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2篇)
2025-08-24人已围观
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2篇)
篇一: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
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周记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追梦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那也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我自己的梦想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职业,那就是医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那份忧愁被时间拖着,被岁月之风拖着,被年华的时光拖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开的,你躲不了,你也逃不掉。我亦是如此,当别人高声喊出自己的梦想时,我默不作声;当别人为梦想而奋斗时,我漫无目的地徘徊。
一直到那一天,我无聊地坐在电视机前,无意中调到了一个频道,上面正播放着那些身披白色战袍的人,他们向着人群相反的方向,义无反顾走向战场,他们是人与病毒战争中的英雄,是人们的白衣天使。只是这一幕,便让医生梦这一颗不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在我的心目中,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的肩上扛着艰巨的担子,那便是救死扶伤的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已然是我的梦想以及奋斗的目标。为了目标而奋进,我开始攒钱买了一些医学书,其中的内容就足以让我头晕目眩,更何况,需要学习、背诵并牢记的内容偏多。我决定要趁现在自己记忆力好的时候,多看一些,打好自己的基础,走好每一步。别人说:“梦想是没有捷径可寻的。”但我认为梦想是有捷径的,而那条路叫做努力。
超越,决不能落后!追梦之路固然难走,所以才要迎难而上。“浮生有梦三千场,穷尽千里诗酒荒”,不要因为挫折而落入“深渊”,坚持不懈向上攀,终有看见曙光的那一天。
篇二: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
以弘扬科学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为主题的作文(一)我的科技超能梦
在我心中,科学是神奇的,科学家是有“超能力”的。
5月4日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小弟弟一起参观了张掖科技馆。
到了科技馆门口,我们扫了场所码,测了体温,爸爸拿出身份证做了登记。我迫不及待地拿着售票员阿姨给我们的电子门票扫码进入一楼科技展厅。
只见展厅正中间摆放有高铁模型、飞机模型、航母模型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它们仿佛正在向我们诉说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之路的辉煌历程。左手方向有丹霞景观、古代丝绸之路等电子画展,这些都是我家乡有名的特色景观。看着这些画展,我为自己是一个丝路人而感到骄傲。
最吸引人的还是右手方向的科技展厅。这里的许多植物和动物标本,把我们带进了动植物园,走在辽阔的草原上,和牛羊为伴,与蝴蝶舞蹈,聆听清晨的鸟鸣,畅想星空的秘密。回过神来,我国近几年十位杰出科学家的画像及成就介绍展现在眼前。驻足细看,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爷爷,是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让中国睁开“天眼”的南仁东爷爷,正慈爱的看着我;让亿万中国人民吃饱肚子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他有生之年实现了“禾下乘凉梦”。看着这些简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一生不求名,不图利,胸怀祖国,有着一腔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他们敢为人先,有着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他们淡泊名利,有着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精益求精,有着真诚质朴的人格
魅力。他们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他们就是我们要尊敬的人,是我们要学习的人,也是我们要铭记的英雄。读着这些简介,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科技动手区,我动手操作了“空中成像”“穿墙而过”“一笔画”“窃视无穷”“锥体上滚”“滚出直线”等等。我觉得“一笔画”非常神奇。“空中成像”更加神秘,它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虽然不是整幅图像同时发出红外接收光,但是由于视觉暂留现象,发光点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使人感觉看到了完整的图像。弟弟也像个“小大人”一样,我动哪个,他也按哪个按钮,还不时格格地笑,好开心啊!科学的奥秘真的奇乐无穷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楼。这里有儿童游戏区,有奇怪的“隐形人”,有神奇变幻的“笼中飞鸟”,有人工智能机器人下五子棋。我在电子屏上下了两局五子棋,都以失败告终。我想这个机器人怎么这么厉害啊,以后得多多练习才能和它一比高下。
之后我们又来到消防知识区,我知道了灭火器有四种,了解了一些家庭防火小知识,还抢答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等等,过了一把“闯关瘾”。
时间过得好快呀,不知不觉已经一个多小时了,最后我们上了三楼。这里是航天科技大厅,有航天飞机模型,还有宝宝出生的神秘经过,营养搭配系统,八大星系太空图等等。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球体,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其他星球上都不适宜人类居住。
回来的路上,爸爸告诉我:科技可以让梦想成为现实,可以让人们像小鸟那样在空中翱翔,可以让人们像鱼儿那样在海里潜水,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我点点头,暗暗给自己加油:我要从现在开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追寻科技脚步,点亮科技梦想,做一名新时代追梦人。
(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国辛苦为民甜
科学之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会低头认输的民族。在民族危难之际,总会有一批砥柱中流的中国人站起来,挺起民族的脊梁,扛起历史的重任。
旧中国,社会黑暗,民生凋敝,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时代需要有脊梁的中国人挺身而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中国人民的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冲破困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那段艰难的历程当中,三位科学家迈着矫健的步伐,带领全体华夏儿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护国重臣邓稼先
新中国前期,国防力量薄弱,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面对西方各国的威胁和恐吓,党中央组织了一批科研团队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许多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得知祖国正处于危难之际,便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其中,便有我们熟知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先生。
邓稼先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启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中国核事业的发展,他隐姓埋名十几年,坚守在岗位第一线,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毕生所学。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出现在现场。杨振宁曾这样评价他:“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我想,这样的评价对于邓稼先先生而言,是最合适不过了。
国士无双袁隆平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水稻产量连年歉收,粮食危机油然而生。很多婴儿因为得不到所需的营养,个个骨瘦如柴,面如死灰,永远沉睡在襁褓之中。此时,一位青年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无比沉痛,他下定决心——让全国人民填饱肚子!他,就是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先生临危受命,但要解决一个人口大国填饱肚子的问题,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尽管如此,却还是动摇不了他内心的决心。他带领团队研发提升水稻产量,每天在田地里试验,有时时间一久,便会在田地内过夜,人们戏称田地便是袁隆平先生的第二个家。经过长期的研发与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气馁,终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于1975年攻克了“制种关”,成功研发出了杂交水稻,使中国水稻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解决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
可惜的是,袁隆平先生在去年五月二十二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不畏艰险、与时俱进的崇高品德,却是永垂不朽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进。
白衣卫士屠呦呦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吸血虫病的高潮,但是仍有许多人染上病毒,导致后半生在病痛的折磨下死去。当时中国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而一些西药却又十分昂贵,许多平民百姓的家庭负担不起,只能望而止步。而一个少女,她不肯向病毒低头,投身于生“”药学研究,解决病毒的根源。而这位少女,就是屠呦呦。
七十年代后,人们生病之后全靠“天意”,导致许多人们生病不愿去看医生,尤其是在农村,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了病毒愈加猖狂,疟疾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恶魔,杀人凶手。屠呦呦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流逝,心里异常难受与悲愤,于是屠呦呦便主动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申请研究抗疟药物。她带领团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这一药物的发明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非洲地区,使疟疾死亡率大大降低。为了让群众都买得起药,接受治疗,屠呦呦将青蒿素的价格压到最低。最终,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也让屠呦呦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物理学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曾在贺信中说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屠呦呦在人们被病毒摧残时挺身而出,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真可谓是医者仁心!
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诸多挺起脊梁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科学精神,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为科学献身。不求万世侯,只为一世清。他们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在科学道路上奋斗终生。虽无名利加身,但却无怨无悔。他们这种不畏艰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必将永留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科学之路上前
仆后继,创造辉煌。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必将永垂不朽。我国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正是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应该在科技教育中传递给我们青少年的“中国精神”,将这些中国榜样的力量赋能给所有青少年群体,增强我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先辈为楷模,继承他们的精神,立志为国,把他们的精神转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在求知的路上刻苦奋进,把这些科学家视为我们的榜样,学习他们的严谨求实的精神,磨砺自己的意志,开拓自己的眼界,树立远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意义,更不会留下任何遗憾。科学精神的传承与渗透是历史的责任,而我们青少年则是继承者,这些科学家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在科学研究的路上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走的更远。将科学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中,有朝一日这些种子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也一定会成为我国科研事业中的优秀一份子。
最后我想借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句名言来表达我对科学精神的体会与领悟,“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三)写给前辈科学家们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科学家前辈:
你们好!
现在是2022年。如今的中华早已旧貌换了新颜,你们瞧:大庆油田灯火辉煌,空间站内科技环绕,两弹威风扬名海外,杂交水稻产量新增,一剂青蒿斩杀疟疾,新冠肺炎奄奄一息,中国天眼探索苍穹……如今的中国科技强盛,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你们请听我——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向你们吐露心声。
李四光爷爷,您看到了吗?如今的中国矿产储量十分丰富,油田更是遍布各地。还记得当年中国极其缺少石油,就连“两弹一星”工程所需的铀,也极其稀少。您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走到每一处可能有石油的地方,仔细勘探,认真分析。在您的努力之下,中国不仅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再也不用依赖那些西方的国家了。
李四光爷爷,您瞧,新时代展现了您最初的梦想。这是新时代给您的答卷,您还满意吗?
钱学森爷爷,您看您用毕生心血奉献的火箭导弹事业,在中国已逐步发展,称雄于世界。神舟火箭再一次飞翔深空,中国空间站正逐步建设。这些都离不开您的付出和辛劳。
还记得那一年吗?1949年末的您归心似箭,正要投入祖国的怀抱,却被美国政府无理扣押,软禁长达五年之久。不过,苦难磨不去您的决心,金钱泡不软您的意志。最终,在1955年,您回国了。回国了的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带着满腔的热血,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从那一刻起,中国又多了一分底气。
请看:天问一号访问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中国,正在向航天强国稳步迈进!
邓稼先爷爷,您记得吗?一生所学为华夏,热血男儿担天地。1958年,您带领几十名大学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从此“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就成了您的座右铭。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
这些伟大的功绩中包含着您的辛劳与汗水,您默默无闻,不惧风雪困苦。每次试验,您必定冲锋在前,决不后退。
如今中国风平浪静的背后,是罗布泊上空的两朵蘑菇云的威慑。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袁隆平爷爷,您还记得那场大饥荒吗?无数人因饥饿而患浮肿病,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那一刻开始,您就种下了“禾下乘凉梦”的种子。60多年来,您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究一种高产量的杂交水稻。60多年来,您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终于,有一天,您的梦实现了。
如今,您的“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而您却驾鹤西归……
袁爷爷,您在哪儿?我们想您!
屠呦呦奶奶,您知道吗?您那一剂青蒿素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在那之前,疟疾横行,劳苦大众苦不堪言。作为一名医生,您毅然决然地担起了研究青蒿素的重任。每天您都会在自己的实验中提炼青蒿素,但,每次实验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直到有一天,您从古籍中发现古人提取青蒿素的秘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您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绞呀!
从那一刻起,疟疾不再横行。
一剂青蒿救万生,斩杀疟疾万古传。
钟南山爷爷还记得2020年那个春节吗?一时间,新冠肺炎在全国蔓延开来。您虽高龄,但依旧在第一时间赶到武汉。一下车,你就开始对这场大疫进行调查,研究。
您满怀信心,从治好第一例,到治好千万例;从击败德尔塔到斩杀奥密克戎。您总是奋身冲在一线与前线将士同生共死。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时刻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您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
感谢您,钟南山爷爷,祝您健康长寿!
南仁东爷爷,您怎么走了?您怎么弃您毕生奉献的中国天眼而去了呢?
为了天眼,您不辞辛劳,百日苦千日汗都打磨不了您的信心。您每天都会上工地仔细检查,您追求速度,更追求精度。正是您这种要强的精神,过早的熬干了您的身体,让您来不及等到那只天眼的睁开,就过早的离开了。
它睁了眼,您闭了眼;您闭了眼,它又睁开了明眸。我们知道,夜空中那颗星,就是您!
南爷爷,您知道吗?FAST工程举世瞩目,中国天眼正在探索苍穹!
各位的前辈们,如今的中国是否如您所愿?请您相信,中国梦总有一天必将实现。作为新一代的我们,科技强国是我们心中的信念,因为我们明白,学习科技的我们,是中国最强大的后备军。我们早已枕戈待旦,只等一声动人心弦的冲锋号,便会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冲向明天,冲向未来,创造更繁荣的中华!
如今繁华盛世,如您所愿。
请您放心,强国有我!
此致
敬礼
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
推荐访问: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
新时代
绘画
争做
篇一: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
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周记
这是一个新的时代,一个追梦的时代。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梦想,而那也是每个人奋斗的目标。我自己的梦想不过是一个平凡的职业,那就是医生。
很多时候,我们都是带着自己的那份忧愁被时间拖着,被岁月之风拖着,被年华的时光拖着。这是任何人都无法避开的,你躲不了,你也逃不掉。我亦是如此,当别人高声喊出自己的梦想时,我默不作声;当别人为梦想而奋斗时,我漫无目的地徘徊。
一直到那一天,我无聊地坐在电视机前,无意中调到了一个频道,上面正播放着那些身披白色战袍的人,他们向着人群相反的方向,义无反顾走向战场,他们是人与病毒战争中的英雄,是人们的白衣天使。只是这一幕,便让医生梦这一颗不朽的种子,深深扎根在我的心里。
在我的心目中,医生是一个神圣的职业,他们的肩上扛着艰巨的担子,那便是救死扶伤的使命。他们用自己的力量挽救病人的生命,所以,成为一名合格、优秀的医生已然是我的梦想以及奋斗的目标。为了目标而奋进,我开始攒钱买了一些医学书,其中的内容就足以让我头晕目眩,更何况,需要学习、背诵并牢记的内容偏多。我决定要趁现在自己记忆力好的时候,多看一些,打好自己的基础,走好每一步。别人说:“梦想是没有捷径可寻的。”但我认为梦想是有捷径的,而那条路叫做努力。
超越,决不能落后!追梦之路固然难走,所以才要迎难而上。“浮生有梦三千场,穷尽千里诗酒荒”,不要因为挫折而落入“深渊”,坚持不懈向上攀,终有看见曙光的那一天。
篇二: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
以弘扬科学精神,做新时代追梦人为主题的作文(一)我的科技超能梦
在我心中,科学是神奇的,科学家是有“超能力”的。
5月4日早上,天气晴朗,阳光明媚,爸爸妈妈带着我和小弟弟一起参观了张掖科技馆。
到了科技馆门口,我们扫了场所码,测了体温,爸爸拿出身份证做了登记。我迫不及待地拿着售票员阿姨给我们的电子门票扫码进入一楼科技展厅。
只见展厅正中间摆放有高铁模型、飞机模型、航母模型等。这些栩栩如生的模型,它们仿佛正在向我们诉说着我国科技高速发展之路的辉煌历程。左手方向有丹霞景观、古代丝绸之路等电子画展,这些都是我家乡有名的特色景观。看着这些画展,我为自己是一个丝路人而感到骄傲。
最吸引人的还是右手方向的科技展厅。这里的许多植物和动物标本,把我们带进了动植物园,走在辽阔的草原上,和牛羊为伴,与蝴蝶舞蹈,聆听清晨的鸟鸣,畅想星空的秘密。回过神来,我国近几年十位杰出科学家的画像及成就介绍展现在眼前。驻足细看,中科院院士钟南山爷爷,是抗击非典和新冠肺炎疫情的“领军人物”;让中国睁开“天眼”的南仁东爷爷,正慈爱的看着我;让亿万中国人民吃饱肚子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爷爷,在他有生之年实现了“禾下乘凉梦”。看着这些简介,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他们一生不求名,不图利,胸怀祖国,有着一腔服务人民的爱国情怀;他们敢为人先,有着坚毅执着的科学精神;他们淡泊名利,有着忘我奉献的高尚情操;他们精益求精,有着真诚质朴的人格
魅力。他们把最宝贵的生命献给了祖国。他们就是我们要尊敬的人,是我们要学习的人,也是我们要铭记的英雄。读着这些简介,让我的心久久不能平静。
之后,我们又来到了科技动手区,我动手操作了“空中成像”“穿墙而过”“一笔画”“窃视无穷”“锥体上滚”“滚出直线”等等。我觉得“一笔画”非常神奇。“空中成像”更加神秘,它是利用了视觉暂留现象,虽然不是整幅图像同时发出红外接收光,但是由于视觉暂留现象,发光点会在视网膜上保留一段时间,使人感觉看到了完整的图像。弟弟也像个“小大人”一样,我动哪个,他也按哪个按钮,还不时格格地笑,好开心啊!科学的奥秘真的奇乐无穷啊!
接着我们来到了二楼。这里有儿童游戏区,有奇怪的“隐形人”,有神奇变幻的“笼中飞鸟”,有人工智能机器人下五子棋。我在电子屏上下了两局五子棋,都以失败告终。我想这个机器人怎么这么厉害啊,以后得多多练习才能和它一比高下。
之后我们又来到消防知识区,我知道了灭火器有四种,了解了一些家庭防火小知识,还抢答了消防安全知识竞赛题等等,过了一把“闯关瘾”。
时间过得好快呀,不知不觉已经一个多小时了,最后我们上了三楼。这里是航天科技大厅,有航天飞机模型,还有宝宝出生的神秘经过,营养搭配系统,八大星系太空图等等。我知道了地球是人类赖以生存的球体,只有地球上才有生命,其他星球上都不适宜人类居住。
回来的路上,爸爸告诉我:科技可以让梦想成为现实,可以让人们像小鸟那样在空中翱翔,可以让人们像鱼儿那样在海里潜水,可以“上九天揽月,下五洋捉鳖”。我点点头,暗暗给自己加油:我要从现在开始热爱科学,崇尚科学,弘扬科学精神,追寻科技脚步,点亮科技梦想,做一名新时代追梦人。
(二)采得百花成蜜后,为国辛苦为民甜
科学之所以叫科学,正是因为它不承认偶像,不怕推翻过时的旧事物,很仔细地倾听实践和经验的呼声。
-----—题记
中华民族,是一个从来不会低头认输的民族。在民族危难之际,总会有一批砥柱中流的中国人站起来,挺起民族的脊梁,扛起历史的重任。
旧中国,社会黑暗,民生凋敝,列强入侵,中华民族处于危亡之际,时代需要有脊梁的中国人挺身而出。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中国人民的长期的艰苦奋斗,终于冲破困境,迎来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那段艰难的历程当中,三位科学家迈着矫健的步伐,带领全体华夏儿女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护国重臣邓稼先
新中国前期,国防力量薄弱,国家安全得不到保障。面对西方各国的威胁和恐吓,党中央组织了一批科研团队投身于核武器的研发工作。许多在海外工作的中国科学家,听到了祖国的召唤,得知祖国正处于危难之际,便历尽千辛万苦回到祖国的怀抱。其中,便有我们熟知的核物理学家邓稼先先生。
邓稼先和他的老师王淦昌教授以及彭桓武教授投入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启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为了保守国家秘密,他几十年如一日扎根基层,攻克一个又一个难关。最终,中国第一颗原子弹于1964年10月16日成功爆炸,第一颗氢弹于1967年6月17日成功爆炸。
邓稼先为了祖国的强盛,为了中国核事业的发展,他隐姓埋名十几年,坚守在岗位第一线,默默地奉献自己的毕生所学。他常常在关键时刻,不顾个人安危,第一个出现在现场。杨振宁曾这样评价他:“邓稼先是中国几千年传统文化所孕育出来的具有最高奉献精神的儿子。”我想,这样的评价对于邓稼先先生而言,是最合适不过了。
国士无双袁隆平
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中国,天灾人祸接连不断,水稻产量连年歉收,粮食危机油然而生。很多婴儿因为得不到所需的营养,个个骨瘦如柴,面如死灰,永远沉睡在襁褓之中。此时,一位青年看着眼前的一切,心里无比沉痛,他下定决心——让全国人民填饱肚子!他,就是袁隆平先生。
袁隆平先生临危受命,但要解决一个人口大国填饱肚子的问题,绝对不是什么简单的事情。尽管如此,却还是动摇不了他内心的决心。他带领团队研发提升水稻产量,每天在田地里试验,有时时间一久,便会在田地内过夜,人们戏称田地便是袁隆平先生的第二个家。经过长期的研发与实验,一次又一次的失败和气馁,终于,袁隆平带领他的团队于1975年攻克了“制种关”,成功研发出了杂交水稻,使中国水稻产量名列世界前茅,再次创造了一个奇迹,向世界证明了中国人的智慧和能力,解决了中国人几千年来的温饱问题。
可惜的是,袁隆平先生在去年五月二十二日永远地离开了我们,但他热爱祖国、一心为民、造福人类、不畏艰险、与时俱进的崇高品德,却是永垂不朽的,激励着一代又一代青年前进。
白衣卫士屠呦呦
1956年,全国掀起防治吸血虫病的高潮,但是仍有许多人染上病毒,导致后半生在病痛的折磨下死去。当时中国的医疗技术并不发达,而一些西药却又十分昂贵,许多平民百姓的家庭负担不起,只能望而止步。而一个少女,她不肯向病毒低头,投身于生“”药学研究,解决病毒的根源。而这位少女,就是屠呦呦。
七十年代后,人们生病之后全靠“天意”,导致许多人们生病不愿去看医生,尤其是在农村,这一现象非常普遍,导致了病毒愈加猖狂,疟疾成为了人们口中的恶魔,杀人凶手。屠呦呦眼睁睁看着一个又一个鲜活的生命流逝,心里异常难受与悲愤,于是屠呦呦便主动向中国中医研究院申请研究抗疟药物。她带领团队收集整理历代医籍、本草、民间方药入手,在收集2000余方药基础上,编写了640种药物为主的《抗疟单验方集》,对其中的200多种中药开展实验研究,历经380多次失败,利用现代医学和方法进行分析研究、不断改进提取方法,终于在1971年获得青蒿抗疟发掘的成功。这一药物的发明对中国人民乃至全世界起到了关键作用,尤其是非洲地区,使疟疾死亡率大大降低。为了让群众都买得起药,接受治疗,屠呦呦将青蒿素的价格压到最低。最终,这一历史性的发现也让屠呦呦于2015年荣获诺贝尔生理学和物理学奖,成为中国历史上第二位诺贝尔奖获得者。
中国科学院院长白春礼曾在贺信中说屠呦呦的获奖:“是中国科学界的骄傲,我相信,这必将激励更多的中国科学家不断攀登世界科学高峰,为人类文明和人民福祉作出更多更大的贡献。”屠呦呦在人们被病毒摧残时挺身而出,挽救了亿万人的生命,真可谓是医者仁心!
邓稼先,袁隆平,屠呦呦等诸多挺起脊梁的科学家,他们都有着共同的科学精神,在祖国最需要他们的时候挺身而出,为国家,为科学献身。不求万世侯,只为一世清。他们实事求是,刻苦钻研,在科学道路上奋斗终生。虽无名利加身,但却无怨无悔。他们这种不畏艰难万险,勇攀科学高峰的精神,必将永留后世,激励着一代又一代中国人在科学之路上前
仆后继,创造辉煌。他们的精神熠熠生辉,必将永垂不朽。我国这些伟大科学家的崇高精神,正是推动我国科学研究事业快速向前发展的不竭动力,更是应该在科技教育中传递给我们青少年的“中国精神”,将这些中国榜样的力量赋能给所有青少年群体,增强我们的使命感与责任感。
我们作为新时代的青年,要以先辈为楷模,继承他们的精神,立志为国,把他们的精神转化为我们学习的动力,在求知的路上刻苦奋进,把这些科学家视为我们的榜样,学习他们的严谨求实的精神,磨砺自己的意志,开拓自己的眼界,树立远大的志向,让我们的思想进一步得到升华。这样,我们的人生才会充满意义,更不会留下任何遗憾。科学精神的传承与渗透是历史的责任,而我们青少年则是继承者,这些科学家的精神能够让我们在科学研究的路上沿着更加正确的方向走的更远。将科学精神的种子播撒在我们心中,有朝一日这些种子一定能够长成参天大树,我们也一定会成为我国科研事业中的优秀一份子。
最后我想借法国作家雨果的一句名言来表达我对科学精神的体会与领悟,“科学!学会读书,便是点燃火炬,每个字的每个音节都发射火星。”
(三)写给前辈科学家们的一封信
尊敬的各位科学家前辈:
你们好!
现在是2022年。如今的中华早已旧貌换了新颜,你们瞧:大庆油田灯火辉煌,空间站内科技环绕,两弹威风扬名海外,杂交水稻产量新增,一剂青蒿斩杀疟疾,新冠肺炎奄奄一息,中国天眼探索苍穹……如今的中国科技强盛,国家安定,人民幸福。你们请听我——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向你们吐露心声。
李四光爷爷,您看到了吗?如今的中国矿产储量十分丰富,油田更是遍布各地。还记得当年中国极其缺少石油,就连“两弹一星”工程所需的铀,也极其稀少。您不辞辛劳,翻山越岭,走到每一处可能有石油的地方,仔细勘探,认真分析。在您的努力之下,中国不仅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而且可供开采的矿产资源相当丰富,再也不用依赖那些西方的国家了。
李四光爷爷,您瞧,新时代展现了您最初的梦想。这是新时代给您的答卷,您还满意吗?
钱学森爷爷,您看您用毕生心血奉献的火箭导弹事业,在中国已逐步发展,称雄于世界。神舟火箭再一次飞翔深空,中国空间站正逐步建设。这些都离不开您的付出和辛劳。
还记得那一年吗?1949年末的您归心似箭,正要投入祖国的怀抱,却被美国政府无理扣押,软禁长达五年之久。不过,苦难磨不去您的决心,金钱泡不软您的意志。最终,在1955年,您回国了。回国了的您怀着一颗赤子之心,带着满腔的热血,投入到了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从那一刻起,中国又多了一分底气。
请看:天问一号访问火星,嫦娥五号采样返回。中国,正在向航天强国稳步迈进!
邓稼先爷爷,您记得吗?一生所学为华夏,热血男儿担天地。1958年,您带领几十名大学生开始研究原子弹制造理论。从此“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就成了您的座右铭。
1964年10月16日,中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
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
……
这些伟大的功绩中包含着您的辛劳与汗水,您默默无闻,不惧风雪困苦。每次试验,您必定冲锋在前,决不后退。
如今中国风平浪静的背后,是罗布泊上空的两朵蘑菇云的威慑。
干惊天动地事,做隐姓埋名人。
袁隆平爷爷,您还记得那场大饥荒吗?无数人因饥饿而患浮肿病,甚至失去了自己的生命。您看在眼里急在心里,从那一刻开始,您就种下了“禾下乘凉梦”的种子。60多年来,您总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研究一种高产量的杂交水稻。60多年来,您不是在实验室,就是在试验田;不在试验田,就是在去试验田的路上。终于,有一天,您的梦实现了。
如今,您的“禾下乘凉梦”已经实现。而您却驾鹤西归……
袁爷爷,您在哪儿?我们想您!
屠呦呦奶奶,您知道吗?您那一剂青蒿素挽救了多少人的性命。在那之前,疟疾横行,劳苦大众苦不堪言。作为一名医生,您毅然决然地担起了研究青蒿素的重任。每天您都会在自己的实验中提炼青蒿素,但,每次实验都无一例外地失败了。直到有一天,您从古籍中发现古人提取青蒿素的秘密:“青蒿一握,以水二升渍,绞取汁,尽服之。”您才恍然大悟,原来是绞呀!
从那一刻起,疟疾不再横行。
一剂青蒿救万生,斩杀疟疾万古传。
钟南山爷爷还记得2020年那个春节吗?一时间,新冠肺炎在全国蔓延开来。您虽高龄,但依旧在第一时间赶到武汉。一下车,你就开始对这场大疫进行调查,研究。
您满怀信心,从治好第一例,到治好千万例;从击败德尔塔到斩杀奥密克戎。您总是奋身冲在一线与前线将士同生共死。您牢记总书记的嘱托,时刻把人民的生命健康安全放在第一位,您用行动诠释大医精诚。
感谢您,钟南山爷爷,祝您健康长寿!
南仁东爷爷,您怎么走了?您怎么弃您毕生奉献的中国天眼而去了呢?
为了天眼,您不辞辛劳,百日苦千日汗都打磨不了您的信心。您每天都会上工地仔细检查,您追求速度,更追求精度。正是您这种要强的精神,过早的熬干了您的身体,让您来不及等到那只天眼的睁开,就过早的离开了。
它睁了眼,您闭了眼;您闭了眼,它又睁开了明眸。我们知道,夜空中那颗星,就是您!
南爷爷,您知道吗?FAST工程举世瞩目,中国天眼正在探索苍穹!
各位的前辈们,如今的中国是否如您所愿?请您相信,中国梦总有一天必将实现。作为新一代的我们,科技强国是我们心中的信念,因为我们明白,学习科技的我们,是中国最强大的后备军。我们早已枕戈待旦,只等一声动人心弦的冲锋号,便会接过前辈手中的接力棒,冲向明天,冲向未来,创造更繁荣的中华!
如今繁华盛世,如您所愿。
请您放心,强国有我!
此致
敬礼
一名新时代的中学生
推荐访问:弘扬科学精神争做新时代追梦人的绘画
新时代
绘画
争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