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首页 > fanwendaquan > gongwenfanwengongwenfanwen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4篇)
2025-08-24人已围观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4篇)
篇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掌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年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掌控的建设和实行工作,力争至20**年底,遵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控规范》(实施)和《医院内部掌控制度(实施)》、《蚌医二附院内部掌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创建统一、规范、健全的内部掌控体系并使之有效率运转。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掌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建全面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掌控体系;制订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推动内部掌控制度有效率继续执行;同时实现内部掌控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内容包含全面财政预算、收支管理、订货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约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达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创建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健全的内部掌控制度体系就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犯罪行为的准则,就是增加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确保,可以确保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实完备,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同时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掌控应横跨决策、继续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全面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分权性原则。内部掌控应在医院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具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掌控应权衡实行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度的成本同时实现有效率掌控。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就是实行内部掌控的基础,主要包含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掌控活动。掌控活动就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使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掌控在可以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就是对内部掌控体系创建与实行情况展开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掌控的有效性,辨认出内部掌控瑕疵时,应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建议,大力推进内部掌控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内嵌信息系统,同时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转。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保证医院内控建设工作成功大力推进,确保内控机制有效率运转,医院将创建内部掌控非政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掌控的非政府体系,并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够及时赢得适度信息;全体员工能够共同参予内部掌控建设,共担风险内部掌控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晰内部掌控职责。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年度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掌控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医院院长出任,就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行展开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副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第一关
逊于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管理确认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管理针对内控管理瑕疵明确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良方案并大力推进自查;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继续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管理确认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时间精心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方式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年度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当由专人全职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为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含: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帮助非政府叙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关键的控制措施,帮助内控问题记录,明确提出自查建议或方法等;
3、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基本建设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就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交会沟通交流的纽带,起著承上起下的促进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须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须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牵涉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含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甚广,内容繁杂,按照省卫计委通告建议,计划于20**年5月至20**年底顺利完成内部掌控体系构筑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控建设的实行意见》(财会〔20**〕号)建议,融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旧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展开改良,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年5月初启动,具体内容按以下步骤实行:
项目时间工作内容阶段成果
(1)前期准备工作(20**年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年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订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年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行阶段(20**年11—20**年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5)内控瑕疵自查与优化阶段(20**年11—12月)
针对自查、检查结果,整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对重要业务流程和管理缺陷,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学习先进单位经验,提高管理标准,细化流程操作,完善制度规章,改进控制措施,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促进管理提升,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领导小组将结合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部署下一年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任务。
篇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研究
一、引言
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医院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并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运行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而内部控制是保障这些规章制度和程序得到有效贯彻的重要手段。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具有以下重要性:
1.保障医院运营安全:内部控制能够对医院管理和运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从而保障医院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规范医院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标准化。
3.防范腐败和违规行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医院内部人员的行为,防范腐败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4.保障医院资产安全:内部控制能够对医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降低资产损失的风险。
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也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建立和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具有以下必要性:
1.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效果。
2.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促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帮助医院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4.保护医疗资源: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保护医院的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建立和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护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建立和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和标准,结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
2.制定评价程序和流程:建立明确的评价程序和流程,包括评价的时间节点、参与评价的人员、评价方法和工具等,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3.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及时获取医院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形成评价报告,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进行评价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总结改进经验,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不断改进提供支持。
1.评价指标的确定:由于医院内部控制方面的指标较为复杂,因此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2.信息收集和报告的难度:医院的运营情况较为复杂,信息收集和报告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3.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是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关键环节,但是如何有效地将评价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改进行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挑战。
针对上述难点和挑战,需要医院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时,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克服各项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改进评价工作。
六、结论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护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和实施该机制的过程中,医院管理者需要克服一些难点和挑战,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效果和实效,更好地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篇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措施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在维护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公立医院面临着多方面的内部控制风险,如医疗安全隐患、药品管理风险、医疗诊疗效果不确定性等。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强化内部控制理念,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要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首先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理念,使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清楚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目标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形成内部控制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关键。在内部控制体系中,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流程,确保医疗服务和管理活动能够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产生漏洞和失误。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要求,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实现风险预警和控制
内部监督和审计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院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问题,有效预防和遏制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计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内部监督和审计,实现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风险预警和及时控制,为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医院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升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时监测和更新,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协同配合和整体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内部控制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关键环节。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认识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强对医
院内部控制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还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公示,确保对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全面掌控和有效防范。
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确保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活动的安全可靠,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健康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各级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篇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1.明确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内部控制管理责任
1.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
2.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制度。
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2.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1.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监督和检查。
五、内部控制管理风险防范
1.明确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六、内部控制管理监督
1.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监督机制;
2.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监督的责任和权力。
七、内部控制管理改进
1.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2.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
评价
篇一: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办法
一、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总体目标
根据省财政厅、省监察厅、省审计厅及省卫计委文件的要求,结合蚌医二附院“十三五”发展战略的要求,提高效益,回报社会,惠及职工。按照“全面启动、分批实施、务求实效”的原则,以全面测试、梳理医院内部控制现状为基础,以防范风险和提高效率为重点,以分析单位内部控制缺陷、补充修订管理制度、职责分工和业务流程为手段,建立涵盖本单位的决策层、执行层、业务层等各个层级的全员、全过程内控体系。从而有效保证医院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相关信息真实完整,提高经营效率和效果,促进实现医院发展战略。
医院内部掌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就是:按照医院内控建设工作的整体部署,于20**年年底前顺利完成内部掌控的建设和实行工作,力争至20**年底,遵从《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控规范》(实施)和《医院内部掌控制度(实施)》、《蚌医二附院内部掌控体系建设实施方案》,在全院范围内创建统一、规范、健全的内部掌控体系并使之有效率运转。
二、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原则及要素
内部掌控体系建设的主要任务就是:创建全面覆盖医院各项经营管理活动的内部掌控体系;制订评价标准、监督检查并推动内部掌控制度有效率继续执行;同时实现内部掌控与全面风险管理有机融合,提升基础管理水平和风险防控能力。此次内控建设具体内容包含全面财政预算、收支管理、订货业务、资产管理、建设项目管理、合约管理、财务报告、内部信息传达和信息系统等在内的医院运营管理的各个方面。
按照《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建设的实施意见》(财会〔20**〕号)的要求,以《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控制规范》(试行)为统领,梳理、修订、健全单位现有各项规章制度,细化、完善各项经营管理业务(工作)流程,建立适应医院经营管理实际需要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1、创建内控体系的必要性:健全的内部掌控制度体系就是约束、规范医院管理犯罪行为的准则,就是增加风险、风险防控的基本确保,可以确保经营管理合法合规、资产安全、财务报告及有关信息真实完备,提升经营效率和管理水平,推动医院发展战略和目标的同时实现。
2、建立与实施内部控制遵循下列基本原则:
(1)全面性原则。内部掌控应横跨决策、继续执行和监督全过程,全面覆盖医院的各种业务和事项。
(2)重要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在全面风险管理控制的基础上,关注重点领域和高风险领域。
(3)分权性原则。内部掌控应在医院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业务流程等各方面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同时兼具运营效率。
(4)适应性原则。内部控制应当与经营规模、业务范围、竞争状况和风险水平等相适应,根据业务发展和管理需要持续改进内部控制制度,并随着情况的变化及时加以调整,建立动态调整机制,防止制度缺失和流程缺陷。
(5)成本效益原则。内部掌控应权衡实行成本与预期效益,以适度的成本同时实现有效率掌控。
3、建立与实施有效的内部控制涵盖如下五要素:
(1)内部环境。内部环境就是实行内部掌控的基础,主要包含环境治理结构、机构设置及权责分配、人力资源政策、企业文化等。
(2)风险评估。风险评估是医院及时识别、系统分析经营活动中与实现内部控制目标相关的风险,合理确定风险应对策略。
(3)掌控活动。掌控活动就是医院根据风险评估结果,使用适当的控制措施,将风险掌控在可以承受度之内。
(4)信息与沟通。即及时、准确地收集、传递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确保信息在医院内部、医院与外部之间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内部监督就是对内部掌控体系创建与实行情况展开监督检查,评价内部掌控的有效性,辨认出内部掌控瑕疵时,应及时加以改进。
4、以价值管理为主线,以风险管理为导向,全面梳理和优化各项业务(工作)流程,明确关键领域和控制点,制定修订完善制度流程,制作内部控制制度汇编,建立形成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5、按照管理制度化、制度流程化、流程信息化的建议,大力推进内部掌控信息化建设,各业务流程内嵌信息系统,同时实现控制措施在线运转。
三、建立内部控制组织体系
为保证医院内控建设工作成功大力推进,确保内控机制有效率运转,医院将创建内部掌控非政府体系,通过建立健全内部掌控的非政府体系,并使管理层及决策层能够及时赢得适度信息;全体员工能够共同参予内部掌控建设,共担风险内部掌控责任;各层级、各部门、各岗位明晰内部掌控职责。
内部控制的组织架构有四个层面,分别是决策、管理、执行、监督。决策层面包括:院长办公会、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管理层面包括:内部控制建设执行小组;执行层面包括医院内部各职能部门和各业务部门;监督层面是单位审计部门。
(一)院长办公会
是医院最高决策机构,负责内部控制的建立健全和有效实施;审议年度内控评估报告;审议内控与风险管理的重大策略,重大风险及内控缺陷的解决方案;审议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设置及其职责方案;审批内控最终工作成果;有关内部控制及风险管理的其他事项。
(二)内部掌控建设领导小组职责
医院将设立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待领导过会讨论通过后实施。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副组长由医院院长出任,就是医院内控体系建设的第一责任人。内控建设领导小组对内控工作实行展开全面领导、决策、部署和统一指挥。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
副组长:崔
虎
赵东城
副组长:邹
杰
张春福
成员:第一关
逊于
杨青扬
王
群
李传辉
主要职责:
1)负责管理确认内控体系建设的总体目标、政策、制度、工作范围;
2)负责明确内控体系建设的整体部署及内控工作的运行管理;
3)负责管理针对内控管理瑕疵明确提出合规性管理建议及改良方案并大力推进自查;
4)
有关内部控制管理的其他事项。
(三)内控工作小组职责
内控建设领导小组下设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设在财务部门,由财务科科长担任主任,执行办公室负责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的具体开展。
内控体系建设继续执行办公室
主任:王
瑞
副主任:赵玉娟
江本钗
成员:
刘
霞
王迪生
刘传高
张纪锐
毛炳飞
张
瑜
主要职责:
1)负责内控体系建设成员的职责分工;
2)负责管理确认内控体系建设的具体内容时间精心安排;
3)负责组织医院内部资源的对接、沟通、协调;
4)记录或更新业务流程图、评估内控设计及操作方式的有效性;
5)反馈内控缺陷、上报内控工作执行情况及重大问题、将年度内控评估报告提交内部控制建设领导小组审阅;
6)内控工作文档管理;
7)负责本次内控体系建设的其他实施工作。
(四)内审部门职责
作为内部审计职能部门,审计科室要对内控建设实施情况进行日常监督和专项检查,配合内控执行小组对本院内控建设工作进行评估。
(五)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
为内控工作小组开展工作提供支持和协助,组织安排本部门或单位涉及内控工作所需资源,协调本部门或单位内控工作开展的`各项重要事宜。
各职能部门及业务部门应当由专人全职负责管理本部门的内控管理工作,即为内控管理员。内控管理员职责包含:
1、联系本单位内控建设执行办公室相关人员,提供工作所需各项资料;
2、帮助非政府叙述本单位的主要业务流程、关键控制点及关键的控制措施,帮助内控问题记录,明确提出自查建议或方法等;
3、协助本单位内控缺陷的整改,及时反馈缺陷整改情况以及内部控制的主要情况等;
4、基本建设本部门内控评价报告。
5、组织安排与内控管理相关的其他工作。
由于内控管理员就是内控工作办公室与各职能部门或业务部门交会沟通交流的纽带,起著承上起下的促进作用,所以内控管理员的工作须要各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须要全体员工的积极参与与通力协作。
四、内控体系建设工作步骤
内控建设工作牵涉医院运营管理的全过程,包含各个层面、各类业务、各项制度流程,涉及面甚广,内容繁杂,按照省卫计委通告建议,计划于20**年5月至20**年底顺利完成内部掌控体系构筑工作。
实施步骤
根据《安徽省财政厅、安徽省监察厅、安徽省审计厅关于全面大力推进行政事业单位内部掌控建设的实行意见》(财会〔20**〕号)建议,融合医院的业务及管理情况实际,在旧有内控制度的基础上展开改良,内控体系建设工作计划20**年5月初启动,具体内容按以下步骤实行:
项目时间工作内容阶段成果
(1)前期准备工作(20**年5—6月)
成立医院内控项目工作小组,召开启动会议,做好动员工作
(2)现状分析阶段(20**年7—8月)
通过访谈、会议研讨和审阅主要内控文档等方式,针对现有内部控制规范手册(试行)中关键内控点与实际工作情况经行分析,了解内控要素现状,编制内控测评报告。
(3)制订内控实施方案阶段(20**年9—10月)
在对内控现状评价分析的基础上,制定切实可行的内部控制实施方案并交领导小组审阅。
(4)内控实行阶段(20**年11—20**年10月)
各部门根据内控实施方案开展本部门的内控工作,并对实施阶段内部控制体系建设工作进行回顾总结,重点围绕健全内控体系建设、管理提升、风险防控和经营管理成效等方面总结经验做法,形成科室内部控制自查报告及医院内控有效性评价报告。
(5)内控瑕疵自查与优化阶段(20**年11—12月)
针对自查、检查结果,整改完善内控体系建设。对重要业务流程和管理缺陷,随着整改的不断推进,学习先进单位经验,提高管理标准,细化流程操作,完善制度规章,改进控制措施,实现风险与收益平衡、促进管理提升,形成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领导小组将结合年度内控评价报告,部署下一年度内部控制体系建设任务。
篇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研究
一、引言
公立医院是国家医疗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重要的医疗服务和公共卫生工作。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是医院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保障医院正常运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防范医疗风险具有重要意义。建立并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研究。
二、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的重要性
公立医院作为政府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管理和运行需要遵循一定的规章制度和程序,而内部控制是保障这些规章制度和程序得到有效贯彻的重要手段。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具有以下重要性:
1.保障医院运营安全:内部控制能够对医院管理和运营中的各类风险进行识别和防范,从而保障医院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2.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内部控制能够规范医院各项业务流程和操作规范,确保医疗服务质量的提升和标准化。
3.防范腐败和违规行为:内部控制能够有效监督和管理医院内部人员的行为,防范腐败和违规行为的发生。
4.保障医院资产安全:内部控制能够对医院资产进行有效管理和保护,降低资产损失的风险。
建立和完善公立医院的内部控制机制是保障医院正常运营和提高服务质量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对于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重视程度逐渐增加。在我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也对公立医院内部控制提出了一系列的要求和指导意见。建立和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具有以下必要性:
1.规范管理行为:建立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规范医院管理行为,提高医院管理效率和效果。
2.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及时发现和解决医院运营中存在的问题和风险,从而提高医疗服务质量。
3.促进风险管理: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帮助医院建立健全的风险管理系统,减少风险带来的不利影响。
4.保护医疗资源: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能够保护医院的各类资源,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资源浪费。
建立和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护医疗资源具有重要的意义。
为了建立和实施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首先需要做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1.设置评价指标体系:可以参考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等相关部门发布的文件和标准,结合医院自身的情况,建立完善的评价指标体系,明确各项指标的权重和评价标准。
2.制定评价程序和流程:建立明确的评价程序和流程,包括评价的时间节点、参与评价的人员、评价方法和工具等,确保评价的客观、公正和科学。
3.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建立信息收集和报告机制,及时获取医院内部控制方面的信息,形成评价报告,并对评价结果进行分析和总结。
4.进行评价和改进:根据评价结果,及时进行改进和提升,总结改进经验,为医院内部控制的不断改进提供支持。
1.评价指标的确定:由于医院内部控制方面的指标较为复杂,因此在评价指标的确定上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2.信息收集和报告的难度:医院的运营情况较为复杂,信息收集和报告可能会面临一定的困难。
3.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评价结果的反馈和改进是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关键环节,但是如何有效地将评价结果转化为实际的改进行动可能会存在一定的挑战。
针对上述难点和挑战,需要医院在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时,按照规范的程序和方法,克服各项困难,并根据实际情况灵活调整和改进评价工作。
六、结论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建立和实施对于提高医院管理效率、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和保护医疗资源具有重要意义。在建立和实施该机制的过程中,医院管理者需要克服一些难点和挑战,确保评价工作顺利进行。需要不断总结和改进,提高内部控制运行评价考核机制的效果和实效,更好地为医院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篇三: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措施分析
随着医疗技术和医疗服务水平的不断提高,公立医院在维护患者健康和生命安全方面具有重要的社会责任。由于医疗行业的特殊性和复杂性,公立医院面临着多方面的内部控制风险,如医疗安全隐患、药品管理风险、医疗诊疗效果不确定性等。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显得尤为重要。本文将就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措施进行分析。
一、强化内部控制理念,树立全员参与意识
要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首先需要强化内部控制理念,使全体员工都能充分认识到内部控制对医疗服务和患者安全的重要性。医院领导应该加强对内部控制的宣传和培训,让每一位员工都能清楚了解内部控制的意义、目标和要求。更重要的是要形成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建设的意识,使每一位员工都能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内部控制工作中来,形成内部控制的“全员参与、全程参与、全面参与”。
二、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明确责任和权限
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系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关键。在内部控制体系中,需要明确各部门的责任和权限,规范各项工作程序和流程,确保医疗服务和管理活动能够按照规定程序进行,避免产生漏洞和失误。还要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制度和规章制度,明确内部控制目标和要求,为内部控制工作提供有力支撑和保障。
三、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实现风险预警和控制
内部监督和审计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关键环节。通过建立科学有效的内部监督机制,及时发现和纠正医院内部控制中的漏洞和问题,有效预防和遏制内部控制风险的发生。要加强内部审计工作,对医院内部控制进行全面审计和评估,确保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和可靠性。通过内部监督和审计,实现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风险预警和及时控制,为医院的长期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四、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
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重要举措。通过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医院各项管理活动的规范化、标准化和精细化,提升内部控制效率和效果。信息化管理系统可以实现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全面监控和管理,提升对内部控制工作的实时监测和更新,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工作的协同配合和整体管理,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五、加强风险管理,防范内部控制风险
加强风险管理是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的关键环节。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认识和分析,制定科学有效的风险管理策略和措施,加强对医
院内部控制风险的预警和防范。还要加强对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监督和评估,定期进行风险评估和风险公示,确保对医院内部控制风险的全面掌控和有效防范。
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以及全体员工的共同努力。通过强化内部控制理念,建立健全内部控制体系,加强内部监督和审计,建立信息化管理系统,加强风险管理等措施,可以有效提升公立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确保医院管理和医疗服务活动的安全可靠,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保障。还可以提高医院的整体管理水平和服务质量,为医院的健康发展和长期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撑。希望各级医院领导和管理人员认真对待医院内部控制建设工作,不断提升医院内部控制建设能力,为患者和社会提供更加优质的医疗服务和保障。
篇四: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计划
根据相关规定和要求,公立医院内部控制管理工作计划包括以下内容:
一、内部控制管理目标
1.明确内部控制管理的目标和意义;
2.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
二、内部控制管理责任
1.明确各职能部门对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
2.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的责任制度。
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1.完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2.确保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四、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1.规范内部控制管理流程;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流程的监督和检查。
五、内部控制管理风险防范
1.明确内部控制管理的风险防范措施;
2.加强内部控制管理风险的评估和应对。
六、内部控制管理监督
1.建立内部控制管理监督机制;
2.强化内部控制管理监督的责任和权力。
七、内部控制管理改进
1.定期评估内部控制管理的效果;
2.不断改进内部控制管理工作。
推荐访问:公立医院内部控制评价实施方案怎么写
实施方案
内部控制
评价
下一篇:返回列表