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2篇)
2025-08-23人已围观
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2篇)
篇一: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一把手如何带队伍
建设和谐领导班子,是影响一个地区或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不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11=N”的能量释放。
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政治性关系,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有人总结班子发展一般要经过“磨合一默契一摩擦一分裂”四个阶段,并把这种规律性表现称为“班子团结周期律”。
笔者认为,虽然班子时刻保持团结,不符合人际关系发展规律,无论是因为职能分工,还是由于个人利益、脾气性格等因素,都难免导致班子中出现一些“杂音”,班子成员最终四分五裂的情况也不鲜见,但“班子团结周期律”,仍然属于一种“假性”规律,分裂并非班子发展的必然趋向,一把手适当发挥调和作用,是可以避免和改变的。
因此,班子能否团结共事的关键,在于一把手的领导艺术。一把手必须在班子发展的“磨合”、“默契”、“摩擦”三个阶段中,充分施展个人才智和谋略,**“班子团结周期律”的分裂“魔咒”。
一、“三个角色”缩短磨合期
人与人相处,从陌生到熟悉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特别是职业经历、能力素质、做事风格不同的领导干部更是要互相适应。此时,一把手要扮好“三个角色”,使班子成员之问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以最快的速度摸索出和谐共事之道。
工作上做“战友”。
人缘和地缘,是新任干部顺利打开工作局面的前提。一把手要帮助班子成员快速适应职位要求,尤其是帮助空降或交流的干部积累人缘和地缘,建立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情。
一把手要多带副职调研走访,了解风土人情,收集社情民意,把握发展方向;多为副职创造机会,结交上级对应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方便其工作上的联系和沟通;多给副职权力空间,帮助其建立威信,使其快速得到干部群众的拥护。班子成员的快速适应和成长可以为班子团结共事打牢坚实基础。
生活中做“兄弟”。
班子成员的相处时间和交集,远多于一般同事乃至家人,所以,不仅工作上要追求共识,生活中还要相互照应。一把手要关心班子成员及其家庭的大事小情,这既是一种“感情投资”,又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有利于增强一把手的领导力,有利于提高班子的融合度,更有利于加深成员间的兄弟情。
一把手和副职做“兄弟”要讲义气,对外要多背“黑锅”,在上级面前帮副职揽责任;对内要奖罚适度,在下级面前给副职留而子。一把手和副职做“兄弟”还要讲诚信,说到就要做到,绝不让“白票”影响兄弟感情。
私下里做“知己”。
班子团结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认同、互为知己。政治上的知己应当为对方指明前进方向。为此,一把手应密切关注班子成员的情绪变化,透过为人处世看穿班子成员的“小心思”。
特别是班子建立之初,要经常性地以适当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从关心关爱的角度,稳住脚步快的,避免其当出头的“椽子”,让其他人看不惯,鞭策脚步慢的,防止其拖了班子的后腿,让其他人看不上,使班子成员始终保持一致的前进步调。
二、“三个尺度”加深契合度
经过磨合期的班子,干部之间往往仍停留在讲话客客气气、“说一半留一半”的层面上。一把手要抓住凝聚班子力量的“黄金期”,把握好“三个尺度”,趁热打铁,使班子成员的感情进一步加深、配合进一步默契、合力进一步增强。
量准职位“匹配度”。
干部与职位或分工之间的匹配度高低,严重影响班子契合程度。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一把手要想搞好班子团结,首要的是通过摸清班子成员的脾气性格,找准每个干部的角色定位,有意识地把思维敏捷、敢抓敢闯的干部放到中心工作上“唱主角”,增添班子的生机活力;
把处事灵活、擅长外交的干部放到管理岗位上“当领班”,增强班子的协调能力;把心思细腻、忠诚踏实的干部放到综合业务上“抓落实”,提高班子的务实效率;
把性情温和、老练持重的干部放到监督岗位上“搞检修”,促进班子的廉洁规范,使班子形成优势互补、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运行机制和氛围。
把握关系“融合度”。
每个干部都是一个单独的社会个体,都有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干部之间也由于复杂的工作经历,产生了容易被人忽视的关系,比如过去有无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有无私人恩怨、工作矛盾等。
一把手要洞察班子成员的各种工作和社会关系,尽量利用好对工作有利的方面,协调好可能影响班子整体效能的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搞好团结,也是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增强创业“同心度”。
干事创业是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让班子成员一心扑在创业上,一把手要能凝聚人心。一把手要把职业当作事业,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带动其他班子成员,心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以掉队为耻,以争一流为荣,时刻保持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同时,通过及时引导班子成员,及时纠正一些“不合群”的想法和做法。
三、“三个效应”降低摩擦力
摩擦并非都是不好的,通过摩擦达成共识,也未尝不是维护班子
团结的好办法。让班子成员之间摩擦出思想的火花,而非分裂的前奏,需要一把手调控好“三种效应”。
抑制“圈地效应”。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圈子”是中国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小圈子”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钩心斗角、利益之争等不团结现象。
一把手要适当抑制班子成员的“圈地运动”,适时下任务、压担子,让干部有劲都用在工作上,没空余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搞“小圈子”上;规范并从严执行奖罚制度,不因班子成员说情打招呼而网开一面,从侧面粉碎利益群体;选人用人公道正派,切断近亲繁殖的利益链。当然,为了班子的团结,对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圈子”,不一定都要立即瓦解,但要密切关注发展趋势,对那些危险系数高的“小圈子”,可以通过调整分工、变换岗位等手段尽快遏制。
避免“马太效应”。
简单地说,“马太效应”就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既然这是一种现象,也被大多数人证实了,那么一把手在班子管理中就要注意,避免让某些干部得到的过多或过少,造成班子成员之间心理不平衡,挫伤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特别是班子成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班子,一把手更要调剂好任务量和绩效,少干锦上添花之举,多做雪中送炭之事,鼓励并帮助一些绩效不明显的干部,尽快出成绩,消除由于“功过”过分集中,而引发摩擦的隐患。
追求“鲶鱼效应”。
一条好动的鲶鱼能拯救一箱喜欢安静、追求平稳的沙丁鱼。“鲶鱼效应”一直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所推崇。运用到班子管理和激励中,一把手要始终找准一位鲶鱼型干部,增加班子成员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活力,改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工作状态。
鲶鱼型干部可以是班子成员,也可以是有望晋升为班子成员的干部。不要怕新班子成员打乱原有的步调,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干部引入队伍甚至班子中来,促进班子成员从崇尚关系,转向崇尚能力,减少班子内部的摩擦。
篇二: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抓班子、带队伍是一把手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一定要过关,一定要扎实。
在班子上突出“抓”
所谓“抓”,就是要驾驭班子,带动班子。一是学会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善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形成班子共识,使得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主动朝着目标努力工作。二是了解每个成员。要对每个班子成员的经历、特长、脾气性格等有充分的掌握,分配工作、安排任务,做到发挥所长,合理分工。三是到位不越位,放权别放手,一把手要明确自己“第一责任人”、“班长”角色,要驾驭班子、统筹协调,要充分发挥副职的作用,给副职应有的空间,让他们施展手脚,支持班子成员放手开展工作,同时不能做甩手掌柜,不闻不问。四是放心不放松。要充分信任班子成员,调动起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但是不能够放松,要监督检查,学会放风筝,好风凭借力,跑偏用线拽。特别是对于新任职或年轻干部要多帮助。五是与副职经常沟通。一把手与副职要经常沟通,有工作谈工作,没有工作谈谈心,唠唠家常都可以增进感情和班子的凝聚力。
在队伍上要突出“用”
所谓“用”,就是正确识人,用好干部。一是知人识人要“六看”。一辩证地看、历史地看、发展地看。二从政治上看,坚持看主流、看本质。三关键时看。就是要看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作为。四从细节上看。小节观大德,从细节上观察,从小事上看人。五从实绩中看。对干部要看能力、看发展、看业绩。六多个角度看。二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正确识别“三类人”,对能干能说、能干不能说、能说不能干的干部要正确识别,用其所长。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鼓励更多的人干事创业。三是干工作需要用人,而不是以人划线。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公道正派,从工作出发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不能搞亲亲疏疏,更不能以“我”划线。否则,就会离心离德,干部会怨声载道,队伍会伤元气,事业会受影响,败坏机关风气。
在管理上突出“济”
所谓“济”,就是严慈相济,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和培养干部。一是关心干部的成长。要把握干部成长的阶段规律,积极推荐干部,一把手要善于做培养领导的领导,这是一把手能力的体现,只要你的部门经常出干部,你抓班子带队伍就有吸引力。二是要善于激励干部。要让下属看到光明的前途和工作的回报,让干部始终工作在充满希望的氛围和环境中。三是严格管理。在内部,要敢于批评,真心批评,教之以法,授之以道,使干部明白你的理念,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他好。
在胸怀上要突出“容”
所谓“容”,就是能包容。一是能容短,用人所长。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看人要多看长处,少看短处。对有缺点有毛病的人,要诚恳批评、帮助。很难说有“不好用”的干部,只有“不会用”“用不好”的干部。一把手不仅要能容有短之人,而且要敢于和善于用特长和不足都比较明显的人。二是能容才。一把手要容得下有才之人,要承认个性、允许个性,发挥个性的作用。对班子中才能超过自己的同志,不妒忌,不压制,不能搞武大郎开店,只用不如自己的干部、听话的干部,要爱才、护才、养才、用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三是能容性格差异。班子中有的人慢性子,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深沉,有的人好说。一把手不仅要善于与自己性格一样的人打交道,更要善于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一个成熟的一把手,应善于团结不同性格的人一道工作。
在团结上要突出“解”
所谓“解”,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一个班子、一个单位的团结,关键在一把手。客观地讲,一个班子再好也会有矛盾,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一把手要能为班子成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反之,就可能使矛盾激化,造成班子不稳定。一是勇于解决矛盾。一个班子里每个成员的经历、学历、社会阅历、气质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往往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甚至产生矛盾,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一把手要及时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善于营造同志加兄弟的工作环境。一
个具有丰富领导经验的一把手往往十分重视情感活动。要注重与班子成员进行情感培养和感情交流,建立同志间的真诚友谊。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的成绩要看到,问题要想到,困难要帮到,使班子内部形成这样一种气氛,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团结一致、协调配合。
在责任上突出“担”
所谓“担”,就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班子成员根据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把手都应负有领导责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如果在工作上出现差错,一把手更应当主动承担责任,为下属扛一扛。现在形势发展这么快,需要做出很多新的尝试,工作是有风险的,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失败。作为一把手,不能有了问题一推六二五,把责任推给下属,指责下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组织部长
王宗刚)
推荐访问: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班子
把手
队伍
篇一: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一把手如何带队伍
建设和谐领导班子,是影响一个地区或单位事业发展的重要因素。俗话说:“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一个团结奋进的领导班子,不是“11=2”的简单叠加,而是“11=N”的能量释放。
班子成员之间的关系,是人际关系中的一种政治性关系,也呈现出一定的规律性。有人总结班子发展一般要经过“磨合一默契一摩擦一分裂”四个阶段,并把这种规律性表现称为“班子团结周期律”。
笔者认为,虽然班子时刻保持团结,不符合人际关系发展规律,无论是因为职能分工,还是由于个人利益、脾气性格等因素,都难免导致班子中出现一些“杂音”,班子成员最终四分五裂的情况也不鲜见,但“班子团结周期律”,仍然属于一种“假性”规律,分裂并非班子发展的必然趋向,一把手适当发挥调和作用,是可以避免和改变的。
因此,班子能否团结共事的关键,在于一把手的领导艺术。一把手必须在班子发展的“磨合”、“默契”、“摩擦”三个阶段中,充分施展个人才智和谋略,**“班子团结周期律”的分裂“魔咒”。
一、“三个角色”缩短磨合期
人与人相处,从陌生到熟悉有一个磨合的过程,特别是职业经历、能力素质、做事风格不同的领导干部更是要互相适应。此时,一把手要扮好“三个角色”,使班子成员之问建立起深厚的感情,以最快的速度摸索出和谐共事之道。
工作上做“战友”。
人缘和地缘,是新任干部顺利打开工作局面的前提。一把手要帮助班子成员快速适应职位要求,尤其是帮助空降或交流的干部积累人缘和地缘,建立起并肩作战的“战友”情。
一把手要多带副职调研走访,了解风土人情,收集社情民意,把握发展方向;多为副职创造机会,结交上级对应领导及职能部门负责人,方便其工作上的联系和沟通;多给副职权力空间,帮助其建立威信,使其快速得到干部群众的拥护。班子成员的快速适应和成长可以为班子团结共事打牢坚实基础。
生活中做“兄弟”。
班子成员的相处时间和交集,远多于一般同事乃至家人,所以,不仅工作上要追求共识,生活中还要相互照应。一把手要关心班子成员及其家庭的大事小情,这既是一种“感情投资”,又是一种情感的传递,有利于增强一把手的领导力,有利于提高班子的融合度,更有利于加深成员间的兄弟情。
一把手和副职做“兄弟”要讲义气,对外要多背“黑锅”,在上级面前帮副职揽责任;对内要奖罚适度,在下级面前给副职留而子。一把手和副职做“兄弟”还要讲诚信,说到就要做到,绝不让“白票”影响兄弟感情。
私下里做“知己”。
班子团结的最高境界就是互相认同、互为知己。政治上的知己应当为对方指明前进方向。为此,一把手应密切关注班子成员的情绪变化,透过为人处世看穿班子成员的“小心思”。
特别是班子建立之初,要经常性地以适当的方式开展谈心谈话,从关心关爱的角度,稳住脚步快的,避免其当出头的“椽子”,让其他人看不惯,鞭策脚步慢的,防止其拖了班子的后腿,让其他人看不上,使班子成员始终保持一致的前进步调。
二、“三个尺度”加深契合度
经过磨合期的班子,干部之间往往仍停留在讲话客客气气、“说一半留一半”的层面上。一把手要抓住凝聚班子力量的“黄金期”,把握好“三个尺度”,趁热打铁,使班子成员的感情进一步加深、配合进一步默契、合力进一步增强。
量准职位“匹配度”。
干部与职位或分工之间的匹配度高低,严重影响班子契合程度。人们常说,“性格决定命运”。
一把手要想搞好班子团结,首要的是通过摸清班子成员的脾气性格,找准每个干部的角色定位,有意识地把思维敏捷、敢抓敢闯的干部放到中心工作上“唱主角”,增添班子的生机活力;
把处事灵活、擅长外交的干部放到管理岗位上“当领班”,增强班子的协调能力;把心思细腻、忠诚踏实的干部放到综合业务上“抓落实”,提高班子的务实效率;
把性情温和、老练持重的干部放到监督岗位上“搞检修”,促进班子的廉洁规范,使班子形成优势互补、动静相宜、张弛有度的运行机制和氛围。
把握关系“融合度”。
每个干部都是一个单独的社会个体,都有千丝万缕的社会关系,干部之间也由于复杂的工作经历,产生了容易被人忽视的关系,比如过去有无领导和被领导的关系,有无私人恩怨、工作矛盾等。
一把手要洞察班子成员的各种工作和社会关系,尽量利用好对工作有利的方面,协调好可能影响班子整体效能的问题,这不仅是为了搞好团结,也是为了确保工作的顺利开展。
增强创业“同心度”。
干事创业是班子建设的首要目标。让班子成员一心扑在创业上,一把手要能凝聚人心。一把手要把职业当作事业,率先垂范,严于律己,带动其他班子成员,心生强烈的职业自豪感和使命感,以掉队为耻,以争一流为荣,时刻保持创业的热情和激情,不断自我更新、自我完善、自我提高。同时,通过及时引导班子成员,及时纠正一些“不合群”的想法和做法。
三、“三个效应”降低摩擦力
摩擦并非都是不好的,通过摩擦达成共识,也未尝不是维护班子
团结的好办法。让班子成员之间摩擦出思想的火花,而非分裂的前奏,需要一把手调控好“三种效应”。
抑制“圈地效应”。所谓“物以类聚,人以群分”,“小圈子”是中国由来已久的社会现象。“小圈子”一旦形成,随之而来的是一系列钩心斗角、利益之争等不团结现象。
一把手要适当抑制班子成员的“圈地运动”,适时下任务、压担子,让干部有劲都用在工作上,没空余时间和精力浪费在搞“小圈子”上;规范并从严执行奖罚制度,不因班子成员说情打招呼而网开一面,从侧面粉碎利益群体;选人用人公道正派,切断近亲繁殖的利益链。当然,为了班子的团结,对一些“无伤大雅”的“小圈子”,不一定都要立即瓦解,但要密切关注发展趋势,对那些危险系数高的“小圈子”,可以通过调整分工、变换岗位等手段尽快遏制。
避免“马太效应”。
简单地说,“马太效应”就是好的愈好、坏的愈坏,多的愈多、少的愈少的一种现象。既然这是一种现象,也被大多数人证实了,那么一把手在班子管理中就要注意,避免让某些干部得到的过多或过少,造成班子成员之间心理不平衡,挫伤部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
特别是班子成员能力参差不齐的班子,一把手更要调剂好任务量和绩效,少干锦上添花之举,多做雪中送炭之事,鼓励并帮助一些绩效不明显的干部,尽快出成绩,消除由于“功过”过分集中,而引发摩擦的隐患。
追求“鲶鱼效应”。
一条好动的鲶鱼能拯救一箱喜欢安静、追求平稳的沙丁鱼。“鲶鱼效应”一直为现代企业管理理念所推崇。运用到班子管理和激励中,一把手要始终找准一位鲶鱼型干部,增加班子成员的忧患意识和进取活力,改变人浮于事、效率低下的工作状态。
鲶鱼型干部可以是班子成员,也可以是有望晋升为班子成员的干部。不要怕新班子成员打乱原有的步调,把那些富有朝气、思维敏捷的年轻干部引入队伍甚至班子中来,促进班子成员从崇尚关系,转向崇尚能力,减少班子内部的摩擦。
篇二: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抓班子、带队伍是一把手的必修课和基本功,一定要过关,一定要扎实。
在班子上突出“抓”
所谓“抓”,就是要驾驭班子,带动班子。一是学会做人的工作。做人的工作,第一位的是思想政治工作。一枝一叶总关情,要善于通过深入细致的思想工作,形成班子共识,使得班子成员齐心协力,主动朝着目标努力工作。二是了解每个成员。要对每个班子成员的经历、特长、脾气性格等有充分的掌握,分配工作、安排任务,做到发挥所长,合理分工。三是到位不越位,放权别放手,一把手要明确自己“第一责任人”、“班长”角色,要驾驭班子、统筹协调,要充分发挥副职的作用,给副职应有的空间,让他们施展手脚,支持班子成员放手开展工作,同时不能做甩手掌柜,不闻不问。四是放心不放松。要充分信任班子成员,调动起班子成员的积极性,但是不能够放松,要监督检查,学会放风筝,好风凭借力,跑偏用线拽。特别是对于新任职或年轻干部要多帮助。五是与副职经常沟通。一把手与副职要经常沟通,有工作谈工作,没有工作谈谈心,唠唠家常都可以增进感情和班子的凝聚力。
在队伍上要突出“用”
所谓“用”,就是正确识人,用好干部。一是知人识人要“六看”。一辩证地看、历史地看、发展地看。二从政治上看,坚持看主流、看本质。三关键时看。就是要看干部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在关键时刻的表现和作为。四从细节上看。小节观大德,从细节上观察,从小事上看人。五从实绩中看。对干部要看能力、看发展、看业绩。六多个角度看。二是树立正确的用人导向。正确识别“三类人”,对能干能说、能干不能说、能说不能干的干部要正确识别,用其所长。不让老实人吃亏,不让投机钻营者得利,鼓励更多的人干事创业。三是干工作需要用人,而不是以人划线。一把手在选人用人上,必须公道正派,从工作出发把合适的人用在合适的位置,不能搞亲亲疏疏,更不能以“我”划线。否则,就会离心离德,干部会怨声载道,队伍会伤元气,事业会受影响,败坏机关风气。
在管理上突出“济”
所谓“济”,就是严慈相济,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关心爱护和培养干部。一是关心干部的成长。要把握干部成长的阶段规律,积极推荐干部,一把手要善于做培养领导的领导,这是一把手能力的体现,只要你的部门经常出干部,你抓班子带队伍就有吸引力。二是要善于激励干部。要让下属看到光明的前途和工作的回报,让干部始终工作在充满希望的氛围和环境中。三是严格管理。在内部,要敢于批评,真心批评,教之以法,授之以道,使干部明白你的理念,明白这一切都是为他好。
在胸怀上要突出“容”
所谓“容”,就是能包容。一是能容短,用人所长。每个人都是优点与缺点并存,看人要多看长处,少看短处。对有缺点有毛病的人,要诚恳批评、帮助。很难说有“不好用”的干部,只有“不会用”“用不好”的干部。一把手不仅要能容有短之人,而且要敢于和善于用特长和不足都比较明显的人。二是能容才。一把手要容得下有才之人,要承认个性、允许个性,发挥个性的作用。对班子中才能超过自己的同志,不妒忌,不压制,不能搞武大郎开店,只用不如自己的干部、听话的干部,要爱才、护才、养才、用才,创造人尽其才,才尽其用的局面。三是能容性格差异。班子中有的人慢性子,有的人急性子;有的人内向,有的人外向;有的人深沉,有的人好说。一把手不仅要善于与自己性格一样的人打交道,更要善于与自己性格不同的人打交道。一个成熟的一把手,应善于团结不同性格的人一道工作。
在团结上要突出“解”
所谓“解”,就是化解矛盾,解决问题。一个班子、一个单位的团结,关键在一把手。客观地讲,一个班子再好也会有矛盾,矛盾并不可怕,关键是一把手要能为班子成员创造一个宽松的环境。反之,就可能使矛盾激化,造成班子不稳定。一是勇于解决矛盾。一个班子里每个成员的经历、学历、社会阅历、气质和所处的位置不同,看问题的角度不同,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式方法也不尽相同,往往造成思想认识上的差异,甚至产生矛盾,发展下去,就会影响团结、影响工作。一把手要及时发现矛盾、解决矛盾,把矛盾解决在萌芽状态。二是要善于营造同志加兄弟的工作环境。一
个具有丰富领导经验的一把手往往十分重视情感活动。要注重与班子成员进行情感培养和感情交流,建立同志间的真诚友谊。一把手对班子成员的成绩要看到,问题要想到,困难要帮到,使班子内部形成这样一种气氛,即互相尊重、互相信任、互相理解、团结一致、协调配合。
在责任上突出“担”
所谓“担”,就是敢于负责,勇于担当。在民主集中制的原则下,班子成员根据集体领导、分工负责的原则开展工作,不论哪个环节出了问题,一把手都应负有领导责任,有的是直接的,有的是间接的。如果在工作上出现差错,一把手更应当主动承担责任,为下属扛一扛。现在形势发展这么快,需要做出很多新的尝试,工作是有风险的,要鼓励创新,允许失误失败。作为一把手,不能有了问题一推六二五,把责任推给下属,指责下属。(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工委委员、组织部长
王宗刚)
推荐访问: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
班子
把手
队伍
上一篇:一把手作风建设研讨发言材料7篇
下一篇:一把手如何抓班子带队伍(7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