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篇)
2025-08-23人已围观
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2篇)
篇一: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给出了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一些思考及建议。从衡水是否具备“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应有哪些投入和建设和生态农村与生态旅游城市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城市;衡水湖;滏阳河;迎宾大道;生态农业
一、衡水具备哪些“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衡水市因衡水湖而得名,取名衡水的意思就是希望“水路通达,风水衡存”。衡水市全市总人口约440万,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衡水市交通优势非常明显,石德铁路、石黄、京九、大广等高速都经过衡水,使衡水成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重要城市,是华北地区交通线上的一棵璀璨明珠。从北京,天津出发,2个小时即可到达衡水,充分体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今年“衡水湖号”旅游列车的开通,更拉近了京衡两地的“距离”,使两地沟通更加便利。
衡水湖是国家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极具典型性、完整性的湿地形态,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衡水湖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淡水湖,湖区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湖区有各类珍贵植物约340余种,拥有各种珍奇鸟类约310余种,其中包括近10种国家Ⅰ级、近50种国家Ⅱ级稀有珍贵的鸟类,是很多珍贵鸟类在气候变化时迁徙的途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繁衍栖息之地,被国际组织誉为东亚地区的一颗“蓝宝石”。
除了拥有美丽的衡水湖外,衡水还有桃城区古老的宝云寺,武强具有文化特色的周窝音乐小镇,武邑历史悠久的窦氏青山。
二、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已有的投入和建设
滏阳河河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怡水公园等地,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即将显现。
1.滏阳河综合整治工程自2009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一度如污水沟般的滏阳河,如今已经成为衡水市一条亮丽的景观带,“水市湖城”
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显现。
整治后的滏阳河宽阔清澈,主河槽水面宽度一般为60到120米,河面最宽处高达500米,水深一般为2米半到3米半,“古河新韵、龙脉滏阳”为河道整治的主题。结合城市规划和滏阳河工程河道现状,沿途布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的景观。
其中,滏阳河旅游景点的中心为滏阳湖景区,该景区以吴公河为主轴,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包括滏阳楼、滏阳广场、滏阳湖、湖心岛、老龙亭古闸等。目前效果初现,市民已经可以乘船游览滏阳湖,碧波荡漾的河水大大改观了衡水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城市品位,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达到人与水、城市与河流相和谐的局面,相信这项受广大衡水人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能够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滏阳河也即将成为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现代秀美风情的魅力之河。
2.衡水市的前进大街,经过修建以后,称为一条迎宾大道。迎宾大道的建设,使衡水市“水市湖城”的生态特性尤为突出,迎宾大道既是一条精品道路,又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春天,桃花盛开;夏天,绿树葱葱,引来很多人停留拍照。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精心合理的设计包装,绿化带植被的高度、色彩、造型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美图。树种的选择,既要考虑衡水本地的气候特点,又要考虑树型的美观,兼顾四季不同的需求。在通盘考虑下,形成了现在的乔灌结合,花草点缀的科学搭配,满足了视野的层次感和通透感,形成错落有致、高低相间的观赏效果。迎宾大道的建设还注重道路与流水相结合,这也是迎宾大道的一大特点。流水和绿化相结合,更好的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也是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3.近年来,衡水重点推进了老城、旧城、新城、衡水湖生态城、冀州城的改造,提高城区道路等级,并加快了构建“一网五环”的路网格局。这里的“一网”是指城市交通网;“五环”是指环九州产业聚集区、环新城区、环主城区、环湖东产业带、环冀州城区的城市路网。还将重点建设东湖大道、中湖大道、西湖大道、迎宾大道、滨河大道。
在完善城市循环水网同时,衡水还建设以滏阳河为中心的滏阳人
文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加大力度改造衡水湖,完成重点项目规划及建设,将衡水打造成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宜居宜业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旅游城市的必要部分
“美丽乡村”是指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包括以下具体要求--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它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更要体现在发展经济上,要不断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办实事,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使“美丽乡村”的建设迈向更高的层级,真正成为为农民创造实惠的有效壮举。
事际上,衡水大部分的地域是农村地域,农村人口占了衡水总人口的大部分。所以,要想把衡水打造成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就必须兼顾农村的发展,加紧建设衡水的“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农村旅游(采摘)产业打好基础。总之,我们要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由衷地为生态旅游城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苏州旅游业的调研和思考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目前,我市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超过百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吸纳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但与国际、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相比,苏州仍有着明显差距:苏州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左右,世界旅游城市平均已达到10%以上,与周边一些旅游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来苏州的中外游客人数虽然不断增长,但在苏州逗留的时间却并未显著延长,特别是在苏住宿的人数并未明显增加;过多关注门票经济,旅游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还有很大空间;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10000美元时,是低端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拐点,而苏州目前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正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大好时机;如何转变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加快从“观光型”向“休闲型”、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产业的转变
这里既有完善旅游规划的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适应性调整发展思路、制定有效政策的微观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提升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六篇文章;
一是在强化造势促销上做文章;要积极谋划苏州旅游促销活动,以古城、园林、古镇、现代新城、太湖为主要内容,突出休闲主题,充分利用人员促销、节事活动、互联网、广告、旅游展览会、博览会等多种促销方式,拓宽营销途径;要针对主要客源国、客源地,制定年度营销与宣传计划,积极参加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展销活动,积极邀请旅行商到苏州访问考察,积极加强与著名媒体的合作,积极组织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加大营销活动频度,增加营销投入,着力打响“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城市旅游品牌;二是要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上做文章;传统上,旅游是“门票经济”;但现在有个趋势,“门票经济”正在向旅游综合消费转变,不收门票的景点现在越来越多了,如,杭州的西湖、江阴的黄山湖等,实际上这些城市的眼光更加具有前瞻性,他们注重是旅游的综合消费;据估算,平均一块的旅游门票往往要拉动五块的消费;门票只是旅游业的小头,所以,我们控制门票的上涨速度;不能因为过高的门票影响来苏的人数;同时我们要跳出旅游发展旅游,由单一产业向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促进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这是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要在重视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游客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拉动游客在苏州的时间,拉动游客在苏州的消费,使苏州不再是过境地,成为
一个旅游目的地,我们不要游客在苏州把根留住,但是我们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游客把欢乐带走,把钱留下;三是在发展休闲旅游上做文章;随着公路网的扩大及游客个性化的趋势,旅游逐渐进入“散客时代”,表现为更加注重休闲;苏州所处的是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种度假休闲型的转型,我们表现的更加早一点,已经进入了自驾游、家庭游、休闲游时代,今年黄金周期间,散客约占8成;适应休闲旅游的趋势,需要我们有针对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如,要大力发展环太湖旅游产业,推进环太湖地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渐形成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太湖山水名胜游、古镇古村古迹游、生态休闲乡村游的环太湖旅游;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各市、区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要大力发展有苏州特色的工业、工艺旅游,如刺绣、年画制作、食品生产、电子产品流水线等等;四是在打造旅游环境上做文章;一个好的旅游城市,必然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还应该是一个好的宜居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公共服务功能、科学的城市管理、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吸引旅游者留下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将旅游业发展全方位融入整个城市,把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好产品、最美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经营;特别对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旅游功能进行
全方位旅游化改造;如,在公共交通上,要建立快捷高效的城市公交和旅游观光车线路,还要提供优质、便捷的出租车服务;但现在,苏州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打车难”问题也相当突出,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拿出**这些难题的办法;五是要在发展会展旅游、培训旅游、疗养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上做文章;会展与旅游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从国内会展为主向国际、国内会展并重发展,在巩固中小型会展为主的基础上重点培育规模化、特色化的会议和展览项目;注重会展活动的旅游延伸,选择特色品牌展会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会展、商务旅游人才,鼓励发展以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提供优质、多样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培训业与旅游业也密切相关;苏州的培训市场很大,光农干院每年就承担了几万名中西部干部的培训任务,市委党校这方面的培训量也很大;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整合培训机构,打造培训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来苏培训,鼓励来苏州培训的人在苏州旅游;此外,我市的疗养业发展还未起步,与杭州、无锡、青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档次的疗养机构也很少,连我市干部疗养都是到外地,而外地的干部疗养很少来苏州;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疗养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研究,及早拿出对策,积极吸引外地客流来苏州疗养;
六是在形成旅游工作合力上做文章;旅游业范围广、层次多、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加快建立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机制,解决旅游资源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逐步建立文物、文化、景区合一的高效管理体制,努力形成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新格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推荐访问: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
思考
篇一: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思考及建议
摘要:本文主要给出了关于打造衡水成为“生态旅游城市”的一些思考及建议。从衡水是否具备“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应有哪些投入和建设和生态农村与生态旅游城市的关系三方面进行了阐述。
关键词:生态旅游城市;衡水湖;滏阳河;迎宾大道;生态农业
一、衡水具备哪些“生态旅游城市”的基础条件
衡水市位于河北省东南部,是全省最年轻的地级市。衡水市因衡水湖而得名,取名衡水的意思就是希望“水路通达,风水衡存”。衡水市全市总人口约440万,面积8800多平方公里。衡水市交通优势非常明显,石德铁路、石黄、京九、大广等高速都经过衡水,使衡水成为连接南北,贯穿东西的重要城市,是华北地区交通线上的一棵璀璨明珠。从北京,天津出发,2个小时即可到达衡水,充分体现了京津冀一体化的优势。今年“衡水湖号”旅游列车的开通,更拉近了京衡两地的“距离”,使两地沟通更加便利。
衡水湖是国家湿地和鸟类自然保护区,是极具典型性、完整性的湿地形态,生物种类非常丰富。衡水湖是华北地区第二大淡水湖,湖区总面积180多平方公里,湖区有各类珍贵植物约340余种,拥有各种珍奇鸟类约310余种,其中包括近10种国家Ⅰ级、近50种国家Ⅱ级稀有珍贵的鸟类,是很多珍贵鸟类在气候变化时迁徙的途经之地,也是理想的繁衍栖息之地,被国际组织誉为东亚地区的一颗“蓝宝石”。
除了拥有美丽的衡水湖外,衡水还有桃城区古老的宝云寺,武强具有文化特色的周窝音乐小镇,武邑历史悠久的窦氏青山。
二、建设“生态旅游城市”已有的投入和建设
滏阳河河道改造工程、迎宾大道、怡水公园等地,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即将显现。
1.滏阳河综合整治工程自2009年2月开工建设以来,一度如污水沟般的滏阳河,如今已经成为衡水市一条亮丽的景观带,“水市湖城”
的基本框架已初步显现。
整治后的滏阳河宽阔清澈,主河槽水面宽度一般为60到120米,河面最宽处高达500米,水深一般为2米半到3米半,“古河新韵、龙脉滏阳”为河道整治的主题。结合城市规划和滏阳河工程河道现状,沿途布设了多个各具特色的景观。
其中,滏阳河旅游景点的中心为滏阳湖景区,该景区以吴公河为主轴,建设了一系列的工程,包括滏阳楼、滏阳广场、滏阳湖、湖心岛、老龙亭古闸等。目前效果初现,市民已经可以乘船游览滏阳湖,碧波荡漾的河水大大改观了衡水人民的生活环境,提升了人们的城市品位,增加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达到人与水、城市与河流相和谐的局面,相信这项受广大衡水人民期盼已久的民心工程能够给人民带来真正的实惠,滏阳河也即将成为一条具有深厚历史文化底蕴,同时又具有现代秀美风情的魅力之河。
2.衡水市的前进大街,经过修建以后,称为一条迎宾大道。迎宾大道的建设,使衡水市“水市湖城”的生态特性尤为突出,迎宾大道既是一条精品道路,又是一道美丽的景观,春天,桃花盛开;夏天,绿树葱葱,引来很多人停留拍照。道路两侧绿化带的每一个层面、每一个环节,都体现了精心合理的设计包装,绿化带植被的高度、色彩、造型都是经过科学规划的美图。树种的选择,既要考虑衡水本地的气候特点,又要考虑树型的美观,兼顾四季不同的需求。在通盘考虑下,形成了现在的乔灌结合,花草点缀的科学搭配,满足了视野的层次感和通透感,形成错落有致、高低相间的观赏效果。迎宾大道的建设还注重道路与流水相结合,这也是迎宾大道的一大特点。流水和绿化相结合,更好的提升了生态环境的品质,也是人们休闲垂钓的好去处。
3.近年来,衡水重点推进了老城、旧城、新城、衡水湖生态城、冀州城的改造,提高城区道路等级,并加快了构建“一网五环”的路网格局。这里的“一网”是指城市交通网;“五环”是指环九州产业聚集区、环新城区、环主城区、环湖东产业带、环冀州城区的城市路网。还将重点建设东湖大道、中湖大道、西湖大道、迎宾大道、滨河大道。
在完善城市循环水网同时,衡水还建设以滏阳河为中心的滏阳人
文公园等大型生态公园,加大力度改造衡水湖,完成重点项目规划及建设,将衡水打造成一个以衡水湖为中心的宜居宜业生态滨湖型旅游城市。
三、美丽乡村建设是生态旅游城市的必要部分
“美丽乡村”是指在党的第十六届五中全会中提出的“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包括以下具体要求--生活宽裕、生产发展、村容整洁、管理民主、乡风文明;它涵盖了以往的新农村、休闲农业、农家乐、乡村旅游等内容。“美丽乡村”的美不仅体现在外在,更要体现在发展经济上,要不断地壮大集体经济、增加村里的财政收入,这样才能更好地为农民办实事,带领农民发家致富,使“美丽乡村”的建设迈向更高的层级,真正成为为农民创造实惠的有效壮举。
事际上,衡水大部分的地域是农村地域,农村人口占了衡水总人口的大部分。所以,要想把衡水打造成绿色生态旅游城市,就必须兼顾农村的发展,加紧建设衡水的“美丽乡村”,搞好农村地区基础设施建设,加大力度整治农村的环境污染问题,提高农村的生态环境,为发展农村旅游(采摘)产业打好基础。总之,我们要切实做好统筹城乡协调发展、同步发展,提高广大农民的收入,这样才能提高他们的幸福感和满意度,由衷地为生态旅游城市尽自己的一份力量。
篇二: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发展苏州旅游业的调研和思考
旅游业具有“无烟产业”和“永远的朝阳产业”的美称,它已经和石油业、汽车业并列为世界三大产业;据测算,旅游业每增加1个直接就业人员,社会就能增加5-7个就业机会;目前,我市旅游业直接和间接就业超过百万人,旅游业已成为吸纳就业量最大的行业之一;但与国际、国内著名旅游城市相比,苏州仍有着明显差距:苏州旅游增加值占GDP的比重仅为5%左右,世界旅游城市平均已达到10%以上,与周边一些旅游城市也有一定的差距;近年来,来苏州的中外游客人数虽然不断增长,但在苏州逗留的时间却并未显著延长,特别是在苏住宿的人数并未明显增加;过多关注门票经济,旅游的综合效益没有充分发挥,对旅游资源的深度开发还有很大空间;国际经验表明,人均GDP达到5000美元—10000美元时,是低端服务业向高端服务业加速发展的拐点,而苏州目前的人均GDP已突破10000美元,正是发展高端服务业特别是旅游业的大好时机;如何转变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方式,加快从“观光型”向“休闲型”、从“数量型”向“质量效益型”产业的转变
这里既有完善旅游规划的宏观层面的问题,也有适应性调整发展思路、制定有效政策的微观方面的问题;我认为,提升苏州旅游业的发展水平,需要做好以下六篇文章;
一是在强化造势促销上做文章;要积极谋划苏州旅游促销活动,以古城、园林、古镇、现代新城、太湖为主要内容,突出休闲主题,充分利用人员促销、节事活动、互联网、广告、旅游展览会、博览会等多种促销方式,拓宽营销途径;要针对主要客源国、客源地,制定年度营销与宣传计划,积极参加有国际影响力的旅游展销活动,积极邀请旅行商到苏州访问考察,积极加强与著名媒体的合作,积极组织大型旅游节庆活动,加大营销活动频度,增加营销投入,着力打响“天堂苏州,东方水城”城市旅游品牌;二是要在充分挖掘旅游资源的潜力上做文章;传统上,旅游是“门票经济”;但现在有个趋势,“门票经济”正在向旅游综合消费转变,不收门票的景点现在越来越多了,如,杭州的西湖、江阴的黄山湖等,实际上这些城市的眼光更加具有前瞻性,他们注重是旅游的综合消费;据估算,平均一块的旅游门票往往要拉动五块的消费;门票只是旅游业的小头,所以,我们控制门票的上涨速度;不能因为过高的门票影响来苏的人数;同时我们要跳出旅游发展旅游,由单一产业向旅游产业与相关产业协调发展转变,走多元化经营的道路,形成完整的产业链和产业群,促进旅游相关的产品开发和产业发展;这是大旅游的发展战略;要在重视旅游接待人次的增长的同时,更加重视游客人均消费水平的提高,要以高质量的服务,拉动游客在苏州的时间,拉动游客在苏州的消费,使苏州不再是过境地,成为
一个旅游目的地,我们不要游客在苏州把根留住,但是我们要用最好的产品和服务,让游客把欢乐带走,把钱留下;三是在发展休闲旅游上做文章;随着公路网的扩大及游客个性化的趋势,旅游逐渐进入“散客时代”,表现为更加注重休闲;苏州所处的是中国最发达的长三角地区,这种度假休闲型的转型,我们表现的更加早一点,已经进入了自驾游、家庭游、休闲游时代,今年黄金周期间,散客约占8成;适应休闲旅游的趋势,需要我们有针对地进行旅游产品开发;如,要大力发展环太湖旅游产业,推进环太湖地区旅游配套设施建设,逐渐形成以自然生态为基础、太湖山水名胜游、古镇古村古迹游、生态休闲乡村游的环太湖旅游;要大力发展乡村旅游,引导各市、区针对旅游市场开发差异化、特色化的旅游产品,大力发展观光农业、高科技农业、休闲农家乐等乡村旅游;要大力发展有苏州特色的工业、工艺旅游,如刺绣、年画制作、食品生产、电子产品流水线等等;四是在打造旅游环境上做文章;一个好的旅游城市,必然是一个有着独特文化魅力的城市,还应该是一个好的宜居城市,完善的基础设施、齐全的公共服务功能、科学的城市管理、周到的服务,这些都是吸引旅游者留下的重要原因;我们要按照城市即旅游,旅游即城市的理念,将旅游业发展全方位融入整个城市,把城市作为最大景区、最好产品、最美旅游目的地来建设经营;特别对城市基础设施、服务平台、旅游功能进行
全方位旅游化改造;如,在公共交通上,要建立快捷高效的城市公交和旅游观光车线路,还要提供优质、便捷的出租车服务;但现在,苏州公共交通不是很方便,“打车难”问题也相当突出,有关部门应该积极研究,拿出**这些难题的办法;五是要在发展会展旅游、培训旅游、疗养旅游等新型旅游业态上做文章;会展与旅游是相辅相成、密不可分的;我们要大力发展会展业,从国内会展为主向国际、国内会展并重发展,在巩固中小型会展为主的基础上重点培育规模化、特色化的会议和展览项目;注重会展活动的旅游延伸,选择特色品牌展会打造成为特色旅游产品;引进和培养专业化的会展、商务旅游人才,鼓励发展以会展旅游、商务旅游为中心的专业化服务公司,提供优质、多样化、个性化和人性化的服务;培训业与旅游业也密切相关;苏州的培训市场很大,光农干院每年就承担了几万名中西部干部的培训任务,市委党校这方面的培训量也很大;有关部门要出台相关鼓励政策,整合培训机构,打造培训品牌,吸引更多的人来苏培训,鼓励来苏州培训的人在苏州旅游;此外,我市的疗养业发展还未起步,与杭州、无锡、青岛相比有很大的差距;主要原因是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高档次的疗养机构也很少,连我市干部疗养都是到外地,而外地的干部疗养很少来苏州;有关部门要把发展疗养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认真加以研究,及早拿出对策,积极吸引外地客流来苏州疗养;
六是在形成旅游工作合力上做文章;旅游业范围广、层次多、综合性强,涉及部门多,加快建立旅游资源统一规划、合理开发、统筹发展的机制,解决旅游资源部门分割、多头管理的问题,逐步建立文物、文化、景区合一的高效管理体制,努力形成部门联合、政企联手、上下联动、全社会参与的旅游工作新格局,为发展旅游业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推荐访问:生态旅游产业发展的思考与建议
产业发展
生态旅游
思考
下一篇:生态水利工程存在的问题及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