民……领导中国人民在社会主义的建设中大胆探索,取得了不朽的功勋!而在如今的和平年代,当一场突如其来的地震灾害牵动了全世界华人的心时,党和国家领导人迅速作出了决策,我们敬爱的温在第一时间乘上飞往成都的专机前往受灾第一线,亲临指挥救灾。当看到随后报道中,记者在采访温时,这位老人哭了,后来竟哭得泣不成声,我又一次被深深触动了,我明白了老师在课堂上讲到的共产党人的责任和使命,理解了站在老一辈党员的立场上看待自己国家,看待自己的人民那种深切的情怀。

  虽然我们不可能人人都成为领袖人物,可作为一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复旦大学这类高等学府的大学生,新的历史环境下同样赋予我们新的历史使命。恩格斯说:“有所作为是人生的最高境界。”在崭新的时代里,在党的领导下,我们要珍惜青春,珍惜历史赋予我们的好大机遇;面对历史同样赋予我们的挑战,我们要把追求个人理想与追求社会理想结合起来,把追求共同理想与追求远大理想结合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勤于学习,敢于承担责任,勇于实践,善于创造,乐于奉献,做一个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新人。我们要在奋斗中实现有价值的人生,做无愧于时代的优秀青年。

  理想是指引人们奋斗方向的航标,而共产主义理想是建立在科学基础上的社会思想,是人类最伟大的社会思想。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我们不但要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而且要进一步树立共产主义远大理想!树立和追求共产主义远大理想,要体现在积极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实际行动中来。我们还应认识到共产主义作为崇高的理想目标,要在未来才能实现,而作为一种追求理想的实际的运动,则它早已熔铸于我们的实际生活中。

  我们不仅要认真学习,学习革命理论,努力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立场、观点和方法;还要脚踏实地的努力实践,共产主义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必须经过无数共产党人长期的艰苦努

  力;此外我们还要学会自我反省,互相帮助,树立牢固的共产主义信念主要靠自觉!步入一个新的世纪,我们的共产主义事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将在新的百年中由我们接班。当代大学生是民族的希望,祖国的未来,肩负着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历史重任。

  参观“一大”会址使我感触很深,共产党的精神激励了我,历史造就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共产党们抛头颅洒热血为我们创造了和平的时代,现在的我们不需要付出自己的生命,而是珍惜今天的同时要努力发展科技,摈弃落后,勇于创新,国家的富强需要我们去奉献。这次参观将是我的一个新的起点,通过这次活动时刻提醒我,在日后的学习工作中还需不断努力和进取。

  历史的红色旅程结束了,未来的红色旅程却刚刚开始!未来的红色旅程就是:高举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伟大旗帜,坚持“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而奋斗。

  历史的红色旅程是革命的先辈们开创的,未来的红色旅程则是要靠我们新一代来开创的。

篇七:一大会址观后感

  

  上海中共一大纪念馆观后感

  我有幸参加学校党委组织了党员外出学习活动。活动分为两部分。第一是通过参观上海一大会址,重温入党誓词,回顾中国革命的光荣历史,进一步接受爱国主义教育和党的优良传统教育,以提升党员同志的思想境界,改善党员同志的工作作风,树立共产党员先锋模范作用;第二是参观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城隍庙、朱家角、大观园等,感受我国现在的幸福生活,体会我国的富强繁荣。

  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我们深受教育,以下是我向党组织汇报我的体会:

  我们先去一大革命纪念馆参观了党史展览。中国共产党“一大”会址纪念馆位于上海市区黄陂南路374号(原法租界望志路树德里106号)。纪念馆的“一大”原址是两栋砖木结构的两层石库门楼房(上海20年代的典型民居),一栋是一大代表李汉俊的家宅,另一栋是一大代表在上海的住所――文博女校。它们的建筑风格是中西合璧式的。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召开,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成立,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那里,我们感受中国共产党诞生的历史背景,感受中国共产党“一大”所体现的党的先进性,感受党领导下的中国大地发生的时代巨大变化。我们在这里由衷的表达,是对党的事业的拥护和爱戴,是对党的宗旨的牢记,是对党的理想的忠诚。

  离开一大会址,我们一行又去了外滩、上海东方明珠电视塔体会其精彩。上海作为我国最繁荣的大都市,是我国富强繁荣的象征,在上海举办的世博会更说明我们在世界上的地位。江南的传统与移民带入的文化融合,逐渐形成了特有的海派文化。上海已成为国际大都市。

  这次活动不仅丰富了党课教育的内容,更是一次爱国主义教育。面对蓬勃发展的社会主义事业,面对幸福生活,我们要记住是先烈们用鲜血和生命换来的幸福生活,面对改革开放和市场经济的大潮,作为新时期的共产党员,我们一定要缅怀革命先辈的英雄事迹,弘扬艰苦奋斗、求真务实的精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作为人民教师,更作为一名党员,我们庆幸遇上了今天好的年代,我们一定要以饱满的热情、昂扬的精神状态,积极投身于学校的日常工作,切实以一个共产党员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在工作生活中努力学习,身体力行,在平凡的岗位上认真履行本职,埋头苦干,奋发进取。切实当好人民好教师,时刻保持在职在位,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推荐访问:一大会址观后感 会址 一大 观后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