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范文大全 > 公文范文公文范文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4篇)
2025-08-23人已围观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4篇)
篇一: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演讲稿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
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具体是:
通过活动,我想谈几点体会:
1、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监督小队,各小队要认真实施监督任务。
3、在学生中开展“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比一比,谁能在校勤学识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4、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应该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5、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勤学、知礼,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会进一步养成,会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前辈,各位小朋友们:
大家好!(向与会人员鞠躬)感恩这次大典的举办者和主持人,给了我这次汇报、学习、历练的机会!(向筹办者鞠躬)
自07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王老师的读经教育理念支持下诵读以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家《老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按照经典的教诲“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来,可谓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总起来说,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和老师讲得一样,通过和孩子们诵读经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念作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这些理念让我改变了以前做事的心态,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脾气不再暴躁,开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这些改变,让我的家庭战火渐渐熄灭,挽救了我濒临破碎的家庭,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了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些改变,让我对自己的命运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只有从自己的内心真正改变开始,从自己的点滴行动无怨无悔的改变开始,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圣德智慧,学了以后,相信;体解圣人心愿放下个人利益、颜面,发愿和圣人一样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后已!;《论语》中曾子教导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立大志向,知难而进,永不停息,是行,信、愿、行三者具矣,在圣人圣德圣慧的庇荫护佑下,我想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大放光明,价值倍增!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差,信心极为不足的人,三个人一起都不会不敢大声致词,看到别人激昂慷慨的演说羡慕的不得了,当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心里就怦怦跳,上台后,本来准备充足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有了信心和内容,我竟然能够当着这么多人引经据典,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再一次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过读经典孩子们的变化。
另有今年暑假,我们全日读诵论语,力行弟子规的经典共学班吸引了大中小学生20余人,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甚至逆反,由于寄宿,最终适应下来,浮躁的贪欲,自我意识大大减少,继之而来的是彬彬有礼的儒雅风度和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所说的读书,是口诵心惟,是熟读玩味,念兹在兹,浸入心灵,见诸言行。所以,朋友们,及早为之,及早受益,事半功倍!
谨以此言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篇二: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财富,把中国传统文化看作是我们历史精神、文化资源和传统文明的总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古老的礼仪文化、传统思维逻辑、传统价值观以及中华文明的荣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历史渊源,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把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为维护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把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心去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它永葆其灿烂的光彩。
篇三: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因为现代物质生活虽很丰厚,但很多人逐渐迷失了方向;很多人很有钱,但活得并不快乐;有钱,没健康;有地位,没安全感;最可悲的,莫过于寻找刺激,自甘堕落,作奸犯科的。拜金社会,充满浮躁、苦闷、不满、失望、不平、怨恨之颠狂。物质文明越发达,而人类的灾难,苦恼却反而有增无减,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于解决,这样下去,人类就会走向灭亡,人与人之间就经常争斗,你虞我诈,国与国之间就会越来越多灭绝人类的武器研制出来,而现在一但世界大战,人类就是到了世界未日,而外国有智慧的人发现,只有中国的大乘佛法与儒家思想才拯救天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使你能够知道人生祸福穷通都是自身的德行感招,如何才能获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并不是只有物质高度发达,就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只有积德修行,改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才能换救自己,才能家庭和睦,减少家庭婚姻痛苦,国家社会才能安宁,只有学习古代圣贤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古代的圣贤教育才是绝对的真理,只学习古代圣贤教育,才能让你的身心安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大到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的不善,都是恶习,是受污染。本性是觉,正,净。学习传统文化,能让人改恶从善,转迷为悟。明白因果不虚,善恶有报应,通过认真学习,古代圣贤的因果真理并非吓人,是绝对的真理,只有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德行匹配才能获福,才能对国家对社会有益人,自身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古代先贤倡导的道德文化,五伦是道:
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顺着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道。
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
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些是德。教化众生,顺其自然,讲道德,守道德,是快乐的根本,违背道德是痛苦的根源。因果法则是宇宙的规律,一但违反,就会灾难来临。
具体是如何积德行善,利国利民利已呢。
大家可以先学习《了凡四训》,原文为古文,了凡先生写的这篇原先是写给他儿子看的,后来才流传到社会。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是个不可多得的教材。现在选取一篇《了凡四训》古文译出白话文的。让大家先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概写了什么。让大家有机会都来学习,毛泽东先生说过,“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习传统文化是长期的事,所以,大家要有为社会为国家着想,利益众生,人类才能到处充满着温馨与幸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四: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林晓红/文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给华夏子孙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浪漫的文化艺术,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史焕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文的论述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型文化,文化观念与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紧密相连,汲取其中优秀文化基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价值导向。[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当代经济发展、科技发达、文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弘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从一定程度上消解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播重任,理应从中汲取文化精华,提高认识,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社会健康发展。1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1.1学业压力大繁重的专业课程、日趋严峻的竞争压力、各类竞赛活动、各种技能证书考试、提升学历等迫使大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从而轻视了人文课程的学习。像以医护专业为主的高校,医学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贴近临床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也更严格。即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学习。1.2功利性目的强部分大学生会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而选择性学习。比如本人在授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这一门课程与其本身的专业毫无相关,自己只需要专注于专业学习,而这些人文学科可以不读、不学。部分学生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像历史类、汉字汉语、四大发明等内容,对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文学内容兴趣缺缺。这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浅显认为大学教育只是自己的专业教育,就是为就业做准备,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3重专业轻人文部分高校过分追求专业知识传授和技术技能的培养,轻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薄弱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会让学生无法切实感受文化力量,也无法让学生明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大概念,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三个较小概念组合而成的。国度性、民族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2]”孙宏典先生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为“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题,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3]”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经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硕果和劳动成果的体现,且具有民族精神、人文情感、艺术魅力、哲学思想、宗教伦理等丰富的内容,能够滋养人的心灵,给人以希望和人生的启迪,能够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从而消解和抑制现80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在社会浮躁喧嚣、价值陨落、道德失序的现象。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大学生的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数据多元化、快速的发展,多元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开放、多层次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愈发紧密,对当代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高校教育。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肩负着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当代大学生理应深刻领悟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主动做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传承优秀的中华品格和弘扬时代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大学生在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和诱惑的数据时代,保持一份理智和克制,明确人生目标,懂得明辨是非,培养健全的人格。本文认为,我们要健全人格,首先要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并且要有正确信仰和理性的判断。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学思想为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思想至今都为世人所用,也是值得我们每个学习的品质。孔子认为,仁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实现“仁爱”,就要从“爱亲”开始,从而推广到普遍的爱。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家人、友爱亲朋、同情世人,这都是“仁”的表现,也是当代大学生所要习得和懂得,才能养成心存善良的情怀和拥有怜悯、同理之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以现实生活为参照,不断自省觉悟。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习得人生哲理,并加以反思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又如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时,除了赞叹诗词艺术魅力外,还臣服于诗人们、词家们对宇宙万物、对人生理想所表达的思想精神。大诗人李白面对仕途种种不公和困阻,即使怀才不遇仍保持乐观豪迈| 艺术教育的心态,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仅表达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而且深刻激励深陷泥沼的人们。因为李白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词人苏轼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诫世人,为人处世,不应有主观成见和狭隘的思维,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就要客观理智,跳脱事件矛盾的漩涡,全面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不断去凝练人生道理,拓展自我思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全面认识人与事,不断健全人格。3.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知识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学与艺术等,所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学生热爱人生,保持对世界的热忱,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使自己的幸福感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在《诗经》中懂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明白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在《史记》中了解华丽的历史人物画卷,明白历史更替的必然与无奈;可以在杜甫的“三吏”“三别”、汉乐府的诗歌、四大名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读懂社会百态、人性诡变、人情冷暖等。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我们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而来。我们还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品格”,如屈原、岳飞、辛弃疾的爱国之情;黄道婆、公输班的匠心独具;关羽的义薄云天;曾参的诚实守信等。我们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端正人生态度,学会尊重,做一个人文素养高的大学生。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且也极为敏感的群体。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同一个校园,融入集体,在全新的81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艺术教育 |
学习生涯和生活环境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他们极为头疼的事情。“社牛”的学生怕没了边界感让人生厌;“社恐”的学生不懂得如何迈出交往第一步;加上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也让他们在与人相处多有摩擦。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课程经常“挂科”。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找到为人处世的哲理,学得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这个答案,在很早之前,孔子已经给了世人明确的回复,方法就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为自己要在想到自身的需求和满足欲求时,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推己及人,不勉强别人做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这个道理也被世人视为是交际的黄金准则。诗人杜甫对于人际交往也有自己的原则,他在其诗《徒步归行》中写到“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明确地表示了自己交友不在乎友人的年龄、地位和身份,只在乎是否交到知心、真诚的朋友。所以,大学生要明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开阔心胸,丰富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正己身,宽待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为人处事能力,从而学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以及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风情、文化情感、民俗活动及艺术价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我们走进了不同时期的地域风貌和领略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特色,让我们感受到北方的豪迈富饶和南方作者简介:林晓红(1991—),女,广东汕头人,本科,就职于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细腻充实;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浪漫、词人的豪情;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演变的人生百态等。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很好地深耕在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当中,逐步提高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去了解自己国家文化历史的全貌,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4结语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一文讲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大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自身应肩负的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教育当中,让大学生深刻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与活力,可以窥其堂奥,稳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气质、素质修养和家国情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发展,铸就新的天地。■引用[1]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红旗文稿,2018(12):23-25.[2]王元奎,张喆.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1):65-67.[3]孙宏典.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5.[4]孙宏图.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8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好
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
篇一: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演讲稿
我们的中国是一个有着几千年传统文化的国家,爱护环境,尊老爱幼,做好人好事都是我们的美德。孔融让梨,大家都知道吗?作为一个像孔融那么小的小孩,就懂得了互相谦让,尊敬老人的道理,就已经不错了,这就是中华民族所要培育出的子孙,所要培育出来的一部分传统美德,难道这不应该让我们学习吗?
一提到中国人雷锋,这可能都是妇孺皆知的事情吧,中国的军人们,都是具有像雷锋一样的品质,都是哪里有困难,哪里就有我们头顶一颗闪亮的红五星的军人们,有着时刻关心我们的军人们,难道你没有看过关于我国的军人们的连续剧吗?个个都是那么的严肃、庄严、朴实、勤奋、英勇的人,都是有坚持不懈的精神,关爱人民的精神,这也是值得大家学习的吧!
保护环境也是我们中国人所追求的,现在我们中国爱护环境的人也更多了,祖国也变得更美丽了,像我们得学校,也变得更干净,更美丽,更漂亮了。
要做到我们中国这样的传统美德,就像一个有爱心,有思想,有文明的人。要坚强,要诚实,要守信,勇敢,才能成为一个真正的英雄了。
爱国,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传统美德,古往今来,多少爱国英雄为保卫祖国,为国家的荣誉,牺牲自己的利益,贡献祖国。1851年,吉鸿昌将军赴美"考察"。那时候,中国人被西方人看作"劣等民族",有些中国人自己也看不起自己。有一次,吉鸿昌将军去邮局寄包裹,邮局的职员知道他是中国人,竟轻蔑地说:"’中国’在哪里?我不知道"。随行的人也埋怨他不该暴露自己是中国人,还说:"只要说’我是日本人’,就什么事都好办了。"吉鸿昌将军顿时怒不可,当面斥责道:"什么!你要自称日本人?我吉鸿昌决不这样做!我是顶天立地的中国人!"他回到住处,当即制作了一块木牌子,上面写道:"我
是中国人!",并把它佩挂在胸前,昂首挺胸地走在大街上。好一个"我是中国人",体现出了吉鸿昌的爱国心。
我们作为一名学生,我们的责任是认真学好科学知识,将来贡献祖国。这是一项光荣而艰巨的任务,祖国的命运就是我们的将来,我们不要辜负祖国对我们的培育,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
具体是:
通过活动,我想谈几点体会:
1、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作为传道授业解惑的育人者,承担着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的光荣职责。教师的仪容、表情、举止、服饰、谈吐、待人接物等都成为学生和社会的楷模。因此在日常生活中,我们要注意自己的一言一行,因为那会影响到学生,作为班主任一定要严格要求自己。
2、建立文明监督小队,各小队要认真实施监督任务。
3、在学生中开展“做文明学生,做合格小公民”。比一比,谁能在校勤学识礼、关心同学、尊师爱校,遇到师长要问好、行鞠躬礼,同学之间使用文明礼貌用语,做一个好学生;能在家孝顺父母、关心亲人、勤俭节约、爱惜东西、自觉做家务劳动,做一个好孩子;能在社会敬老爱幼、爱护公物、遵守交通规则、遵纪守法。
4、结合每周的升旗仪式,我们把它作为培养学生文明礼仪的一次庄重而严肃的教育活动。在升旗仪式过程中,开展看谁站最笔直、行礼最标准、歌声最嘹亮的比赛,我们应该把爱国教育、理想教育、集体主义教育、礼仪养成教育有机的结合起来。既庄严实在、又有教育效果。5、把树立典型与带动全面结合起来。
相信,通过学校,家庭的共同努力,学生勤学、知礼,讲文明、懂礼貌的行为习惯会进一步养成,会把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进一步发扬光大。
各位老师,各位学长,各位前辈,各位小朋友们:
大家好!(向与会人员鞠躬)感恩这次大典的举办者和主持人,给了我这次汇报、学习、历练的机会!(向筹办者鞠躬)
自07年以来我和孩子们一起,在王老师的读经教育理念支持下诵读以儒家《大学》、《中庸》、《论语》、《孟子》、道家《老子》为核心的中国传统文化经典著作;按照经典的教诲“克己”、“克念”的要求,一路走来,可谓有酸也有甜,有苦也有辣!总起来说,可谓受益匪浅。
首先,和老师讲得一样,通过和孩子们诵读经典,我自己有了很大的进步。
圣人教导我们:“克己复礼为仁”、“克念作圣”、“行有不得者,皆反求诸己”、“吾日三省吾身”等等。这些理念让我改变了以前做事的心态,不再以自我为中心,脾气不再暴躁,开始反躬自省等等。正是这些改变,让我的家庭战火渐渐熄灭,挽救了我濒临破碎的家庭,给孩子的成长营造了比较和谐的家庭环境;也正是这些改变,让我对自己的命运不再有抱怨、嗔恨,明白了一切都是自己感召来的,只有从自己的内心真正改变开始,从自己的点滴行动无怨无悔的改变开始,做到“在邦无怨、在家无怨”,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真的,传统文化所承载的圣德智慧,学了以后,相信;体解圣人心愿放下个人利益、颜面,发愿和圣人一样利益众生、利益社会,大同不至,誓不停息,死而后已!;《论语》中曾子教导我们“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立大志向,知难而进,永不停息,是行,信、愿、行三者具矣,在圣人圣德圣慧的庇荫护佑下,我想我们的生命一定会大放光明,价值倍增!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再有,以前我是一个心理素质极差,信心极为不足的人,三个人一起都不会不敢大声致词,看到别人激昂慷慨的演说羡慕的不得了,当快轮到自己的时候,心里就怦怦跳,上台后,本来准备充足的内容却什么也说不出来,通过和孩子一起读书,我有了信心和内容,我竟然能够当着这么多人引经据典,这大概就是“腹有诗书气自华”吧!再一次感恩老师的引导,感恩圣人留给我们的圣德智慧之作!
其次,是通过读经典孩子们的变化。
另有今年暑假,我们全日读诵论语,力行弟子规的经典共学班吸引了大中小学生20余人,一个月下来,孩子们经过一段时间的适应,甚至逆反,由于寄宿,最终适应下来,浮躁的贪欲,自我意识大大减少,继之而来的是彬彬有礼的儒雅风度和静下心来专心读书的良好习惯。我们所说的读书,是口诵心惟,是熟读玩味,念兹在兹,浸入心灵,见诸言行。所以,朋友们,及早为之,及早受益,事半功倍!
谨以此言与大家共勉!谢谢大家!
篇二: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历史悠久,源远流长,是我们华夏民族的精神财富,把中国传统文化看作是我们历史精神、文化资源和传统文明的总和。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使我们更好地理解中国历史文化,增强我们的民族自豪感。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知道中国古老的礼仪文化、传统思维逻辑、传统价值观以及中华文明的荣耀。学习中国传统文化还可以使我们能够更深刻的理解中国的历史渊源,对中国的文化传统有更深的认识,从而更加热爱我们的祖国。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我们更加理解、尊重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把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去,从而在日常行为中体现出中国文化的高度。更重要的是,学习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让更多的人了解中国的历史文化,也可以让更多的人对中国传统文化有更多的尊重和热爱。
学习中国传统文化,是展示和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环节,也是我们为维护中国文化精神的重要职责。我们要深入了解中国传统文化,把它融入到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用心去学习和传承中国传统文化,让它永葆其灿烂的光彩。
篇三: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为什么要学习中国传统文化
因为现代物质生活虽很丰厚,但很多人逐渐迷失了方向;很多人很有钱,但活得并不快乐;有钱,没健康;有地位,没安全感;最可悲的,莫过于寻找刺激,自甘堕落,作奸犯科的。拜金社会,充满浮躁、苦闷、不满、失望、不平、怨恨之颠狂。物质文明越发达,而人类的灾难,苦恼却反而有增无减,反而越来越多,越来越难于解决,这样下去,人类就会走向灭亡,人与人之间就经常争斗,你虞我诈,国与国之间就会越来越多灭绝人类的武器研制出来,而现在一但世界大战,人类就是到了世界未日,而外国有智慧的人发现,只有中国的大乘佛法与儒家思想才拯救天下,通过学习传统文化,使你能够知道人生祸福穷通都是自身的德行感招,如何才能获得吉祥如意,幸福安康,并不是只有物质高度发达,就能获得人生的幸福,只有积德修行,改正自己的思想与言行,才能换救自己,才能家庭和睦,减少家庭婚姻痛苦,国家社会才能安宁,只有学习古代圣贤教育,才能获得真正的幸福,因为古代的圣贤教育才是绝对的真理,只学习古代圣贤教育,才能让你的身心安乐,家庭美满,事业顺利,大到社会和谐,国家富强,世界和平。“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人之初,性本善。"一切的不善,都是恶习,是受污染。本性是觉,正,净。学习传统文化,能让人改恶从善,转迷为悟。明白因果不虚,善恶有报应,通过认真学习,古代圣贤的因果真理并非吓人,是绝对的真理,只有深信因果,止恶行善,德行匹配才能获福,才能对国家对社会有益人,自身也才能获得丰厚的回报。
所谓传统文化,就是古代先贤倡导的道德文化,五伦是道:
夫妇,父子,兄弟,君臣,朋友,顺着这个自然规律,就是道。
五常:仁,义,礼,智,信,四维:
礼,义,廉,耻,八德:孝,悌,忠,信,仁,爱,和,平,这些是德。教化众生,顺其自然,讲道德,守道德,是快乐的根本,违背道德是痛苦的根源。因果法则是宇宙的规律,一但违反,就会灾难来临。
具体是如何积德行善,利国利民利已呢。
大家可以先学习《了凡四训》,原文为古文,了凡先生写的这篇原先是写给他儿子看的,后来才流传到社会。这篇文章写得很好,是个不可多得的教材。现在选取一篇《了凡四训》古文译出白话文的。让大家先了解这篇文章的大概写了什么。让大家有机会都来学习,毛泽东先生说过,“学好三年,学坏三天”学习传统文化是长期的事,所以,大家要有为社会为国家着想,利益众生,人类才能到处充满着温馨与幸福,只要人人都献出一点爱,世界将变成美好的人间。
篇四: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艺术教育 |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当代大学生的教育意义□林晓红/文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土壤,给华夏子孙提供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和浪漫的文化艺术,孕育着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并不断增强民族文化的自信心。史焕翔在《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一文的论述中认为“中国传统文化可以说是伦理型文化,文化观念与价值观念、社会规范紧密相连,汲取其中优秀文化基因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有序发展提供价值导向。[1]”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是中华民族的精神支柱,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体现。当代经济发展、科技发达、文化和价值取向多元,在这喧嚣浮躁的时代,弘扬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提升人们的文化素养,从一定程度上消解拜金主义和利己主义。当代大学生作为新时代发展的主力军,肩负着传统文化传播重任,理应从中汲取文化精华,提高认识,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树立正确的三观,推动社会健康发展。1大学生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现状分析1.1学业压力大繁重的专业课程、日趋严峻的竞争压力、各类竞赛活动、各种技能证书考试、提升学历等迫使大学生要花大量的时间去学好专业知识,扎实掌握专业技能,从而轻视了人文课程的学习。像以医护专业为主的高校,医学的专业知识学习和贴近临床的实践操作对学生的学习要求更高也更严格。即使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表现出浓厚的兴趣,但却没有多余的时间来进行学习。1.2功利性目的强部分大学生会根据“是否对自己有利”而选择性学习。比如本人在授课《中国传统文化》的过程中,发现部分学生认为这一门课程与其本身的专业毫无相关,自己只需要专注于专业学习,而这些人文学科可以不读、不学。部分学生只选择自己感兴趣的章节,像历史类、汉字汉语、四大发明等内容,对诸子百家、唐诗宋词、四大名著等文学内容兴趣缺缺。这反映了一部分大学生浅显认为大学教育只是自己的专业教育,就是为就业做准备,没有正确认识和理解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意义。1.3重专业轻人文部分高校过分追求专业知识传授和技术技能的培养,轻视大学生文化素质的培养。薄弱的校园文化建设,没有文化底蕴的学校,会让学生无法切实感受文化力量,也无法让学生明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性。2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内涵“中国传统文化作为一个大概念,是由中国、传统、文化三个较小概念组合而成的。国度性、民族性是文化的重要属性。中华民族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创造主体。[2]”孙宏典先生也将中国传统文化的定义为“以中华民族为创造主题,于清晚期以前,在中国这块土地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具有鲜明特色和稳定结构的,世代传承并影响整个社会历史的,宏大的古典文化体系。[3]”因而我们可以认为,“中国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共同创造的经长期历史发展所积淀的文化。[4]”中国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劳动人民的智慧硕果和劳动成果的体现,且具有民族精神、人文情感、艺术魅力、哲学思想、宗教伦理等丰富的内容,能够滋养人的心灵,给人以希望和人生的启迪,能够树立国人的文化自信心和民族自信心,从而消解和抑制现80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在社会浮躁喧嚣、价值陨落、道德失序的现象。
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教育大学生的重要意义随着信息数据多元化、快速的发展,多元的价值观不断冲击着传统文化,传统文化的现实价值和发展面临着巨大挑战。开放、多层次的社会环境,各种思想文化交流愈发紧密,对当代教育提出新的挑战,特别是高校教育。高校是传播知识、培养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不仅肩负着推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重任,而且承担着弘扬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使命。当代大学生理应深刻领悟和认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重要性,主动做一个优秀传统文化的继承者和传播者,传承优秀的中华品格和弘扬时代精神,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3.1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健全大学生的人格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底蕴深厚、源远流长。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帮助大学生在这个充满机遇、挑战和诱惑的数据时代,保持一份理智和克制,明确人生目标,懂得明辨是非,培养健全的人格。本文认为,我们要健全人格,首先要不断提升文化品位、培养审美情趣,并且要有正确信仰和理性的判断。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就显得十分重要。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以儒学思想为主流。儒家所提倡的“仁爱”思想至今都为世人所用,也是值得我们每个学习的品质。孔子认为,仁是每一个人最基本的道德准则。要实现“仁爱”,就要从“爱亲”开始,从而推广到普遍的爱。孝顺父母、尊敬师长、爱护家人、友爱亲朋、同情世人,这都是“仁”的表现,也是当代大学生所要习得和懂得,才能养成心存善良的情怀和拥有怜悯、同理之心。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曾子以现实生活为参照,不断自省觉悟。所以,我们应该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文化营养,习得人生哲理,并加以反思和实践,进一步提高对世界的认识。又如我们在学习唐诗宋词时,除了赞叹诗词艺术魅力外,还臣服于诗人们、词家们对宇宙万物、对人生理想所表达的思想精神。大诗人李白面对仕途种种不公和困阻,即使怀才不遇仍保持乐观豪迈| 艺术教育的心态,不轻言放弃自己的理想信念,一句“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不仅表达了自己克服困难的决心,而且深刻激励深陷泥沼的人们。因为李白始终坚信“天生我材必有用”。大词人苏轼一句“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告诫世人,为人处世,不应有主观成见和狭隘的思维,想要了解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就要客观理智,跳脱事件矛盾的漩涡,全面地认识世界。因此,我们在优秀的中国传统文化中,可以不断去凝练人生道理,拓展自我思维,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全面认识人与事,不断健全人格。3.2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提升大学生的人文素养“所谓‘人文素养’,即‘人文科学的研究能力、知识水平和人文科学体现出来的以人为对象、以人为中心的精神——人的内在品质’”。人文知识内容涵盖了历史、哲学、政治、经济、道德、法律、文学与艺术等,所以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让大学生热爱人生,保持对世界的热忱,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从而使自己的幸福感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时,可以在《诗经》中懂得“饥者歌其食,劳者歌其事”,明白劳动者对生活的热爱;可以在《史记》中了解华丽的历史人物画卷,明白历史更替的必然与无奈;可以在杜甫的“三吏”“三别”、汉乐府的诗歌、四大名著、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等读懂社会百态、人性诡变、人情冷暖等。这些丰富的情感体验,人生感悟,我们都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获取而来。我们还可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找到自己的“理想品格”,如屈原、岳飞、辛弃疾的爱国之情;黄道婆、公输班的匠心独具;关羽的义薄云天;曾参的诚实守信等。我们要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感悟生命的真谛,端正人生态度,学会尊重,做一个人文素养高的大学生。3.3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利于大学生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大学生是一个情感丰富且也极为敏感的群体。他们从五湖四海来到同一个校园,融入集体,在全新的81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艺术教育 |
学习生涯和生活环境中,“如何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往往成为他们极为头疼的事情。“社牛”的学生怕没了边界感让人生厌;“社恐”的学生不懂得如何迈出交往第一步;加上大学生有着不同的家庭背景、教育环境和生活习惯等,也让他们在与人相处多有摩擦。在这样的情况下,大学生的“人际关系”课程经常“挂科”。因此,大学生应该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去找到为人处世的哲理,学得如何更好地处理人际关系。而这个答案,在很早之前,孔子已经给了世人明确的回复,方法就是“忠恕之道”。忠即“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意思为自己要在想到自身的需求和满足欲求时,也要力所能及地帮助他人。这是在告诉我们要学会乐于助人,为他人着想。恕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意思是推己及人,不勉强别人做自己也不喜欢的事情。这个道理也被世人视为是交际的黄金准则。诗人杜甫对于人际交往也有自己的原则,他在其诗《徒步归行》中写到“人生交契无老少,论交何必先同调。”明确地表示了自己交友不在乎友人的年龄、地位和身份,只在乎是否交到知心、真诚的朋友。所以,大学生要明白,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从中汲取思想精华,开阔心胸,丰富情感,树立正确的情感价值观,正己身,宽待人,不断提升自身的为人处事能力,从而学会构建良好的人际关系。3.4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助于大学生树立文化自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富含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以及特色的民族文化,展现了中华文化的地域风情、文化情感、民俗活动及艺术价值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带领我们走进了不同时期的地域风貌和领略多种多样的民族文化特色,让我们感受到北方的豪迈富饶和南方作者简介:林晓红(1991—),女,广东汕头人,本科,就职于广州康大职业技术学院。的细腻充实;让我们感受到诗人的浪漫、词人的豪情;让我们感受到历史演变的人生百态等。因此,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增强大学生的历史认同感。大学生通过学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能很好地深耕在优秀文化的肥沃土壤当中,逐步提高对民族历史文化的认同感,树立文化自信,更好地去了解自己国家文化历史的全貌,达到增强民族自豪感的目的。4结语梁启超先生在《中国少年说》一文讲道:“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少年进步则国进步。”大学生学习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时代的使命也是自身应肩负的责任。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融入大学生的教育当中,让大学生深刻明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生动与活力,可以窥其堂奥,稳步提升当代大学生的人文素养和综合素质,达到“立德树人”的育人成效,从而培养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大学生。同时,也能培养大学生的人文气质、素质修养和家国情怀,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得以传承创新发展,铸就新的天地。■引用[1]史焕翔.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价值[J].红旗文稿,2018(12):23-25.[2]王元奎,张喆.论中国传统文化对高职大学生人文素质教育的影响[J].郑州铁路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4,26(1):65-67.[3]孙宏典.中国传统文化导论[M].郑州:河南人民出版社,2007:5.[4]孙宏图.中国传统文化[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7:3.82Copyright?博看网.AllRightsReserved.
推荐访问:学好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学好
重要性
中国传统文化
下一篇:学好党的创新理论情况(9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