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fanwendaquan > gongwenfanwengongwenfanwen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

2025-08-24人已围观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1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供大家参考。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1

  一、文学常识:

  1、《爱莲说》选自《周元公集》,作者:周敦颐,字茂叔,谥号“元公”,世称濂溪先生,道州营道(现在湖南道县)人。北宋哲学家,宋代理学的创始人。著有《周元公集》《太极图说》《通书》等。

  2、“说”是一种议论的文体,可以说明事物,也可以论述道理,大多就一事、一物、或一种现象抒发作者的感想。爱莲说的意思就是:论说喜欢莲花的道理。

  二、原文及翻译

  原文: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fán)。繁,多

  翻译:水上,陆上各种草木的花,可爱的很多。

  原文: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丹。独:只;自:从;甚:众、多;

  翻译:晋朝的陶渊明唯独喜爱菊花。自唐朝以来,世间的人们大多喜爱牡丹。

  原文: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淤泥:河沟或池塘里积存的污泥;而:却(可是,但是); 染:被污染。翻译:我则唯独喜爱莲——(我喜欢)莲从淤积的污泥里生长出来,却不受污染;

  原文: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涤; 清涟:水清而有微波,这里指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

  翻译:经清水的洗涤,却不显得娇媚,

  原文: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不蔓:不生枝蔓; 不枝:不长枝节。

  翻译:它的茎梗里面通透,外形挺直,不过牵牵连连,也不枝枝节节。

  原文:香远益清,亭亭净植,益:越发,更加; 亭亭:耸立的样子;植:树立;

  翻译:香气远播,越发清新,笔直洁净地站在那里,

  原文: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亵玩:玩弄 亵:亲近而态度不庄重;焉:助词;

  翻译:只能在远处观赏,却不能靠近去玩弄啊。

  原文: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谓:认为,以为。隐逸:隐世避居;

  翻译:我认为,菊花是花中的隐士;

  原文: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君子:人格高尚的人;

  翻译:牡丹,是花中的富豪;莲是花中(品德高尚)的君子。

  原文:噫(y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噫:叹词,相当于“唉”;菊之爱:对于菊花的喜爱;鲜:少;

  翻译:啊!对于菊花的钟爱,陶渊明以后就很少听到了。

  原文: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同予者何人: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宜:应当;众:多;

  翻译:对于莲的钟好,像我一样的还有什么人呢?对于牡丹的钟爱,自然人数就很多了。

  三、中心思想:

  全文托物言志,以莲喻人,通过对莲花的描写和赞美,歌颂了君子“出淤泥而不染”的美德,表达了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品格和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四、解释下列划线词语:

  (1)可爱者甚蕃: 繁,多

  (2)亭亭净植: 树立

  (3)濯清涟而不妖: 美丽而不庄重

  (4)香远益清: 越发,更加

  (5)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亲近而态度不庄重

  (6)而不染:被污染

  (7)濯清涟而不妖:(濯:洗)(清涟:清水)(妖:美丽而不庄重)

  (8)不蔓不枝:(蔓:长枝蔓)(枝:长枝节)

  (9)不可亵玩焉:亵玩:玩弄。

  (10)陶后鲜有闻:(鲜:少)(闻:听说)

  (11)宜乎众矣:(宜:应当)

  (12)出淤泥而不染: 不被沾染

  (13)陶后鲜有闻: 少

  (14) 同予者何人?: 我

  (15)晋陶渊明独爱菊: 只

  (16)自李唐来: 从

  (17)世人盛爱牡丹: 众、多

  五、一词多义:

  1、之

  (1)水陆草木之花: 助词,“的”;

  (2)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3)无丝竹之乱耳: 助词,起取消句子独立性作用,可不译;

  (4)何陋之有:助词,在这里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无实义;

  2、可

  (1)可爱者甚蕃: 值得;

  (2)可远观:可以;

  3、鲜

  (1)陶后鲜有闻: 少;

  (2)芳草鲜美,落英缤纷: 鲜艳;

  4、远

  (1)香远益清: 形容词用作动词,远播;

  (2)可远观而不可亵(xiè)玩焉:副词,远远的;

  五、古今异义:

  亭亭净植

  植: 古义:树立 今义:种植

  宜乎众矣

  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六、省略句:

  予独爱莲之出(于)淤泥而不染:(“出”后省略介词“于”)

  七、判断句:

  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也”表判断)

  八、被动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染,被污染)

  九、用原文语句回答:

  1、入题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2、在描写中渗透作者对莲的无限赞美之情,突出了莲的洁净、单纯、雅致的语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3、总括莲的品格的句子: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作者运用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的句子: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出菊、牡丹、莲象征不人群的句子: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6、写莲的生长环境的句子: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7、写莲长成后的形象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8、莲的形象具有的象征意义:

  (1)象征君子身处污浊环境而不同流合污、不随俗沉浮的品质的句子:出淤泥而不染;

  (2)象征君子的庄重、质朴、不哗众取宠,不炫耀自己的句子:濯清涟而不妖;

  (3)象征君子的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的句子: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4)象征君子美好的资质的句子: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9、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的句子: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0、文中比喻君子既不与世俗同流合污、随俗浮沉,又庄重、质朴,不孤高自许、哗众取宠(或表现莲的高洁,概括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高贵品德和坚贞操守)的名句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1、高度概括莲高贵品质的句子(点明中心的主旨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2、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方正,(或特立独行,正直不苟,豁达大度)因而美名远扬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

  13、比喻君子志洁行廉,又有庄重的仪态,令人敬重而不敢轻侮的句子是: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4、“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15、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香远益清。

  16、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7、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18、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9、《爱莲说》中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语句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0、“世人甚爱牡丹”,这是因为牡丹是:牡丹,花之富贵者也;“予独爱莲”的根本原因是:莲,花之君子者也。

  21、“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意思相反的一句是: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十、用自己的话概括回答:

  1、作者运用“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这种感叹的方式含蓄地表明自己怎样的人生态度?

  作者既不愿像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愿像世人那样追逐名利,表现了作者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同时也表现了他对追逐名利的世态的鄙弃和厌恶。

  2、本文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 托物言志

  3、“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的作用?

  此句是总提句,为下文将要说的菊之爱莲之爱牡丹之爱张本,是入题的准备。

  4、莲的形象具有怎样的象征意义?

  作者将莲比作花中的君子,使莲具有象征君子美好品德的意义。

  5、菊之爱有哪两重含义?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什么?

  菊之爱有两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不戚戚于贫贱,不汲汲于富贵”。作者以菊作烘托的本意是:避世者不染世之尘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则境界更高。

  6、怎样理解“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这是一个反问句。既照应上文“与独爱莲”,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慨叹当事与作者志同道合的人少,能做到品行高洁的人少。

  7、本文以“爱”为脉络,写了对莲花的喜爱,为什么还要写菊花和牡丹?

  这是运用了衬托的写法。菊花具有不畏严寒,傲霜斗雪的品格;同时又是花中隐士,具有不愿与世俗同流合污的超凡品格。因此它是从正面衬托莲的形象。牡丹雍容华贵,历来是富贵的象征,人们对它的喜爱充分反映了贪慕富贵,追逐名利的世风。因此它是从反面衬托莲的形象。

  8、“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哪一句话?结尾这一句感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一句照应了上文的“世人甚爱牡丹”。结尾这一句感叹句表达了表现了作者对追逐名利的事态的鄙弃和厌恶。

  9、在第一段中,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莲的可爱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意在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操?

  从环境习性、体态香气、清高气质等方面,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情操。

  10、“陶后鲜有闻”中的“陶”指谁?文中的“鲜”与哪个词语构成反义词?

  指陶渊明。文中与“鲜”构成反义词的是:众(蕃)。

  11、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的气节和高尚的品德。

  12、“予独爱莲”中的“独”表现了作者什么态度?

  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

  1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表现了莲花什么特点?

  庄重、高雅(清高)。

  14、作者把莲和牡丹对举,其用意是什么?

  批判贪图名利、追求富贵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15、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图富贵,他追求什么?

  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的保持自己的操守。

  16、作者以莲自况,表现了他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委婉地批判了:趋炎附势、追求富贵的世风。

  17、作者写莲表白自己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写菊表白自己不愿隐逸的生活态度,写牡丹表白自己对追逐名利世风鄙弃的生活态度。

  18、怎样理解作者在文尾的慨叹?

  表明自己的人生态度:既不想陶渊明那样消极避世,又不向世人那样追逐功名富贵,他要在污浊的世间独立不移,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19、本文采用了以花喻人、托物言志的写法。课文中的“牡丹”、“菊”、“莲”分别象征什么样的人?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着他怎样的思想感情?

  (1)牡丹---“花之富贵者”象征:追求功名、富贵的人。

  (2)菊---“花之隐逸者”象征:不趋炎附势的隐士。

  (3)莲---“花之君子者”象征:品行高尚的贤能之士。

  作者对莲的描述和赞美寄寓了他不愿与世同流合污、保持高洁的品格和坚贞节操的思想感情。

  20、文章中“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具体特征代表了莲花的哪些可贵品质?

  “不染”“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亭亭净植”“不可亵玩”这些特征代表莲花的可贵品质是:“质朴、高洁、胸怀豁达、品行无邪;不拘繁文苟礼、美德广布四方、独立自主、威严不可亵渎。”

  21、细细揣摩“菊之爱”有两种含义:一是做一个避世的隐士。二是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如赞成两种都有道理。自圆其说即可。)

  作者的意思是避世者不染尘世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2、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了多种句式,你能具体指出都用了哪些句式吗?

  文章的最后一段运用的句式分别是感叹句(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设问句(莲之爱,同予者何人?),陈述句(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23、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表达方式、表现手法有哪些?

  本文所用的修辞手法有:排比、设问、比喻;表达方式有:记叙、描写;表现手法有象征、衬托。

  24、目前,全国正在进行“国花”推选活动,如果你也参加这项活动,下面三种花中你打算选什么为“国花”,请仿照示例,在横线上填上一句相关的古诗文名句(任选一个)。

  我选择杜鹃为国花,因为:花中此物似西施。

  我选择荷花为国花,因为: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我选择牡丹为国花,因为:惟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我选择梅花为国花,因为:梅花香自苦寒来。

  25、《爱莲说》的结构,我们可以概括为:一条线索,即以爱莲为线索;两个陪衬,即以草木之花为莲的总陪衬,以菊花和牡丹作为莲的旁衬和反衬;三种类型,即以写三种花来写三种人:隐逸者、富贵者、君子。

  26、本文运用托物言志写法,作者所托“物”是指莲,所言的的志是又决不同流合污,永远保持清白的操守和正直的品德。

  27、作者写莲的过程中,又写了菊、牡丹等花,这种写法叫衬托,这样写的作用是突出莲的高洁品质,本文写“莲”的品质,用菊花作正面映衬,用牡丹作反面映衬。

  28、《爱莲说》一文中“而”字出现较多,请你找出两例“而”为转折关系的实例。

  A: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B:濯清涟而不妖

  29、作者描写莲花,为什么要先写陶渊明爱菊,世人爱牡丹?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作者用”菊”和”牡丹”来作正衬和反衬,表达自己洁身自好,不摹名利的生活态度,含蓄而突出地表达了文章的主旨。

  十一、迁移拓展:

  1、细细考虑,“菊之爱”可以有两重含义:①做一个避世的隐士;②像陶渊明那样保持独立的人格。你赞成哪一种说法?谈谈看法。(自圆其说既可。)

  赞成两重都有道理。作者意思是:避世者不染世尘之埃固然可喜;而入世者“出淤泥而不染”境界更高。

  2、鲁迅有诗:“扫除腻粉呈风骨,褪却红衣学淡妆。好问濂溪称净植,英随残叶坠寒塘。”这首诗称颂的是哪一种花?

  莲花。

  3、喜欢哪一种花是人的志趣的表现。你喜爱哪一种花?说明喜爱的原因(包含骈句)。

  梅花:它顶风冒雪,“凌寒独自开”。(傲雪盛开人皆颂,迎寒绽放世堪扬。)

  蒲公英花:花朵虽小,却遍布各地,有极强的生命力。(花小能怡情,叶瘦能医疾。)

  菊花:在万花纷谢之时独自开放,决不随波逐流,且不畏严寒,坚强不屈。(百花凋谢始露面,孑身盛开也吐香。)

  4、孟子认为:“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与周敦颐的“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看法相反,你同意哪种观点,谈谈你的看法。

  答法一:同意孟子的观点。人的思想受环境的影响,“孟母择邻”说的即是这个道理。

  答法二:同意周敦颐的观点。只要人保持坚贞的操守,洁身自好,即使处于污浊的环境中也能不受其影响。如《青春之歌》中的林道静。

  5、请在文中找出一句骈句: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6、衬托分正衬和反衬两种。本文用菊花和牡丹来衬托莲,其中菊花属于正衬,牡丹属于反衬。

  7、文中第二段作者把“菊”“牡丹”“莲”比喻象征的哪三种人?

  菊花比喻成隐士,牡丹比喻成富贵的人;莲花比喻成君子。

  8、本文表达了作者怎样的生活态度?

  表达作者不慕富贵,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

  9、作者把“莲”比作君子,那么作者认为君子应该是怎样的人?

  品德高尚的人。

  10、本文描写“莲”的语句形象、生动,结合你所学的知识,写出二句描写“莲花”的诗句。

  A、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蜒立上头。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11、写出莲花的别称三个以上荷花、芙蕖、水芝、水芙蓉、菡萏。

  12、写出描写莲花的名句两句以上:

  (1)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 (李白)

  (2)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杨万里)

  (3)荷叶罗裙一色裁, 芙蓉向脸两边开。(采莲曲---王昌龄)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阅读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1)

  ——椭圆知识点总结3篇

  椭圆知识点总结1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椭圆知识点总结2

  ⑴集合与简易逻辑:集合的.概念与运算、简易逻辑、充要条件。

  ⑵函数:映射与函数、函数解析式与定义域、值域与最值、反函数、三大性质、函数图象、指数与指数函数、对数与对数函数、函数的应用。

  ⑶数列:数列的有关概念、等差数列、等比数列、数列求和、数列的应用。

  ⑷三角函数:有关概念、同角关系与诱导公式、和、差、倍、半公式、求值、化简、证明、三角函数的图象与性质、三角函数的应用。

  ⑸*面向量:有关概念与初等运算、坐标运算、数量积及其应用。

  ⑹不等式:概念与性质、均值不等式、不等式的证明、不等式的解法、绝对值不等式、不等式的应用。

  ⑺直线和圆的方程:直线的方程、两直线的位置关系、线性规划、圆、直线与圆的位置关系。

  ⑻圆锥曲线方程:椭圆、双曲线、抛物线、直线与圆锥曲线的位置关系、轨迹问题、圆锥曲线的应用。

  ⑽排列、组合和概率:排列、组合应用题、二项式定理及其应用。

  ⑾概率与统计:概率、分布列、期望、方差、抽样、正态分布。

  ⑿导数:导数的概念、求导、导数的应用。

  ⒀复数:复数的概念与运算。

  椭圆知识点总结3

  正弦定理a/sinA=b/sinB=c/sinC=2R注:其中R表示三角形的外接圆半径

  余弦定理b2=a2+c2—2accosB注:角B是边a和边c的夹角

  圆的标准方程(x—a)2+(y—b)2=r2注:(a,b)是圆心坐标

  圆的一般方程x2+y2+Dx+Ey+F=0注:D2+E2—4F>0

  抛物线标准方程y2=2pxy2=—2p**2=2pyx2=—2py

  直棱柱侧面积S=c*h斜棱柱侧面积S=c*h

  正棱锥侧面积S=1/2c*h正棱台侧面积S=1/2(c+c)h

  圆台侧面积S=1/2(c+c)l=pi(R+r)l球的表面积S=4pi*r2

  圆柱侧面积S=c*h=2pi*h圆锥侧面积S=1/2*c*l=pi*r*l

  弧长公式l=a*ra是圆心角的弧度数r>0扇形面积公式s=1/2*l*r

  锥体体积公式V=1/3*S*H圆锥体体积公式V=1/3*pi*r2h

  斜棱柱体积V=SL注:其中,S是直截面面积,L是侧棱长

  柱体体积公式V=s*h圆柱体V=p*r2h

  乘法与因式分a2—b2=(a+b)(a—b)a3+b3=(a+b)(a2—ab+b2)a3—b3=(a—b(a2+ab+b2)

  三角不等式|a+b|≤|a|+|b||a—b|≤|a|+|b||a|≤b—b≤a≤b

  |a—b|≥|a|—|b|—|a|≤a≤|a|

  一元二次方程的解—b+√(b2—4ac)/2a—b—√(b2—4ac)/2a

  根与系数的关系X1+X2=—b/aX1*X2=c/a注:韦达定理

  判别式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相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有两个不等的实根

  b2—4ac<0注:方程没有实根,有共轭复数根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2)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3篇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1

  一、文学常识

  1、作者简介作者是 朝代 *思想家、理学家、哲学家。原名敦实。字茂叔,号濂溪,世称濂溪先生,谥号元公。周敦颐是我国理学的开山祖,他的理学思想在*哲学史上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2、《爱莲说》出自

  3、“说”是古代的一种文体,它可以直接说明事物,阐述事理,也可以通过叙事,写人,咏物,议论说道理;也可以发表作者的感想。

  二、写作背景:

  周敦颐为人清廉正直,襟怀淡泊,*生酷爱莲花。

  周敦颐在军衙东侧开挖了一口池塘,全部种植荷花。周敦颐来星子时已值暮年(55岁),又抱病在身,所以每当公余饭后,他或独身一人,或邀三五幕僚好友,于池畔赏花品茗,并写下了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爱莲说》。《爱莲说》虽短,但字字珠玑,历来为人所传诵。

  三、词语总结:

  词类活用

  (1)蔓:名词用作动词,长枝蔓。例句:不蔓不枝

  (2)枝:名词用作动词,生枝杈。例句:不蔓不枝

  (3)远:形容词作动词,远播,远远地传送出去。例句:香远益清

  (4)清:形容词作动词,显得清幽。例句:香远益清

  古今异义词

  (宜乎众矣)宜:

  古义:当。和乎连用,有当然的意思

  今义:合适,应当。

  一词多意

  之:结构助词,的(水陆草木之花);代词(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助词,取消句子独立性,无实意(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爱莲说》)

  焉:语气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兼词(故日月星辰移焉《共工怒触不周山》)

  清:清澈(濯清涟而不妖);清香(香远益清)

  远:香远益清(远播,形容词用作动词);可远观不可亵玩焉(距离长)

  四、特殊句式

  1、判断句: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判断句。以上三句均用“者也”表示判断。

  2、被动句: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

  五、文章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本文通过对莲花的描绘,托物言志,(1)表达了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2)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的高尚情操。(3)同时也表达了作者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鄙弃。

  六、写作手法:

  1、托物言志:通过对客观事物的描写或刻划,间接表现出作者的志向、意愿。采用托物言志,关键是志与物要有某种相同点或相似点

  2、对比——作用:衬托,衬托分正衬和反衬

  在文中几次以菊、牡丹反衬莲之美;还把菊花的隐逸,牡丹的富贵和莲花的高洁相对比,深化了主题,突出了中心。

  文章以一个“爱”字贯通全文,使得文章结构谨严。

  其重点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这是全文的中心题意。这一句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恰好表达的相反的

  七、理解性默写

  1、描写莲花高洁质朴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2、文章主旨句:莲,花之君子者也。

  3、周敦颐《爱莲说》咏莲名句: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4、公园花展,观赏牡丹的人总比观赏其它花的人多,用《爱莲说》中的话来说,就是: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5、表现主人不受世俗羁绊,对世俗生活厌弃的句子是:莲之爱,同予者何人?

  6、描写莲美好形象的句子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

  7、与“近朱者赤,近墨者黑”相对比,集中表现莲高洁品质,现在人们常用来比喻某些人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又洁身自好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8、比喻君子美名远扬的语句是:香远益清。

  9、最能概括莲花高贵品质的句子是(主旨句):

  莲,花之君子者也。

  10、写君子行为方正,通达事理,不攀附权贵的句子是:中通外直,不蔓不枝。

  11、对莲花一般映衬的句子: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12、从生长环境的角度写莲花的高洁、质朴、庄重的句子是: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3、形容洁身自好,然而不以此媚人的句子: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

  14、“予独爱莲”的原因是:

  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15、“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这句话的作用?

  这是一个反问句,一方面照应开头的“予独爱莲”,另一方面也透露出对人生世事的感叹,感叹与自己志同道合的`人太少,能做到品行高尚的人更少。

  九、试题举例

  1. 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作者赞扬的莲花的高贵品质。

  答:正直、通达、庄重、洁身自好、不与世俗同流合污、清高而美名远扬。

  2. “独爱莲”,“独爱菊”两个“独”字,表现了他们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表现出他们遗世独立,决不随波逐流的态度,同时又相对表明周敦頣不同于陶渊明的生活态度。

  3. 文中写莲花,为什么还提到了菊和牡丹呢?

  答:用菊和牡丹来对比烘托突莲的高洁品质。菊是正面衬托,牡丹是反面对比衬托。

  4. 文中对莲花的描写有什么作用?

  答:通过描写莲的形象,赋予莲以美好的品质,进而借物喻人,揭示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品质。

  5. 第二段用了怎样的表达方式?和上一段关系怎样?

  答:议论、抒情。第一段描写“莲”的形象,第二段点明“莲”的含义,揭示中心。

  6. 举例说明第二段所运用的修辞方法。

  答:(1)反问:同予者何人?(2)排比:菊……花之君子者也。(3)比喻: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4)对比: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7. 本文将花的形象比喻人的品质,莲、菊、牡丹各比喻怎样的生活态度?

  答:莲比喻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菊比喻隐逸的生活态度;牡丹比喻贪慕富贵的生活态度。

  8. 作者把“莲”与“牡丹”对举,其用意何在?

  答:通过对比批判贪图富贵追名逐利的世风,表明自己洁身自好的品格。

  9.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表达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知音甚少的无限感慨。

  10. “牡丹之爱,宜乎众矣。”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作者对追求势力、追求富贵的庸俗世风的鄙弃。

  11. 文章结尾处,修辞和表达上有什么特点?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答:运用排比修辞,反问句式;强烈表达作者不与世俗同流合污,不追求富贵的思想感情。

  12. 本文的线索是什么?

  答:以“爱”这一主观感情为线索。

  13. 作者不愿隐逸,也不贪莫富贵,那么他所追慕的是什么?

  答:追求在污浊的世间,坚贞不渝地保持自己正直的操守。

  14. 从作者对莲的赞美来看,这种“君子”应具备怎样的品格?

  答:鄙弃贪图富贵,追求名利的世风,洁身自好,保持坚贞气节和高尚品质。

  15. 在文中作者把“莲”作为一种高贵品质的象征。作者在这里运用了什么写法?目的何在? (表达了作者怎样思想?)

  答:托物言志;在莲的形象中寄予了自己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节操。

  八年级语文爱莲说的重点知识点2

  阅读《爱莲说》一文,完成18-21题。(12分)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8、解释下面句中加点字在文中的意思。(4分)

  (1)可爱者甚蕃 ( ) (2)濯清涟而不妖 ( )

  (3)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 (4)陶后鲜有闻 ( )

  19、用现代汉语写出文中加横线句子的意思。(3分)

  20、根据上文内容说说作者心目中的君子形象。(3分)

  21、下面诗句都表达了诗人一定的内心旨取,请帮周敦颐从中找出他的“同予者”。(2分)

  常 建: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李商隐:此花此叶常相映,翠减红衰愁*! 虞世南:居高声自远,非是藉秋风。 陆龟蒙:素花多蒙别艳欺,此花真合在瑶池。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3)

  ——矩形知识点总结

  矩形知识点总结1

  矩形的定义

  有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叫做矩形。(矩形包括长方形和正方形)

  矩形的判定

  1.一个角是直角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2.对角线相等的*行四边形是矩形

  3.有三个内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

  4.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分的四边形是矩形

  说明:长方形和正方形都是矩形。*行四边形的定义在矩形上仍然适用。

  矩形的计算公式

  面积:S=ab(注:a为长,b为宽)

  周长:C=2(a+b)(注:a为长,b为宽)

  矩形外接圆

  矩形外接圆半径R=对角线的一半

  矩形的性质

  1.矩形的4个内角都是直角;

  2.矩形的对角线相等且互相*分;

  3.矩形所在*面内任一点到其两对角线端点的距离的*方和相等;

  4.矩形既是轴对称图形,也是中心对称图形(对称轴是任何一组对边中点的连线),它至少有两条对称轴。

  5.矩形具有*行四边形的所有性质

  6.顺次连接矩形各边中点得到的四边形是菱形

  矩形的实际应用

  例1:已知ABCD的对角线AC和BD相交于点O,△AOB是等边三角形,AB=4 cm.求这个*行四边形的面积。

  分析:首先根据△AOB是等边三角形及*行四边形对角线互相*分的`性质判定出ABCD是矩形(如图个4-37),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边长,从而得到面积为

  例2:已知:ABCD中,M为BC中点,∠MAD=∠MDA.求证:四边形ABCD是矩形.

  分析:根据定义去证明一个角是直角,由△ABM≌DCM(SSS)即可实现。

  例:3:已知:ABCD的四个内角*分线相交于点E,F,G,H.求证:EG=FH.

  分析:要证的EG,FH为四边形EFGH的对角线,因此只需证明四边形EFGH为矩形,而题目可分解出基本图形:如图4-39(b),因此,可选用“三个角是直角的四边形是矩形”来证明.

  例4:已知:在△ABC中,∠C=90°,CD为中线,延长CD到点E,使得DE=CD.连结AE,BE,则四边形ACBE为矩形.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4)

  ——SpringMVC知识点总结3篇

  SpringMVC知识点总结1

  一:springmvc的简单了解

  1. .Springmvc是spring的web框架围绕DispatcherServlet设计的。DispatchServlet的作用是将请求分发到不同的处理器。Spring的web框架可以包括可配置的处理器(Handlder)映射,视图(view)解析,本地化(local)解析,主题(theme)解析以及对文件上传的支持等

  2. springmvc的请求模式:

  3. 其实,每个MVC 框架的执行过程都是大同小异的;

  ①当一个request过来时,它通过一个servelet来响应request;

  ②再根据request的路径名和配置将这个request dispatch 给一个controller执行;

  ③最后将之返回配置文件里对应的页面。

  在springmvc中,这个servelet的名字叫:Dispatchservlet。

  4. Spring

  的Controller是singleton的,或者是线程不安全的说明。

  分析:和Struts一样,Spring的Controller是singleton的!这意味着每个request过来,系统都会用原来的instance去处理,这样就导致了两个结果:①我们不用每次创建Controller,减少了对象创建和垃圾回收的时间。②由于只有一个Controller的instance,当多个线程调用它的时候,它里面的instance变量不是线程安全的。

  这也是webworks吹嘘的地方,它的每个Action都是线程安全的。因为每过来一个request,它就会创建一个Action对象。由于现代JDK垃圾收集动能的效率已经不成问题了,所以这种创建完一个对象就扔掉的模式也得到很多人的认可。

  二:简单的配置了解

  1.导入需要的jar包

  【去网上搜一下】

  2.配置web.xml

  3.配置springmvc-servlet.xml

  说明,可以放在WEB-INF下面就行。有些配置是暂时不需要的,一并拷贝过来了。

  4.在WebRoot下面建立一个文件夹static用于放静态的文件,

  static下面再建立三个静态文件夹:images[用于放图片],script[用于放js文件],style[用于放css文件]。

  5.在WEB-INF下面建立一个文件夹views,用于放jsp文件。

  可以先建立一个工程引用的jsp文件,base.jsp。

  三:基本功能的学习

  建立一个index.jsp,引入base.jsp →

  1.简单的请求

  注意事项:

  ①红色部分的@Controller ,

  ②对于公共的URL,我们可以注释到类的头部,比如对于user对象的操作,。

  我们可以再action的头部注释:@RequestMapping("/user")。

  ③对于某些请求我们可以限制提交方式,比如用户登录,我们只允许POST提交,

  我们可以在方法上面加上:@RequestMapping("/login",method=RequestMethod.POST)。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5)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3篇

  初中数学知识点之基础知识点总结1

  一、数与代数A、数与式:1、有理数:①整数→正整数/0/负整数②分数→正分数/负分数

  数轴:

  ①画一条水*直线,在直线上取一点表示0(原点),选取某一长度作为单位长度,规定直线上向右的方向为正方向,就得到数轴。

  ②任何一个有理数都可以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③如果两个数只有符号不同,那么我们称其中一个数为另外一个数的相反数,也称这两个数互为相反数。在数轴上,表示互为相反数的两个点,位于原点的两侧,并且与原点距离相等。

  ④数轴上两个点表示的数,右边的总比左边的大。正数大于0,负数小于0,正数大于负数。

  绝对值:

  ①在数轴上,一个数所对应的点与原点的距离叫做该数的绝对值。

  ②正数的绝对值是他的本身、负数的绝对值是他的相反数、0的绝对值是0。两个负数比较大小,绝对值大的反而小。

  有理数的运算:加法:

  ①同号相加,取相同的符号,把绝对值相加。

  ②异号相加,绝对值相等时和为0;绝对值不等时,取绝对值较大的数的符号,并用较大的绝对值减去较小的绝对值。

  ③一个数与0相加不变。

  减法:减去一个数,等于加上这个数的相反数。

  乘法:①两数相乘,同号得正,异号得负,绝对值相乘。②任何数与0相乘得0。③乘积为1的两个有理数互为倒数。

  除法:①除以一个数等于乘以一个数的倒数。②0不能作除数。

  乘方:求N个相同因数A的积的运算叫做乘方,乘方的结果叫幂,A叫底数,N叫次数。

  混合顺序:先算乘法,再算乘除,最后算加减,有括号要先算括号里的。

  2、实数无理数:无限不循环小数叫无理数

  *方根:

  ①如果一个正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正数X就叫做A的算术*方根。

  ②如果一个数X的*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方根。

  ③一个正数有2个*方根/0的*方根为0/负数没有*方根。

  ④求一个数A的*方根运算,叫做开*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立方根:

  ①如果一个数X的立方等于A,那么这个数X就叫做A的立方根。

  ②正数的立方根是正数、0的立方根是0、负数的立方根是负数。

  ③求一个数A的立方根的运算叫开立方,其中A叫做被开方数。

  实数:

  ①实数分有理数和无理数。

  ②在实数范围内,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和有理数范围内的相反数,倒数,绝对值的意义完全一样。

  ③每一个实数都可以在数轴上的一个点来表示。

  3、代数式

  代数式:单独一个数或者一个字母也是代数式。

  合并同类项:

  ①所含字母相同,并且相同字母的指数也相同的项,叫做同类项。

  ②把同类项合并成一项就叫做合并同类项。

  ③在合并同类项时,我们把同类项的系数相加,字母和字母的指数不变。

  4、整式与分式

  整式:

  ①数与字母的乘积的代数式叫单项式,几个单项式的和叫多项式,单项式和多项式统称整式。

  ②一个单项式中,所有字母的指数和叫做这个单项式的次数。

  ③一个多项式中,次数最高的项的次数叫做这个多项式的次数。

  整式运算:加减运算时,如果遇到括号先去括号,再合并同类项。

  幂的运算:AM+AN=A(M+N)

  (AM)N=AMN

  (A/B)N=AN/BN除法一样。

  整式的乘法:

  ①单项式与单项式相乘,把他们的系数,相同字母的幂分别相乘,其余字母连同他的指数不变,作为积的因式。

  ②单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就是根据分配律用单项式去乘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③多项式与多项式相乘,先用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乘另外一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再把所得的积相加。

  公式两条:*方差公式/完全*方公式

  整式的除法:

  ①单项式相除,把系数,同底数幂分别相除后,作为商的因式;对于只在被除式里含有的字母,则连同他的指数一起作为商的一个因式。

  ②多项式除以单项式,先把这个多项式的每一项分别除以单项式,再把所得的商相加。

  分解因式:把一个多项式化成几个整式的积的形式,这种变化叫做把这个多项式分解因式。

  方法:提公因式法、运用公式法、分组分解法、十字相乘法。

  分式:

  ①整式A除以整式B,如果除式B中含有分母,那么这个就是分式,对于任何一个分式,分母不为0。

  ②分式的分子与分母同乘以或除以同一个不等于0的整式,分式的值不变。

  初中数学知识点:直线的位置与常数的关系

  ①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锐角

  ②k<0则直线的倾斜角为钝角

  ③图像越陡,|k|越大

  ④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上方

  ⑤b<0直线与y轴的交点在x轴的下方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扩展6)

  ——数学相似知识点总结

  数学相似知识点总结1

  相似三角形判定

  (1)*行于三角形一边的直线和其他两边相交,所构成的三角形与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和另一个三角形的两条边对应成比例,并且夹角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两边对应成比例且夹角相等,两个三角形相似。)

  (3)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与另一个三角形的三条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简叙为:三边对应成比例,两个三角形相似。)

  (4)如果两个三角形的两个角分别对应相等(或三个角分别对应相等),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直角三角形判定定理:

  (1)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相似。

  (2)如果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与另一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和一条直角边对应成比例,那么这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相似三角形性质定理:

  (1)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角相等。

  (2)相似三角形的对应边成比例。

  (3)相似三角形的对应高线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的周长比等于相似比。

  (5)相似三角形的面积比等于相似比的*方。

  判定定理推论

  推论一:顶角或底角相等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二:腰和底对应成比例的两个等腰三角形相似。

  推论三:有一个锐角相等的两个直角三角形相似。

  推论四:直角三角形被斜边上的高分成的两个直角三角形和原三角形都相似。

  推论五: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其中一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推论六:如果一个三角形的两边和第三边上的中线与另一个三角形的对应部分成比例,那么这两个三角形相似。

  性质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的一切对应线段(对应高、对应中线、对应角*分线、外接圆半径、内切圆半径等)的比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4.相似三角形面积的比等于相似比的*方。

  5.相似三角形内切圆、外接圆直径比和周长比都和相似比相同,内切圆、外接圆面积比是相似比的*方

  6.若a:b=b:c,即b的*方=ac,则b叫做a,c的"比例中项

  7.c/d=a/b等同于ad=bc.

  8.必须是在同一*面内的三角形里

  (1)相似三角形对应角相等,对应边成比例.

  (2)相似三角形对应高的比,对应中线的比和对应角*分线的比都等于相似比.

  (3)相似三角形周长的比等于相似比

  推荐访问:知识点

  爱莲说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3篇

  《爱莲说》知识点总结1

  《爱莲说》知识点归纳整理

随机图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